回忆母亲

六弟途闻

<p class="ql-block">母亲1918年11月18日出生,再过去两天正好是母亲的106岁诞辰日,我很想用文字记述些点点滴滴日常的小事,借以表达我对母亲的怀念。</p><p class="ql-block">对母亲的怀念,是留在脑海里十分深刻的记忆,也是一生一世都无法磨灭的收藏。</p><p class="ql-block">年幼时,母亲在我心中的位置一直都是至高无上的,即便是在缺吃少穿的年代,总会觉得母亲所做的一切都很了不起。</p><p class="ql-block">为了让我们能够健康的成长,更是为了我们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母亲舍弃了原有的工作,从国营大厂上的管理岗位毅然退职,带着我们从成都回到北京,也就此开始了同父亲不在一起的两地生活;为了支撑我们这个家,她毫不在意别人的目光,在鄙视链最底层的街道工厂或劳动站里与各类粗鄙人等为伍,挣些微薄的收入以补贴家用;在日常拮据的生活中,她要精打细算着父亲每月寄来的工资,用来安排我们六个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她总能在捉襟见肘的日子里带给我们不寻常的快乐。五六十年代的那段生活虽然穷困,但精神上的富足却让我们感到充实。</p><p class="ql-block">母亲性格爽快,来过家里的同学和朋友都对母亲有着深刻的印象,对已经熟络的朋友,母亲总爱拿出家中的“历史珍藏”,十多册相片簿子,向他(她)们一一讲述照片里曾经的故事。母亲凭着待人真诚、与邻为善、办事认真和亲和能力,在家里便把我们的同学同事、甚至交往过的领导,都结交成了一个个知心的朋友。</p><p class="ql-block">母亲从养育子女开始,一直都在学习如何在日常的岁月里自强自立的生活,家中的穷困从来就没有难倒过母亲,困难的生活也从来没有失掉过光彩,没有钱买窗帘,母亲就把当初的婚纱剪成了窗帘;没有场合再穿旗袍,母亲就把漂亮的蓝丝绒旗袍改制成了电视机的盖布;我年少淘气,鞋子穿得很费,母亲细心向邻居学习做鞋,从糊袼褙开始,到做鞋面、纳鞋底,无所不能;在我穿衣的记忆里,我16岁之前,家里几乎没有给我买过新衣服,我身上所有的衣服都是由哥哥姐姐们轮换、传承给我的。记得我有过一条黑条绒的裤子,也还是由家里用了多年的褥子面改制成的,穿上这条“新”裤子前,母亲提醒我:裤子不是很结实,穿的时候要格外的小心!</p><p class="ql-block">记得那些年,“史无前例”的运动给家里带来了一波波的冲击,随之而来汹涌的上山下乡大潮,更是让家中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父亲只身在外、已是自顾不暇,母亲一个人应对着这一切非同寻常的变故,同身边形形色色的人周旋交集,透着应变能力上的沉着和过人的冷静……</p><p class="ql-block">不会忘记那年家中轮到我下乡时,母亲执意要去送站,离别时,她强忍泪水笑着挥手送我上车的场景……</p><p class="ql-block">不会忘记那年母亲刚刚办理完自己的退休手续,便只身来到东北看我,她在离开北京之前对姥姥说:“我一定要去亲眼看看儿子可能会要生活一辈子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姥姥辞世之时,母亲正在远隔千里的东北之北,由此这也成了母亲与姥姥之间最后的一次对话。</p><p class="ql-block">母亲晚年时曾对我说起过一段关于我的往事:那是我出生后未满周岁时,原本不怎么哭闹的我,那一段时日却时不时发出莫名其妙的哼哼声,母亲带着我去了好多家医院看过,大夫们也没有发现我身体有什么异常,家里人也就没有太多的在意。只是我的哼哼声让母亲放心不下,母亲执意抱着我继续找大夫问诊看病,最后她找到了一家私人开的诊所,请一位老大夫给我诊治,老大夫听了母亲的讲述后,打开包裹着我的被子,很仔细地观察我…,活动我的四肢,又将我的双腿并拢捋直,终于发现了问题,原来我两条腿的长度差了一个韭菜叶那样的宽度(二、三个毫米),这是在不经意的看护时造成胯骨的脱臼,孩子小不会用语言表达,大人也很难发现孩子身体上的变化。老大夫将我抻拽按捏,只几下便手到病除,将我治愈后,老大夫对母亲伸出了大拇指,夸赞母亲绝对是一个负责任的妈妈。老大夫讲到有很多母亲因为大意,忽视了孩子身体上细微的问题,时间一久就会让孩子落下终生的残疾。</p><p class="ql-block">我感谢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我、让我们在物质匮乏的环境下健康且快乐的成长。</p><p class="ql-block">母亲的伟大在于对自己子女无怨无悔的奉献和没有丝毫索取的付出,这便是母亲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