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眼前这方碑刻上的“流求”二字,让我又惊又惑。它是否与“琉球岛”有关?“过涨海抚流求谕久米”又是什么意思?千百年来,“谁留下的碑刻?”“碑刻记载了什么?”“能从中找到什么线索?”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我脑海。炎帝神农“北祖南传”的历史证物或许就在眼前,“炎祖”教稼穑、尝百草、种五谷,功绩卓著,古人尚知恩图报,吾辈更应传承发扬。</p> 一、历史上的“琉球岛”与碑中“流求” <p class="ql-block">琉球群岛曾是独立国家,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其最早文字记载见于中国古史,隋朝时该国被称为琉虬,《元史》写作“琉求”。</p><p class="ql-block">琉球群岛位于琉球海脊,在日本大隅诸岛和我国台湾岛之间,由一系列大陆岛组成,包括吐噶喇列岛、奄美诸岛、琉球诸岛、大东诸岛和先岛诸岛五部分,陆地面积约3611.08平方公里。岛链呈弧形,总长超1000公里,南北分别毗邻太平洋和东海,通过大隅海峡、土噶喇海峡、奄美海峡、宫古海峡、石垣海峡、与那国海峡等水道相连。宫古海峡位于宫古岛与久米岛 - 冲绳岛之间,是琉球群岛最宽的海峡,平均宽度239公里,最宽达260公里,比台湾海峡还宽,它连接我国近海和西太平洋海域,是我国船只进出太平洋、前往澳洲、美洲等地的重要通道,也是我国海空军穿越美国第一岛链进入深海的通道之一。</p> <p class="ql-block">美军在琉球群岛设有41个基地,占驻日美军基地总数一半。冲绳岛西南部的嘉手纳空军基地距台湾岛仅600多公里,与那国岛距我国台湾岛宜兰县110公里,距我国钓鱼岛150公里。2022年美军“利剑”年度联合演习时,与那国岛是主要参演场地和“联合战术协调中心”,该岛成为美日战略布局重点,所以琉球岛的归属和主权问题至关重要。</p> 二、揭开“赤县炎海”古碑之谜 <p class="ql-block">“赤县炎海”古碑为青石材质,左落款“燎布甲祀炎祖过涨海抚流求谕久米”,右落款“朱宽奉请圣农真宝于仙洞敬台”。石碑长103厘米,宽46厘米,厚12厘米。</p> <p class="ql-block">山西高平有上百座与炎帝有关的庙宇,如高庙、上庙、中庙、下庙、寝宫、行宫等。我见过一尊特别的炎帝神农像,穿龙袍,黑脸红发(头部漆脱落),左手抚膝坐于法台,右手伸两指,目视远方。这与福建仙洞山真宝殿的神农炎帝像相同,证明“北祖南传”确有其事,也说明河南、湖南等地的炎帝文化从高平传播而来,台湾炎帝文化则源于福建,由此勾勒出清晰的炎帝部落传播路线。这方碑刻的出现,是历史的奇遇、文化的涟漪,更是古人对琉球岛历史归属的有力佐证。</p> <p class="ql-block">(一)“赤县炎海”之意</p><p class="ql-block">“赤县”指华夏、中国等。《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国名曰赤县神州”。按《洞玄灵宝诸天世界造化经》,天下有九大洲,神州是其中之一,名为赤县,赤县又分九州,即禹之序九州。赤县是炎帝统领之地,相传炎帝统辖的土地称赤县,黄帝统辖的土地称神州,后合称为“神州赤县”或“赤县神州”,位于大陆东南部,面积360万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炎海”泛指南海炎热地区。“赤县炎海”明显是指炎帝在神州大地从北往东南部福建临海一带统领管辖的伟大功绩。</p> <p class="ql-block">(二)碑刻落款</p><p class="ql-block">首先,朱宽是谁?为何“奉请圣农真宝于仙洞敬台”?《隋书》记载:大业三年,隋炀帝派朱宽入海求访异俗,因语言不通,掠一人而还。大业四年,又派朱宽慰抚,流求不从,宽取其布甲而还。大业六年,隋炀帝派武贲郎将陈棱、朝廷大夫张镇州率兵攻克流求。</p><p class="ql-block">碑刻题记中的“燎布甲、祀炎祖、过涨海、抚流求、谕久米”详细阐述了这段历史。朱宽在炎祖故里高平祭祀炎帝,烧毁布甲是祭祀环节之一。“涨海”是古时对南海的称呼。“过涨海、抚流求”体现隋炀帝跨海征招琉球的决心,虽有武力征讨之意,但期望和平招安,彰显其治国胸襟。“久米”古代有皇家俸禄之意,“谕久米”可理解为国家接管并承认此地区域自治,宣布主权隶属隋朝,类似“一国二制”。16世纪,中国大陆困境,新航路开辟,西方诸国侵入东南亚,琉球渐与各国失联。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王国,改名为冲绳县,久米村人多视自己为“汉人”,支持清朝。日本久米村人讲汉语、用汉姓。昔日隋朝的“抚流求”“谕久米”是岛屿归属的史实和主权的铁证,有特殊历史意义。</p><p class="ql-block">碑刻落款“朱宽奉请圣农真宝于仙洞敬台”,意思是朱宽奉皇帝旨意举行祭祀炎帝的“燎布甲”仪式,并将一尊炎帝像安置在福建仙洞山。“圣农真宝”是隋炀帝认可的神农炎帝塑像,“真宝”也指真宝殿。“仙洞”即仙洞山,是福建省唯一供奉神农炎帝的道教场地,是闽南人祭拜中华始祖炎帝的圣地。“敬台”涉及“陈敬台(陈镜台)”,既体现对祭祀场所的尊崇,也指出祭祀人的历史背景。仙洞山是泉州道教名山,在福建省永春县蓬壶镇。仙洞山真宝殿始建于五代南陈末年,有1400多年历史。蓬壶陈氏族谱记载,隋炀帝灭南陈,陈后主之子陈镜台逃难至此建真宝殿祭祀神农大帝。</p> <p class="ql-block">(三)炎帝文化的“北祖南传”</p><p class="ql-block">这些碑刻史料印证了朱宽奉旨祭祀炎帝、推动“北祖南传”。需要指出的是,福建对真宝殿中神农炎帝像伸出两根手指的解释有误,认为“右手伸出两个指头是告诫后人有两种草药(砒霜和断肠草)要特别小心”,其实不然。两根手指的正确含义是告诫世人:一是要一心一意,敬天爱人;二是南北两地,同祖同源,不可有二心,这样才能天下太平。这也能解释隋炀帝不杀陈氏后人的原因,是利用其影响力稳定沿海。高平众多炎帝塑像中,还有伸两指拿兵器的,这也是炎帝文化“北祖南传”的形象体现,说明要供奉炎帝、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些都是古人尊崇祖先和守疆固土的文化表现。</p> 三、“赤县炎海”古迹发现的重大意义 <p class="ql-block">考古发现,炎帝部落在高平羊头山附近生活许久,留下众多遗迹和文化烙印,成为当地民众的精神信仰,其南迁脉络清晰,对华夏文明影响深远。</p> <p class="ql-block">隋朝在中国仅有38年历史,但却在晋城留下不少遗迹。《资治通鉴》载:隋大业三年,“帝上太行,开直道九十里。这也是后来太行陉和清化古道“清化一大道”的初始路线;泽州柳树口镇中村故村的“大业十年二月八日造记——”隋朝摩崖石刻以及泽州半坡村隋开皇年间造像碑等都是隋代遗存的珍贵历史文化信息。</p> <p class="ql-block">“赤县炎海”碑刻虽字数不多,但记载了碑刻相关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还告知我们当时朱宽奉旨出使南疆,在高平举行祭祀炎帝仪式后接受任务出行,最后在福建仙洞山安放炎祖神像的历史事件。这为研究炎帝文化在全国的传播发展以及琉球岛的历史归属和沿革,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物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