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新场古镇得名,源于宋建炎元年(1127年),朝廷在这里设两浙盐运使署松嘉分司,同时迁盐场于此。为了与原来的“老场”作为区别,称这里为“新场”。</p><p class="ql-block"> 新场古镇因盐繁荣,吸引了大批文人与富贾来此生活居住,所以您可以在新场见到挺拔而灵动宋代古银杏,古朴而敦厚的元代石驳岸与马鞍水桥,建筑规制较高且极具本地特色的明代建筑,也可以在新场体会清代留洋者衣锦后,融合中西元素设计建造的宅邸。新场除了大量的不可移动优秀建筑,还有更多具有新场特色的文化风俗,民间技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您来探寻。</p> <p class="ql-block">十一月十六日,正值初冬暖阳,我与老伴携手重游上海新场古镇,这片被时光温柔以待的秘境。青石板路斑驳陆离,每一块石头都镌刻着历史的沧桑与现代的轻吟。脚步轻盈,步步生莲,踏出的不仅是足迹,更是跨越千年的回响与交响。古镇之中,古今风情交织缠绵,宛如一幅幅细腻温婉的水墨长卷,缓缓铺展在眼前,引人入胜,令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郁的艺术芬芳,它既不似花香之馥郁,亦非草木之清新,而是源自古镇肌理深处的文化底蕴与艺术灵魂。这股气息,如同春日里轻拂面颊的微风,带着几分温柔,几分雅致,悄无声息地侵入心脾,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忘却尘嚣,只愿时光在此刻停留,让心灵得以栖息。</p> <p class="ql-block">古镇之内,文艺的气息如影随形。无论是那雕梁画栋的古宅,还是匠心独运的手工艺品,亦或是不经意间从老茶馆里飘出的悠扬曲调,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关于艺术与生活的动人故事。行走其间,只觉心灵被这古朴与现代交融的景致所触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升华与净化。</p> <p class="ql-block">洪福桥</p><p class="ql-block">洪福桥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场镇,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石拱桥。它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1506年-1521年),经过多次重修和恢复性修建,至今已有超过300年的历史。洪福桥寓意“洪福齐天”,是新场古镇的重要地标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此刻的新场古镇,不再仅仅是一处风景,它更像是一位历经沧桑却依旧风华正茂的老者,用它那独有的方式,向世人展示着岁月的魅力与艺术的永恒。吾等置身于此,感受着古今交织的韵律,心中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愿这份雅致与宁静,能如影随形,伴吾等度过每一个平凡而又美好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第一楼茶园</p><p class="ql-block">初建于清同治年间,20世纪30年代初开设书场。因沩层次高度是当时新场之最,所以称为“第一楼茶园”。曾经是李安《色戒》取景地。</p> <p class="ql-block">新场历史文化陈列馆</p><p class="ql-block">新场历史文化陈列馆建筑面积共有1500多平方米,陈列馆内共有6个展区,展区详细地介绍了新场的地理位置、盐文化、人文历史、红色记忆、建筑文化、保护与申遗等,是新场历史发展和城镇演变的一个缩影。</p> <p class="ql-block">石笋里牌坊</p><p class="ql-block"> 现“石笋里”牌坊为四柱三门二重檐式,制作考究,用传统石材雕凿而成,古朴大方。牌楼面南的对联为:“此地有绝代盐场旷时人物金石千秋留雁迹;每朝来天涯铁翼海角锦帆云笺万象续华章”;面北为:“长街三里小桥流水琐窗绣幕芳香溢,古镇千年毓秀钟灵义士忠臣瓜瓞绵”。对联分别由市诗词学会陈鹏举和王伟民撰稿,申福华、沈申元书写。两副对联道出古今新场的人文历史与时代风貌,内涵丰富,十分难得。</p> <p class="ql-block">包家桥</p><p class="ql-block">包家桥原名“受恩桥”。由明朝出生在新场的御医沈文正筹建,皇上念及沈文正在任御医时高明的医术,在通桥之日,下圣旨赏赐银两,沈文正及乡邻纷纷跪地谢恩,异口同声称此桥为受恩桥。</p> <p class="ql-block">锣鼓书艺术馆</p><p class="ql-block">坐落在新场古镇的南大街。一楼大厅里陈列着众多历史史实,介绍着这个非遗文化的前世今生。二楼有表演戏台,和茶座可以喝茶休闲。闹中取静,非常适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