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青少年写作水平— 父亲接受媒体采访

🍀ling🍀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所特色显著的学校</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与合肥良惠写作培训学校校长一席谈</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合肥良惠写作培训学校是本市一所最早的写作培训学校。本报记者就其办学历程与经验,采访了该校校长王良惠教授,刊登于此以飨读者。</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李:您好。您创办的写作培训学校有口皆碑,是合肥最早的一所专门教写作的学校,于今已经有十七年了。请问,您创办这所学校的初衷是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王:一句话概括就是振兴写作学科,提高广大青少年的写作水平。文革以后,高校的写作课老师参加批阅高考作文试卷,之后省写作学会的理事举行座谈会。大家都有感于社会语文水平有所下降,1987年我在《安徽教育》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就此问题谈了我的看法。理事会上大家就委托我做一些调研。在此基础上我们拟定了一个较为详细的计划,其中就建议办一所写作学校,经市教委同意于九一年试办,九二年正式批准。</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李:依您看,当时中小学作文教学主要存在什么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王:叶圣陶先生在世时曾指出,中学语文课课时那么多,而学生作文依然写不通顺,这个问题值得研究。根据我的调研,就当时情况而言,中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着政治化、成人化、公式化的问题,譬如,香港回归,小学生作文普遍要写《百年沧桑话回归》的文章,2001年又要写《赞党的光辉八十年》。记一件有意义的事,孩子们大都写坐车让位子,过马路扶瞎子,没有怎么办?那就编吧。后来,国家教委制定了《语文课程标准》。鲁迅说,“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这对语文教学做了科学的定性,不过,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式,却不是一蹴而就就能改变过来,时至今日,中小学生对作文仍然感到头痛,求助于家长,家长也往往很无奈。</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李:国家教委制定了《语文课程标准》,为什么学生依然感到头痛?</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王:陆机在《文赋》中说“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知行必须合一才能实现标准,否则难以奏效。就“知”而言,不仅要了解这个标准,而且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写作理论知识,这才能吃透课程标准。就“行”而言,必须有一个切合实际的最佳教学方案,并认真实施才能实现标准。就目前中小学教师来说,他们现状之一便是负担太重。每个人教两个班的语文,一个班有六七十名学生,这在重点中学是常见的事情。一次作文就有一百来篇,恐怕连看一遍都来不及。作文不同于数学作业,没有也不能有统一的答案,需要个别交流与辅导。语文作文在老师办公桌上堆积如山,急需批阅,而时间是个定数,老师们已经是超负荷地备课、上课、改作业,再对作文进行详细批阅与个别指导,是难以做到的,更无暇顾及自身进修深造了。写作是一门实践课,语文老师应该常“下水”写文章,取得写作的实际体会,然后才能指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增、删、调、换。从实际情况来看,他们根本无实践训练自己的写作。自己的写作实践是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的关键,如果语文老师自己写一下《百年沧桑话回归》,可能就不会要求自己的学生写这一类作文了。发达国家的继续教育,母语教师的培训重点就是写作练习,这是有道理的。</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李:就我所知,来你校求学的学生范围很广,是这样的吗?</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王:是的,就本省而言,有芜湖的、安庆的、蚌埠的等等。如蚌埠的学生,周五晚上坐火车来合肥,周六上完课就返回,每周如此。还有来自深圳、上海的学生,九八年暑假,深圳蛇口育才中学初二的学生何水来合肥跟随我学习写作,她的一篇习作《夜,静静的......》还收录在我们学校教学用书之中作为例文。上海外国语学院附中的杨雨晨同学每年寒暑假都来求学,他爷爷告诉我,写作让她成了班上的佼佼者,后来考上了上海交大。</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李:的确,您的口碑名不虚传,您也是一位名师。请问,王教授,您的成功秘诀是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王:我不大喜欢用“秘诀”这个词。写作不是医术,鲁迅就不赞成作文有什么秘诀可以传给子孙。作为一所写作学校,除了遵循管理学的原则之外,最重要的是撰写出独特的教材,制定出最佳的教学方案,再加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对孩子、对家长负责始终放在第一位。</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李:王教授,您说的最佳方案是怎么理解?</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王:我在大学里教书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科研提高教学水平,教学又促进可持续性研究,两者结合,就不是一个单纯的教书匠,而是一个有创造性的育人者。我在大学里一直教写作课,我熟读中国古代文论,发表过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等诸多学术研究论文,也发表过关于《西厢记》的语言艺术研究、《醒世姻缘传》的人物形象、《金瓶梅词话》的社会意义等文学评论。我读过亚里士多德的《诗学》、黑格尔的《美学》、罗丹的《艺术论》等,深知“思理为妙,神与物游”是古今中外写作的至理。违反规律是不会成功的,无论冠上什么新名词。这便是我的教学方案的理论依据,它是坚实的、科学的。世界名著我更是读了如山一样的多,并经常跟学生讲授这些名著是如何写出来的,如《基督山伯爵》《红与黑》《鲁滨逊漂流记》《复活》等等,这对指导学生写作很有益处。</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写作是一门实践课,我有过不少写作实践,写电影剧本,写小说,写散文,写作对我来说如同呼吸一样重要。通过这些写作实践,使我体会到写作的甘苦,了解写作过程,从而也积累了不少写作经验。所以我的教学方案中,不仅能指出学生不能那样写,而且也能指导出应该这样写。写作是最具有个体性、主体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强调的是独特的“这一个”,不能是公式化的。</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李:王教授,您的教学方案是建立在博学而又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的,您对规律性的东西把握得很准。但是,这对中小学生都合适吗?</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王:你的问题很好。所以,我的教学还必须遵循另外一个规律,就是青少年的认知规律。我花费十多年编写的教材和教学方案就是建立在写作规律与青少年的认知规律的契合点上。只有求实性,才能谈得上科学性与先进性。求实,就是根据教学对象即孩子们的情况,适时而教,因才施教,教以规范,让他们了解文章的本源,正确认识写作过程。“伫中枢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是写作之路,“写天地之光辉,晓生民之耳目”是写作源泉与写作目的。我们深入浅出,让学生明白,文章既不是象牙塔里的舞文弄墨,也不是无病呻吟的应试文字。让他们在实际写作中产生兴趣,在成功中体会“写文章是天下乐事”。所以纯方法论的教学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对写作感到头疼的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作文与做人是一致的,我们教学方案和教材贯穿这一理论,“读君之文,知君之为人”,文品即人品。教学写作,不能是纯方法技巧的演绎,要培养学生的正直与坚韧。纯客观的描写生活,再惊喜也是刻板的苍白的,如果没有渗透作者心灵的话。正如卢梭所说的“我们总强调作家认识社会,却忽视作家还应当认识自我,研究自我。”黑格尔说,“在一个深刻的灵魂里,痛苦总不失其为美。”可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用心灵去体验、体察是重要的。这样才能在文章里有真的声音,只有美的声音,才能在文章里有真的声音,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王国维说,“诗人对客观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揭示了由物到意,由意到文的道理。</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李:王教授,听说您要求孩子多读书,但是不赞成读《作文选》,为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王:鉴赏能力是依赖阅读高级作品获得的,《作文选》显然不在此列。“积学以储宝”是写作的必要条件之一。读书须得法,不然错用功夫,一要选择,二要动笔。这是我们的一贯要求,个中原因是写作具有综合性。</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李:据我了解,学生非常喜欢您的课,有的家长说,您到哪里办学,孩子就跟到哪里,请问,您上课吸引人的是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王:我在大学里上课,学生也喜欢我的课,我觉得原因可能是知识性、趣味性和情感性,文学是人学,文学是情感的制作,将文学的人缺少情感那就枯燥乏味了。</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李:您一辈子当老师,现在为甚依然劳作不息?</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王:痴心不改。是一种热爱在激励我,对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对文字的爱。脱离课堂教学,任何教育理论都是苍白的,赞柯夫、苏霍姆林斯基始终未离开过课堂,所以他们的理论是鲜活的。</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刊登于《合肥晚报》2007年6月4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