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

复丁

我曾经两次到过成都,一次在2003年,另一次在2008年,都是出公差到那里,除了参观过武侯祠和杜甫草堂,没去过别的地方,所以对成都这个城市也就没有什么别的印象。这之后,总是听人说成都变化的多么大、多么好,就一直想去看看。一般来说,旅游到了一个地方,总是先奔着名胜古迹、自然风光、古寺古庙什么的,剩余的时间才安排到街头巷尾转转。可我在多年以前,就对“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说实话这全是赵雷的那首红遍了全国的民谣《成都》惹得“祸”。我每次听到《成都》那动人的曲调和舒缓的节奏,就会自然而然沉浸在歌曲所营造的氛围之中,忘记一切而享受歌曲带来的片刻的宁静。这是一种莫名的情结,或许是触碰了莫名的神经……<br><br>初识“老城”宽窄巷,品享火锅麻辣烫<br> 今年的11月1号,我又来到成都,办理完入住手续稍事休息,就和同伴们一起前往宽窄巷子。据有关介绍,这个宽窄巷子是在清朝康熙年间,平定准葛尔叛乱后,年羹尧在原有少城(就是清朝朝廷为八旗兵及其家属专门修建的“城中城”)的基础上,扩建修筑的满城。那时候,居住在满城的清一色是满蒙八旗的人。满清没落之后,满城不再是禁区,老百姓可以自由出入了,一些有钱人乘机在满城大量收购旗人家产,满城只住八旗人的格局被打破了。辛亥革命以后,四川总督赵尔丰交出政权,不久城墙被拆除了,一些达官贵人开始来这里修公馆、建奢宅。传说,在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的城市勘测中,工作人员不经意间将宽一点的巷子(兴仁胡同)标注为“宽巷子”,窄一点的巷子(太平胡同)标注为“窄巷子”,有井的巷子(如意胡同)标注为“井巷子”。逐渐人们把这里叫做了宽窄巷子。2008年6月改造后的宽窄巷子(即人们今天看到的)开街了,现在成了非常有名的商业街区和网红打卡地。 我们到宽巷子的时候,虽说是傍晚但天还亮着,整个巷子里熙熙攘攘,场面十分热闹。我看见沿街店铺林立,招牌醒目,各种小吃、糖果、水果、酒水、饮料、手工物件、纪念品等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各色各样的门楼,高矮不一,样式不同,明清特点明显,透过门楼可见院子里,多是茶肆、酒吧、民宿什么的,还有书店和售卖土特产的商店等,都是访客多多。陪我们的成都朋友说,宽巷子其实就是“闲生活”区,再现了老成都的生活场景,如果能呆上一两天,足可以体验当地的风土和民俗,感受老成都的闲适。的确,对大多数游客来说,到此仅仅是“打卡”,看个“热闹”而已,不可能有太多的体验。自然,在来匆匆去匆匆的旅行中,也很难尝到这里的休闲味道。 成都的朋友说,窄巷子是以特色文化为主题的精致生活品味区。不错,这条街上有很多西式餐饮、轻便餐饮、咖啡、艺术休闲、健康生活等店铺和场馆,看上去没有宽巷子那样极具大众化的烟火气,似乎有那么一些小众化的特点。不过,街上的游客依然熙熙攘攘的,用“摩肩接踵”一词来形容也恰如其分。我走着,看着,也在想着,认为一个不曾在老成都生活过的人,从这里走过,看上几眼,很难有什么老成都的体验,更难体验什么慢生活、快生活啦。所以用“打卡”这个词,十分的贴切。巷子里来往的人很稠,有时需要等待一会儿,才能看到人们在围观什么,或者才能在一些值得留念的地方留个影。这里有几家看上去很像样子的酒楼、饭店,那时不时飘来的麻辣香,袅袅入鼻,搞得我时不时地还要咽下口水。我发现,我有了想吃多少年都不曾吃的麻辣火锅的欲望。 我在窄巷子,对美食的体验,是很有纪念意义的。我们在一个叫做“小龙翻大江”的火锅店吃的鸳鸯火锅。二十多年来,我因胃口不好,基本上不敢吃麻辣火锅。这个晚上,我却被麻辣味道诱惑的有那种不吃真不行了的感受,索性也就不管不顾地大吃起来。我这次吃麻辣火锅的体验就一点,再好吃的东西不要经常吃,偶尔吃一次才会有大饱口福的真切体验。还别说,那么多人喜爱吃麻辣火锅,不是没有道理的。吃的是麻辣,品的是鲜香,留下的是畅快的感觉和印象。一句话,就是开心。吃麻辣火锅,无酒也会人醉,我确实连心都醉了。我不得不说,大成都里窄巷子,麻辣鲜香味无比,“小龙”入胃“翻大江”,何曾不是英豪气!反正我吃美了,自吹一下,也未尝不可嘛。还有值得一说的是,我第一次近在咫尺,亲眼观看四川的变脸表演,这是该店为用餐的客人提供的一项特色服务,也是当地文化的展示吧。<br><br>灯光灿烂春熙路,俊男靓女太古里<br> <p class="ql-block">  我知道成都有一条春熙路,是在一些短视频里多次看到藏族姑娘和小伙子,在那里跳锅庄舞。跳舞的姑娘年轻漂亮,舞姿婆娑,小伙子青春健壮,舞步铿锵,无不体现年轻人令人羡慕的活力,而他们的活力倒是让我常有青春焕发的感觉。看的次数多了,就记住了春熙路。我不止一次地想,再去成都一定要到春熙路上打卡。饭后回到酒店,我看才晚上9点钟,为了不影响别人休息,独自打了一辆车前往春熙路,幻想着能亲临现场看看姑娘小伙们婀娜美丽的舞蹈,赏赏春熙路热闹繁华的夜色。我坐在车上,看着窗外,尽管不知道所经过的街巷名字,但也很认真地欣赏着成都街头巷尾的夜景。有的街巷清静,有的街巷热闹,有的街巷街灯昏暗,有的街巷灯火通明……也就三四十分钟,就到了春熙路口。我正在琢磨游逛路线时,成都的朋友打来电话,他担心我人生地不熟,特别是害怕我这个“老人家”出现“意外”,就赶了过来,要陪着我逛一逛。这下子好了,我有了“导游”。</p> <p class="ql-block">  据介绍,在一百多年前,满清的按察使衙门建在这里,门前是一条深长巷道。民国以后,衙门被废弃了,这条深长巷道里,入住了许多棚户人家及小商店。转瞬之间,店铺的字号醒目,旗幌招摇,小商小贩的吆喝叫卖声、讨价还价声,嘈杂入耳,小商品市场便自然而然形成了,谁也没有想到昔日的官场变成了繁杂的市场。后来军阀杨森重建了这条街,并命名为 “森威路”。再后来,杨森败了,新军阀为抹去以前的痕迹,取老子《道德经》中:“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的典故,改“森威路”为春熙路,寓意这里是一派商业兴旺繁华、百姓熙来攘往、社会盛世升平的景象。春熙路的发展史,让我想到,市场的形成或者商圈的形成,多不是官方主观指导下的结果,带有极强的自发性,官方只能因势利导,可促其做大做好。我走在春熙路上,有一种如愿以偿的满足。春熙路高楼林立,霓虹闪烁,华灯齐放,亮如白昼,原来这里汇集了众多品牌的专卖店,还有众多的中华老字号商店。和国内一些大城市的商街或者商圈比较,在当前实体商场不景气或者纷纷倒闭的情况下,春熙路看起来依旧是一派繁华昌盛的景象。我多少有一些奇怪,暗想这是怎么做到的呢?遗憾的是我没有看见街头跳舞的场景,但发现眼前熙来攘往的多是充满朝气的年轻人,真的不乏俊男靓女。</p> <p class="ql-block">  在春熙路的隔壁街区,是成都著名的太古里。实际上,成都太古里是太古地产旗下的一座开放式、低密度的街区形态的购物中心。我在太古里走走看看,感觉这里确实别具一格,里弄纵横交织,店铺明亮华丽,其间还有空间开阔的广场,汇聚了一系列国际一线奢侈品牌、潮流服饰品牌、精致的星级餐厅以及国内外知名食府等等,据说太古里已经成为“成渝潮流新地标”。这里同样是人流如潮,摩肩接踵,好像似俊男靓女远远多于春熙路。对了,太古里之所以俊男靓女更多,是因为它早已因街拍而名传遐迩了。一年多前,某大型企业旗下某公司总经理和一位年轻女子亲密牵手逛街,被一名街拍摄影师拍下后发布到网上,引发了大量网友关注,弄得舆论沸沸扬扬,这个事件就发生在太古里,竟使太古里的名气更加火爆。朋友说,该事件发生后,太古里很多地方树起了不允许街拍的牌子,还有专人干涉街拍行为。还好,现在牌子撤了,干涉没了,街拍依然很火。是呀,真没有必要树牌子,搞干涉,还是要加强教育才好,多多提醒某些人士有街拍的地方少去,最好不去。我可是没少街拍,自我吹牛说,张张街景照片都非常的漂亮,反映着太古里夜色的浪漫和美丽。</p> <p class="ql-block">  咋说呢,我觉得成都的深秋温度非常适意,即使在夜晚,也不凉寒,风送来的是清爽和舒畅。我和来这里逛街的人们一样,在成都繁华的都市中心,游游荡荡,却十分用心地慢享着美好的时光。都夜里11点多了,太古里的人还是很多,我返回到春熙路时发现,春熙路上的人依旧熙熙攘攘的。这让我想起,多年以前我所在的城市,也曾着力打造所谓的夜经济,想了不少办法,也就昙花一现。竟然没有搞成功,到了夜里10点,几乎绝大多数店铺都关门大吉了,就是那些摊点集中的夜市,没有补贴刺激,也撤摊回家了,在夜里找个可以吃饭的地方都很难,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没有人能搞得明白、说得清楚。就这一点,我真的很羡慕成都和成都人。在返回酒店的出租车里,我回想着春熙路和太古里的见闻,觉得没有白来一趟,也算是长了一些见识吧。还不自觉地整了几句:时令正深秋,西风不稠。悠悠千载古蜀国,而今无处不锦绣,万座高楼。暮临天黑后,春熙路口。霓虹闪烁映天地,眼花缭乱四处瞅,好多靓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烟火郁浓玉林路,梦回三国古锦里</p> <p class="ql-block">  赵雷在歌曲《成都》中唱道: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你会挽着我的衣袖,我会把手揣进裤兜,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每当我听到这几句歌词时,就会有到玉林路走走的冲动。对我而言,到了成都,不去玉林路,在某种程度上就等于白来成都了。奇怪吗?说不清楚。游过都江堰、九寨沟、青城山、三星堆和乐山大佛后,在返回成都的路上,我向同伴们建议“踏着赵雷的脚步”走一走玉林路。没想到竟是“一呼全应”,遂决定当天(6日)的晚饭就到玉林路去吃。我们到达玉林西路时,天已经黑了。但见玉林西路两侧店铺林立,橱窗琳琅,招牌相连,霓虹耀眼,灯火辉煌,车行道汽车鱼贯,人行道人头攒动;在小吃店、火锅店、川菜馆里,食客济济,热气腾腾,甚至店馆门外人行道上的座位,也已经坐满了人。可以说,整条玉林西路充满着很浓郁的麻辣鲜香的气味,十分诱人。这里繁华的夜景,真的让我无法“把手揣进裤兜”,举着手中的相机,左一张右一张,拍个不停。其实,这里最诱人的正是街头夜色下的人间烟火。</p> 向东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我发现这里除了有玉林西路以外,还有玉林东路、玉林南路和玉林北路。我还想呢,歌里唱的是哪条玉林路的尽头,是哪个尽头的小酒馆的门口?不管在不在路的尽头,我数了数,在玉林路这个街区专事喝酒的小酒馆真的是太多了,这或许也是成都慢生活的体现之一吧。我突然想到,我这是因为一首歌而来,而这首歌并没有欺骗我。我体验,趁着美好的夜色在这里走走,人的神经自然而然就能放松下来,再不好的心情也会变的好起来。我们又在玉林东路上走了一段,这段路因为行道树上挂满了串灯,更加明亮,使路两侧的店铺、酒馆等商家的门面略显昏暗,倒是添了几许幽暗和浪漫。我们都饿了,寻寻觅觅,在玉林北路上找了一家有名的巷子火锅店,坐了下来。从毗邻桌位沸腾的火锅里,飘出来的鲜香麻辣味道,丝丝缕缕,令我垂涎。 我们又点了麻辣火锅,还要了几瓶啤酒,毫不违和地溶入成都的市井生活里。我觉得这顿火锅,绝对够成都,让我麻辣到极爽,竟意想不到地爱上了四川的麻辣火锅。酒足肉饱后,夜已经很深了,我想起来明天将离开成都,可还有一个叫锦里的步行商街没有去。我建议不妨再到锦里走走,也算是回酒店睡觉前,健健身,消消食。很快,我们又到了锦里。原来锦里和著名的武侯祠只有一墙之隔,此刻的武侯祠早已经“进入梦乡”了。而锦里呢,确实热闹非凡,红灯高挂,灯火明亮,店门大开,商品琳琅,人来人往,还有当街表演变脸的和当街旅拍的,这里的氛围似乎一点儿也不输成都的其它几条商街或者商圈。实际上,锦里古街并不长,也就三四百米,但其古色古香的建筑、四溢飘香的小吃、浓郁休闲的气质和灯火灿烂的装饰等等,极具引人入胜的诱惑感,难免让人流连忘返。 据说,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较为古老、较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三国时期就十分著名。本世纪初,锦里这地方早已经是一排破烂不堪的旧房子了,严重影响了武侯祠景区的观瞻,还给仅一墙之隔的武侯祠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2004年政府决定加以改造,规划建成一条以蜀文化为内涵的步行商街。当年10月锦里商街正式对外开放,2009年1月锦里商街完成升级,此后“拜武侯、泡锦里”就成了成都旅游业的响亮口号之一。我们所看到的小小的锦里,的确是集吃、喝、玩、乐、住、观等为一体的步行商街,游客在这里可体验、可休闲、可互动,比如当街有做糖画、捏泥人,戏台有川剧演出、酒吧有歌手演唱……可谓应有尽有,商业氛围十分浓厚。夜色深深古锦里,熙来攘往人济济。但见灯火明如昼,一派昌盛繁华地。鼎沸声,烟火气,游客四面八方聚。赞美从来不夸张,商街夜色难忘记。 我不知道别人到成都走一走后,是怎么想的。我从成都回来,就时常想,像成都这样一个城市里有如此多的商街、商圈,恐怕在全国并不多见吧。而全国各地建设的那么多的商街、商圈(或者叫古街、古城),有哪个能像成都的宽窄巷、春熙路、太古里、玉林路和古锦里这么红火呢?我不敢说没有,但真的没有几个。<br><br>2024年11月16日<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