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极边腾冲有美丽的风光,更有这里曾经书写过的惊心动魄的历史篇章。 这次去腾冲的主要目的是瞻仰国殇墓园,因为国殇墓园是中华民族的一段历史,这里长眠着近万名中国远征军将士,是中国近代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页,我们不远千里而来,就是要去探寻那一段血和火的历史,看看当年焦土抗战的遗迹。 祭奠中国远征军英烈,回望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p> <p class="ql-block"> 一踏进墓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巨大的“警钟长鸣”雕塑,正面刻着勿忘国耻,背面则是珍爱和平,这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更是对和平的珍视。</p> <p class="ql-block"> 警钟碑记: 百年国耻,倭寇侵凌,神州板荡,半壁沉沦,滇西大地,血雨腥风,边关民众,有戍边之热血,揭竿抗敌,尽守土之赤诚……。一下子把我的思绪带到那山河破碎,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年代。</p> <p class="ql-block"> 走进滇西抗战纪念馆, 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纪念馆用大量实物、图片、多媒体演示等,可以看到远征军作战使用的武器装备和相关文物,见证了日军侵略罪行的种种铁证。七个展厅分为:抗战后方、御敌前线、怒江对峙、绝地反攻、逐寇出境、老兵不死、祈愿和平七个部分,生动讲述了那段峥嵘岁月,一段充满民族血泪的历史浓缩在这里。通过这儿让我们对这段历史有一个系统和全面的了解 。</p> <p class="ql-block"> 走进纪念馆展馆大厅那一刻,顿时被深深震憾,三面墙上整齐地悬挂着远征军阵亡将士遗留下来的钢盔,全是战场的遗留物,有的钢盔上还留有枪弹的痕迹。每一顶钢盔下面代表的都是一条年轻鲜活的生命,代表着一个不朽的灵魂。地上则是抗日战争的重要时间点。从1931年9月18日一直到1945年8月15日。一步一步艰难的抗日路程,满墙的钢盔,让人看得血脉喷张,热泪盈眶。</p> <p class="ql-block"> 三面墙上布满的钢盔,足有一千多顶,代表着奔赴缅甸抗日的十万三千名远征军。 无法想象那时发生过多少枪林弹雨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入侵东南亚, 为了切断中国的对外联系,逼迫中国投降,于1942年5月初,沿滇缅公路从缅甸方向攻入中国。为了保护国际运输大动脉滇缅公路,防止日军从西南大后方入侵中国,十万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但最终因英军未履行战略协定等原因, 中国远征军损失过半,入缅作战失败。</p> <p class="ql-block"> 1942年5月日军侵犯滇西边界,怒江以西大片国土落入敌手,中国抗战后方唯一的一条国际通道——滇缅公路被彻底截断。1944年5月为了收复滇西失地,打通西南国际运输大动脉——滇缅公路,为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中国远征军发起了滇西反攻。</p> <p class="ql-block">中国远征军,铁骨铮铮!</p> <p class="ql-block"> 1942年第五军200师师长戴安澜,作为远征军先头部队赴缅作战,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带头立下了“誓与同古(又名东瓜)共存亡”的遗书,他说“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同古”。同年5月18日在战争中不幸胸腹中弹,他交代团长一定要把部队带回祖国后,以身殉国,时年37岁。 十万远征军,损失过半,成为中国抗日正面战场最悲壮的一页。</p> <p class="ql-block"> 1942年日军铁蹄踏进腾冲,城内军政官吏闻风而逃,此时已过花甲的张问德临危受命,出任腾冲县长,建立抗日根据地,组织为前线送军粮、修公路、修机场,不顾一切地投入保家卫国的艰难征程。被人民称为“抗日县长”、“有骨气的读书人”。</p> <p class="ql-block"> 让张问德先生青史留名的,还是他那篇有名的《答田岛书》。日寇企图诱降他,张问德怒火中烧,写下了当世名檄《答田岛书》, 那一个个字是那么铿锵有力,那么富有感染力,一字一句痛斥日寇战争罪行,并表达腾冲人民抗战决心。</p> <p class="ql-block"> 李根源,同盟会员,国民党元老,曾任云南陆军讲武堂总办(为朱德元帅老师)、陕西省长、国务总理等要职。1939年任云贵监察使。42年日本入侵龙陵、腾冲后,李根源以云贵监察使职督战,撰写《告滇西父老书》,号召全滇父老抗日 , 在滇西人民心中竖起了一面巨大的抗战精神丰碑,是向日本侵略者发起进攻的战斗号角,为反攻胜利奠定了基础。全国各大报纸转发了此文章,引起了全国抗日高潮。</p> <p class="ql-block"> 怒江惠通桥炸毁后,形成了敌我隔江对峙的局面。日寇对腾越地区进疯狂的报复,用密集的火炮轰击在滇湎公路上逃难的人群,致使公路上数百辆汽车被毁,千百人肢体横飞。日军奸淫烧杀, 无恶不作,对百姓用刺刀戳死,排枪射死,盐水沸水灌死,掘坑活埋,强暴妇女……,更残忍的在腾冲、芒市等地释放大量鼠疫、霍乱细菌等,致使滇西地区死于疫病达20余万人。 这是一个种族灭绝的大屠杀,是人类战争史中令人发指的战争暴行,日军兽行,罄竹难书!</p> <p class="ql-block"> 滇西抗战博物馆里那些泛黄的照片,生锈的刀枪,破旧的军装,每一件物品都诉说着一段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感人至深,悲痛欲绝,让人泪目</p> <p class="ql-block">怒江对峙二年后, 为了打通国际唯一的援华陆上通道。远征军第二十军团六个师的兵力强渡怒江,仰攻高黎贡山,血战南、北斋公房,接着又围攻腾冲城,与日军展开殊死巷战,一条巷一间房争夺, 中国远征军选择了近乎自毁的方式,与侵略者同归于尽,一寸土地一寸血!经过43天的浴血奋战于1944年9月14日将日寇全部歼灭,收复了抗战以来的第一座城市——腾冲。此次战役共歼灭日军6000余名,远征军官兵阵亡9168名,盟军(美)官兵阵亡19名。</p> <p class="ql-block"> 腾冲光复后,逃在外面的腾冲人民兴高采烈地回到家乡,但看到眼前的惨景顿时泪流成河, 尸横遍野,血肉模糊,满目疮痍,一片瓦砾。颓墙倒壁,整个城市惨不忍睹。为了纪念阵亡将士及死难民众,李根源先生倡议兴建陵园,英雄的腾冲人民没有先建自己的家园,而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先把英雄们安葬,工程于1944年动工,1945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八周年)落成。並取楚辞“国殇”之篇名,题名“国殇墓园”。</p> <p class="ql-block"> 走出纪念馆来到国殇墓园内的中国远征军名录墙, 用当地的火山青石镌刻,象征着远征将士们坚强的意志;主题墙上镶嵌的是中缅印战区盟军服役徽标,左侧是“中国远征军名录墙”八个魏碑大字,下方是铭记碑刻。全长133米,镌刻着103141名参与滇西抗战的中国远征军将士、盟军将士、地方抗战游击队、地方参战牺牲将士的名字。 远征军用生命和鲜血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这份名录还在增长。</p> <p class="ql-block">2011年,腾冲在国殇墓园新建了中国远征军抗日将士纪念碑,中央书写了“华岳英灵”四个大字,缅怀牺牲在滇缅战场的中国抗日英烈。</p> <p class="ql-block"> 国殇墓园的大门为八字形白族风格古式门楼,门前有李根源先生取《楚辞》中“国殇”之篇名。门额上镶有李根源所书“国殇墓园”四个大字。墓园建成于1945年7月7日,主体建筑以中轴对称。台阶递进形式,由大门经长甬道循石级而上,整个陵园安静而肃穆,我们怀着崇敬的心一步步走入英雄的安息地。</p> <p class="ql-block">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国殇墓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进门后甬道直达忠烈祠,两边绿草如茵,四周松柏苍翠,林木掩映。墓园草地上散落的人物雕像不时会带给人穿越时空的感觉,让人明白历史并非虚空的云烟,而是众多人用生命谱写的沉重一页。他们似乎在向前来瞻仰的人们讲述在那悲壮惨烈的抗日战争中一个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 似乎在无声的诉说着当年血与火的岁月。每座雕像都让人感动。 淋漓尽致的演绎了什么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p> <p class="ql-block"> 雷打树下,一位古稀老人背靠松树席地而坐,双目愤怒的望向远方。他叫寸大进,前清腾越守备,当时已88岁高龄,面对日寇入侵,深恨自己无力抗战,这位曾为守卫国家边关与英国侵略者英雄战斗过的老将军仰天长叹,国仇家恨难报,悲愤之情难抑,最后端坐于一棵老松树下绝食七天七夜,以身殉国。其三子寸性奇将军、四子寸性禄远征军中校、五子寸性福上校大队长,都以身殉国,忠臣良将,满门英烈,寸性奇将军的墓也在国殇墓园。</p> <p class="ql-block"> 饿死不食军粮雕塑 ,滇西人民积极支援前线抗日,一位小脚妇女翻山越岭,历尽千辛万苦运送军粮,由于缺衣少食,饿死在途中,身手还紧紧护着军粮,而袋里的军粮颗粒未少。看了让人感动万分、心痛万分。</p> <p class="ql-block">小战士, 在滇缅作战的中国远征军中,有很多娃娃兵,他们还是孩子啊!穿着宽大的军装, 稚嫩的脸上充满了自豪感和抗战必胜的信心,小小脊梁就担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让人看得心痛,让人泪目,也不得不令人钦佩。</p> <p class="ql-block">张问德先生。</p> <p class="ql-block">李根源先生。</p> <p class="ql-block">这是滇西战役盟军总指挥史迪威将军和“飞虎队”队长陈纳德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 冒着生命危险修公路。</p> <p class="ql-block">忠烈祠坐落在甬道尽头的高台上,是重檐歇山顶古式建筑,宏伟壮观,完整的保存着1945年时的布局。忠烈祠正门上悬国民党元老、大书法家于右任手书的“忠烈祠”匾额。正前方的墙上有蒋中正所题李根源手书的“碧血千秋”石刻,威严端正、庄重肃穆。</p> <p class="ql-block"> 从两侧石级上去,忠烈祠上檐下悬有蒋中正题“河岳英灵”匾额。祠内外立柱上悬挂何应钦及远征军二十集团军师将领的题联。回廊有蒋中正签署的保护国殇墓园的“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布告”,二十军团总司令霍揆彰所题“腾冲县忠烈祠碑”,李根源之“告滇西父老书”、张问德之“答田岛书”等碑记。</p> <p class="ql-block"> 忠烈祠正面为孙中山像及遗嘱,两侧墙体嵌阵亡将士题名碑石,共9618人。孙中山像下方有“总理遗嘱”石刻。</p> <p class="ql-block"> 忠烈祠后面布满墓碑的圆锥形小山叫小团坡,是国殇墓地的主墓。主墓前有几座重要的石碑,首先看到的是于佑任手书,“天地正气”碑,这四个字写得气冲云霄。</p> <p class="ql-block"> 抗日名将寸性奇之墓。寸性奇在抵抗日寇侵略的战斗中为民族献身,牺牲后也葬在此地,这是国殇墓园中军衔最高的一位烈士。</p> <p class="ql-block">19名盟军(美)抗日阵亡将士墓碑。现在 他们的遗骨已回到了自己的祖国,但他们的墓碑留在中国,中国人民是不会忘记他们的。</p> <p class="ql-block"> 英烈碑于1994年12月建成,是为了纪念腾冲籍的两名谍报员王树荣和李生芬,他们为远征军收集和提供情报,作出卓越的贡献。他们在执行任务时被敌人抓获,严刑逼供,不屈而死。王树荣是被滚烫的盐水灌肚活活致死,年仅21岁。李生芬被残杀后,沉尸砚塘,时年25岁。</p> <p class="ql-block"> 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抗日阵亡将士墓碑,碑上刻有战役中阵亡的高级军官名字。从少校到少将共二十名,可见当日战役之惨烈,那是用鲜血换来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 在将士墓碑背后,四面山坡从山脚到山顶,墓碑排成了无数列纵队,分为六个等分,每个等分都代表一个师。排列整齐墓碑3346块。 太令人震撼, 这里共埋葬着近万名中国将士,(其中有太多无法统计的无名英雄),他们捐躯疆场,他们的忠骨被葬于国内的最大抗日陵园——腾冲国殇墓地之内,他们枕着青山,长眠于此,他们的身躯紧紧的和大地母亲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 每一块墓碑上都深深镌刻着英烈的姓名和军衔,望着这一块块小碑,只觉一股酸楚涌上心头,脑海里浮现着《我的团长我的团》电视剧中英雄的将士与日寇浴血奋战的场面,不仅眼睛开始湿润了……。抚摸着墓碑上凌厉的笔锋,仿佛听到大地深处低沉的怒吼声……。</p> <p class="ql-block"> 拾级而上达山顶,可见十米高的纪念塔,外形为方形柱式,系用腾冲特有的火山岩雕砌而成,塔身正面镌刻着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楑彰的题书“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光复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塔基正面刻有蒋中正题、李根源书“民族英雄”四个蓝色大字。其余三面为腾冲抗战纪要铭文。</p><p class="ql-block">这纪念碑状如刺天的刀剑,威震山河,这是抗日的军魂!</p> <p class="ql-block">人们心情沉痛地在此默哀,鞠躬,献花。表达对英烈们深深地缅怀。</p> <p class="ql-block"> 铁血铸军魂! 国殇墓地是中国远征军抗日战场最真实的纪念地,也是中国抗战历史活的教科书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天苍苍,夜茫茫,山之上,国有殇。”愿长眠于此的英灵得到永生!</p><p class="ql-block"> 英烈千古!</p> <p class="ql-block">手机拍照: 风中之凤、Mr Wu</p><p class="ql-block">时 间: 2024年5月12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谢谢关注和浏览</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