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离开涡阳前往亳州,40多公里,,晚7:40到达亳州。入住民宿。</p> <p class="ql-block">民宿地处亳州北门的老街,在夜晚的灯光映照下更显宁静安宜和幽深。</p> <p class="ql-block">亳州,位于安徽省西北部,亳州物产丰富,人才辈出,素有“皖北明珠”之美誉。是曹操、华佗等历史名人的故居。亳州是全球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亳州街道灯火通明,一派城市生活的夜景,“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看似一副画,听象一首歌,人生境界真善美,这里已包括。”</p> <p class="ql-block">居住的民宿就在亳州北门大街附近的“八步六条街”。八步六条街仅10多米长度,却有白布大街,帽铺街,炭场街,德振街,爬子巷和水门关等六条街在这里汇集,走八步可以看到六条街。故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地名用铜板镶嵌在地面上</p> <p class="ql-block">选定的民宿就是“归心舍”。屋内布置精制有序处处彰显家庭元素。据女主人介绍:她承租3家房屋开设民宿,租金3000元/年幢。</p> <p class="ql-block">标间每晚80元/间</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在亳州,早餐选择了面饼(类似煎饼),5元/个,两片面饼之间加鸡蛋2个,刚出锅热的,吃得很香,再加上豆腐涝,油条,早餐绝配。由于顾客较多,需要排队,女老板说每天早晨需要作40斤面粉。</p> <p class="ql-block">亳州街道上,塑像华佗“五禽功”,强体健身操。</p> <p class="ql-block">老子骑牛的塑像矗立城市中心广场。</p> <p class="ql-block">用完早餐后,步行来到“南京巷钱庄”。</p> <p class="ql-block">南京巷,曾经是亳州城北关有名的金融街,曾分布着二十多家钱庄,仅剩两家就是如今的南京巷钱庄景区。建于清末,目前面积1300平方米,是国家4A景区。建筑保存的完整程度相当好,是国内保存完整度最高的“古银行”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南京巷钱庄是现今中国保存最完整,建制最齐全,设施最齐备的古旧钱庄,不管是文物研究上还是历史研究以及文化开发上都具有极其高的价值,从它的门口账房到大业务洽谈厅,从藏宝阁到钱庄总襄理室,建制齐备完善,更何况还有一些设备,以及银子成色速判口诀,这些都是极其珍贵的软件资源宝藏,就以其所在位置的整体建筑而言,其价值无法估量,因为目前找不出第二个像这样原汁原味儿的老钱庄了。</p> <p class="ql-block">钱庄的第一大业务是汇兑业务,古时候的异地取款。进行汇兑业务的凭证是一张汇票,上面暗藏着玄机。首先会比对汇票上的字迹,其次是文字所代表的时间和金额,这个就是密押诗,而它也是古时钱庄的职业管理规范。汇票在兑付后的三到五日内就会入账销毁,防止被人破译仿制,所以南京巷钱庄从开业到歇业的一百多年来从来没有发生过一件假票冒领的事情,但也没有一张汇票的实物被保存下来,是庆幸,也是遗憾。 </p> <p class="ql-block">清朝年间,亳州涡河上时常回荡着浆声、水声以及外地口音的寒暄声,各地的商船忙碌地驶进码头;岸上的客栈、店铺、作坊里,不时踱出意气风发的商人,他们呼朋唤友,出入酒楼茶肆,其中,花戏楼就是他们最爱去的议事、休闲之地。</p> <p class="ql-block">距南京巷钱庄不远处就是亳州著名的景点“花戏楼”。</p><p class="ql-block">亳州花戏楼是以大关帝庙为主体建筑,由张飞庙、岳飞庙、朱公书院、火神庙和粮坊会馆等组成的古建筑群,占地1.4万平方米,建成于清初顺治13年(公元1656年),距今已有360多年的历史,是安徽省内保存比较完好的古建筑群之一,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女英雄花木兰出自河南,看看当今亳州的女杰吧,英姿飒爽。</p> <p class="ql-block">花戏楼建成于清康熙15年,为古时候演戏用的戏台。台上雕刻有18出三国戏文,里里外外有600多位人物,因其精湛的雕工和绚丽的彩绘被誉为花戏楼景区一绝。</p> <p class="ql-block">花戏楼有三绝,其中第一绝是花戏楼里的铁旗杆,杆高达16米,重二万四千斤,旗杆顶端的两只凤凰代表着日月星辰,旗杆上有蟠龙、铁旗、风铃等,铸造精美,构思巧妙。</p> <p class="ql-block">第二绝 木雕:戏楼内部的木雕同样精美,雕刻有三国戏文18出,人物数百,神态各异,生动展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p> <p class="ql-block">整个戏台上共雕刻有十八出三国戏文故事,里里外外600多个人物,并且没有用一根钉子,全部用木榫扣制而成,建筑及雕刻手法十分精湛。木雕的内容主要是三国戏文十八出,如《长坂坡》《割须弃袍》《七擒孟获》《三气周瑜》《击鼓骂曹》《空城计》等等。其余藻井,梁枋之间布满彩绘,有戏文、人物、花鸟、山水等。戏楼木雕通体施以彩绘,色彩浓烈,对比强烈,人物形象逼真,灵动鲜活,极富通透的立体感和真实感。</p> <p class="ql-block">第三绝 砖雕,在正门寥寥数十平方米、厚度不足两寸的水磨青砖上,雕有52幅作品,共雕人物115个,禽鸟33只,走兽67只,组成《李娘娘住寒窑》《三顾茅庐》《白蛇传》《郭子仪上寿》《吴越争霸》《达摩渡江》《老君炼丹》《魁星点元》等戏文6出、人物故事16幅、动物典故24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结构严谨、线条圆润、题材丰富而又有内在联系,同时吸纳了徽派精巧玲珑、刀法严谨的雕刻工艺,珠联璧合,全部手工雕琢。每一块砖雕都是一个历史典故,如果一一罗列,得讲三天。砖雕的精细与精致,人物的惟妙惟肖,堪称国内精品,还有些砖雕是根据成语及民间谚语雕刻的小幅砖雕,如一马当先、三阳开泰、五世其昌、事事如意等,多是吉祥如意的画面,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p class="ql-block">个人物之多,每一个都精雕细琢,精细到入木三分、栩栩如生。木雕的内容主要是三国戏文十八出,比如《长坂坡》《七擒孟获》《击鼓骂曹》《三气周瑜》《空城计》《千里走单骑》等等。这里的木雕虽然历经两百多年的历史风霜,但是色彩仍然艳丽,成为花戏楼第三绝。</p><p class="ql-block">砖雕:花戏楼的砖雕是其一大特色,特别是在山门上的砖雕,展示了52幅作品,包括《李娘娘住寒窑》、《三顾茅庐》等著名故事,以及多种动物典故,如《范睢逃秦》等。</p><p class="ql-block">木雕:戏楼内部的木雕同样精美,雕刻有三国戏文18出,人物数百,神态各异,生动展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p> <p class="ql-block">花戏楼的价值主要在艺术上。 雕刻用砖为厚度不足二寸的特制青砖,在极有限的范围内,雕刻者以高超的技巧,娴熟的刀法,利用特制的工具,采用切、钩、削、凿、剔等方法,将砖透刻成数层,不但各种人物的举止神态雕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还把各种人物场景融合于自然环境之中,车马腾飞,历历在目,鲜明有序,给人以强烈的立体感。</p> <p class="ql-block">花戏楼不仅是一座建筑艺术的瑰宝,也是研究清代早期戏剧发展和民间文化的重要场所。它的存在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戏剧文化的独特视角。</p> <p class="ql-block">离开花戏楼,就直奔曹操地下运兵道。</p> <p class="ql-block">据说“衮雪”二字是曹操唯一留存于世的手书真迹,如今被收藏于汉中博物馆内。曹操的诗文华盖天下,但他的书法却十分罕见,细看“衮雪”(读音同滚),行笔纵放不羁,“衮”字的一撇一捺气势磅礴,充满刚毅,上边的三点一口似水花,下边的一撇一捺一竖钩,三钩均朝上翘起,仿佛湍急的水流,充满了张扬、不羁、活泼、沸腾、激荡、舞动的阳刚之气;“雪”字却平和、内秀、收敛、平静、朴实、飘洒、柔情万种,“衮”“雪”二字合二为一,阳刚又不失柔美。</p> <p class="ql-block">亳州自古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曹阿满,真正玄,将成群,兵连连。运兵道里练兵马,闯出亳州占中原”,这首民谣说的就是曹操运兵道,就在亳州城里修筑地下道通往东西南北四门,命士兵轮穿五色衣,一次出四门,再从另一道折回,首尾相接。四方豪杰听说曹操兵强马壮,可以成大事,纷纷来此相投,曹操于是崛起于群雄之中,同时,运兵道不断运兵也可以麻痹敌人,出奇制胜。它被誉为“地下长城”,它不但是军事史上的奇迹,也是古代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p> <p class="ql-block">进入地下运兵道,一楼是以曹操为主题的纪念陈设馆。<span style="font-size:18px;">来到编钟陈设展位前,同行者稍展示一下就小露才艺。</span>编钟声敲响,动听悦耳,余音绕梁。</p> <p class="ql-block">曹操运兵道纵横交错、布局奥妙、变化多样、工程浩大,被誉为“地下长城”。地道内部设有猫耳洞、绊腿板、陷阱、障碍券等军事设施。猫耳洞分布在单行道的两侧,当遇到敌兵追击时,士兵可以躲在猫耳洞进行截击,达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障碍券则是采取突然降低券顶高度的办法,让不熟悉环境的陌生人在此受阻,以降低敌人战斗力。</p> <p class="ql-block">运兵道的结构复杂,包括单行道、平行双道、上下两层道和立体交叉道等多种形式。内部设有猫耳洞、障碍券、障碍墙、陷阱、绊腿板等多种军事设施。这些设计不仅用于实战,也体现了曹操的军事才能和智慧。地道的高度一般在1.7米至2.1米之间,道宽0.6米至0.9米,结构稳固,能够承受长时间的使用和复杂的地形</p> <p class="ql-block">曹操运兵道始建于东汉末年,是曹操为了军事需要而专门修筑。这条地道以市内大隅首为中心,向四门延伸。曹操利用这条地道多次运用地道战术取得战争胜利,有效地隐蔽了兵力和调动,增强了战争的突然性和有效性。</p> <p class="ql-block">地下运兵道位于亳州老城区里面街道底下,以一点为中心,呈发射状向四周散开,工程量极其浩大,总长度有8000余米,目前开发修缮后供游客参观的是700多米(如图所示红线实线条),运兵道与“地面长城”相比也是一点也不逊色,更是比地面上任何一座古城的价值都要高。它结构精妙绝伦,布局精细无比,整个通道体系呈现立体化分布,纵横交错中更是乱中有序,作为迄今为止历史最早,规模最盛的地下军事工程,它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十分极具历史研究意义。</p> <p class="ql-block">曹操运兵道是怎么样发现的?</p><p class="ql-block">曹操运兵道的发现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p><p class="ql-block">首次发现(1938年):</p><p class="ql-block">在1938年,由于日军的轰炸,亳州市民为了挖掘防空洞,意外地挖掘到了古地道。这一发现引起了当地居民和学者的注意,但由于战争的背景,这一发现并未得到广泛报道和深入研究。</p> <p class="ql-block">再次发现(1969年):</p><p class="ql-block">到了1969年,为了响应“深挖洞,广积粮”的号召,亳州市民在挖防空洞的过程中,再次意外地挖掘到了古地道。这次大规模的挖掘活动使得古地道的一部分被重新发现,并引起了专家和政府部门的注意。</p> <p class="ql-block">运兵道最初由曹操在东汉末年建造,用以隐藏兵力和迷惑敌人。这条通道不仅是一个军事秘密,还帮助曹操在多次战役中取得了胜利。</p><p class="ql-block">到了唐宋时期,统治者发现了这条运兵道的价值,对其进行了维修和改造,使其继续发挥军事作用。</p><p class="ql-block">进一步的发现与保护:</p><p class="ql-block">运兵道的发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成为了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展示了其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p><p class="ql-block">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对运兵道进行了全面的修缮和保护,以确保其长期保存并供人参观学习。</p> <p class="ql-block">华佗塑像</p> <p class="ql-block">退房,离开亳州,准备前去商丘。</p> <p class="ql-block">在亳州的最后一个景点——“华祖庵”。游览完毕就向商丘去。</p> <p class="ql-block">华祖庵是为纪念神医华佗而建。庵内古木参天,建筑错落有致。在这里,人们可以了解到华佗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在中医药学、外科手术、养生保健等方面的卓越贡献。庵内还陈列着许多与华佗相关的文物,弥漫着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郭沫若题字。</p> <p class="ql-block">华佗中医药文化博物馆是以华佗为重点介绍中华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专题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华佗和曹操的故事都与亳州历史紧密联系,两人有多次交集,但性格迥异,传说是曹操杀了华佗,华佗的医书“黄帝内经”被付之一炬。内容丰富多彩,篇幅受限,就不一一赘述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