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性格和党性应该是不会被“封禁”的那种,但这种事情没一个保险公司会给你保的。</p><p class="ql-block"> 这不,谈了谈古代经济的初衷,当然,绕不过“士大夫”,结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经济”原本没有那股子“铜臭味”!</p><p class="ql-block"> 经济是“经世济民”,妥妥的“治国平天下”的事。</p><p class="ql-block"> 经济是人生一个“基本”问题。</p><p class="ql-block"> 古人就常常打脸我们,经济价值是“消极的多于积极的”,通俗地讲,就是不能“唯GDP论”。那样的话,这个社会一定是病态的,也决非是最理想的。</p><p class="ql-block"> 古代中国社会是“四民社会”,即士、农、工、商。“士”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读书人、知识分子,更多的应该是“士大夫”“士君子”更贴切一些。</p><p class="ql-block"> 汉代士人大体由农村出身。唐以后,属于工商籍的户口不准应考。“耕读传家”也可以这样理解。</p><p class="ql-block"> 孟子日:“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汉武帝时,官人是不许经商的。正如《论语》中道:“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否则,如何担当起“治国平天下”之重任?</p><p class="ql-block">官人就应该专为人民服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孔子的人生理想是:“贫而乐,富而好礼。”中国人所谓“礼”,有生活“节制”与“限度”之意。董仲舒也讲过,“富而骄,贫而忧,都是要不得的。我们不能使社会上绝无贫富之分,但不可使富人到达骄的地步,也不该使贫人落到忧的境地”。</p><p class="ql-block"> 😄感觉象哲学!</p><p class="ql-block"> 其实,这才是和谐社会吧!</p><p class="ql-block"> 当然了,千百年来,这是一种理想,而这种理想的执行者就应该是“士”。责任也罢,修养也行,“天降大任于斯人也”,所以,中国的士也应该是“人文的宣教师”。</p><p class="ql-block"> 我很推崇“宣教”这个词,但近现代这个词竟然成了“历史古董”了。</p><p class="ql-block"> 信仰其实是一种精神,不要总戴着有色眼镜看。</p><p class="ql-block"> 在十九世纪前,相对而言,中国经济距“经世济民”最近。当然,这一切离不开传统“士君子”的贡献。但在西方工业革命的冲击下,“士”或“君子”沦丧了!沦丧的不仅仅是“宣教”的天职,即使有“中体西用”的思想,也架不住“民主自由”的诱惑。“中体西用”强调在保持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础上,学习和吸收西方科学技术,但近现代“士君子们”只接受了西方所谓民主自由的“实体权利”,但忽略了人家的“信仰和精神”,或者说,忽略了自家传统伦理道德的教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其实,我们也有自己的信仰和精神,但我们“走得太匆忙了,以致灵魂都跟不上了”!</p><p class="ql-block"> 灵魂都跟不上了,经济又何去何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