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97 年 7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并派驻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负责香港防务。距今已有二十五周年,香港邮政特发行两套邮票以资纪念。</p><p class="ql-block"> 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二十五周年</p><p class="ql-block"> 这一套纪念邮票展示在实施《香港国安法》及完善选举制度后的香港,回到「一国两制」的正确轨道,以维持长期繁荣稳定。《香港国安法》建立了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是香港长远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保障;完善选举制度,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这两项重要举措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同时,邮票亦带出教育学生国民身分认同,并在《十四五规划纲要》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动下,香港将更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未来数十年为年轻人和企业带来庞大的发展机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型张</p> <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p><p class="ql-block"> 二十五周年</p><p class="ql-block"> 邮票上为 2021 年 7 月 8 日建成开放的位于昂船洲军营的驻香港部队展览中心,而下方则展示了三军仪仗队的威武风采,突显驻港部队是全军唯一一支由陆海空三军合成的部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p><p class="ql-block"> 2019 年 2 月 18 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公布,为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建设提供指导性方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香港带来新机遇,让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同时,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大湾区总面积约 5.6 万平方公里,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带动周边区域发展,其余七个节点城市则发挥自身优势,深化改革创新,功能互补,共同协调发展。</p><p class="ql-block"> 在《规划纲要》公布三周年之间,香港邮政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为题,发行一套十一枚各面值 $2 的邮票,分别展示大湾区内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以及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和肇庆九市的地标及最新发展。</p><p class="ql-block"> 在这十一枚邮票中,各地的地标建筑纷纷登上邮票:香港 • 中环、澳门 • 大三巴牌坊及观光塔、广州 • 广交会展馆及广州塔、深圳 • 市民中心、珠海 • 珠海大剧院、佛山 • 新城文化中心与佛山祖庙、惠州 • 泗洲塔、东莞 • 华为欧洲小镇、中山 • 孙中山故居、江门 • 高铁站、肇庆 • 千里旅游走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型张</p><p class="ql-block"> 囊括了所有的地标建筑,同时在边纸上以粤港澳大湾区的地图为饰,以高铁、轮船、港珠澳大桥、航空等元素点缀,显得更加的完整、和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的传统节日 》</p><p class="ql-block"> 已经延续上千年的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它清晰地记录了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传统节日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标志当然需要特别铭记。</p><p class="ql-block"> 香港邮票《中国的传统节日 》,一套4枚,发行日期 : 1994年6月8日。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喝雄黄酒。邮票图为中国传统木刻版画端阳竞渡图,以手拿诗卷的屈原像为主图,背景为山川与龙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农历新年。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它是中华社群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在延续至今的两千多年中,除夕和春节蕴含着家人团聚的温馨、辞别旧岁的轻松和迎接新年的期望。“迎新春、辞旧岁”,春节期间阖家团圆,庆祝活动丰富多彩,几千年来形成了许多风俗习惯,如贴春联、挂年画、放鞭炮、拜年、舞龙、舞狮、踩高跷、逛花市、逛庙会等,至今盛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在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非物质文化遗产——龙狮文化》</p><p class="ql-block"> 随着元宵节的缓缓走来,春节即将过去,而在这喜庆的日子里,不知道还有多少地方会有舞龙舞狮的活动,也不晓得现在的人们是否还记得这喜庆的活动?</p><p class="ql-block"> 舞龙舞狮,是中国民间传统习俗。龙是古老的图腾,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狮子外形威武,动作刚劲,神态多变,民间有许多不同的传说,一时变作神话,一时拉上历史,为舞狮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亦令它更加深入民心。</p><p class="ql-block"> 为让龙狮文化更好的得以传承,香港邮政挑选当中舞狮、舞貔貅、舞麒麟、舞龙及大坑舞火龙这五项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龙狮文化」为题发行一套四枚邮票及两款邮票小型张。</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舞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舞貔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舞麒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舞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型张(一)</p><p class="ql-block"> 大坑舞火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型张(二)</p><p class="ql-block"> 大坑舞火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p><p class="ql-block"> 2005年8月18日香港邮政发行《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邮票,全套4枚,分别展现我国四大发明:指南针、印刷术、火药、造纸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指南针。古代叫司南,它的发明对人类的科学技术和文明的发展,起了无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国古代,指南针起先应用于祭祀、礼仪、军事、占卜与测风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火药。火药的研究开始于古代道家炼丹术,古人为求长生不老而炼制丹药最后导致了火药的发明。隋朝时,诞生了硝石、硫磺和木炭三元体系火药,黑色火药在唐代(9世纪末)时候正式出现。火药的发明大大的推进了历史发展的进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印刷术。它开始于唐朝的雕版印刷术,经宋仁宗时代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比德国人约翰内斯·古腾堡活字印刷术早约400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造纸术。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便于携带,取材广泛不拘泥,推动了中国、阿拉伯、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科学家》</p><p class="ql-block"> 中国的科学家和发明家成就超卓,对世界和科学贡献良多。</p><p class="ql-block"> 香港邮政于2015年12月8日推出一套以“中国古代科学家”为主题的特别邮票及相关集邮品。这套邮票一共4枚,分别介绍四名中国古代著名科学家,包括发明地动仪的张衡、计算出圆周率的祖冲之、发明简仪的郭守敬及编著《本草纲目》的李时珍。他们对后世的科学、数学、天文学及中国医学和中草药发展有着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发明地动仪的张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发明简仪的郭守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计算出圆周率的祖冲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编著《本草纲目》的李时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型张</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服饰》</p><p class="ql-block"> 1987年11月18日发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魏晋南北朝杂裾垂髻女服。杂裾垂髾服是流行于魏晋南北朝的女性服饰。《洛神赋图卷》顾恺之(东晋)中描绘的洛水神女身着华贵艳丽的杂裾垂髾服,宽衣薄带,衣袖飘飘,超凡脱俗。从洛水神女的风采和服饰,可以一窥魏晋时期贵族妇女的服饰特点和当时人们所崇尚的审美观。魏晋时期的妇女服装,都以宽博为主,其特点为:对襟,束腰,衣袖宽大,并在袖口、衣襟、下摆缀有不同色的缘饰,下着条纹间色裙,腰间用一块帛带系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隋唐五代襦裙。齐胸襦裙是对隋唐五代时期特有的一种女子裙装的称呼。一般穿法为一件对襟衫衣搭配一条下裙,或者一件交领上襦搭配下裙,即成为齐胸襦裙。齐胸衫裙是汉民族传统服饰的的一种,汉晋以来裙子的裙腰束于腰上,而隋唐五代时期裙子的裙腰束得更高,很多都在胸上,一些服装史上多称之为高腰衫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罗衫 。宋代大袖,原是皇嫔妃的常服,因其两袖宽大,故名大袖。《宋史·舆服志》记:”其常服,后妃大袖。”后来传到民间,成为贵族妇女的礼服。《朱子家礼》称:“大袖,如今妇女短衫而宽大,其长至膝,袖长一尺二寸。”另注:“众妾则以背子代大袖。”可见地位稍低的妇女不能穿大袖,只能以背子代替。大袖样式为对襟、宽袖,衣长可拖地,领、衣襟往往镶有花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满清后服。清朝后妃的日常服饰-衬衣与氅,衬衣原为满族所穿的一种圆领、右衽、直身、长袖(即舒袖,袖长至腕)、平口的无裾(开气)便服。是清未入关以前,随着其服饰制度的逐渐确立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服装。衬衣与氅衣都是清宫里日常穿用的便服,而两者最显而易见的区别就是开裾也就是衣侧的开衩,衬衣因为无开裾可单独穿用,也可在外套穿马褂、坎肩、氅衣、大褂襕等短款或开裾较大的长款便服;氅衣则是左右两侧开裾的,必须在里面套穿“衬衣”或者袍服,而且氅衣往往会在开裾处装饰如意云头,比“衬衣”更为华丽灵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出土文物》</p><p class="ql-block"> 1996年6月26日发行,一套4枚。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敲击乐器》</p><p class="ql-block"> 2003年11月6日,香港邮政发行《中国敲击乐器》邮票,一套4枚,另发行小型张1枚。这套邮票展示五种在香港广受欢迎的中国打击乐器:长鼓、拍板、铙钹、云锣和小型张编钟,面值24.8港币。</p><p class="ql-block"> 中国敲击乐器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夏商周的钟、鼓、磬、铃;春秋战国的编钟、编磬;汉晋隋唐的锣、铙钹、梆、板;宋元明清,随着地方戏曲和民间音乐日益盛行,敲击乐器发挥的作用日趋重要。现在,它在不同的艺术领域得到多元化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长鼓为古代细腰鼓的变体。隋唐时期已用于宫廷九、十部乐中。鼓身木制,呈圆筒形,两端粗而中空,中段细而实。全长70—80厘米,鼓面直径约40厘米。两端鼓腔大小不一,蒙皮也有别。粗的一端蒙牛皮、马皮或猪皮,细的一端蒙鹿皮、白色鱼皮或狗皮,皮膜以铁圈为框,由皮条或绳索绷紧并可调节张度。鼓身外涂红漆。因鼓腔大小和蒙皮薄厚有别,可发出两种不同不同音色,粗端为柔和深沉的低音,细端为清脆明亮的高音,一般为四度或五度音程关系,并可根据需要调节音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拍板,是一种打击乐器,因常用檀木制作又称檀板,简称板,也称檀板、绰板。拍板用坚木数片,以绳串联,下端可自由开合,用以击节。古时,拍板由西北传入中原。唐代用于散乐,宋代用于民间说唱、民间器乐、教坊大乐和马后乐,元代用于宫廷乐和杂剧,明、清用于宫廷和民间音乐。因历代使用目的不同,板的数量也不一致。通常由五六块板组成,最多者九板,最少者三四板。唐宋时拍板为六或九片,以两手合击发音,如今拍板常由三片木板组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铙钹[náo bó],是一对金属圆片,中间凸起,各有一条钹巾系在中央,演奏时手持钹巾将两片对击。铙钹的外形、尺寸与声调高低有很多种,管弦乐团多半使用直径35公分的铙钹(在我国京剧中有多种铙钹,最大的直径60公分,最小的直径只有5公分)。现多用于民乐演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云锣,出现于唐代,元代开始大为流行,是汉、藏、蒙古、满、纳西、白、彝等族使用的中国敲击体鸣乐器。古名云辙,又名云璈,民间又称九音锣。藏族称丁冬、丁当。是锣类乐器中能奏出曲调的乐器。常用于民间音乐、地方戏曲和寺庙音乐中。流行于内蒙古、云南、西藏和汉族广大地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编钟。中国汉族古代大型打击乐器,编钟兴起于周朝,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它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引在木架上悬挂一组音调高低不同的铜钟,由侍女用小木槌敲打奏乐。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发现中国在西周时期就有了编钟,那时候的编钟一般是由大小3枚组合起来的。春秋末期到战国时期的编钟数目就逐渐增多了,有9枚一组的和13枚一组的等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郑和下西洋600周年》</p><p class="ql-block"> 香港邮政发行的三枚邮票分别以郑和肖像、睦邻友好及科学航海为题;面值港币十元的邮票小型张则展示气势磅的郑和船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郑和肖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睦邻友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科学航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郑和七下西洋是中外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他的决心及进取精神令人缅怀。1405至1433年间,明朝太监郑和7次率领船队下西洋。船队观星定向,并以罗盘导航,运用天文及地标航海技术远航至亚、非两洲30多个国家及地区。画面上滚滚波涛中船队高张云帆,前方海鸥翱翔展翅,隐喻船队不畏险阻、奋勇向前的精神;背景则以精美的丝绸衬托,象征通商贸易的美满成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成语故事》</p><p class="ql-block"> 2006年6月15日香港邮政发行一套4枚《中国成语故事》邮票和一套小全张,邮票以美丽的图画来描绘故事情景。每枚邮票叙述一个成语故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开卷有益”描绘宋太宗挑灯夜读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同舟共济”邮票,描绘两人执手相握,以示团结一致,共渡难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相敬如宾”,描绘一男一女举杯共饮,夫妻二人以礼相待,神态毕恭毕敬。</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闻鸡起舞”,描绘一壮士黎明即起,拔剑而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成语故事》(二)</p><p class="ql-block"> 2011年6月28日发行第二套以“中国成语故事”为题的儿童邮票及相关集邮品。全套5枚邮票透过缤纷的色彩和生动的图画,介绍“相濡以沫”“水滴石穿”“千锤百炼”“节用厚生”和“庖丁解牛”5个成语故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相濡以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千锤百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水滴石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庖丁解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节用厚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成语故事 》(三)</p><p class="ql-block"> 香港邮政曾于 2006、2011 年发行「中国成语故事」系列邮票邮票,此次香港邮政续以「儿童邮票 — 中国成语故事 III」为题发行一套六枚邮票,邮票内容分别为画荻教子、磨杵成针、胸有成竹、克勤克俭、披荆斩棘、未雨绸缪,透过生动的绘画,增进儿童对中国成语故事的认识和兴趣,并启发正向思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磨杵成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画荻教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胸有成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克勤克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披荆斩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未雨绸缪</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全张</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古典诗词</p><p class="ql-block"> 为阐扬我国古典文学之美,以古人爱好自然、寄情山水之「山、川、风、月」为主题,选取〈题西林壁〉苏轼、〈黄鹤楼送孟浩 然之广陵〉李白、〈风〉李峤及〈月夜〉刘方平,发行邮票 1 套 4 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题西林壁〉苏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黄鹤楼送孟浩 然之广陵〉李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风〉李峤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月夜〉刘方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世界遗产 - 中国的名胜古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香港特区政府邮政署于2003年11月25日发行一套名为“世界遗产———中国的名胜古迹”特别邮票,展示中国6处景色壮丽、历史文化悠久的名胜古迹。邮票展示的6处名胜古迹包括布达拉宫、明清故宫、秦始皇陵、黄山、丽江古城和九寨,全套枚数6枚。同时发行由三套邮票构成一个小版张。</p><p class="ql-block"> 香港邮政特别选取6个广为人知的名胜古迹作为这套特别邮票的主题,它们除了是到内地观光时必须“到此一游”的重要景点外,更是中国深厚文化的见证,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是一座宫堡式建筑群,一说为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另一说为,作为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后的王宫而建。于17世纪重建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为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故宫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成为明清两朝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秦始皇陵,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前259—前210年)的陵寝,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5千米处的骊山北麓。秦始皇陵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7年),秦二世二年(前208年)竣工,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黄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地处云贵高原,面积为7.279平方公里。丽江古城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成就,是中国民居中具有鲜明特色和风格的类型之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九寨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香港邮政于2022年6月30日,为纪念香港的故宫文化博物馆建成开馆,向香港民众宣传中华文化,增加民族概念,发行《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邮票一套6枚,同时推出小型张2枚。邮票选择了六件国之瑰宝进行展现。</p><p class="ql-block"> 这套邮品包括邮票小型张、版票、首日封等,均印制了来自北京故宫的珍贵收藏,其中包括清乾隆的《白玉桐荫仕女图山子》、北宋《定窑白釉孩儿枕》、元代赵孟頫的《人骑图》卷等;另外亦有两件瓷器,包括清代《金胎画珐琅杯盘》及明嘉靖《五彩鱼藻图盖罐》等。</p><p class="ql-block"> 玉器——清乾隆·白玉桐荫仕女图山子漆器——元·剔红水仙花纹盘金银器——元·朱碧山款银槎书画——元·赵孟頫《人骑图》卷杂项——唐·打马球纹铜镜瓷器——北宋·定窑白釉孩儿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版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面值10港币小型张的主图为“ 清·金胎画珐琅杯盘”,边纸使用出现了:唐·欧阳询《季鹰贴》。元·赵孟頫《人骑图》卷明嘉靖·五彩鱼藻图盖罐宋·钧窑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面值20港币的特殊工艺小型张,其主图为“ 明嘉靖·五彩鱼藻图盖罐”,在边纸上出现了:宋·赵佶《夏日诗贴》清乾隆·白玉桐荫仕女图山子唐·打马球纹铜镜清·金錾云龙纹执壶南宋·马远《水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式长衫制作技艺 </p><p class="ql-block"> 香港中式长衫制作技艺在 2014 年及 2017 年先后列入《香港首份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及《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于 2021 年获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p><p class="ql-block"> 中式长衫源远流长。男装长衫在新界传统宗族社会中是为父老的身份象征,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女装长衫在香港普及后,缝制技术受到东西方服装设计影响,形成香港独特的长衫制作技艺。</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李小龙——武艺传承》</p><p class="ql-block"> 已故武术巨星李小龙享誉全球,纵然离世逾四十七载,他传承下来的一切,至今仍启迪后世。香港邮政于 2020 年 11 月 27 日发行了一套以「李小龙—武艺传承」为题的特别邮票,向这位永恒的偶像致敬。</p><p class="ql-block"> 六枚邮票分别以他主演的四部经典电影《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和《死亡游戏》,以及其自创的「截拳道」与哲学思想设计,让大家再次感受李小龙的非凡魅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型张</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型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