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来到陕西历史博物院参观。记得5年前自驾游时,在西安逗留3天,一直没预约上陕历博的门票。这次又约了3天没约了,没办法,多方查找、费劲打通陕历博的咨询电话,才知自己可以免预约。到院前服务窗口用手机填个表,工作人员一番操作,刷身份证就进了。而且收费280元的《唐代壁画珍品展》也可刷身份证免票进去参观。谢谢陕历博!谢谢陕西!</p> <p class="ql-block">陕西历史博物院,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首批“AAAA”级旅游景点,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一流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陕西历史博物院建筑的外观着意突出了盛唐风采,整座建筑主次分明、散中有聚,突出古朴凝重的格调,营造出古代帝宫与传统园林相结合的气氛,再现出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为一体的风范,表现了中国传统宫殿建筑“太极中央,四面八方”的空间构图特色以及千百年来早已潜入中国人空间意识中的“超以像外,得于寰中”的东方宇宙哲理。获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馆舍由馆名碑池、主馆、库区、东南角楼、西南角楼、临时陈列厅、行政用房、业务用房等一组仿唐风格建筑群组成。</p> <p class="ql-block">序厅石虎。陕西历史博物院现藏文物171万件,馆内的基本陈列为“陕西古代文明”,以3000余件文物精品展示了三秦大地史前文化以来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重点突出周、秦、汉、唐时期光辉灿烂的物质文明。同时,常设专题展览“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唐代壁画珍品馆”,其与“陕西古代文明”三个展览皆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构成国内领先且蜚声国际的陈列体系。</p> 国宝厅 <p class="ql-block">2024年是农历甲辰龙年。十二生肖中,龙是最为神秘的一种动物。它从新石器时代开始,贯穿了中华文明数千年来的发展历程,在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和文化艺术等领域中都有龙的身影。</p><p class="ql-block">龙是如此重要,但它却不是真实存在的动物。这不禁让我们思考:龙,是什么?它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唐代鎏金铁芯铜龙是中国古代龙形器物的杰出之作,其造型优美,气度非凡。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它的脚步,一起探寻龙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鎏金铁芯铜龙(唐)。这是国宝厅展出的唯一一件文物。</p> 陕西古代文明 <p class="ql-block">这是博物院最基本的陈列</p> 文明摇篮一一旧石器时代 <p class="ql-block">地处黄河中游的陕西,是中华民族的祥地和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陕西境内发现的蓝田人、大荔人等远古人类遗存及半坡、临潼姜寨、高陵杨官寨、神木等早期文化遗址,反映了远古先民在这里形成、演进的过程和生存、发展的状况,再现了陕西史前文明的基本特征和中华民族生机蓬勃的童年。</p> <p class="ql-block">发现于陕西蓝田县的蓝田人,距今约有115万年,是亚洲北部迄今已知最古老的直立人。蓝田人已经能够用火,并能打制简单的石质工具。那时,陕西关中地区的气候较今温暖湿润,适于人类生存,人类于此繁衍生息。</p> <p class="ql-block">蓝田人头盖骨</p> <p class="ql-block">发现于陕西大荔县段家乡的大荔人,距今约20~30万年,是我国首次发现的早期智人中的吉老类型,也是迄今发现最完整的早期智人头骨化石,显示出与现代蒙古人种相似的体质特征。大荔人使用的工具以刮削石器为主,也有尖状器和少量石锥、雕刻器等,由此推断大荔人可能以狩猎为主,采集为辅。</p> 华夏源脉一一新石器时代 <p class="ql-block">陕西曾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也曾孕育了华夏民族的诞生。以陕西渭水流域为主要地区的仰韶文化,策动并实现了中国史前文化的大融合。龙山时代的陕西,则以超大型城址群落为代表,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古国时代。</p> <p class="ql-block">三足罐,尖底瓶</p> <p class="ql-block">船形壶</p> <p class="ql-block">鱼纹葫芦瓶,人面鱼纹瓶</p> <p class="ql-block">贴塑壁虎纹罐</p> <p class="ql-block">彩陶钵</p> <p class="ql-block">尖底瓶,高41厘米,口径5.8厘米,是物理学重心原理和定倾中心法则最早运用。</p><p class="ql-block">兽面纹壶。</p> <p class="ql-block">彩陶曲腹盆</p> <p class="ql-block">壁画。榆林市神木县石峁遗址出土</p> 古国肇始 龙山时代 <p class="ql-block">龙山时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5000~4000年。此时生产工具及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中国开始跨入文明社会的门槛。黄河及长江流域城邑林立,早期国家普遍形成,位于陕西北部的神木石峁等城址标志着这里已经进入古国时代。</p> <p class="ql-block">穿孔玉斧</p> <p class="ql-block">鼓形器,陶斝(jiã),彩陶簋,陶盉</p> <p class="ql-block">五孔青玉刀</p> <p class="ql-block">陶埙,陶塑人头像</p> 赫赫宗周一一周 <p class="ql-block">西周是中国早期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其政治制度、经济形态尤其是伦理精神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孔子由衷推崇并赞叹道:“郁郁乎文哉,吾从周”。陕西是西周的王都与政治中心,丰富的遗迹、遗物再现了璀璨的西周文明。</p> 凤鸣歧山一一先周时期 <p class="ql-block">卜骨</p> <p class="ql-block">陶拍,人面陶塑</p> <p class="ql-block">【周人起源】约在公元前21世纪,与夏族在中原地区建立起中国上古第一个王朝同时,泾渭流域黄土台塬上的一支姬姓部落,跨入文明时期,逐渐融合成强盛的周族。周人以擅长农业著称,相传周的始祖弃为夏朝的农官,号称后稷,“稷”即谷物之神,后世奉祀为农业始祖。</p> <p class="ql-block">【周原立国】周族始祖后稷封于邰(今陕西杨凌区 ),经营农业;公刘居于豳(bin,今陕西旬邑、彬县一带),部族开始兴旺。公元前12世纪商王武乙时,古公亶父迁居周原,筑城郭,建宫室,设置统治机构。周人积极吸收商人的文化精髓,创造了灿烂的先周文明,并发展成商朝西方的一个强大方国。</p> <p class="ql-block">铜罍。铜鼎,兽面纹鼎,兽面纹分档鼎</p> <p class="ql-block">【周国四邻】公元前16世纪,商族灭夏,在中原地区建立起商王朝,势力范围西达泾渭地区。古公亶父在周原立国,商退守关中东部,但周国仍臣属商王朝,称“周方伯”。在周的四邻,有羌方、井方、鬼方和巴方,这些方国部族与周有纷争,有融合,共同开发着陕西大地。</p> <p class="ql-block">透雕羽纹戈</p> <p class="ql-block">石雕骷髅像。</p> <p class="ql-block">羊首勺</p> <p class="ql-block">马头刀。带有典型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特征。马头刀的刀身弯曲似弓,刀柄为马头形,马耳及马头下的半圆形环均可穿绳,便于携带。</p><p class="ql-block">蛇首匕。长36厘米,器首蛇头形,匕身起脊,两面刃,锋端圆形,是青铜匕中的珍品。带有典型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特征。匕是商周时期比较少见的短兵器,既可以刺,也可以劈砍,类似于早期的短剑。这件匕可能是餐具或生活用品,匕柄为蛇头形,蛇头吻部突出夸张,整体形象生动逼真。</p> <p class="ql-block">飨钺。此铖为直内(na)短身钺,钺身正反两面皆饰卷体蘷龙纹。在内的上部铸刻有铭文“鄉”字,字形似两人相向蹄坐,中间放置食器,作就食状。左边之人还做出伸手取食的姿势。此字通常认为是“鄉”,即“宴饗”之“饗”的初字。</p> 礼乐之邦一一西周时期 <p class="ql-block">经过百年发展,文王姬昌时,周已是商统治下“三分天下有其二”的霸主。公元前1046年,武王灭商,建立西周王朝,定都镐京。在殷商王朝政治制度的基础上,西周王朝建立了更加强大的王权体系。周公制礼作乐,礼制高度发达,对其后数千年的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华民族也由此以礼仪之邦闻名世界。</p> <p class="ql-block">【建都丰镐】周文王为向中原拓展,在沣水西岸筑设丰京;周武王继位后,于沣水东岸再建镐京。丰京是宗庙和苑囿的所在地,镐京为周王居住和理政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五祀㝬(hú)钟,师丞钟</p> <p class="ql-block">伯百父鎣(ying)</p> <p class="ql-block">伯百父盘</p> <p class="ql-block">【采邑封国】为加强对全国广大地区的统治,西周推行分封制,大量分封诸侯,作为王室的屏藩。在都城附近的王畿和岐周之地分封着许多公卿大夫的采邑,已知者有周、召、毛、毕、成、郑、西虢、散、弭、芮、微等。另外,陕西境内还有一些异姓国族,已知者有矢、强、杜、褒等。</p> <p class="ql-block">五祀卫鼎。西周,国宝级文物。通高36.5厘米,口径34.3厘米,腹深19.5厘米,重11.5公斤。双立耳,三柱足,平沿外折,下腹向外倾垂,口沿下饰以细雷纹填地的变形兽体纹腹内壁铸铭文19行207字,记录了一场卫和邦君厉之间因为土地补偿而引起的违约案件,对研究西周时期法律有重要作用。鼎内的铭文反映出西周中期,部分土地实际上已属私有,但土地转让仍需通过王朝众臣,说明贵族对土地的处分已得到制度上的默认。五祀卫鼎是研究西周中期社会经济和土地制度的第一手资料,对史学界和法学家都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p> <p class="ql-block">旟(yu)鼎。国宝级文物。铸于周康王时期,造型敦厚雄伟,纹饰庄重神奇。通高77厘米,口径56.5厘米。立耳,深腹,平沿方唇,三柱足。口沿下饰浮雕状饕餮纹,地衬细雷纹。三足根部饰大饕餮面。双耳外侧各饰一条曲体上缘的夔龙。腹外壁及底部厚积烟迹,显系长期使用所致。腹内壁铸有铭文28字。旟鼎承袭商代圆鼎风格,造型厚重庄严,纹饰十分精美,所刻铭文是研究周初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具有珍贵的历史及艺术价值,加之铸刻时代明确,被公认为周康王时的标准器,是一尊著名的西周时期的国宝。</p> <p class="ql-block">琱生鬲(li)</p> <p class="ql-block">盠(li)方彝。</p> <p class="ql-block">玉腕饰</p> <p class="ql-block">玉握</p> <p class="ql-block">多友鼎。西周,国宝级文物。通高51.5厘米,耳高10厘米,宽11.6厘米,厚3厘米,腹径50厘米、深31厘米,口沿外折2厘米,重35千克。铸于周厉王时期。腹内壁铸铭文二十二行,二百七十九字,记载了西周反击猃狁侵犯的一场战争,是重要的上古文献,对于研究匈奴史及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民族关系,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铭文结构凝练,字迹秀丽,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中的重要篇章。</p> <p class="ql-block">它盘</p> <p class="ql-block">龙纹四穿戈</p> <p class="ql-block">管銎钺。</p><p class="ql-block">四足调色器。这件器物造型独特,方形的身体由四个桶形器组成,出土时桶形器中残留有矿物质粉末,推测是用来调制颜料的器物。</p> <p class="ql-block">日己方尊。梁其壶</p> <p class="ql-block">梁其壶局部细节</p> <p class="ql-block">牛尊。通体作牛形,身躯浑圆壮实,四足粗壮有力,伸舌作流,背开方口设盖,盖钮为一立虎,盖与牛背以环钮相连,可随意开启而不脱落,腹背及足部满饰云纹和夔龙纹。造型雄健生动,纹饰华美流畅,为西周青铜艺术之精品。</p> <p class="ql-block">饣夫卣(you)。</p><p class="ql-block">日己方彝。华美富丽,雄伟端庄,以饕餮纹为主题纹饰,具有一种神秘的威力和狞厉的美。它的器盖和内底各有铭文18字,大意是天氏为亡父日己铸造祭器,庇护子孙万代。</p> <p class="ql-block">夔纹方座簋。</p><p class="ql-block">它盉。香盖内铸有做器者的名字“它”。孟与盘经常配套使用,商周时宴前饭后要行沃盥之礼,盉用来注水,盘用来承接洗过的废水。</p><p class="ql-block">卣。</p><p class="ql-block">日己觥。觥是商周之际造型特殊的一种盛酒器。日己觥通体由盖与长方形器身组成。盖前端为双柱角夔龙头,后端作虎头形,中脊为一只小龙,两侧各饰长尾凤鸟纹。器身曲口宽流,四角起扉棱,曲口饰回首夔龙纹,尾随小鸟,器腹四面饰卷角饕餮纹,圈足饰鸟纹,把手为宽大逶迤的兽尾,饰鱼鳞纹。纹饰采用浮雕手法,突出于器表,神秘奇特的造型和豪放粗犷的纹饰组合巧妙,是西周青铜艺术中独具匠心的设计。</p> <p class="ql-block">日己觥局部细节</p> 东方帝国一一秦国、秦代 <p class="ql-block">秦人是华夏族的一支,曾活动于今甘肃天水地区。周平王东迁后,秦人以陕西为根据地迅速发展壮大。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起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其政治、经济、军事诸制度,垂范后世。以兵马俑为代表的秦代文物,以磅礴的气势和鲜明的军事特征,显示出秦人强烈的开拓意识和进取精神。</p> <p class="ql-block">【西岐建国】西周时期,活动于今甘肃天水地区的秦人因给周王室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封于秦(今甘肃天水秦亭)。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雒邑(今洛阳)有功,被封为诸侯,被赐以“岐以西之地”(今关中西部)。从此,秦人正式建立了国家政权,跻身于诸侯国之列,以崭新的政治面貌登上了历史舞台。</p> <p class="ql-block">彩绘陶簋</p> <p class="ql-block">石鼓。以形状似鼓而得名,因其内容记载狩猎之事,又称为“猎碣”。唐代发现于陕西凤翔,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10件石鼓各刻四言诗一篇,与《诗经》大小雅相似,格调也接近《大雅·车攻》等篇。字体近于籀文,是秦国特有的风格。石鼓在文学史、书法史上均有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建都雍城】秦建国后,国力逐渐强大,不断向东扩展,并随之多次向东迁都。其中在雍城建都近300年,是先秦时期秦国定都时间最长的地方。在这里,秦人“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成就了最初的霸业。秦灵公迁都泾阳之后,雍城虽然失去了国都的地位,但重大的祭祀、典礼活动,秦君往往仍要到此举行。</p> <p class="ql-block">蟠虺纹铜构件</p> <p class="ql-block">青铜龙。此器系西安市公安局移交我馆收藏的,移交时仅存八块青铜残块。经修复人员仔细拼对、粘接,复原为两条盘曲缠绕的青铜龙。龙体中空,头略呈方形,鼓目、翻鼻、张口,身饰鱼鳞纹,尾盘卷为中空的锥体。龙体分铸焊接而成,形体巨大,具有强烈的震撼力。这件青铜龙是战国时期秦国或秦代的遗物。有学者认为,这是一巨型乐器架的底座。秦文化中有追求浩大气势的传统,在秦统一六国后,这种传统被发挥到了极致。青铜龙正是大一统的秦帝国巅峰时期的作品。这件自遥远的秦代走来的巨型青铜艺术品,见证着秦帝国的强盛,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遐想。</p> <p class="ql-block">铜辟土</p> <p class="ql-block">鎏金铜虎镇</p> <p class="ql-block">鸟盖瓠壶,羊头车軎(wei)</p> <p class="ql-block">【天下一统】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全国,实现了春秋战国以来许多政治家、思想家极力追求的政治理想。秦王朝的建立,开创了大一统国家的新局面。至此而后的两干多年里,尽管曾多次出现过分裂割据的局面,但大一统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p> <p class="ql-block">【皇皇帝都】公元前350年,秦孝公由栎阳(今西安市阎良区)迁都咸阳。此后143年间,咸阳一直是秦国和秦王朝的都城。咸阳城跨渭河两岸,城市布局采用不对称建筑格局,因地制宜,随形就势,规划合理,规模巨大,荟萃六国建筑艺术精华,号称″天下第一都"。</p> <p class="ql-block">橱窗里密密麻麻的各种文物</p> <p class="ql-block">错金铜匜</p> <p class="ql-block">【横扫六合】公元前230~前221年,秦王赢政“奋六世之余烈”,继承历代远交近攻的策略,采用先弱后强、先近后远的具体战略步骤,以摧枯拉朽之势,先后消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了全国,开创了大一统国家的新局面。</p> <p class="ql-block">错金杜虎符。符是古代朝廷用于传达命令、调动军队的一种特殊凭证,通常作虎形,故称虎符。符分为左右两半,右半符留在京师,左半符颁发给屯驻在外的军队。需调兵时,由朝廷使者持右半符前往,军队长官将右半符与左半符验合后,军队即按使者传达的命令行动。杜虎符有错金铭文9行40字:“兵甲之符,右才(在)君,左才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母(毋)会符,行殹(也)。</p> <p class="ql-block">彩绘跪射俑、石铠甲,均为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陪葬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兵马俑</p> <p class="ql-block">青铜鸿雁,青铜鹅,秦始皇陵园七号陪葬坑共出土青铜水禽46件,其中青铜天鹅20件、青铜鸿雁20件、青铜仙鹤6件。众多青铜水禽的出土,说明这个陪葬坑试图营造出某种“水环境”,丰富了我们对秦始皇陵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皇权一统】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建立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等,既强化了皇权,又奠定了中国两千年来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基础。同时,秦王朝在文字、货币、度量衡及法律等方面所实行的一系列统一措施,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文官俑,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陪葬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夔纹大瓦当,秦始皇陵园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跽坐陶俑,秦始皇陵园遗址出土</p> 大汉雄风一一汉 <p class="ql-block">定都长安的西汉王朝开创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第一个盛世。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作为丝路起点的长安城日渐成为东亚文明的中心和著名的国际大都会,中国因此第一次以一个强盛国家的姿态从长安走向世界。汉都长安、汉家陵阙和大量汉代文物,多方面再现了当时发达繁荣的社会经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雄浑博大的文化艺术以及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p> <p class="ql-block">“汉并天下”瓦当</p> <p class="ql-block">皇后之玺。国宝级文物。中国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高2厘米,边长2.8厘米,重33克。和田羊脂白玉雕制,玉色纯净无瑕,晶莹润泽,玉质坚硬致密,无任何受沁现象。玺体正方形,钮为高浮雕匐伏之螭虎,形象凶猛,体态矫健,隆鼻方唇,双耳后耸,尾藏于云纹之中,腹下钻孔以便穿绶系带。玺台侧面呈平齐长方形,琢出长方形阴线框,雕琢4个互相颠倒并勾连的卷云纹,每个云纹均以双阴竖线与边框相连。玺面阴刻篆书“皇后之玺”,结构严谨大方。此印形制与印文与汉制相合,为汉皇后吕雉之物,是汉代皇后玺的唯一实物资料,弥足珍贵</p> <p class="ql-block">鎏金银竹节熏炉。国宝级文物。通高58厘米,口径9厘米,底径13.3厘米,重2.57公斤。高柄竹节豆形,盖如博山,通体鎏金鋈银,圈足底盘透雕两蟠龙,均以头承托盘腹,盘腹下部有十组三角形,内雕饰蟠龙纹,龙首回顾,龙身从波涛中腾出,线条流畅,造型奇妙。炉口外侧刻铭文一周135字。熏炉原为未央宫之物,后来被赏赐给汉武帝姊阳信长公主家。中国古代香炉,以汉晋间流行的博山炉最为精美,而此炉又为所见博山炉中最精美者,是古代罕见的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皇家陵阙】在“事死如事生”的汉代,陵墓作为人死后在另一世界的永久栖宿之处而受到特别重视。西汉皇帝即位之初,即开始营建自己的陵墓。帝陵主要由高大的墓冢及陵庙、城垣、门阙等雄伟壮丽的地面建筑组成,并随葬大量精美的物品,周围大多有数量不等的功臣贵戚的陪葬墓。西汉帝陵共11座,除文帝霸陵和宣帝杜陵位于长安东、南外,其余9座均建在渭河北岸的咸阳原上,东西横亘百余里,气势恢宏,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彩绘扁身俑,彩绘步兵俑</p> <p class="ql-block">彩绘跽坐女俑,着衣式彩绘骑兵俑</p> <p class="ql-block">彩绘陶鍾,彩绘茧形陶壶</p> <p class="ql-block">瓷鍾</p> <p class="ql-block">玉雕卧牛</p> <p class="ql-block">玉辟邪</p> <p class="ql-block">金饼,马蹄金</p> <p class="ql-block">双鱼铜杅(yú)</p> <p class="ql-block">01.熊形带钩,02.虎形带钩,03.鎏金独角兽银带钩,04.琵琶形兽首错银带钩。三足铜灯</p> <p class="ql-block">铜牛灯,鎏金铜沐缶</p> <p class="ql-block">绿釉陶楼。陶楼出土于汉代弘农杨氏家族墓地,是杨氏家族生前住宅的再现。杨氏为汉代弘农郡望族,故陶楼反映出豪强地主奢华的生活及当时豪族势力日益壮大、地主庄园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现实。</p><p class="ql-block">春神“句芒”画像石</p> <p class="ql-block">鹰虎相斗纹铜带饰</p> <p class="ql-block">铜刺猬,鹿形透雕铜带饰</p> <p class="ql-block">鎏金怪兽纹铜带饰</p> <p class="ql-block">铜匕首</p> <p class="ql-block">骑马捉俘纹透雕铜带饰</p> <p class="ql-block">银虎</p> <p class="ql-block">鎏金犀牛</p> <p class="ql-block">鎏金铜蚕,出土于陕西石泉县,制作精致,造型逼真,国内罕见。蚕身首尾共计9个腹节,胸脚、腹脚、尾脚均完整,体态为仰头或吐丝状,说明当时人们通过蚕桑生产已熟悉蚕的生理结构。鎏金铜蚕是体现汉代养蚕缫丝业兴盛和中西丝织品贸易繁荣的代表性文物,也见证了2000多年前先辈们开辟“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双驼纹金牌饰</p> <p class="ql-block">金怪兽,匈奴首领冠冕上的装饰。匈奴金银饰件多采用动物造型和纹样,其中以金怪兽的造型最为奇特,它显示了创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其怪异的形象也给后世留下了难解之谜。有学者推测,金怪兽有可能是神话传说中的蛊雕,以之作为冠冕顶饰,反映了匈奴人对勇猛强悍动物的崇拜。该饰件综合运用了多种工艺,制作精湛,是最有代表性的匈奴艺术珍品。</p> <p class="ql-block">观众和讲解员</p> 冲突融合一一魏晋南北朝 <p class="ql-block">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仍,政权更迭。各少数民族在北方角逐、内徙、冲突、融合,在陕西建都。农业文明与草原文明在交流和互补中共同进步。丝绸之路依然繁荣。佛教东渐,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与繁荣。</p> <p class="ql-block">三国时期(公元220年-公元280年),陕西一直处于魏蜀的军事争夺之中,曹操占有关中,刘备占有汉中。岐山、汉中等地留有许多当年的遗物和遗迹。</p> <p class="ql-block">“晋归义羌王”金印(西晋)</p> <p class="ql-block">“升平十三年”错金泥筩及筩底铭文。十六国•前凉(公元320年一公元376年)。此筩制造于升平十三年(公元369年),制作精致,形制特异,用来盛装封泥。据铭文来看,此筩应为前凉帝王宫中所用之物。外壁装饰的错金龙虎纹带有汉代风格,缠枝装饰则显示出早期西方艺术对姑臧(前凉都城,今甘肃武威,该器的制造地)的影响。前凉被前秦所灭后,此筩应是随其所有者一同被转移到了长安。</p> <p class="ql-block">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西魏(公元535年一公元556年)。</p><p class="ql-block">此印为西魏名将独孤信不同时期之印。印用煤精制成,呈球体48棱26面,其中14面镇刻有印文,分别为“臣信上疏”“臣信上章”“臣信上表”“臣信启事”“大司马印”“大都督印”“刺史之印”“柱国之印”“独孤信白书”“信白腾”“信启事”“耶敕”“令”“密”。14面印文用途各异,分为公文用印、上书用印和书简用印,是研究北朝印玺制度的珍贵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彩绘甲马武士俑(北魏)</p> <p class="ql-block">彩绘贴金安伽墓石门(北周)。此石门通高2.2米,宽1.4米,门额呈半圆形,正面制作彩绘减地浅浮雕贴金图案,减地填红彩,图案正中央为三头骆驼踏一硕大的覆莲基座,并背负一较小的莲瓣须弥座,座上置火盆,盆内积薪燃火,焰尖化一朵莲花,火焰左右各有一伎乐飞天,左执琵琶,右执箜篌,骆驼两侧为人身鹰足神和供案,人身鹰足神执长柄器物伸向供案,供案上摆放各色器物,门楣左右下角各有跽坐胡人,图案下方是起伏的山峦,门楣以金铂条作框,正中为一兽头,胡须以金铂条作装饰呈波浪形展开,波浪两侧线刻缠枝葡萄纹,门框也饰金铂边框和波浪形金铂条,线刻缠枝葡萄纹,门砧外侧雕刻一对蹲坐的石狮。</p> <p class="ql-block">彩绘贴金安伽墓围屏石榻。北周时期石质葬具,由围屏、榻板和榻腿三部分构成。围屏内侧刻绘减地浅浮雕贴金图案五十六幅,题材主要表现墓主人安伽生前出行、宴饮、狩猎、娱乐等场面,画中人物多为胡人。墓主安伽是出身粟特贵族的北周同州萨保,负责管理入华贸易的中亚胡商及袄教事务,居住并葬于长安。此榻雕刻精细,彩绘贴金,题材丰富,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鎏金佛菩萨三尊铜造像(东魏),佛菩萨三尊铜造像(东魏),“神平三年”鎏金弥勒像(北魏)</p> <p class="ql-block">北周佛造像。北周时代长安地区形成了表现地域特征的新的佛像风格,特征为造型敦厚简练,形体健壮饱满,腹部挺鼓,内髻低平。</p> 盛唐气象一一隋唐 <p class="ql-block">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阶段,国都长安(今西安市)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最繁华的都市。通过繁盛的丝路,中国与世界广泛交往,隋唐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这一时期的陕西文物反映出大唐盛世文化兼收并蓄、创新发展的辉煌成就和时代风采。</p> <p class="ql-block">鎏金铺首,兽面纹方砖,鎏金银锁</p> <p class="ql-block">【巍巍帝陵】唐代的十八座帝陵,以长安为中心,呈扇面状分布于关中渭河北岸的平原和山梁上,蔚为壮观。唐代帝陵大多因山为陵,其严格的制度、严谨的布局、完整的结构、宏大的规模,集中体现出大唐王朝的恢弘气魄,为世界陵墓史上的奇观,也对后世的帝陵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红衣男装仕女图壁画,高髻持如意仕女图壁画。西安市唐贞顺皇后敬陵遗址出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贞顺皇后石椁线刻仕女图</p> <p class="ql-block">三彩牵马俑及三彩马。渭南市富平县节愍太子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黄釉马。咸阳市礼泉县唐张士贵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鎏金鸿雁折枝花纹银匜</p> <p class="ql-block">“宣徽酒坊”银碗、银酒注。注子”或称“注壶”,出现在中唐时期,后逐渐流行,用于饮酒和饮茶。其造型融合了中西亚带把胡瓶和中国原有注器皿的特点,它的出现替代了以前用长柄勺从壶或罐中舀酒入杯的传统,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古代的饮酒方式。“宣徽”指唐代的宣徽院,由宦官管理,负责郊祀、宴飨、供帐等,带有“宣徽酒坊”铭文的器物当为宣徽院或宫廷宴飨时所使用的器物。外底錾刻的“宇字号”“地字号”代表银碗、银酒注在整套器物中的编号。</p> <p class="ql-block">双鱼纹四曲银碟</p> <p class="ql-block">六棱提梁银罐。</p><p class="ql-block">提梁银茶笼。此笼是盛放茶叶的器皿。笼子由盖、提梁、笼体3部分组成,皆用银丝编结而成,为唐代典型器物,十分罕见。至今仅法门寺地宫中出土的一件金银丝提梁茶笼与此类似。</p><p class="ql-block">鎏金蔓草花鸟纹八棱银杯。</p><p class="ql-block">鎏金蔓草花鸟纹高足银杯。</p> <p class="ql-block">鎏金“李杆进”鸳鸯绶带纹银盘</p> <p class="ql-block">赤金盆。是唐代皇宫内常用的洗漱器具。皇子(女)出生后三天,皇宫中要举行隆重的洗儿会,用金盆为皇子(女)洗身。因此,也有大将金盆称作洗儿盆或浴盆。何家村窖藏出土的两件唐代金盆,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现存时代最早、分量最重的古代金盆。</p> <p class="ql-block">摩羯纹金长杯。金杯为四瓣海棠形,内底中心装饰摩羯戏宝珠形象。摩羯是印度神话中一种龙头鱼身的动物,被认为是生命之本、河水之精,常见于古印度雕塑和绘画艺术中,寺院建筑上尤其多见,随佛教东进传入中国,在唐代被广泛地用于金银器的装饰。唐代金银器上的摩羯躯体更为复杂,形象也更加神异,有的作追鱼状,有的作戏宝珠状。这件金杯应是中国工匠在吸收外来文化基础上的创新之作。</p> <p class="ql-block">鸳鸯莲瓣纹金碗。造型饱满庄重,纹饰华丽流畅,是典型的唐代艺术风格。金银器皿壁面锤探出凸凹起伏的多瓣装饰。最早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地中海沿岸的希腊罗马。唐代随着丝绸之路上东西方交往的密切,大量西方金银器和金银工匠进入东方,深刻地影响了中国金银加工工艺的发展。唐代金银器皿在吸收异域风格的过程中加入中国传统美学元素,体现了唐代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与唐人的创新精神。</p> <p class="ql-block">彩绘釉陶贴金文吏俑。彩绘釉陶贴金武官俑。咸阳市礼泉县郑仁泰墓出土。</p><p class="ql-block">文官俑头戴进德冠,上身穿红色阔袖短袍,外罩桶裆,下穿乳白色长裤,足蹬黑色如意云头履,双手合抱胸前,似持笏板,文雅含蓄而不失威严。</p><p class="ql-block">武官俑头戴兜鍪,护耳垂肩,身着明光铠,肩披绿色披膊,腰带以下着膝裙,绿地宝相花战裙长垂至靴面,右臂前屈握拳,似持长柄武器,左臂下垂微屈,似握佩剑。此俑不同于一般釉陶,其烧制工艺可看作唐三彩的前身。因其以绘画方式作为装饰手法,敷彩、描画、贴金等装饰彩绘工艺复杂繁难,在三彩器出现后就不再生产,故此类彩绘釉陶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组玉佩。唐代五品以上官员服饰,在腰部以下的装饰品主要是玉佩和绶,男女均可佩戴,并以玉佩所使用的玉料和绶的尺寸、质地、颜色不同区别等级高低。</p><p class="ql-block">象牙笏板。笏板是古代大臣朝见天子时手中所执的狭长板子,原为听朝记事所用,行礼时执于手中,礼毕则插于腰间。笏板多以玉、象牙、竹片制成,依不同身份而各有定制。《隋书·礼仪志》记载:“自西魏以降,五品已上,通用象牙,六品已下,兼用竹木。</p> <p class="ql-block">窖藏车马器</p> <p class="ql-block">鎏金刻花铜羊镇,异兽形汉自玉镇</p> <p class="ql-block">三彩投壶。三彩塔式罐</p> <p class="ql-block">绿色琉璃瓶(隋)</p> <p class="ql-block">三彩鸂鶒卮</p> <p class="ql-block">玛瑙长杯</p> <p class="ql-block">白瓷螭柄壶,三彩凤首壶</p> <p class="ql-block">银天王像</p> <p class="ql-block">白瓷净瓶,三彩净瓶</p> 文脉绵长一一唐以后的陕西 <p class="ql-block">唐以后,随着中国政治中心的东移,陕西告别了长期拥有帝都的历史。但作为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片土地上的文化创造和传承,仍然独具魅力。</p> <p class="ql-block">【屏藩要冲】自五代开始,陕西成为地域性中心。北宋中叶,党项族建立“大白高国”,史称“西夏”,领有陕西北部。南宋初,金军攻入陕西,几经激战,陕西大部分为金统治。宋金以秦岭山脉为界,彼此斗争,相互交往,共同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p> <p class="ql-block">青釉提梁倒注瓷壶(五代)。国宝级文物。中国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高18.3厘米,腹径14.3厘米。胎质坚细,呈灰白色。釉色淡青而略泛灰,光泽莹润。壶身呈圆球形,虚设的壶盖与壶浑然一体,伏凤式提梁,以花蒂象征壶盖。盖、壶衔接处堆塑哺乳母子狮,母狮张口为流。球形壶腹刻饰缠枝牡丹。底部中心有梅花形注水孔,造型奇巧,是耀窑瓷器出类拔萃的绝世珍品。这件提梁倒灌壶是著名的耀州窑(窑址在今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黄堡镇)产品。耀州窑是唐宋时中国北方名窑,时人推崇耀瓷“巧如范金,精比琢玉”。此壶造型古朴典雅,制作规整精细,纹纹繁褥华丽,尤其是构思奇特,设计巧夺天工,被认为是国内外存世耀州窑瓷器中最为精美的一件</p> <p class="ql-block">青瓷提梁倒灌壶局部特写</p> <p class="ql-block">总领军马铜印(宋),葭州指挥使铜印(金),西夏铜符牌</p> <p class="ql-block">跪拜文吏俑。拍过不少各朝代的各种俑,宋代的这两种姿式的俑还是头一次见。</p> <p class="ql-block">彩绘单腿跪姿俑</p> <p class="ql-block">下面这些北宋及汉代文物都是从蓝田县吕氏家族墓中出土</p> <p class="ql-block">“政和元年”铭三足歙(she)砚。砚底刻有楷书铭文:“政和元年十一月壬申,承议郎吕君子功葬,以尝所用歙石砚纳诸圹,从弟锡山谨铭之曰:‘为世之珍,用不竟于人,鸣呼!’”据考证,砚主人吕崆,字子功,是吕大防之子,而为此砚作铭的堂弟吕锡山为吕大忠之子。这件石砚对研究吕氏家族史具有重要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北宋青釉银釦执壶、青釉银釦刻花花口钵</p> <p class="ql-block">青釉刻花花口瓶,青釉刻花瓶</p> <p class="ql-block">朱雀铜熏炉(汉),菊瓣形双龙纹白石盘,螺托盏</p> <p class="ql-block">青釉刻花缠枝莲纹玉壶春瓶(金),青釉刻花梅瓶(宋)</p> <p class="ql-block">青釉刻花净瓶(宋),青釉八楼执壶(宋)</p> <p class="ql-block">青釉印花五足炉(宋)</p> <p class="ql-block">描金骨梳(宋金)</p> <p class="ql-block">包金木梳(元)</p> <p class="ql-block">彩绘仪仗俑群(明)。这批仪仗俑共出土300余件。墓主人是秦简王朱诚泳。俑群表现墓主出行仪仗,陶俑原本手持各式各样表示其身份的物品,如旗幡、乐器、花灯、团扇等,今已腐朽不存。</p> <p class="ql-block">光绪乙亥乡试题纸。清光绪时期陕西乡试题纸。清代科举分童试、乡试、会试、殿试4级,制度周密而复杂。乡试每3年在京城及各省城举办1次,每次考3场,题目皆取自《四书》《五经》,以八股取仕。如遇皇帝万寿、登基、大婚庆典及生阿哥之类喜事,可增加1次乡试,以示皇帝对臣民的恩赐,称为“恩科”。此试卷卷首有“光绪元年乙亥”字样,其时正值光绪帝登基之年,故试卷中标有“恩科”2字。</p> <p class="ql-block">清代象牙白菜、象牙萝卜、象牙裁纸刀</p> <p class="ql-block">“西安省永兴庆”银课及瓷罐(清)。1994年6月西安市红缨路出土。出土时装于褐釉瓷罐中,共104银,重21.53公斤。正面略凹,砸印戳记“西安省永兴庆”,有的加盖官估、陕公估等不同文字。清代以银两为法定的本位货币,各地设有银炉和公佶局,自行铸造和鉴定宝银。</p> <p class="ql-block">青玉鹭鸶(清)</p> <p class="ql-block">酱釉描金孔雀牡丹纹执壶(明嘉靖)。描金工艺始于宋代,将金粉与水溶合后加入适量的橡胶水、铅粉混合,描绘在瓷器上,经过低温焙烤,再用玛瑙等物抛光,使其发亮。此执壶通体施酱釉、描金彩,纹饰精美,壶底有青花铭款“富贵佳器”4字,是明代景德镇仿照波斯铜壶形制烧造而成,应为一件外销产品。</p><p class="ql-block">镂雕七级象牙佛塔(明)</p> <p class="ql-block">童僧俑(宋)</p><p class="ql-block">釉里红僧帽壶(清康熙)</p> <p class="ql-block">钟山石窟位子子长县安定镇东1公里处钟山南麓,始凿于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其后历代均有凿修。现存5窟.坐北面南,总面积约500平方米。中央主窟平面呈长方形,面阔16.7米,开窟口3个,并建有5间歇山顶大殿。窟内顶部为3个莲花澡井。中央佛坛高1.4米,宽11.5米,进深5米,坛边有8根石柱上承窟顶。佛坛上下有16尊高2至3米的圆雕佛像。窟四壁和坛柱四面浮雕大小佛像万余尊,雕刻细腻,极富神韵,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