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国之大道 219,超越自我,追寻梦想,勇往直前,赴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滇藏大环线(二)独龙江、丙中洛之仙境

杜老师

<p class="ql-block">D 3、清晨推开窗户,清澈的独龙江自由流淌,不知疲惫般,日也欢唱,夜也欢唱。</p> <p class="ql-block">早餐后启程,到独龙江边的彩虹桥欣赏风景啦,雾气弥漫着整个峡谷,突显独立龙江之神秘气息。</p> <p class="ql-block">这是四季翠绿的独龙江支流,由缅甸流入独龙江的普卡旺河,远处高的那边便是缅甸。独龙江峡谷中保存着完好的原始生态,森林覆盖率93%,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被认定为“野生植物天然博物馆”和“动植物基因库”。</p><p class="ql-block">2017年10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期间禁止游客进入独龙江乡境内。</p><p class="ql-block">2021年3月15日,省道S318云岭-独龙江公路已具备通行条件,独龙江旅游景区恢复开放。</p> <p class="ql-block">整个独龙江犹如一条青色的长龙,奔腾咆哮在云雾缭绕的群山之中。</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中缅边境独龙江乡</b></p><p class="ql-block">今天一大早就来到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独龙江乡,它位于中缅边境,是中国最后通公路的乡镇,是遗世独立的乡,可以称之为云南最后的秘境。独龙族是云南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少的民族,约5000人。</p> <p class="ql-block">游普卡旺景区彩虹桥,彩虹桥一侧是独龙江支流,另一侧是独龙江;江河并流,独龙江支流如翡翠般的清澈引人瞩目。</p> <p class="ql-block">独龙江,是流经西藏察隅县东南部——云南贡山县西部—缅甸克钦邦的河流,也是横断山脉西部“四江并流”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发源于察隅县伯舒拉岭南部山峰然莫日附近,西源在藏语称jiada戛达曲(吉太曲)、东源称日东曲(美尔东曲),合并后到云南的河段称克劳龙(也称戛达曲),与麻必洛河汇合后称狭义独龙江(它流经但当利卡山和高黎贡山之间的峡谷,即贡山县独龙江乡即独龙族世居地),向西流入缅甸克钦邦,与南塔迈河汇合后称恩梅开江,是缅甸大江伊洛瓦底江的东源。</p> <p class="ql-block">普卡旺是独龙江乡孔当村中的一个村民小组,以村庄附近流淌的普卡旺河而命名。</p> <p class="ql-block">普卡旺村是贡山县独龙江乡现今保留最原始的独龙族原始部落,到现在还延续着原始的民俗民风、生产生活方式,房屋以木结构茅草房为主,是一个独龙族聚集地大型的“活性”博物馆。普卡旺村已开辟成民族文化体验旅游特色村,在这里可以与独龙族人民同吃、同住、同生产,体验人与自然和谐,感受最原始、最真实、最生态的独龙族文化。</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独龙江乡:以独龙族命名,“纹面”最为著名</b></p><p class="ql-block">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独龙族就生活于此,族人以江为名,崇拜独龙江,世代繁衍,守护神山、守护圣水。</p><p class="ql-block">这个被史书称为“太古之民”的民族,至今保存着最完美的原生态环境,是一个与世隔绝、因为女性“纹面”才为外界所知的民族。</p><p class="ql-block">道路修通后,他们仿佛进入了时空穿梭隧道,从原始社会一跃千年直接跨入到社会主义社会。</p> <p class="ql-block">普卡旺悬索桥不是彩桥,桥面由宽一米的木板连接而成,铁缆悬索,有种古朴的质感。</p> <p class="ql-block">桥上摆几个pose🤣</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漫步悬索桥</b></p><p class="ql-block">普卡旺河如同一条翠绿的丝带,从山谷深处蜿蜒而来。站在桥上眺望,可以看到高耸的山巅覆盖着薄薄的白雪,雪线以下的茂密森林层层叠叠。迎面吹来的凉风中夹杂着雪的问候,使人陶醉在这“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气中。</p> <p class="ql-block">一栋栋独具独龙族民族特色的房屋坐落在山脚,圆木、木板与茅草构造的木屋,柴扉半掩,不见人来,只有屋后袅袅烟起。</p> <p class="ql-block">翡翠色的普卡旺河静静地流过小吊桥,将村庄紧紧环绕。</p> <p class="ql-block">江水晶莹剔透,碧绿如玉,宛若一块流动的翡翠,沿河有条石铺小径,一直延申至悬索桥旁。</p> <p class="ql-block">跟随和师傅探访纹面人,村里环境还挺不错啊!</p> <p class="ql-block">来独龙江一定要看看“纹面女”,寻找即将消失的独龙族文化遗产,今天很有幸,和师傅带我们到已经联系好的79岁纹面老人家作客,纹面老人已有在家门口盛装等我们了,老人面带笑容容,分别与我们拍照。</p> <p class="ql-block">脸雕青线的纹面女是独龙族历史的活化石。独龙族是从原始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以前不用公元纪年,所以这些文面女中的大多数并不清楚自己的纹面时间。几十年的岁月在她们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只有那墨蓝色面纹不曾改变。独龙族妇女在20世纪50年代前普遍有着文面的习俗。</p><p class="ql-block">独龙族有纹面习俗,采用削尖的竹签或细树枝,蘸锅底烟灰混合着水浸泡三天三夜的墨汁状液体描图,用荆棘刺刺破脸庞,再用烟锅墨水或深色草汁反复擦抹刺破处,使色泽渗入,伤口愈合,图案呈青蓝色,洗抹不去,永留脸上,如今这种习俗已成为历史。</p> <p class="ql-block">独龙族的传统衣着十分简单。男女一律袒露臂膀,小腿都缠裹麻布绑腿。妇女用两块叫“其拉衣约瓜”的长麻毯围身至膝,并包抄向前。自左抄右的,用绳紧紧系在腰间。从右抄左的,则披脱自如。通常是白天为衣,夜间做被。</p> <p class="ql-block">我们为老人的热情招呼送上🧧略表心意。</p> <p class="ql-block">临走与老人握手告别。</p> <p class="ql-block">临走还不忘在美丽的村里打卡。😜</p> <p class="ql-block">走进丙中洛,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怒江第一湾。站在观景台上,只见江水在此处转了一个大大的弯,仿佛一条巨龙在山谷间蜿蜒盘旋。江面宽阔,碧波荡漾,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宛如撒了一地的碎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丙中洛位于怒江州贡山县最北部,距贡山县城48公里。向北为西藏察隅县,东边与迪庆藏族自治州隔山相望,向西为独龙江与缅甸接壤。丙中洛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在茶马古道上唯一一条仍沿怒江北进西藏的马帮运输通道。丙中洛被称为“神的家园”,是个多种宗教共存,具有多元民族文化、“人神共 居”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沿着江岸漫步,感受着怒江带来的清凉与宁静。偶尔,一阵微风吹过,吹散了江面的雾气,也吹动了心头的涟漪。我仿佛听到了江水在低声吟唱,那是岁月的歌声,是历史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两中洛】这里本誉为“人神共居的地方”,藏传佛教沿着怒江传到了这里,也基本停下来脚步。天主教没能在察瓦龙扎根,但也选择了这里。雪山为城,江河为垣,古村田园,如画一般。这里是中国最美进藏线路“丙察察”的起点,真正的香格里拉。曾有人说,怒江自唐古拉山南麓奔流而下,奔腾三千里入海,却把最温柔、最诗意、最灵秀的一面,都留在了丙中洛。</p> <p class="ql-block">在观景台眺望,扎那桶村座落在一个三面环水的半岛状小平原上,怒族人的小村庄,村落周围的景色优美,村中种满了桃树,每到春天,粉红色的桃花盛开,弥漫了整座小岛,所以人们就把扎那桶村称为桃花岛。</p> <p class="ql-block">在丙中洛观景台能俯瞰整个丙中洛镇全貌,背靠贡当神山,清晨常起雾,如临仙境。</p> <p class="ql-block">丙中洛地区居住有藏、怒、僳僳、独龙等多个少数民族,人文景观奇特,民风淳朴,多民族和谐相处,有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习惯,堪称是一个人神共居的人间仙境,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中午在丙中洛镇用餐,顺便在镇上溜了溜,街道两旁的房屋类似藏式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小小池塘也挺漂亮。</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看神仙难过的关口-石门雄关</b></p><p class="ql-block">两座直立的悬崖峭壁屹立在怒江两岸,像两根巨大的石柱插入云端,两岸最窄处仅20多米。当地人称为“纳依强”,意为神仙也难通过的关口。</p><p class="ql-block">怒江到了这里,江水夺路而出,在这里拐了一个小弯后再往丙中洛流去。石门关的摩岩壁上刻有5幅藏文,侧面有两个石坠,形状似伞,称为石伞。</p><p class="ql-block">崖顶的平地上生长着一种绝世棕榈树,为世界仅有的表稀植物,目前仅有数百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的下辖自然村:</p><p class="ql-block">雾里村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宁静美丽的小村庄,位于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镇北面,去秋那桶村的途中的怒江对面。村里约有60户人家,有藏、怒和傈僳族,他们非常纯朴,好客。【12019年12月31日,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p> <p class="ql-block">怒江静静流淌,与村庄相隔,这条怒江在自然的雕琢下,将村庄与周边山水相衬托,为雾里村增添了一份神秘与灵动。绿水青山、蓝天白云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清新、自然、纯粹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隔江相望,在雾里村,自然与建筑融为一体,呈现出宁静、神秘而又绝美的景象。这里的建筑和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怒族人的木屋错落有致的矗立在怒江边田野上,伴着袅袅的炊烟,静谧和如油画般,与怒江边上共同勾勒出一处充满诗意和魅力的云南原生民族村落。人们都称它为“瑞士田园风光”,美得叫人窒息。</p> <p class="ql-block">村里至今还不通公路,进村只能走茶马古道。长约2公里的古道,直接开凿在怒江边儿的崖壁上,与江面落差三四十米,最窄处只容一匹马通过,十分的险峻,据说,过去两匹马走照面时,要将其中的一匹马推入江中,听起来有些残酷,但这是马帮定的规矩。现在没被国道、省道、县道替代的古道,真不多了,我们到前面村口茶马古道去体检体验。</p> <p class="ql-block">沿着怒江向秋那桶村方向行驶,不一会便见江中的两座废旧吊桥。</p> <p class="ql-block">这是新建的公路桥。</p> <p class="ql-block">要走茶马古道啦!华妹高兴得手舞足蹈💃🏾</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雾里村茶马古道上神秘明珠</b></p><p class="ql-block">雾里村的一条重要历史遗迹,全长1.5公里,是雾里村的先辈们从山体凿出来的挂壁岩腔小道。这条古道位于怒江的悬崖峭壁之上,一侧是壁立干仞的山崖,另一侧是深不可测的怒江,古道与江面落差约40米。走在古道上,可以感受到当年马帮的勤劳、坚强和勇敢。</p><p class="ql-block">雾里村的茶马古道不仅是当地重要的交通要道,也是历史上茶马互市的见证。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即以内地的边茶交换藏区的马匹,是一条用以货易货的贸易方式所形成的重要经济、文化交流通道。雾里村的古道是现今丙中洛仅存的一条茶马古道,其他均已被毁掉,因此显得尤为珍贵。</p><p class="ql-block">在文化意义方面,茶马古道不仅是贸易通道,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不同地区间的经济、文化和技术的交流与发展。雾里村的茶马古道作为其中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是研究古代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在茶马古道的蜿蜒曲折中,隐藏着一个宛如仙境的小村落—雾里村。</p><p class="ql-block">这里仿佛被时间遗忘,依然保留着最古朴、最纯粹的模样。我们沿着悬崖峭壁上的茶马古道徒步一探究竟。</p> <p class="ql-block">一会策马前进。</p> <p class="ql-block">一会拍摄四条不同年代的过江桥樑。</p> <p class="ql-block">坐在驿站石碑旁打卡。</p> <p class="ql-block">这条茶马古道仍保留完好,凿石壁的高度略高于马驮物行走的高度,现在村里人仍用马驮物品进出,</p> <p class="ql-block">岩壁上的花也没放过。🤣🤭</p> <p class="ql-block">为赶时间在傍晚顺利通过219丙察察路段,我们没进入雾里村,留点遗憾,有机会再来探访,在朝红桥头留影。</p> <p class="ql-block">  秋那桶村:是进藏前的最后一个村子,在半山坡上,远处是雾中青山,再远处是雪山,具有独特的田园风光和宁静氛围,这里是怒江的终点。我们也只是在车上观景。</p> <p class="ql-block">到了丙中洛边境检查站,我们很快就要进入西藏地界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