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听爸爸讲过去的事情

埜沨

<p class="ql-block">  父亲执意要送我去县城上高中,而且是连走三十几里的山间公路,不是坐客车。我的心情当然是很沉重,早也平静地排除心中飘浮的一切杂念,静静地等待着他给我一路上不其烦的教诲。这当然是坐在客车上所不能听到的,当着一车不相识的人所能听到的话。</p><p class="ql-block"> 父亲已经六十多岁了,还背着干粮和书箱送我上学,我心里高兴而又难过。从家里到县城大约三十多里路,听人说背点东西要走三个多小时,那就是一上午的事。有父亲在身边和我一起走,我没感到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和心里害怕的困难的到来,没有想到他要在一路上教训我的事,反正他不可能这三十多里路会不停歇地说个不停。</p><p class="ql-block"> 我本来是去年就应该考上高中的,那样的话就在外婆家挨着的仁和中学了。可是那一年,我思想上有点疏忽大意,认为自己在班上位于前四名,即使考高中,按成绩仁和中学也会落取我的。我于是沉缅于贪玩,在学校,也由于个子长高了许多,被班主任老师排座次排到了后面三排,与几个高个子同学一起,不认真学习,上课开玩笑,打闹,荒了学业,结果没有考上乡上的高中。那个大热天,我考完最后一堂课后,一个人回家的路上,我才感到孤单和失落,预感自己将不和同学们在一起了。升学考试结果正如我心里预料的那样,我们班上考上四名,而原来第四名的我,成绩却落到了第五名。整个班考得差,可是,原来很要好的几个班干部和曾经心仪的同学小芳却考上了,小芳也在我们后排坐,我们几个每次打闹,她都一动不动的坐在位置上看书,完全没有受到我们的干挠。只有一次,我被好友按在位置上“受刑”发出的像影片里的嗷唛叫声惊挠了她,吵了我一句,仍然看她的书。就这样,一失足成千古恨。我感到一生都不可能和她在一起了,人生似乎从此就分道扬镳。</p><p class="ql-block"> 在附近一所民中复读一年初三,在思想往日同学的心情驱动下终于上了高中落取线。这不过就是一年,仁和中学停办高中,我接到了县城西充中学的录取通知书。想念和追寻小芳的人生目标似乎已经在我心中淡化,能上全县重点高中的喜悦让我心花怒放,甚至还想,县城中学的教学质量比仁和中学高,我肯定在那里会学到在乡中学学不到的知识,一定会比她考个好大学。生了一年气的父亲终于看到儿子有出息,也不再无缘无故的生我的气了。记得那看初三要升学考试前,我放学回家和村里的小学伙伴一起在门前打牌,父亲看见了骂了我几句,我得意地回答,我在班上都是前四名,升高中肯定没有问题,你管我干啥。父亲说不过我,就回家做饭去了。后来落榜的消息传来,他也没责怪我,只是给我讲岳飞在母亲的教育下,在沙滩上写字的故事。好在我在民中补习时,发扬头悬梁、刺锥股的精神,亡羊补牢,一兴高中。父村里也是让人羡慕的事,亲一年四季黝黑的脸上才看得出笑意。我心里也乐滋滋地想着,没读上乡中学,进了县城读书,就像父亲说的,在古时候那叫中了进士一样,光宗耀祖的事。我终于从跌下深山的学子再一次走上了人生道路的正轨上来。</p><p class="ql-block"> 我想让父亲把我送上客车就行了,可是,他觉得行李太多,班车到了县城车站,还得要两个人才能背到学校。吃过早饭,父亲催促我快点出发,并对我解释说:</p><p class="ql-block"> “我们走路进城,虽说是三十几里路也值得。节约两个人的车费就够你在学校多吃两个菜。”</p><p class="ql-block"> “爸爸,一上午时间,大约三个多小时,你就让我一个人去吧!”我有点难过,要他这把年纪背这么多东西到县城。</p><p class="ql-block"> “没事,在家也是背泥巴、桃大粪也是一上午!农村的钱很金贵,能省下来就省!你把身体补好。”</p><p class="ql-block"> 我沉静了会儿,准备着和父亲一起上路出发。我背着干粮,处加一口皮箱。我让父亲则背得轻一点,一捆稻草和铺床的篾条。在路上,遇上村里的几位伯伯,父亲高兴地和他们打招呼,说着送我到县城读书的事。我则低下头,不敢看他们,虽然口里照常招呼他们。</p><p class="ql-block"> 出了仁和场,我们沿着宽敞的马路边走,脚踏着软软的路边铁线草走着,眼巴巴看着从乡场上开走的客车从身边走过,我心里感到脚下这路好难走。天刚亮,我们就走起,比客车还早,现在却是客车跑到我们前面,再过半个小时客车就到县城,而我们还在偏离公路的捷近的山路上爬行。父亲借着停下来让客车的当儿,对我说,走长路,要往路边䓍上走,这样不舒服不硬脚。到弯道上,在没有车来的时候,父亲带着我横穿公路,父亲低声的教诲又开始了。“走弯道要切过去走,不要顺着马路,这样就少走些路!”我明白,这是数学几何学中的原理,从圆上的一点到另一点,两点之间的连线比圆的周长最短。他说,这是他年轻时,外公和他一起到县城送公粮,教给他的道理。</p><p class="ql-block"> 我知道,等会儿他就要给我讲他过去解放前的故事来。</p> <p class="ql-block">  以前父亲给我讲的是一生中他干得最多的活,帮人。所以,后来,他都讲,他是帮人出身,而不是书上说的名词——雇工。至于为什么他年轻时就去帮人干活找饭吃,这部分家史他没有给我讲清楚,从他零零碎碎给我讲的事,我窜起来就是,从父亲懂事起,我们家就没有土地,我想从公公婆婆他们那一辈起,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把土地丢了,父亲小时候就送去上了几天学堂,认了几个字。可是,怎么没有读初中、到县里读高中我想多半是家里送不起。从沟里的老年人讲起来,父亲还是这沟里他们同龄的大伯大爷们打牌(川牌)的师傅。可是我从小到大就没看见过他去打牌,不管是过年或者沟里人家办喜事。我想父亲小时候说不定比我还妄逛、不务正业,别看他一天把我管得死死的,连饭后几个同学一起打牌(纸牌“三五反”)他都不允许。他不懂我书上讲的是什么,每次都是一声怒吼“看书!”,好像考高中就是看书那么简单。</p><p class="ql-block"> 村里的地主就是本家另一房的,论辈份还算我们的老辈子。问起父亲这当中的缘由,原来他们是幺房出老辈子,而我们这一房是掌门,可出生在掌门却怎么就在几辈子败下来了。我实在不明白,我看了巴金的小说《家春秋》后,推断掌房的辈分矮,当然要听幺房老辈子的,那当然要家道中落了。再加上母亲讲的,那些老辈子地主解放前都是做生意的,会算,肯定就发了。我也找不出我们家为什么衰落的原因,父亲有时老讲一些解放前办红白喜事,家族里的礼节规矩来,不管你贫富,都要送礼。他小时候,公公婆婆生病不起时,是他出去找老辈子爱借粮去送人情的,到了过年里加上年息还情。我想我家上上辈,如果没有做生意找点零花钱,就靠土地上的粮食哪还能够交乡里的苛捐杂税,还要去应付左邻右舍的人情世故。没有钱粮就去借,借了年终的粮去还,没有粮食还,就抵了自家的地,这当然就变穷了。</p><p class="ql-block"> 父亲他们兄弟姊妹6人,公公婆婆费尽一生心血把大孃二孃打发出嫁了,就遇上打壮丁,大爸出去后,直到解放后都没有回来,肯定是在战场上被打死在外面了。因此,到父亲他长大后,就是没有吃没有穿的真正的贫农了。</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还没有这条公路,我被拉去当壮丁,从这条山沟里走过!”</p><p class="ql-block"> 公路从二丫口到大丫囗之间是一段爬坡的山路,弯多路陡又急。往沟里有一条小石板路,比起公路来要直得多,就是要下到沟里再上坡。我跟着父亲从马路直下往山沟里走,从沟里往那边山丫爬上去,比现在的公路直,要少走些路。</p><p class="ql-block"> 我计算父亲被抓壮丁的年龄应该是抗战胜利后不久,因为大爸走后几年了,没打听到消息,公公婆婆就知道他是回不来了,一定是被日本人打死在外边。这辈子穷人就没有生的出路,不是饿死就是当兵被打死。唯一的生路就是把他们的孩子送人,我早就知道,我们家还有个四爸在双江,是公公和婆婆当然送出去的。</p><p class="ql-block"> 爬上大丫口,父亲说在这黄桷树下休息一会儿再走。</p><p class="ql-block"> “你三爸也送出去的?”我问。</p><p class="ql-block"> 父亲安放好他的背兜才笑着告诉我,我们几弟兄不知道的秘密。</p><p class="ql-block">“当年送了你四爸,后面又把你三爸送给你姨婆!”</p><p class="ql-block"> “那怎么… …,三爸后来是怎么从姨婆那儿回来的?”我不明白三爸后来还是回到了我们家。</p><p class="ql-block"> “你姨婆家解放前是做生意的,在仁和街上有房子。当年,你公公婆婆把你四爸送走后,就把你三爸过继给她家了。”</p><p class="ql-block"> 没想到三爸在那样年代,还过上几天富家少爷的日子。不知道,他是怎么跑回来的,是他自己想家要跑回来,还是姨婆把他撵回来的?父亲笑了,叹了口气!</p><p class="ql-block"> 原来,富人家也有败家的事,姨婆在街上靠着姨公做生意赚来的家财,过着吃穿不愁的日子,可是,后来,怎么姨婆就染上了鸦片,姨公又好在隔壁赌馆里打牌,男的输钱,女的吸毒,这家怎么不败呢?父亲说,就是金山银山,也抵不过吃喝瞟赌。姨婆家只中了两毒就把家败完了,她俩二老只好两手空空回金华山下老家仅有的两块地里又干起背朝黄土面前天的农民的日子。三爸呢?就哭哭啼啼地跑回家,他不愿意跟着姨婆到离仁和场又远又偏的山沟里去过一辈子。</p><p class="ql-block"> 我默默地听着,心里突然想起一个问题。三爸会不会是我们沟里那批老人中打麻将的师傅呢?有次,我三爸家的三弟晚晚上三更半夜才从街上回来,三爸总是怒骂他:“又是去会麻婆娘去了?”三弟嘻皮笑脸地躲过三爸的拳头跑开了,我听了笑了,我知道,三爸是怪他又去打麻将赌钱了。</p><p class="ql-block"> 父亲和三爸他两弟兄原来还是这湾里头打牌的祖师!只是,我从记事起就没看见过他俩弟兄打过牌和麻将,都是老老实实扛着锄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在田头地里做庄稼。他们早把那些辉煌的过去向我们这些小辈隐瞒了,而对我们不好好学生,好好劳动必当教诲。</p><p class="ql-block"> 父亲把家史讲上路了,又带着我爬坡翻二丫口,过了这丫口,就离县城不远了。</p><p class="ql-block"> 爬上山口,我们在大黄桷树下休息。我大口大口地直喘着气,父亲看了,直叹气。</p><p class="ql-block"> “你要多吃点,把体子养好起!”</p> <p class="ql-block">  我擦着额头上的汗水,心里只想着快点到学校,安好床辅报了名,今天就轻松了。我从来没有走过这么长的路,而且还是翻身越岭的,不断的上坡下坡,直感觉背上本来不很少的东西越背越重了。汗水在身上流了,又干了,只留下像细沙一样的颗粒。两个月在家劳动磨成的厚脚板也感到疼痛难忍,那一定是打水泡了。</p><p class="ql-block"> 这一段全是平路和下坡路。路好走了,父亲又开始讲他的家史。</p><p class="ql-block"> “那年,我被抓壮丁,就是从这条路走的,比你现在背的米还要重得多。”</p><p class="ql-block">原来,父亲被抓壮丁前几年,公公婆婆就饿死了,父亲把房子抵给了人家,卖来棺材把人埋了。父亲就把三爸留在家中,自己去帮人干活抵债。那一年,又开始打帐了,两丁抽一,我父亲和三爸两个,必须有一个人去当兵。</p><p class="ql-block"> “现在是勘乱,委员长讲,地不分东西,人不分老劝,都要出人出钱,消灭共匪,天下才能太平!”保长带着村里的甲长上门来,就用拐杖指着父亲的头吼着。父亲想起前些年出去当壮丁的大爸现在还没有消息,抗战胜利都两三年了,说不定已经被打死了。如今自己又要去当兵送死,正端着碗的手,呆住了,不知道往嘴里塞饭!</p><p class="ql-block"> “你看你俩弟兄吃的是什么,哪检来的红苕皮和野菜。我那猪都不吃!”保长杨起拐杖指着天边,“当兵吃皇粮有保障,走,像你们现在,指不定明天连野菜都挖不倒。老三,给你二哥说,他当兵,乡里还要发优抚粮,你在家就有吃的了。你二哥当兵,说不定哪天升官发财了。”保长盯着三爸,三爸又恳求的眼光看着父亲。</p><p class="ql-block"> 父亲看了年幼的三爸,自己跟着保长去了。</p><p class="ql-block"> “再不走,别狗坐箢篼不识抬举。我让你东家收了你们的房子,看你俩兄弟到丫口上去吹西北风!”</p><p class="ql-block"> 保长嘟嚷了一句,在前面得意洋洋地押着父亲往乡上走去。所有被抽去的壮丁离开仁和乡向县城集中,和其他乡的壮丁汇合后,便又是另外一个样子了。所有的人都被荷枪实弹的兵给绑着,像被抓的犯人一样。因为人多后,怕相互之间的鼓动,造成部分人反悔而逃跑,那么少了人,上面也不干,乡头交脱手的也要找县里要人的。</p><p class="ql-block"> 在县城边上的客栈里,关在一起的壮丁们一个个死灰色脸,都不知道明天的日子怎么熬,但都清楚这一辈子怕回不了家了。头一天晚上,有个壮丁趁着黑夜上毛坑偷偷逃走,被当兵的抓了回来,押兵的连长把人当众吊起抽打一半响,算是杀鸡给猴看,来警告其他人不要试图逃跑。父亲身边有个人向他悄悄说,他们乡上年出去的壮丁一个也没有回来,留在家里的老婆孩子没法活了,那点奖励粮不到几天就吃完了,剩下的日子只有外面去讨口要饭;村有个新婚媳妇在男人被抓去当壮丁不久就听说男人死在前方了,哭红了眼的女人不知怎么回事就被村里的甲长奸污了,女人被婆家赶出家门逃河死了。身边另一个人就说,只要他活着回来,就把那保长甲长还有乡长全都杀了,为被保长糟蹋的妹妹报仇。另一个就说,上了战场还能活着回来,别说那帮阎王瞎说了。又有一个人悄悄说,这世道穷人只有挨整受劳的命,那些当官该断子绝孙,他们乡的保长还把壮丁一个人十个大洋卖给完不成数的乡。爸爸听到后就想起被抓去的大伯,到现在还没得个音信,只恐怕是死在外面连骨头都找不到了。</p><p class="ql-block"> 旧社会当兵,一点地位也没有,和犯人差不多,不像现在当兵这样光荣,还要戴大红花,而且还是争着去,有的还走关系把自己的儿子送到部队里去当兵,好去部队锻炼一下,炼点气质出来,二是长点见识,农村有句话:“人不出门身不贵!”。可是父亲他们那年就不一样,谁家愿意让自己的家人到战场上吃枪子,去送命。每个种地的农民都希望把儿子养大后去种地找点吃的回家养活一家人,为自己养老送终。所以,谈起去当兵是没有一个人愿意去的。父亲那天离家走的不是那么情愿,保家拿了一袋粮食作为当壮丁的补偿,有了这,三爸一个人在家就不会饿死,他好殆也要给保长面子,跟着保长到乡上集合出发。</p><p class="ql-block"> 接兵的国军当官的用皮鞭抽打着慢慢悠悠爬行的队伍。父亲和一行壮丁双手被反绑着连成一窜,而且每个人颈子下还吊着一个大石头,父亲说,那是狗日的国民党怕他们逃跑。父亲这才感到离家的悲惨,在没有笑声的队伍里充满了死亡的气息,让他感到前路的凶险。真的到了战场,解开绑在身上的绳子,到那时,他再也跑不脱了,人哪有子弹和大炮跑得快,到那时想跑也跑不脱了。一路上,他都在寻找机会,争取逃离队伍跑回家。家,就是剩下他一个人也是安稳的地方,何况还有三爸在家里等着他回去。只要有他两弟兄在,家就还在,他还很年轻,下力气能养活他们两个人,即使挨饿也比上战场送死强。</p><p class="ql-block"> 当官的嫌队伍走得慢,不停地用皮鞭抽打,抽送的兵也跟在当官的后面讨好似的用枪托砸这些弯着腰,像在地上爬着走的队伍。父亲他们一路上就被大石头吊着,没抬起过头来看太阳,只有秋老虎的热火从大地上烧烤着一个个被太阳晒得黑黑的年轻汉子们。</p><p class="ql-block">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父亲磨断捆绑的绳子,在哨兵的嗑睡梦中,悄悄梭下悬崖逃入河中逃走了。他一路上找人家当帮工做活,吃饱饭挣件干净的衣裳穿上,一路上打听着往家赶。当他花了和去的差不多时间才回到家中,这时,三爸把他的军粮还未吃完。三爸说,二哥捡条命回来,家里也装不下两个人的碗,就让他去彭家寺当和尚吧。这辈子只要有地方吃饭,管他和尚不和尚,反正家里什么也没有,没人看中他们穷人家,结不了婚,那还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父亲磨断捆绑的绳子,在哨兵的嗑睡梦中,悄悄梭下悬崖逃入河中逃走了。他一路上找人家当帮工做活,吃饱饭挣件干净的衣裳穿上,一路上打听着往家赶。当他花了和去的差不多时间才回到家中,这时,三爸把他的军粮还未吃完。三爸说,二哥捡条命回来,家里也装不下两个人的碗,就让他去彭家寺当和尚吧。这辈子只要有地方吃饭,管他和尚不和尚,反正家里什么也没有,没人看中他们穷人家,结不了婚,那还不如当和尚。就这样,父亲回家,三爸就出家了。街上观音庙断了香火后,彭家寺兴旺起来,那地方和观音庙一样,也是修在河边一座大石包上,地方离家也不远。父亲就同意三爸去了,人要活命就得那样,没有办法。</p><p class="ql-block"> 父亲回家后,又干起了帮人的活。没过多久,保长找上门,说县里要来抓他了,父亲就连夜连晚逃走了。</p><p class="ql-block"> 可惜我没问父亲他去当壮丁的路上的具体经历,我背着沉重的米袋子,累得汗水打湿了衣裳,又在风中被吹干了。心里直埋怨父亲怎么不坐客车,对于父亲一路上的家史教育,有一半的故事就在风中忘掉了。</p><p class="ql-block"> 在学校报了名,找到了我们班的宿舍,安顿好床辅。</p><p class="ql-block"> 学校的这座学生宿舍不知是不是解放的时候修的,非常破旧,又暗又潮湿,上下单人床,上面什么也没有,幸好大哥在这里上过高中,事先要我和父亲带上一捆稻䓍,不然床都没有垫的。</p><p class="ql-block"> 我带着父亲出了校门,进了一家食店。我记得是那次到县城中学考中专时,学校带我们来过的饮食店,还可以。</p><p class="ql-block"> 我点了两碗饭,一碗烫和一盘炒菜,炒菜五角钱,父亲嘴里有点埋怨,说吃贵了点,要是我留在学校也可以打几顿汤喝。五角钱把今天省下的一个人的车钱都用脱了。我想这是父亲该吃了,他这一辈子太节约了,钱都不得花,平时干活累了,回家就是一口烧酒,又有劲接着干家务活。</p><p class="ql-block"> 看着我吃饭慢嚼细吞的样子,父亲笑:</p><p class="ql-block"> “你要是去当兵,一定吃不饱饭。”</p><p class="ql-block"> 我不解地问“啥?”父亲总又想起他在壮丁队的日子来,他飞快地刨了口饭,夹了一块肉片吃着说:</p><p class="ql-block"> “我们当壮丁,连长顾意在饭里混一些石子和谷子。你如果要把石头和谷子择干净,还未等你吃完,队伍就要开走了。锅里就被别人抢完了。”哦,原来国民党军队里训炼军士“兵贵神速”就是从吃饭开始的。我没有怀疑就相信了,三刨两下把盘里的菜和汤倒在我碗里再分给父亲,把饭吃完了。到后来我才明白,父亲和他一同被抓去当兵的人到老到死都不知道,他们被那个连长克扣了军粮,故意去买又霉又烂的米来给他们吃!</p><p class="ql-block"> 出完饭出了馆子,我送父亲往西山来的那条路走。</p><p class="ql-block"> 我让父亲去坐客车回去,他不同意,他怕又去花钱。他说,又没有东西背,很轻松就回家了。他上半辈子背着东西走的路那么多,这点路累啥。我决定把他送出城,而他最后又给我讲他还没有讲完的家史。</p><p class="ql-block"> 他那年从壮丁队逃回来也没有过好安稳日子。送三爸到彭家寺当和尚后,他又迫于保长再抓他又逃到二孃那方的双江乡去了。他十几岁没读书的时候就到那里去帮人干过活,他告诉我们,他那年差点遇上红军走了。我们一听赶忙问其中的缘由,要是他去了红军,他这辈子只要活着回来就是老革命,别说咱们家是多么光荣了。他说,当时南部的人听说红军打过来了,发财人都带着家人和帮人的躲到山上去了。他帮人的那家没有跑,但做了一天干饭和肉给他,劝他留下来,别跟着红匪去“杀人放火”。我计算了下,父亲那年最多十三四岁,去了不够当兵的年龄,红军也不会要他的。不过,他在那地方算有了熟人,他干活又老实,不偷奸耍滑,有钱人都喜欢他。现在去投奔人家,会把他留下来做活,给口饭吃的。那里离仁和远,不会让保乡知道的。</p><p class="ql-block"> 回头说三爸,父亲没想到的事,他逃离家门后两三年,三爸也没有逃脱抓壮丁的命运,不是说保长要抓他去抵父亲的差,而是那一年,国军战场上吃紧,仁和实在是抓不到壮丁了。保长搔破脑袋,灵机一动,带上礼帽,柱着拐杖,带着乡丁去彭家寺抓人,那里面几十个年年轻经的真和尚和躲壮丁的假和尚一起被押到县里交差去了。三爸说,他被抓去参加了黄伯韬的队伍,在淮海大战中被解放军俘虏,参加了革命队伍。再后来就是解放后,他们参加了抗美援朝,在国内国外炮火连天的战场上还活着回来了。我好奇地问三爸打美国鬼子的战斗故事,他觉得没什么讲的,子弹不长眼,在朝鲜打仗真的比国内还惨,子弹打完了还没挡住美国鬼子的进攻,他只好在战壕里拉过死人的尸体盖在身上,躲过美国鬼子的刺刀,等支援部队打回来才爬起来跟着反攻。等到战争结束,三爸才回到家乡。</p><p class="ql-block"> 三爸回家前,父亲一直在北边外县双河乡东一家西一家的打短工。直到有一年,二孃到双河场来找到他,把家乡解放分土地的消息告诉了他。</p><p class="ql-block"> “老二,你快回去,现在解放了。仁和那边共产党在分土地,没有地的人都有一份。”</p><p class="ql-block"> 父亲听了二孃的话,半信半疑,从来没有碰上哪个政府给穷人分土地,他眼泪巴巴地望二孃:</p><p class="ql-block"> “这是真的吗?要钱不?”因为,他这三四年给人帮工干活,主人家给了住,给他吃,但从没有给他工钱。从来土地都是靠钱买的,这不花钱,不出力气就得到一块土地,真的是变天了。</p> <p class="ql-block">  “是,共产党也有人到双河来了,他们说的,翻身了,穷人过上好日子了!”二孃高兴地说。</p><p class="ql-block"> 父亲确信二孃告诉他的事是真的,马上回到东家那儿辞行。饭也没有吃就一口气跑回了仁和,跑回了杜家河村。</p><p class="ql-block"> 他一路上想了很多,祖上原来是有土地的,被那吃人的旧社会的苛捐杂税和人情事故盘剥得一干二净,只剩下光人一条,靠着年轻的力气四处游当。现在土地又回到他的手中,他能在上面流出辛劳的汗水,浇灌自己的庄稼,吃上自己劳动的得到的粮食,讨上老婆过上好日子。</p><p class="ql-block"> 土地啊,农民的命根子。几千年来,祖祖辈辈的农民在你的上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你的滋养繁衍生息。解放让所有没有地的农民重新获得了生存的机会和做人的权利,在分得土地的哪一刻,父亲和所有的农民一样,把土地当作菩萨一样在心头供奉,对共产党带领穷人翻身获解放心中涌出无限的感缴,他们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财产,听毛主席的话,跟着共产党干革命,一辈子从不怀疑!在合作化时,父亲他们那一辈虽然从心底里舍不得把土地交出来,但还是相信党和政府,高高兴兴敲锣打鼓去参加成立人民公社,成立生产队的游行活动。前年在改革开放农村重新搞土改包产到户,父亲又成了土地的主人,他在自己的土地上挥锄如雨,辛勤劳作,迎来丰收的幸福。我劝他和我在学生宿舍挤一晚上再回去,他执意要回家把地里的红苕挖了。父亲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农民,今天他走了一上午山路把儿子送到学校后又要走路回家。父亲一生养成的节省的品质时时影响着我对对待生活的态度,时时牢记自己是农民的孩子。</p><p class="ql-block"> 我站在西山口,望着父亲消失在山路上的背影,心中涌现无数的情思。父亲没有要我在他面前发誓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要好好读书,要争取考上大学为家里争光,但我用沉黙表达我的意志。我像父亲那样,也是一个出张白嘴喊大号的人。</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身影在西山丫消失了,但他的形象却永远浮现在我眼里,越来越近,越来越高大,像朱自清的《背影》里的父亲那样崇高和伟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