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神秘的《承恩寺》

柳吟

<p class="ql-block">  承恩寺坐落在知名的京西古道边,(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模式口大街20号)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占地约30亩,传说是太监刘瑾在唐代古刹的基础上建成。承恩寺占地约1.9万平方米,布局严谨,由南向北有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和法堂四进院落。</p> <p class="ql-block">承恩寺的“三大之谜”是指承恩寺不受香火、不做道场、不开庙门。这种做法在佛教寺庙中是非常罕见的,通常被认为是为了保持其神秘性和独立性。也有学者认为,这种做法可能与承恩寺在明清时期作为皇家情报机构的外围据点有关(各见),因此需要如此保持低调和相对的隐蔽。</p> <p class="ql-block">即将走入这座神秘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钟鼓楼</p> <p class="ql-block">其次,承恩寺的建筑特色也非常独特。寺内有四座石砌碉楼,分布在寺院的四个角落,并且有地下室和地道相连,这种布局在北京的寺庙中是非常罕见的。碉楼的用途有多种猜测,包括作为监视用的瞭望台或用于特务活动等,但具体用途仍不得而知。</p> <p class="ql-block">承恩寺自建成初期到现在一直都充满了神秘色彩。据传,承恩寺始建于唐代,并在明代由明武宗朱厚照赐名“承恩”,意为“承天恩泽”。承恩寺一直保持着“三不”的传统,就足矣使其成为北京最神秘的寺庙之一。</p> <p class="ql-block">今年有关方面发放的限时参观的通知,人们有幸利用这珍贵的限时参观令,走进这座神秘的地方。走进建寺五百年来第一次开放的寺庙。</p> <p class="ql-block">承恩寺的秋色那真是一个绝</p> <p class="ql-block">大殿两边各有赑屃一处(石碑已不见)只有它好似知道这里发生的一切,但它至今未透露一点信息,剩下的只有人们的猜想和想象。</p> <p class="ql-block">默默不语的赑屃</p> <p class="ql-block">神秘的承恩寺门前上马石有两方,东西分立,石质近于汉白玉,形制一模一样,重约1000 公斤,应为清代石刻。每块上马石侧面呈L 形,长约四尺半,宽约二尺,高近二尺。底为须弥座,边框饰祥云纹饰;一级踏台长方形,朴素无华,长约二尺半;二级踏台比一级高约一尺,平面二尺正方,周边饰繁缛纹饰的锦缎和金钱,寓意"锦绣前程""福在马前(钱)"或"马上前(钱)程"。在庙宇的门口处设立此石的偌大的京城并不多见,难怪人们感到不解和神秘。</p> <p class="ql-block">蓝天白云下的庙宇显得多少有点神秘。</p> <p class="ql-block">承恩寺内现存的文物当中最珍贵的莫过于壁画了,而在天王殿内,至今仍保存着六幅明代壁画这也是承恩寺五绝之首。当前,天王殿内的壁画暂不开放,大家只能到大雄宝殿内欣赏白描版壁画。</p> <p class="ql-block">帝后壁画</p> <p class="ql-block">这些壁画总面积约42平方米,其中,殿内东西墙上,分别绘着青、白、黄、绿四条,硕大威猛的彩龙,这四条龙身姿灵动,顾盼神飞,龙爪虚张,盘旋在云天之中,看上去威武生动,气势非凡。</p> <p class="ql-block">北墙大门两侧,绘的则是放生题材的壁画,更加珍贵,因为它们画得不是一般寺院常见的神佛题材,而是凡人放生的故事(一说是帝王放生图)。</p> <p class="ql-block">这些壁画总面积约42平方米,其中,殿内东西墙上,分别绘着青、白、黄、绿四条,硕大威猛的彩龙,这四条龙身姿灵动,顾盼神飞,龙爪虚张,盘旋在云天之中,看上去威武生动,气势非凡,北墙大门两侧,绘的则是放生题材的图,更加珍贵,因为它们画得不是一般寺院常见的神佛题材,而是凡人放生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因为现在壁画部分出于文物保护原因,不得参观,有关材料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古老的京城每一块砖都是一部史书,在京西模式口的驼铃古道这条大街上,有这么一座古色古香的古刹,过往的行人一旦路过,都会忍不住驻足多看上她几眼。</p><p class="ql-block">——这就是京西神秘的承恩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