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小桥流水人家”2024年11月3日——姑苏行(七)

北方小妹

<p class="ql-block">昨天晚上就做了功课,今天步行走路游览,这样避免了乘坐地铁,公交上下车人多拥挤的不方便,顺便吹风观景。</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运河边,微风拂面,空气清新,到处鸟语花香,真的不要太舒服啦!</p> <p class="ql-block">我们俩走走停停的,一会儿找个凳子休息喝水,一会儿看到什么没见过的吃的买点尝尝鲜。</p> <p class="ql-block">1.6公里磨叽了有两个多小时終于到了这个巷子口,看了一下简介,又是有钱人居住的地方,呵呵!名字就叫“阔家头巷”。</p> <p class="ql-block">巷子不足200米,步砖铺就,宽不超过10米,巷子里名人故居,私人园林,寺庙,封疆大吏,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而且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两侧的黑大门仔细一看大都是铜质的,厚重感极强,狮子口銜圆形门环,一看就是大户人家的气派。看着逼仄的窄巷,其实藏龙卧虎。</p> <p class="ql-block">巷子口就是一个几近开间的气派的大户人家,“沈德潜”故居,沈德潜何许人也,不得而知!房子非常气派;三路五进有照壁,门厅,大厅,镂空的雕花门窗。</p> <p class="ql-block">查资料知道;沈德潜(1673——1769)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乾隆十二年(1747年)命沈德潜上书房行走,礼部侍郎,二十二年礼部尚书,而且他还是清代著名诗人,为乾隆校《御制诗集》深受乾隆帝赏识,还著有诗集《唐诗别裁》《古诗》源,,,</p> <p class="ql-block">过道的粉墙上有现代元素的文字——煽动性的语言;谁不希望野性的呼唤!去“有风的地方”有风的地方都是高山大海,那是什么样的风,我喜欢的苏运莹的原创歌曲“野子”那演唱风格,旋律,歌词盖了帽了!记得当年一下子就被嘉宾刘欢选中,一直火到现在!</p> <p class="ql-block">行至阔头巷中段就可以看到我们今天参观的世界遗产“网师园”哇塞!大部分是外国人在游览。</p> <p class="ql-block">网师园的大门庄重威严!据说明朝不同等级的官员有相应的要求,建筑的门面,门厅的规制是严格的,甚至涂什么颜色的漆,何类造型的门环都做出了相应的规矩,一品,二品,黑门,铁环,就是到了明朝后期有些松动,但是依然能从门厅的摆设窥探主人的特殊地位和身份。</p> <p class="ql-block">迎面的一副画屏展现了网师园的全貌。</p> <p class="ql-block">堂北的砖雕门楼,绝对的精工雕琢,“藻耀高翔”文字出自《文心雕龙》为文采飞扬之意。</p> <p class="ql-block">左右砖雕精彩绝伦,左面“”郭子仪上寿,右面“周文王访贤”图,人物形象表情丰满逼真!</p> <p class="ql-block">进门左手有一座清代雕花轿子,为盔顶红木仿竹节纹古轿,镂空细腻精湛,为清代网师园主人的生活用具,原先的破损严重,经过一年半的修复,得以欣赏展出,轿子重量500多公斤!</p> <p class="ql-block">记得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的片段,刘墉体恤轿夫辛苦,把轿子底部的木板抽空两块,站在轿子里跟着轿夫走,今天看来八台大轿真的需要16个人换班,那也是不容易呀!</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在网师园里面拍到一位中年女子的背影图片,她正门的脸没有看到,后面的背影凸凹有致,盘发有一根簪子,戴着珍珠耳环,竖条纹墨绿色旗袍,看着优雅漂亮端庄不俗气!这样典雅花园里就应该穿着旗袍款款而行!也只有旗袍才能好这里的楹联,宫灯,雕花窗棂匹配!</p> <p class="ql-block">我请一位带着照相机的先生帮我拍照的,我选了其中一张,这个小桥袖珍形的,实际上整个庭院紧凑,小中见大,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p> <p class="ql-block">镂空的窗户,呈现给我们一幅多姿多彩的画面,窗外景,人物,互相映衬,“你在桥上看风景,我在桥下看你”</p> <p class="ql-block">网师园存续八百多年,几次易主,大多是文人雅士,各有碑文石刻留于园内,网师园最早为宋代藏书家,官至侍郎的扬州文人“史正治”的藏书楼“万卷堂”故址,花园名为“渔隐”后废,到清朝年间“公元1770年”退休的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来并重建,定园名为“网师园”。</p> <p class="ql-block">这副对联不可小觑,左手郑板桥,右手乾隆帝,中间的不规则边框,照见的树干,阳光疏离,光影斑驳,对着一潭碧水,波光潋滟,,,情景交融,四季轮回,景色从春天的鹅黄,到夏天翠绿,秋天的斑斓,冬天的凋零!恰如人生的四季如此这般往复来回!</p> <p class="ql-block">我们昨天游览的留园,拙政园面积都在它之上,网师园占地面积只有10亩,只有拙政园六分之一,但是它像浓缩版的私家园林,布局紧凑,精致繁复,以小巧玲珑见长,而我们也不觉得同样都是假山石堆砌,小桥流水,的园林艺术不免有些重复,实则不然,网师园的文人雅士留下的墨宝,雕刻融入山水家园中,更加雅致风韵好看。</p> <p class="ql-block">这一副对联没有看清楚,但是中间的景色可谓匠心独运,假山石正好入画!和刚才的那幅长方形的景色异曲同工,但是你看到后感受是不一样的!</p> <p class="ql-block">网师园的天井别具一格,小小的空间别有洞天!设计者用心良苦,看看客似浑然天成,每一次都让你驻足感叹!</p> <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后,东北王张作霖30万大洋购得此园,送给其师张锡銮做庆寿大礼,易名“易园”。</p> <p class="ql-block">1940年文物收藏家何亚农买下此园,复名“网师园”1950年何亚农的后人将园子捐献给国家,1964年苏州园林网师园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参观游览结束已经是小上午,出门左手是圆通寺,我们就在门口打个站,开始步行下一个景点“沧浪亭”。</p> <p class="ql-block">出门左转就是圆通寺美术馆,我们没有进去参观,对门口的两口古井到是很感兴趣,看样子这里的居民还在使用的。</p> <p class="ql-block">休息时一位外语讲的流畅的澳大利亚老人做到了我们对面,她用简单的汉语告诉我们她一个人出来旅游,今年86岁,从欧洲过来,对苏州园林感兴趣!</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回程路上的标识,来到了沧浪亭!每次到苏州都从这里走过,只是没有真正意义的进到里面,这次割韭菜,一个也不放过!</p> <p class="ql-block">沧浪亭始建于宋代庆历年间(公元1041年——1048年)由诗人苏舜钦所建,是苏州现存的园林中最古老的园林!</p> <p class="ql-block">沧浪亭园子外面的景色和园子内部互相呼应,园内有茶室,可以沏一壶茶水,坐在回廊下面,赏荷,赏景赏心悦目!</p> <p class="ql-block">园林也是几经磨难,几度易手,咸丰年间一场大火,烧了半个沧浪亭,道光年间再修沧浪亭,时任江苏巡抚的梁章钜写了一幅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勾勒了沧浪亭从宋代一直延续下来的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情怀,这幅对联几乎成了沧浪亭的名片。</p> <p class="ql-block">沧浪亭从右手开始沿着长廊开始环绕游览,园内以山石为主景,错落有致的山石堆砌出各种造型,沧浪亭落座在一座土山上,沧浪亭以其独特的造园艺术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园子里随处可见穿着古代衣服的少女,少妇,看着衣袂飘飘,但是缺少神韵,可能就是摆拍,不是自己的衣服,没有达到书中描写的古代人举手投足间的美!</p> <p class="ql-block">出了沧浪亭,对门就是可园,一溪之隔,信步走进,月亮门前一潭碧水,倒影着蓝天白云!美轮美奂的。</p> <p class="ql-block">可园面积不大,比起对门的沧浪亭可是妥妥的前辈,历史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国,只是后来它成了沧浪亭的一部分,,,,疫情过去才开放。</p> <p class="ql-block">这里几乎没人,老年人真正可以放松心情,悠闲自得的漫步在池塘边,庭院前,读书,私语,,,我看到有老人在里面休息吃东西呢。</p> <p class="ql-block">为了到网师园看一场免费的昆曲表演,我们俩又打车回到网师园。</p> <p class="ql-block">演出地点是在沈德潜故居里面,我看这样的场合很像过去大户人家唱堂会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苏州昆曲艺校的学生演出,曲目是《武大郎卖炊饼》《游园惊梦》《牡丹亭》片段。</p> <p class="ql-block">我之前在平江路欣赏过一次评弹《唐伯虎点秋香》这个比较简单,伴奏带,但是学生们演出认真,很有观赏性的,只是没有字幕,听起来很困难!</p> <p class="ql-block">出来肚子咕咕叫,路边摊搞了一点吃的,借机会休息一下,然后准备回程。</p> <p class="ql-block">我们俩边走边聊,“园林多好看也不看了,实在是看不动了,也看不懂”“好!我也有此意!饱饱眼福,又没有花一分钱银子,可以啦!”我们走走停停的又来到了封门一条老街,买了点点心,酱菜准备打道回府。</p> <p class="ql-block">夜幕下店铺门口都点亮了灯盏,照着路人归家的身影,店铺里面的东西摆放整齐,吴侬软语如唱歌般飘进耳畔,细细品味观察老苏州人大部分是老年人,新苏州人大部分是年轻人!苏州从春秋伍子胥建閶闾大城迄今,苏州城保持着水路并行,河街相邻的格局,而独特的地理位置,大运河的畅通,依临大都市上海,高科技落户,600多万的流动人口,无数文人墨客留下诗词歌赋描写的苏州,让原本就富足的苏州如虎添翼,展翅高飞,未来可期!</p> <p class="ql-block">我走过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城市!苏州不是我的故乡,但在我的眼里它是最美的!因为这里有我的至爱亲人,有我永远放不下的牵挂,割舍不掉的亲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