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不负韶华研更进,听评互学教为先。”</b></p><p class="ql-block"> <b>一年级数学听评课活动</b></p> <p class="ql-block"> 冬来又一季,研“数”正当时。从教研中出发,一路探索,追寻思想碰撞的火花;在课堂中钻研,一路收获,见证教学的精彩与成长。为助力新教材的使用,帮助教师领会一年级数学新教材编写意图,落实新课标要求,从11月6日上午开始,城关小学开展了一年级数学新教材课堂教学研讨活动。</p><p class="ql-block"> 此次活动是教师们展示风采、智慧交融的舞台。</p><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中,葛敏、柯恒侠、杨咪三位教师进行了教学,熊芳老师,宋显玲老师和一年级数学教师全程参与听评课。</p> <p class="ql-block"> 柯老师执教的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看图解决问题”。本课用情境图配以大括号和问号,呈现一个简单的求和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为了更好的突破教学重、难点,老师首先让学生在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画一画、摆一摆,学生经历了画一画、摆一摆、加一加的过程,充分理解了此类问题,巩固了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和10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整节课,教师注重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启发学生采用了多种策略,强化了学生的检验意识;同时鼓励他们大胆的讲出自己的看法,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整节课从头到尾师生互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效果好!</p> <p class="ql-block"> 葛老师执教的《连加、连减》一课,教学环节比较清晰,教学过程比较流畅,学生也学得比较顺利。本节课加强叙述的指导。 在用教具进行演示的时候,葛老师反复提醒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记住在每个演示过程中,小鸡的数量发生的变化,再引导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达。并在学生加以叙述的时候,引导他们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原来有( )只小鸡,跑来了( )只小鸡,又跑来了( )只小鸡,一共有几只小鸡,在让学生反复的叙述图意中,将生动的情节转化为数的计算,为掌握正确的计算顺序打下基础。</p> <p class="ql-block"> 杨老师执教的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加减混合”。这节课,杨老师首先通过复习连加、连减及其计算方法,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为本课学习加减混合运算打好基础,接着以湖里的天鹅为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运算顺序,老师利用教具进行直观演示。她用小圆片代表天鹅,先摆出4张卡片表示湖里原来的4只天鹅,然后再添上3张卡片表示飞来的3只天鹅,让孩子们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天鹅,得出4+3=7。接着,拿走2张卡片表示飞走的2只天鹅,引导孩子们观察剩下的卡片数,从而理解7-2=5。通过这样的直观操作,孩子们清晰地看到了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明白了先算加法再算减法的运算顺序。</p><p class="ql-block"> 她始终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引导着孩子们。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启发式教学,不断引导孩子们自主思考、探索发现。她耐心地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回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感受到成功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 活动最后,熊老师对三位老师的课做了以下评价:</p><p class="ql-block">亮点:</p><p class="ql-block"> 1.凸显了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本次听评课活动中,教师都能先让学生尝试计算、尝试解决问题、尝试观察总结,再组织交流:你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凸显。</p><p class="ql-block"> 2.探究了知识本质。数学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解决问题》《连加 连减》《加减混合》教学时,学生列出算式后及时追问学生:为什么用加(减)法计算?引导学生明确把几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从总量中去掉部分量就用减法计算。这样的教学既探究了知识本质又为四年级学习加减法的意义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 3.渗透了数学思想。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还要渗透数学基本思想。《解决问题》《连加 连减》《加减混合》教师引导学生摆一摆、画一画理解算式意义,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p><p class="ql-block"> 建议:数学学习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学前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设置核心问题、预设课堂生成,教学时要注重组织教学,在所有学生都端正坐姿、注意力集中时再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数学活动,教师还要及时、真诚地给予学生适当评价,激发学习热情、调动课堂气氛,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 在时光里赶路,在教研中成长。一年级数学组的全体成员在此次集体教研活动中,互帮互学,共同进步。不仅加深了教师间的相互了解,更促进了教师教学技术上的提高,达到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目。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新课标理念的落实,不仅需要转变观念,更需要积累经验,沉淀思想,学思践悟,惟愿在教研的路上促成长、同进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