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言旧事话赵保

史宏远

<p class="ql-block">家乡的金山银山</p> <p class="ql-block">  诗云:</p><p class="ql-block">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p><p class="ql-block">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p><p class="ql-block"> 唐代诗人李华的这首诗,所写地正是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的地貌与春天的景色。据史料记载李华,即李贺,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其昌谷乡人。即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p><p class="ql-block"> 而今天我要说的是宜阳县赵保镇。关于赵保镇地名的由来,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战国时期赵保镇地区一片汪洋,吴国大将伍子胥过赵保西在船上把宝剑掉进了水里,直到东边靠岸时才发现。随即用宝镜照着找寻。所以“掉宝”的地方叫“西掉宝”,照宝的地方叫“东照宝”,后演变为东赵保。我只所以对赵保镇如此关注,是缘于从我记事起,就听上辈子人讲我的祖籍是宜阳县赵保镇的。</p><p class="ql-block"> 因此,多年来在我心中一直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有机会回去看看。早些年因工作及其它事情也曾到过宜阳县城,路过赵保镇几次,但都没有停留。时下退休了,闲居洛阳市涧西区一隅,便寻思着一定要回去看看。国庆节前我与妻子商量,咱们不开车,以普通观光客的身份搭乘公交车回趟宜阳县赵保镇,妻子非常支持,确又担心我办事“不靠谱”。就再三询问我,看要不要准备些礼品?都去看那些人?都到那些地方?我说:“上辈人解放前回去过。从那时起到现在几十年都没有与老家的人联系过,咱不是衣锦返乡光耀祖宗,仅是回去看看赵保镇的风土人情田园风光。不能提及寻亲问祖之事,否则麻烦事会很多!这样不需要带啥物品”。</p> <p class="ql-block">  深秋一个晴朗的早晨,我们乘公交车到了宜阳县县城。宜阳汽车站每天早上7时到傍晚6时,每30分钟有一趟发往赵保镇的客车。不巧的是进站后,发往赵保镇的客车刚出站,我们转乘发往董王庄镇的客车,而该车途经赵保镇。客车上有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听我们讲话的口音不象当地人。就警觉的询问我们去赵保镇干啥?我讲了去赵保镇“索庄村”看看的想法,老人自信的说:“我家就是赵保街的,今年八十二了。要说起”索庄村”,那就是“史庄村”了。只是因口音误译,另一个原因是避讳“史”字不好听。”我感叹家乡的热情与朴实。</p><p class="ql-block"> 上午我们在赵保镇史庄村下了车,环顾四周,史庄村是典型的丘岭地貌,东西纵横的沟豁。同时,迊入眼帘是汉白玉结构的史庄村过街牌坊。沿着南北走向的进村大道,道路两旁是整洁的房屋和庭院,偶尔还能看到本土花卉,如鸡冠花,木瑾树、菊花等。 在村中折身向东到了史在村村委会的驻地,一路上没见几个人,老乡们都在地里忙着收获秋桩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返回途中,看到一位穿着时尚的中年妇女在帮一位老妇洗头发。身傍还有一个三、四岁的男孩在玩耍。询问后得知是在三门峡市工作的儿子、儿媳回乡照顾老人养老,只因老人不愿到城里居住。在感受到中华千年传承的孝道文化“孝顺”同时,我也在思绪中捜索着多少年未曾见到这样的场景。恰巧这时这家男主人翁从外面返回家中,在得和我们是外地的到村中观光的,直言村中没有饭店,要让我们中午到家里用餐。我借故到县里有事,男主人坚持要用私家车送我们到宜阳县城,无奈我们便接受了他带孙子送我们到县城。从而结束了这趟赵保镇之行。</p> <p class="ql-block">  返回洛阳寓所,我想静下心来。然而思绪如潮翻滚,使我有一种想写一篇文章的充动。故以陈言旧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仅供自娱自乐。</p> <p class="ql-block">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我的祖父是一位身材高大、体格健硕、办事爽快的老人。祖父生于一八八八六年四月二十日,卒于一九七四年四月二十八日。按我们当地的风俗是得享一个“米”寿,祖父无疾而终。在上个世纪中叶的山区小县能够享年八十八周岁,可谓是件“喜”事。而且得济去世时子、女均在身边。那一年我才十一岁,俗话说:“男孩不吃十年闲饭,”祖父母与我家同住一个小院,我时常到祖父母那里“偷嘴吃”,顺便力所能及的干点杂活。比如、扫地,拾柴、拿点小东西与物件什么的。在模胡的印迹中,祖父母在对孙辈的关爱中,未独对我的付出最多,也最亲。又比如:祖母将稀饭中煮熟的土豆块或红薯块用煤火坑干留着我上学时的干粮。让我上学时带上,怕我饿,影响身体的成长。我知道是祖父母不舍得吃,让我吃了長“个子”。每年我生日时祖父便会带我出去吃顿饱饭,有时我在测想这还许是因为父亲长年在工作的缘故吧!但有时我也搞不清楚,因为我那时还有一个小我两发的弟弟,他更需要关爱,怎么唯独对我特殊呢?一至于弟弟心生嫉妒。据父亲说:“在你弥月那天,你爷很高兴,不顾年岁己高,抱着你沿县城转了一周,走了“四道街”。故我的鼻炎,鼻窦炎就是那时烙下的根,一至多年后,我操着厚重的鼻音讲话象个“外地人”。</p> <p class="ql-block">  父亲生前曾经回过赵保镇,据父亲讲祖父、原名史运峰,解放前在栾川区西街经营一家山货行,商行的字号是“运生长”。商行那枚信誉印章曾是我儿时的玩具。解放前老家来人讲按家谱中的“字”排行,祖父应是“文”字辈,故又名“史文竹”。依照祖谱与家族祠堂的祖规“五府一序”的祖训,祖父应是“庭、德、学、文、玉”中的第四辈,“文”字辈,父亲为“玉”字辈。依照五府一序的旧习下一节的排序从“宏”字辈开始,这一事实在公安机关的户籍登记中得一证实。我出生那年父亲尚在部队服役,据父亲讲60年代中苏关系交恶,他是转业后二次应征入伍的。按1955年国家颁布的《兵役法》属超期服役。故父亲生前开玩笑说:“我连孙子的兵役都服了!”</p> <p class="ql-block">  据上辈人讲:我的祖父是由宜阳县赵保镇“索庄村”避难逃上来的。据父亲生前所讲祖父年青时,有身量,有力气,而且胆子大,年轻时给当地马家当过长工,赶过马车,到过西安。还说:“你爷不识字,但能记住戏文。而且,还能学着有模有样唱戏。那时商行那么多生意,全靠你爷打理,你爷能打会算一宗宗生意都能记得起来。”据父亲生前所讲我的老祖父是名郎中,老祖母是江西大户人家的闺女。”还说:“咱栾川街姓“史”的是一家,应是西掉宝村燕凹那一枝史姓人家。与赵保镇东照宝村、史庄村的史家不是一枝。”</p> <p class="ql-block">  古代封建社会对医药行业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行医只诊断病症开据药方,药铺负责药材质量照方抓药。这是基于怕个别人唯利是图,伤人性命、敗人钱财。同时,也原于各负其责、相互监督。而据我的推断老祖母嫁入史家,是缘于老祖父行走江湖与祖母结缘,祖母随老祖父返回赵保镇的,而携家带口迁入落户赵保的可能性较小。老祖父在相邻赵保镇的莲庄镇街上坐诊,中年时吸食“大烟”导致家道中落。据说祖父也曾吸食“鸦片”,好在祖父有毅力,坚持用棉花籽熬水喝,戒掉了这一恶习。老祖父去世时,祖父年仅九岁,迫于生活压力,老祖母在家中制作一些饶饼,茶叶旦让祖父到集市上去卖。祖父留心晚业赌愽场生意好,就选在晚上“窜”赌愽场,据说赌愽的恶习就是在那染上的。老祖母去世后,家中仅剩祖父一人。祖父成家较晚,后娶了一个寡妇,而且,还带了一个女孩……祖母娘家姓马,是赵保镇当地望族。祖母与祖父婚生一男孩,后因祖父疑心祖母偏袒女儿,有一次两个小孩斗殴,祖父虑事不周出手重,伤了继女。后感到愧疚,故舍弃家庭,仅带着二、三岁的儿子,一担两筐,一头孩子,一头棉花。最后,落脚到栾川街,在张家做“相公”。祖父没能抚养好儿子,儿子因病去世。据父亲生前讲祖父的继女出嫁时,祖母曾托人带话,让祖父回去一趟。祖父身感无颜相见,故生前再未回过赵保镇。</p> <p class="ql-block">  父亲生前还讲过一件事,我家老祖坟在董王庄镇朱家坡前,因避伟“猪哄屎”之俗语,故在贡案下喑藏玄机。由此可以认定祖母是随祖父入嫁到史家的。</p> <p class="ql-block">  在我记忆中有件事比较清淅。那是1985年12月份我结婚时,二伯父到家里讲:“老家那边来了二个人,来续家谱。”我父亲听了很高兴,就让来人到家里,赶巧家里筹办喜事,故设专席宴请了来人,走时还送了路费与修譜资金,但因我家不是长门,后续的事情知之甚少。</p> <p class="ql-block">  父亲生前曾讲过另一件事。解放前老家的人不知从那里得知祖父的情况,找到栾川。并商议合伙做中药材生意谋利,祖父看重“义”字,同意合伙。让老家的人带货到洛阳老集同行上家,后传闻生意赔了,没有回音,祖父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祖父为弄清事情原委,曾亲自带货出山途经大清沟龙王䃥货物被劫,仅人生还。然而,俗话说“祸不单行,福无双至”。家里商行的少掌柜,即我的大伯父,因隐干身份暴露,无奈投身区干队,跟邵区长随队行动,后因病落单滞留在南召老乡家中,被人举报。身为警局局长的万乐仁率众将大伯父抓捕回栾川。后被营救,家中被罚四十套全军装,大伯父免于枪杀或活埋,病死家中。</p> <p class="ql-block">  岁月如歌,往事如烟。几十年的苍桑磨去了记忆的退迹。而如今的宜阳县赵保镇立足区域优势,发展林果种植、蓄牧养植、农业。依托靠近洛阳市的地理条件进城务工经商,又恬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社会安定,民心向善,自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赵保镇的明天会更好。我的心愿以尝,可谓心安身处即故心。也应放下对故乡的思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