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对世间万物来说,阳光是必不可少的。当你背对阳光行走的时候,留给朝霞的只能是背影,当你迎着朝阳的时候,你的脸上便充盈着明亮的色彩,那个起伏不定的黑影就会留在身后。夏开松,一个从战场上走下来的老兵,就是一个迎着朝阳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九八二年底,刚满十九岁的他穿上了绿军装,从云南昭通市来到兵家要塞蒙自,开启了他成年的人生旅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九八四年四月,著名的老山战役打响,夏开松所在的空军场站接受了前运后送的任务,他几次找到领导,主动要求到前线去,到炮火连天的边界去,实现自己多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很想去第一线参战,可领导说运送弹药和伤员也是战场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这些强有力的保障,就无法打胜仗。他和战友们驾驶直升飞机在边境线上盘旋,侦察敌情,给友邻部队提供情报。往返于昆明、开远、文山等地,及时将危重伤员送到野战医院,留住了许多战友的生命。他们还担负战场运送弹药等保障任务,有一次,他护送战地记者到前方采访,遭到敌人炮火袭击,几块弹片钻进了他的身体,他不顾自身安危,包扎后坚持完成护送任务,当记者安全到达前方掩体后,他晕了过去,后来,他先后到解放军开远59医院、昆明43总医院和北京301总医院治疗。生命保住了,可一块弹片却永远留在了身体里。战役胜利后,上级党委给他记了三等功一次。</p> <p class="ql-block">一九八八年元月,服役五年多的夏开松退出了现役,回到了家乡,他没有忘记自己曾经是一名军人,是一名党员,虽然退伍了,但军人本色不能忘,在任何环境里,都要做出成绩来。他贷款购置了运输车辆,埋下身子投入了经济建设的大潮中,且小有成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多年来,他总把助人为乐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帮助战友、帮助相邻、帮助素不相识的路人,认识他的人提起他来都会竖起大拇指。当遇到自然灾害的时候,他总是冲在第一线,捐钱捐物,身体力行。二零一二年九月七日,云南省昭通地区发生5.7级地震,夏开松当即停下正在进行的施工机械,带领四台挖掘机来到震中彝良县展开救援行动。他和当地其他救援队一起,冒着余震,不分昼夜,人停机不停,挖掘机出现故障,加班修好了继续工作,连续几天,终于打通交通要道,使全国各地的救援物资运进了灾区。几天下来,几台挖掘机的燃油费、维修费等大约40万元他自己默默承担,事后有人建议他找政府报销,他一笑拒之。</p> <p class="ql-block">中央电视台13频道报道了他感人的故事。《春城晚报》以《两个老兵的患难友情》《挺起脊梁坚信希望在前方》刊登了他的事迹。原成都军区司令员李世明听说了他的事迹,专门见了他并给予褒奖。昭通市主要领导、武警云南总队领导也分别鼓励和赞扬他退伍不褪色,一心为人民的行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夏开松的心里,一直不能忘怀的是牺牲的战友和他们的家人。他多次到烈士陵园祭奠烈士,帮助烈属度过难关。2019年纪念“两山”作战胜利35周年,他应约与残疾军人、功臣徐良一起到麻栗坡烈士陵园祭奠,面对一座座墓碑,他深深低下头弯下腰,送上对烈士的情意。况远贵烈士、夏文荣、罗立刚烈士......,每个烈士墓前都留下了他沉重的足迹和殷殷的祭品。他多次给烈士家属捐款,多次到医院看望烈士家属,多次参加烈士父母亲的葬礼,真正成为烈士母亲的又一个“儿子”。</p> <p class="ql-block">二零二四年三月中旬,原昆明军区四十一师380多名参战老兵和烈属组织了“重返南疆、赓续血脉”参观战场旧址、祭奠英烈活动,夏开松积极要求参加。每到一个高地山头,他都认真观看,拍照留念。每到一个烈士陵园,他都虔诚膜拜、泪洒当场。他说:“来一次陵园就受到一次灵魂的洗礼”。在马关县仁和烈士陵园,他不顾自己年届六十,身有伤残,蹲下身子,把一等功臣罗立刚烈士的妈妈赵桂蓉背上了上百级台阶,一起祭奠。他觉得“烈士为国尽忠,我替烈士尽孝”绝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种自觉行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夏开松,一个普通的退伍军人,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就这样,一直迎着朝阳前进,前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