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游记】拍摄曾经去过的那山、那水、那景、那人、那情,记录曾经感悟到的美景美色、风土人情、地理地貌、历史背景、传说故事,在星空走不动的那天重新看看也是一种美好的回忆和快乐。我国著名的游记有:《山海经》、《历游天竺记》、《徐霞客游记》等,星空不是旅行家,随性而已。闲来无事,整理照片,写个游记,记录照片的出处,回头再读,每张照片,犹如重游,其乐无穷。 游记不属于文学创作,只是忠实地记录所走过的路,以及那山、那水、那景、那人、那事、那情。星空也不是历史、地理、民俗的专家学者,只能做一个文字搬运工,串接专家学者研究的公开资料,偶尔写一点个人感受,希望下次去的时候能有点更深的体验。分享是一种快乐,偶尔看到星空游记的朋友,欢迎指点迷津,并在此一并感谢,不再回复,见谅。 青岛崂山是道教圣地,曾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规模。今年,在神清宫遗址的一棵元宝古槭树,因忽然拍到了一张五颜六色的照片,发到网上而成了今年秋天的网红打卡地,每天成群结队的游人蜂拥而至,短短两天时间里,进山赏秋的客流量就从100多人暴涨到了5000余人,搞了当地北宅街道一个措手不及。 三百五十多岁的五彩古树美得太震撼,错过就需等一年。神清宫古树真的值得一看,游人也被北宅街道的响应速度感动到了!仿佛一夜之间,崂山神清宫旁的元宝槭古树一跃成为青岛网红打卡地的新晋“顶流”,大批市民游客纷纷进山赏秋拍照,成为山间恣意徜徉的“追树人”。 人们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余,也被北宅街道的一系列“宠粉”操作深深打动——从未开发的无人区域,到山路通畅、交通有序、路牌、公厕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每处细节都彰显着热忱与好客。北宅街道仅用了24小时便接住这“泼天流量”,实现了口碑“零差评”的为民服务佳绩。 从北九水下车,从神清宫到观音石曾是户外驴友野路爬山的一条经典线路,自从崂山以防火为名禁止驴友野外爬山后,来神清宫的驴友就少了,但还是有少数驴友避过检查站野路爬山。 为防火需要,进山的各条路都会被封堵,为方便市民观赏神奇古树,北宅街道肯定是压力很大的。 今年秋天,不知那位驴友偶尔路过此处,拍了一张神清宫元宝古槭树的照片发在网上,引来了大队人马前来观赏。本着责不罚众的原则,只能采取积极措施向市民开放。希望大小八仙墩等封闭景点,也能采取积极措施向市民公开开放。 百闻不如一见,2024年11月11日,星期一,天气:阴,在几个小朋友的邀约之下,清晨早起,也踏上了这场赏叶之旅,赴一场浪漫的秋日之约。 从北九水地铁站下车后,便能看到出站口和路边已经张贴了“神清宫古槭树”的指引牌。途中可看到,不仅停车场爆满,就连晖流村的道路两侧都停满了车辆,足以见得神清宫古槭树的火爆程度。 站在地铁口的过街天桥上,可见整个大地都以被秋色尽染,好像上帝打翻了调色盒。 原先的地铁11号线,不知为何改成“蓝谷快线”,感觉并不方便市民记忆。 根据指示牌,在地铁过街天桥步行楼梯下行,沿公路一直前行,在第一个路口左转。 过白沙河大桥,现在属于枯水期,白沙河水流很小。 路过北宅街道北头村村委会。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北宅街道北头社区坐落在北宅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3公里处,南连书院村,东南邻晖流村,白沙河从村北流过,滨海大道从村西经过,地理位置优越,景色宜人。 据北头村《王氏族谱》记载,明朝永乐年间王氏福增、福有、福全兄弟三人从云南永平县迁居即墨漩子湾,后又移居书院村的北头建村,故名北头村。 十九世纪初,栾氏从现今的城阳区夏庄村迁来,后经繁衍,现栾姓约占全村总人口的70%;王姓约占10%,还有蓝、宋、朱、姜、毕、何、史、李、张、徐等姓氏。1967年曾改名为“建新村”,1970年又恢复原名。 北头村东的小山呈烽火台形状,当地人叫它“烟囤顶”。登烟囤顶,可尽情领略北宅北部的自然风光。古朴的村落在青山绿树间若隐若现,近处的白沙河宛如一条长龙在山谷间蜿蜒流淌,更奇妙的是远望崂山水库的碧水,宛如一面明镜镶嵌在群山之中。 沿着烟囤顶东行,山势逐渐陡峭,在一片翠竹之中,有一处古建筑的废墟,那就是有名的神清宫遗址。据史料记载,神清宫建于北宋哲宗时期,经元、明、清、民国时期修葺以后,为四合院格局,宫中祀三清,宫后为玉皇阁,东厢为精舍,西厢为救苦殿,还有长春洞、自然碑、摘星台、会仙台诸多名胜,邱处机来崂山时曾在此修行。 该宫1939年遭日军烧毁。神清宫栽种的古树很多,宫内的一棵银杏树,年代久远,可惜被砍伐。在神清宫北面的碎石疏竹之间尚存一株枫树,树径1米,树高10米左右,扎根石隙之中,至今郁郁葱葱,也唯有这棵古树见证了历史的沧桑,让人回想起神清宫当年的风貌。 北头村的西面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小山岭,远望像一条巨龙,龙身蜿蜒东摆,隐于青山绿树之间;北端是龙头,伸入白沙河中似在饮水;在巨龙饮水的地方,有一天然巨型长石,宛如龙舌,龙舌入水之处,有一清潭,当地大旱也不干涸,这就是当地的一大景观“卧龙吸水”。 北头村过去由于交通闭塞,尚没有受到兵燹战祸之苦,村民们过着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建国后,该村于1955年成立了互助组,后与东乌衣巷村、西乌衣巷村、书院村、晖流村、张家村、燕石村成立了建新第一农业社。 1958年加入人民公社,属乌衣巷生产大队;1961年从乌衣巷大队划出,成立北头生产大队;1984年4月设立村民委员会。改革开放后,村里的许多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市,从事建筑、铆焊等行业,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沿水泥路,一路上行,需要体力。北头村有耕地120余亩,山峦2000余亩。近几年该村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林果资源,走出了一条以“果文化”为主题、以一年一度的樱桃节为载体的农业旅游观光路子。1999年在村北规划建设了青年生态情趣园,2000年又建设了百趣园,在这个基础上成立了神清农趣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行了公司化运作。2002年公司一期工程建设的樱花园民俗度假村——龙泉山庄开门纳客。 路过防火检查站,平时驴友爬山是不允许通过的,现在为了市民观赏神清宫古槭树才可通行,但需要身份登记。 过去北头村是典型的山区果树村,村中大面积种植樱桃树、杏树、桃树,从5月中旬到中秋时节为岛城居民提供时令水果。1999年以后村中开始引进、种植茶树,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002年把该村的茶叶注册为“神清茶”,创出了自己的品牌。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集体和村民的收入都有很大的提高。 转弯处坡度很陡峭。 一路上行,大约需要爬坡一小时左右。 很多人已开始返回。 路过一家民宿,大概为了防火不准市民进山,只能关门了。 每个路口都有指示牌指引,对不熟悉路的市民提供了方便,市民应该感谢北宅街道,没有因为防火儿阻止市民前来观赏这个棵神奇古树。 继续上行,转过弯去就可看到那棵神奇古树了。 在高山之下,植被茂密的环境中,那棵古槭树还是吸引了人们的眼球。 远远望去,感觉它真的很高大。 路过花花浪景区办公室,似乎很久没有人出入了。 花花浪森林公园是青岛市林业局审批确定的市级森林公园之一,该森林公园位于崂山北宅,紧邻滨海大道,是由北头村、燕石村等5处自然村围成的山林,森林景观丰富,总面积693.7公顷。 谷内群峰耸立,润谷深幽,被誉为“青岛近郊第一天然氧吧”。从北宅燕石社区下车,沿润畔的羊肠小道步行2.5公里,花花浪森林公园就进入到市民视线。 公园总体布局为“一心两环,六区相连”,“一心”是指以民俗度假村、民俗风情村为核心的森林旅游服务和游客集散中心;“两环”是指由两条环形道路组成的森林公园游览线;“六区相连”是指花花浪景区、响水润景区、彩林谷景区、神清宫景区、杏花坞景区、民俗风情景区六个各具特色的景区,通过道路形成完善的森林旅游体系。 全园分为生态保护区、生产经营区(乡村果园)、游览区、游乐区、乡村休闲度假区、接待服务区、居民生活区七大类功能区。 花花浪森林公园集森林公园、森林探险、林业科普和生态观光于一体的自然生态旅游区。公园内山脉绵延曲折,山峰众多,象形奇石遍布,著名的有金猴思凡(望天猴)、仙翁采药、天伦之乐、情侣相依、千载伟人、太白吟唱等等,不胜枚举。自然之景惟妙惟肖,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园区内溪流、泉水众多,有“崂山小九水”之称。“花花浪”又名“飞云瀑”,与飞龙瀑、龙潭瀑、潮音瀑并称为崂山四大瀑布。 崂山著名景点有“五顶四瀑”之说,所谓崂山“五顶四瀑”,即大流顶、天茶顶、崂顶、青峰顶和小崂顶,潮音瀑、龙潭瀑、飞龙瀑和飞云瀑(花花浪瀑布)。 飞龙瀑,俗称花花浪,正式名称叫泻云瀑或飞云瀑。位于 山东崂山外八水河东村南、 北九水太子涧的尽头,一东西峡谷中,河谷陡然跌落,整个瀑布有15米左右,分为两层,第一层高5米,第二层高10米,水流呈S形,是三叠瀑,人称“小靛缸湾”。 当雨水充沛时,瀑布急泻而降,恰如银河落九天。在飞龙瀑不远处有石刻。“飞龙瀑”三个大字苍劲隽美,笔锋秀丽,并有印章落款,既像奔腾的野马,更像飞起的蛟龙,煞是壮观美丽。 山涧中大石磊磊,被大自然雕琢的失去棱角、多彩多姿,奇形怪状,像硕大无比的珍珠散落涧底。两岸树木葱郁鸟语花香,一年四季流水潺潺。 该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沿谷遍生樱桃,不仅是樱桃节期间的重要活动区,更是登山旅游和山村养生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采摘园总体分 6个区域,分别是位于毕家社区、北涧社区、北头社区、幕武石社区、晖流社区、书院社区总面积达130亩,能同时容纳万余人采摘。各园区内土地既有平地,又有丘陵小梯田,充分考虑采摘、休闲相结合的特点。 崂山花花浪森林公园,大自然的天然氧吧,第一次领略到它的险峻和挺拔,奇特的山峰激发人们丰富的想象力! 花花浪景区也是户外旅游的经典徒步线路,随着防火的需要,这里基本已经不见了驴友的身影。 在花花浪景区办公室封闭的大铁门之前,也竖起前往古槭树的指示牌。 从这里继续前行就是土路了,路面还是很宽的,私家车或出租车还可以前行,大部分私家车就在这里找车位停车了。 路边有些当地村民在出售白菜、土豆、萝卜、芋头等土特产。 今天阴天也没有阻挡游人前来的脚步。 路边有块石头刻着“神清泉”三字,找了一圈,也没找到泉水在哪儿。藏在崂山秘境中有十大名泉,没查到神清泉的有关介绍,说明神清泉不在崂山十大名泉之列。 崂山十大名泉:崂山第一泉:太清宫三清殿前的神水泉;华楼宫庭院内丘处机题诗的金液泉;位于黄石洞附近常年有水的玉液泉;华阴西莲台寺遗址附近的银液泉;海拔最高沈鸿烈题写“原泉”的天乙泉;鳌山上清宫外西北角的圣水泉。 天茶顶东侧天泉,旁边刻有翩翩起舞的仙鹤和天泉二字。北九水潮音瀑的东北侧的蝴蝶泉,据说每到时节,这里就聚集大量五彩缤纷的蝴蝶;此外还有王子泉、寿泉……崂山名泉不胜枚举。从海边到山谷到崂顶,从崖底到壁中到崮巅岩顶,各处都有,数多景奇,令人赞叹。 抬头上望,发现有无人机,正在把茂密山林中的干枯树枝,吊装的路边的货车上,然后运送到山下集中处理。在武夷山曾看到用无人机在山上运送鲜茶的作业,过去都是人工采茶背下山来,无人机的使用,大大降低了采茶作业的强度,现在的无人机作业正在向生产作业发展。 继续前行,路边有块岩石刻着“神清宫”三字,为迎接游人在旁边还竖了一块临时神清宫简介。神清宫位于青岛崂山区北宅镇大崂村南山。创建于宋代元佑年间(1086~1094年)。 据《重修神清宫碑记》载,该宫建于宋代延佑年间,查宋代无此年号而有元佑,可能为传抄之误。宫为崂山古老道观之一,元、明两代迭经重修,至清代康熙中期和民国十二年又加修葺。宫中祀三清,后为玉皇阁,东厢为精舍,西厢为救苦殿,有长春洞、自然碑、摘星台、会仙台诸名胜,邱处机来崂山时曾居此。 神清宫,1939年该宫遭日军烧毁,1943年又被日军轰炸,庙舍全毁,现在神清宫遗址上的玉皇庙是2005年修建的。 庙外还有一座兵马俑雕像,不知何人所立,好像是在守卫着历史上的神清宫。 救苦殿碑头。 残存的驮碑赑屃。崂山区晖流社区“神清宫”,历史上曾与太清宫齐名。现神清宫唯一幸存的山门石墩,静静地躺卧在碎石之中,见证着历史,见证着当年神清宫的辉煌。 晖流村位于北宅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方向3公里处的一个小山坡上,南靠张家村,西邻书院村、北头村。据《崂山县志》记载,明朝万历年间,李氏从即墨鳌山卫先到大崂村,后迁此建村,因村南和村东南半山腰各有一块像灰牛的石头,故取名为灰牛石村。 20世纪30年代沈鸿烈任青岛市市长时,为北宅建学校到此考察,发现村南灰牛石后有一条小沟,夕阳斜照时,沟水辉映着晚霞绚丽多彩,故改名为晖流村。 据《崂山名胜介绍》中描述:在大劳村东南,有一个颜色特别苍翠的秀峰,远处望去好像一朵出水芙蓉叫做“芙蓉峰”。神清宫就建筑在芙蓉峰的西麓。 【芙蓉峰】 在大崂村东南,高约500米,嵯峨耸立,望之若剑戟插天,其貌苍翠秀丽,如出水芙蓉,故名“芙蓉峰”。在芙蓉峰顶,还有放生池、卧云洞等名胜。芙蓉峰东,两山壁立成峡,深若窄巷,仰视天光一线,名“一线天”。 从大崂村也可前往神清宫,为防火很多路都被封堵了。从大崂村山下沿山径而上,路旁石上镌有邱处机手书“访道山”、“游仙仑”、“寻真”,后二石 已失,现只存“访道山”三字。 神清宫倚山而筑,东、北两面为重岩迭石,宫南是一道深壑,处境十分狭窄,倍显清丽幽邃。大崂村东还有一座大崂观,又名真武庙。 【大劳观】 位于大崂村东,后环白沙河,前对芙蓉峰,土地平旷,竹木清幽。大崂观建于元代,明代万历年间重修,正殿三间,院宇鼙洁,环境清幽。观左是一片竹林,林北河中有龙潭湾,湾中产仙胎鱼,是崂山特产,味极鲜美。清代文人王卓如《宿大劳观》诗云:“斜阳下西岭:炊烟远弄景。道人知客来,伫立久延颈。山深天易暝,连床人尚醒。万籁寂无闻,冷然一声磬。” 观中有一百五十年流苏(俗称六月雪)、百年黄杨(鸟中之王称凤凰,木中之王为黄杨,适合制作古琴、雕刻印章)以及树龄约800年的银杏树一株。 在唐朝时,崂山上建起三皇殿,供奉着中国古代的三位圣人:伏羲、神农、轩辕。截至北宋年间,崂山有四处道教宫殿,即太清宫、太平兴国院、上清宫、神清宫,道教当时非常兴盛。 明末至清中叶,是崂山道教历史上第二个兴盛时期,这个时期道观星罗棋布,初步形成了“九宫八观七十二庵”的格局,崂山道教的发展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 神清宫位于崂山区北宅街道大崂村南山,晖流社区东芙蓉峰西侧半山腰上,距华楼山4公里,是崂山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一,曾与崂山太清宫齐名。神清宫就建筑在芙蓉峰的西麓。 神清宫,创建于宋代元佑年间(1086~1094年)。据《重修神清宫碑记》载,该宫建于宋代延佑年间,查宋代无此年号而有元佑,可能为传抄之误。为崂山古老道观之一。 终于看到了那棵神奇的古槭树,今天阴天,色彩没有光线照射之下那么艳丽多彩。 神清宫,元、明两代迭经重修,至清代康熙中期和民国十二年又加修葺,现存只有三次的修缮碑记,分别是明万历十三年、清康熙三十一年、民国十二年又加修葺。今青岛市市北区的海云庵原是崂山神清宫的下院。 后在抗日战争和文革期间被毁,仅存遗址,只有这棵古槭树存活了下来。2005年,在神清宫遗址上修建了玉皇庙,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今天前来,没有看到玉皇庙的牌匾,是不是因为古槭树火了,准备换成神清宫的牌匾。 神清官倚山而建,东、北两面为重岩迭石,宫南是一道深壑,处境十分狭窄。 神清宫中祀三清,后为玉皇殿,东厢为精舍,西厢为救苦殿。宫东岩石下原有长春洞,相传元代丘处机道长来崂山时曾在洞中住过,洞旁刻长春洞三字,是明朝周鲁题。<br> 在长春洞北上,有“滚龙洞”(崂山鹤山也有滚龙洞),人入洞中,忽敞忽隘,时明时暗。所以逢年过节周围居民都到宫里烧香祭拜。 摘星台在玉皇殿西,巨岩特起,高两丈许,周围数十丈,上平如台,登台西眺,华楼、石门等山尽收眼底。台下有“脱尘洞”,是道士单义守的藏骨处。 在宫门前有一块巨石叫“聚仙台”,旧建造于鼓楼上,现已倒塌。宫西有罗信芳的砖塔一座。在宫东北原有一棵古柏叫“千年柏”。 殿前有银杏、紫薇,殿左有修竹。过去在岩半石缝中,尚有古老的苍松,浓荫笼罩庭院,景色十分幽静。清代文人王大来诗有:“翠积松窗暗,云深竹榻凉”,就是指此。 胡峄阳先生嘱乡人语:“大歉不歉,大乱不乱;千难万难,不离崂山。”镌刻于崂山神清宫巨石。 在芙蓉峰顶,还有放生池,卧云洞等名胜。这座不大的道观,景胜之多是一时看不完的,可惜一些景观今已不存。 神清宫的元宝槭古树形高大优美,树叶呈黄色、玫红色,在阳光的映照下,古树愈发光彩夺目,此树树龄达350余年,树干有三人合抱而粗,是崂山区仅有的1株元宝槭古树。树叶色彩绚丽,满树红叶,蔚为壮观。 元宝枫与五角枫经常会令人傻傻的分不清,经常会把元宝槭当成了五角枫。它们同为槭树科槭树属的落叶乔木,因形态、习性、繁殖方法与园林用途相近,常被人们混淆。 元宝枫又名平基槭,为落叶小乔木,高达8至10米,叶掌状5裂,有时中裂片又3裂,裂片先端渐尖,叶基通常截形,两面无毛。 五角枫又名色木,为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叶掌状5裂,叶基常为心形,裂片卵状三角形,两面无毛或仅背面脉腋有簇毛,网脉两面明显隆起。 “大歉不歉,大难不难,千难万难,不离崂山”,流传三百多年的这句老话,在今天青岛即墨、崂山、城阳一带传日久的一句谚语,为明朝崂山异人胡峄阳(被东北萨满教奉为出马仙:狐仙,也是青岛地方的民间信仰:胡三太爷)所言,在今其祀堂内,仍有联曰:“儒也为儒,仙也为仙,精神与墨水同长;歉而不歉,乱而不乱,唯居之崂山最稳”。 胡峄阳(1639年~1718年),生于即墨县仁化乡流亭村。胡峄阳的家庭虽称不上书香门第,但家学也颇有渊源。其曾祖父胡文翠明万历年间曾在河南汝宁府西平县任典史,清乾隆、同治版《即墨县志》中,均列其名。至其父胡际泰,虽已致力农桑,但一直继承祖德,诗书相伴,虽然家境每况愈下,但一直注重子女教育,并对胡峄阳寄予厚望。 这从他给胡峄阳取的名字上便可见一斑:山东邹县峄山之南有洞,孔夫子曾在此聚徒讲学,胡际泰希望自己的儿子以后也成为通晓诗书之人,于是便给他取字“峄阳”;而峄山周边盛产桐木,古传桐木乃凤凰栖居之吉木,故取名“良桐”,期望儿子步圣人后尘,做崇尚礼仪、品行高洁之人。 胡峄阳就读于流亭家塾,因塾馆靠近流亭大集,像孟母三迁那样,其父把他转到洼里塾馆就读,并在洼里塾馆西南柳溪北岸筑房三间。茅屋三间虽小,但周围环境清幽,溪水潺潺,垂柳依依,这三间茅屋是胡峄阳幼年读书成长之处,亦是他晚年隐居著述之所。 城阳流亭“胡公祠”。1655年,16岁的胡峄阳赴莱州府复试。当时的科举考试,生员入场时,为防夹带材料作弊,要经过监场人员一一搜身才能进入考场。胡峄阳对清初的剃发、留辫、易装政策非常抵触,生性倔强,且具有叛逆精神,在入场被搜身时,不能忍受,拂袖而去。自此终身不仕,开启了另外一条人生道路。 峄阳故里——城阳流亭。随着双亲去世,胡峄阳开始开馆授徒。同时精研儒学经典,著书立说。虽然箪食瓢饮、蓬室瓮牖度日,但胡峄阳坚守“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取,一介不与”的修身之道。春风化雨经年,胡峄阳品行高洁,闻名遐迩。 胡峄阳文化园。道教名山崂山,文脉充沛,渊源有自。从童恢廉政到郑玄讲学,从法海寺到康成书院,书院众多,人文荟萃。胡峄阳经常与即墨文化望族蓝氏、黄氏等世家硕学大儒做学术交流,并在即墨黄氏书院玉蕊楼做专题讲座,与百福庵道长蒋清山、莱阳名士孙笃先交往甚密。 胡峄阳去世后,葬于洼里村。百福庵道长蒋清山送挽联:歉而不歉,乱而不乱 ,居之唯崂山最稳;儒也为儒,仙也为仙,精神与墨水同长。 胡峄阳去世之后,其后昆、门生,设祠堂,以资纪念。民间关于胡峄阳预测洪水,占卜生死的传说诞生,胡峄阳的传说流传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即墨,城阳,崂山等地设庙祭拜。胡峄阳被民间神化,成为保佑平安的神仙。<br><br> 2014年,胡峄阳传说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胡峄阳为后人留下广博的文化遗产、深厚的精神资源,流亭小学将胡峄阳著作编成教材列入校本课程,胡峄阳传说故事会在城阳大地开展。为了传承这一文化遗产,人们还成立胡峄阳研究会、青岛峄阳柳腔剧团,把胡峄阳传说结集成书并出版,整理峄阳古曲等,这些努力让胡峄阳传说变得生动起来。 【民国十二年重修神清宫碑】 民国十二年为公元1923年,碑文由即墨刘显初撰。文为:“昌黎有言曰:‘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盖善作必有善继,始可垂永远焉。元长春邱真人初隐姑余,作《西游记》;继觅幽谷藏真所。卒栖东崂北麓,峰峦嵯峨,林壑邃幻间,脱其尘。凡斯亦名山之胜也。真人已往,遗迹邱墟,讵堪任其湮没也乎?明嘉靖时,全志道人感奋出而筑三清、玉皇、救若三殿于石洞右偏,为主持者炼心地。嗣是而起山门,起钟鼓楼、震兑两宫,库仓厩厨,环列完美,无少缺陷。万历己丑落成。神清宫所由来也。岁月变迁,创必有承。清康嘉间,屡为督修,继述绵绵。兹何幸有挺身坚任复旧观而焕然一新,如子善道人,如张宇宝其人者。吁!前前者肇造,后后者葺饰。前乃伊始,后愿其终,终复如何,与天地久,与日月长。黄老之术,彪炳天壤。神圣荫庇,山灵呵护。流寇扰乱庸何伤。惟是引而无替,斯垂千古休光也。” 由于神清宫地势隐蔽,抗日战争时期,一些抗日游击队集结在神清宫打击日军。1939年该宫遭日军烧毁,1943年,日本人为了加强对崂山的控制和清除“青保”的不断骚扰,分别在崂山的几个关隘地段构建军事设施。 有一个班11个日本人住在神清宫的道舍里,负责挖掘神清宫通往黄石坡的山洞,同时又在灰牛石村的村头盖起了炮楼,在河西岸的山上开挖山洞。这个时候“青保”二大队部分队员以农民的身份住在村民家里。秋天的一个晚上,“青保”全歼日本人于庙内。 为此,日本人炸毁了神清宫的道舍和钟鼓楼(大概是因为信仰问题,日本人保留了两个大殿),并将灰牛石村(今北宅街道晖流社区)村民迁往大崂南河(扎席棚居住),直至1945年日本人投降,村民才回到村子。 但在战火中留下了神清宫的最大标志,就是宫旁的古老槭树,相传是神清宫创始人所栽。这棵树最神奇之处还在于它的根部:整个树根盘结在石头上,树根苍劲有力,让人着实体会到生命的力量。树高达数十米,枝繁叶茂浓荫蔽日,这棵槭树的树形也特别漂亮,许多游人都在树下休憩,将其称为崂山的迎客槭。 这是一道历史的疤痕,伤在崂山的胸口。这是一座被战火毁掉的道观,烙印下日寇侵华的罪证。风刀霜剑,兵灾人祸,把一座千年道观,变成了一片废墟,令人痛心疾首。当年道士们上山的脚印,早已消失在荒草丛中,但山崖的石刻上,仍留存着斑驳之光。<br> “卧龙石”,石下是长春井。 双沟阴刻字“卧龙石” 据记载,此处原有一口井,因丘处机(长春真人)曾在此饮水,故名“长春井”。传说,丘神仙曾用此处井水炼仙丹,由此后人誉为仙井神水。 其他林木蓊蔚,洞壑深幻,危石古松,重压殿宇,白日寒生,斜阳最宜。东山有大玉顶,有石窟玲珑,并有池经年不涸,为养鱼池。宫之内外原有长春洞、自然碑、摘星台、会仙台诸胜,游其中者,冷然神清。 解放初期,神清宫还有三个道士,香火依然旺盛。“文革”时期,北宅公社在神清宫创办农业中学,赶跑了道士,砸毁了塑像。农业中学停办后,林业部门砍伐了庙里的大银杏树,村民拆除了大殿。1983年,村民在神清宫开采石头,这次连环境也彻底破坏了。 神清宫原来有两大花卉在崂山的庙宇中出名,一是庙南山的映山红,一是庙北山的芙蓉花,据说每年春季神清宫都要邀请各地道士来庙里讲道赏花。现在映山红和芙蓉树已经很少了,倒是原来养鱼池的竹子快长满北山了。 神清宫占地虽然不大,但以势力大远近闻名,过去是崂山很富有的庙宇之一,现在的沧口飞机场过去就是神清宫的庙产。该庙还拥有广大的山林和土地,庙东西南北数公里都是庙产,有很多的佃户和看山人。庙产和山林在战争期间丢失和遭到破坏。 道观在即墨还有土地,在旧社会,每年秋收后租种土地的佃户就来交租。 下山,返回。 返回地铁站,各自打道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