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三吕诗词欣赏(上篇) 作者:吕鸿达

平凡之路

<p class="ql-block">  诗言志。</p><p class="ql-block"> 诗言志,它表达诗词作者的内心志向、立意思想、情感色彩、抱负抒发。</p><p class="ql-block"> 辛弃疾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词句,抒发了当年挥师收复失地的英雄气概,又对当时朝廷主和派的鞭笞;苏轼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诗句,明显地指出,只要饱读诗书,胸有学问,其气质才华自然光彩横溢;岳飞的:“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词章,豪情万丈,吟咏出他一片报国之心充满胸怀;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句,赞美真正的英雄,是顶天立地的好汉子,生就一种从不苟且偷生的气节。</p><p class="ql-block">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人词家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按照严格的韵律要求,用凝炼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丰富的想象,高度的浓缩进行遣词造句。诗词是表达社会活动和人类精神的一种文学体裁。</p><p class="ql-block"> 晚唐时期,特别是黄巢起义后,唐朝社会存在不安定的因素,吕从庆目击时艰,不求闻达,但求利人。惟寄意于诗,托身于山,便从金陵举家迁安徽旌德丰溪,临溪把钓,以诗酒自娱。八百多年后的清朝中后期,他的诗稿为后裔成册付梓,印刷为书而传世,其胤裔代有墨客骚人。到近现代,建居肇修堂的吕凤歧,有才冠学誉的女儿吕惠如、吕美荪、吕碧城三姊妹,她们诗词名气尤溢,互为映衬,相得益彰。姊妹中的吕碧城,更是神龙破壁、横空出世,在教育界、商业、社交界得心应手,屡见奇迹,是位佼佼者,很是出类。</p><p class="ql-block"> 在下现依照三吕姊妹顺序,欣释她们的漱玉之作。 </p> <p class="ql-block">  敬请看,大姐吕惠如《琐窗寒•绿阴》一词:</p><p class="ql-block"> “空欲成烟,净无堪唾,碧愔愔际。凄迷一片,隔断故国千里。隐江边、谁家小楼,有人背立斜阳里。正单衣才换,玉钗风漾,滿身凉翠。</p><p class="ql-block"> 花事。久消替。又换了梅园,清和天气。鸣鸠乳燕,共赏绿天新意。想前番、残红褪余,此中犹有春魂寄。伴画桥、明月眠琴,夜色笼清绮。”</p><p class="ql-block"> “空欲成烟,净无堪唾,碧愔愔际。”,空欲,原是佛教术语,指追求内心清净和本质的真相,消除所有的欲望和执着,把欲望除却,成为过往云烟。碧愔愔际,指绿色环境的幽悄、和悦、安舒。际,乃状态的意思。“凄迷”是怅惘悲凉,“故国”,词里指的是家乡。“凉翠”,指带有清凉感的翠绿色。该词的上阕,描写在一个初夏近傍晚的时候,天空清澈,周遭宁静,景物引起身处异乡的人(作者),怀揣家乡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她刚换上了夏季的衣裳,头上的玉簪随微风轻轻摇动,背对着夕阳佇立着,孑然一身。虽然景色宜人,可是孤身在外的她难以掩饰对家乡,对亲人的缅怀和眷爱。下阕开头的“花事”,指的是花卉盛开情况,在这里,说的是当年春游赏花的快乐之事。“久消替”就是早就被替换掉了的意思。“残红褪余”,说的是凋谢的红花,已经零落、褪尽了盛开时候那鲜艳可人的色泽,只剩枯萎焦卷的微余形态了。“清绮”,本是形容人的文风清淡而不单薄,有内在的绮丽。在词篇里,应理解为一种清新丽质的美。这下阕,在诉说花儿随着逝去的春天,已经凋谢了。初夏时,小斑鸠、小燕子在落日余晖下的树窝里鸣叫着。虽然春天已成往事,可春天的灵魂好像还留在(作者)心里挥之不去。月亮慢慢升起的时候,听到了悠扬的琴声,这夜色显得格外清新,特别婉丽。作者吕惠如,在这阕《琐窗寒•绿阴》的词篇中,借用大自然的景物作烘托,情景交融,以怀念她父亲在世时,家道殷实,家庭温馨,姊妹四人,在父母教诲下,学富才高,如人中雏凤,长辈疼爱,捧若珠玉,姐妹们似春天烂漫鲜花。父亲逝世后,家况突变,母亲与四姊妹(包括英年早逝四妹吕坤秀),流离失所,寄人篱下的状况。即使初夏景色清新,鸠燕呢喃,碧月清风琴声,也难掩思乡念故的心情。</p><p class="ql-block"> 吕美荪在淮南三吕中,是吕惠如的二妹又是吕碧城的二姐。她的诗词文篇功底也是棒棒的。她有一首长句,初名为《春雪》,后来在编辑出版时,更名为《阳春白雪词》。当时,吕美荪已定居在山东青岛。本人在《淮南三吕才女(二)》一文中有作过简述。吕美荪居青岛后,生活趋向稳定,另外,到青岛后,她组建全国性的诗社,以信函往来形式互动,以诗会友。当时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都是她的诗词同道,对答唱和。而且她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诗友词伴。</p> <p class="ql-block">  这首诗于一九三四年春天写于青岛。在一场春雪后,作者目睹皑皑白雪,山海洁白,银装素裹,当阳光照射齐鲁大地时,她诗兴引出雅情,便铺纸提笔:“甲戍二月既望青岛喜见春雪赋长句就正诗家并乞雅和”。诗曰:</p><p class="ql-block">“此际酒暖歌风诗,一唱齐和阳春词。</p><p class="ql-block"> 陌上桃李姿,春光照眼迷。</p><p class="ql-block"> 双鬓亦如雪,那得发英奇。</p><p class="ql-block"> 聊答千里意,申江忆昔时。</p><p class="ql-block"> 相见在何年,或可手重携。</p><p class="ql-block"> 阳春咏白雪,高士斗寒威。</p><p class="ql-block"> 原草渐舒绿,庭花才含绯。</p><p class="ql-block"> 寒燠失节序,几度易春衣。</p><p class="ql-block"> 赋诗惭古人,白战嗟才微。</p><p class="ql-block"> 道韫譬飞絮,飘扬去复回。</p><p class="ql-block"> 大地已回春,玉屑犹入帷。</p><p class="ql-block"> 空怀江海思,恨不能奋飞。</p><p class="ql-block"> 惟应万念寂,所愿西方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首诗写完后,她寄给各地诗友词伴,有四十五人复函步韵唱和。</p><p class="ql-block"> 容我浅见,作如下愚解,看官中有高手者,敬请赐教!</p><p class="ql-block"> 首句的意思:借酒暖身时,(作者)采用赋诗的形式,咏叹这场雪,歌咏雪后的景象。希望朋友们以诗附唱和韵。第二句,描述在春阳照耀下,桃花李花相继绽放了,红颜白色中,展示着绰约的丰姿。第三句,作者将自己渐白的双鬓与雪色对比,叹息因年龄增添,已无法重回到青年时代,那种乌黑头发披肩的英姿飒爽时。第四句在自问:咱们这些诗友们,今日天各一方,何时能够见面,携手一起,畅谈风雅,遨游诗词海洋。第五句说的是,回忆当年在上海黄浦江边,与诗友和谐相处,而今各奔前程,相隔千里,这隆情高谊,很难用言语来书写和表述。第六句,作者采用对偶方式,以阳春白雪对偶高士寒威,赞美那傲雪凌霜的物种,在极端的气候中,犹如品行高洁的士子,在恶劣的环境里能勇于担当,敢于激流勇进,坚韧不拔,超凡脱俗,体现自我价值,实现崇高理想。第七句也是对偶句,通过原上草木渐渐舒展出绿芽,庭院里的鲜花,也含苞欲放,展示了即使纤弱细嫩的小植物,也有顽强的生命力,烘托出强烈的生存欲望。第八句,讲的是忽冷忽热的天气无常,让人随着气侯乍降还升而更换衣服。第九句中的“白战”一词,讲的是作禁体诗。在写这种禁体诗时,禁用一些常用字,叫做白战。相传欧阳修任颍州太守时,邀请骚客会饮,作咏雪诗。规定禁止用“玉、月、梨、梅、絮、鹤、鹅、银、舞、白”等字,以挑战创意与才华的极限。全句的意思是(作者)自愧学问有限,词汇贫乏,如果规定做禁体诗的话,那将愧对古代人的创意和想象力。第十句的“道韫“,指的是东晋时女诗人谢道韫,她是政治家谢安的侄女。谢道韫一首非常有名气的《咏雪》诗,其中第三句“未若柳絮因风起”成就了她的名气,柳絮一词,后来成了雪末的雅称。 “譬”字的意思是打比方,比喻。有一个词叫譬如,就是比喻之意。这第十句诗说谢道韫是第一个把雪末形容为柳絮,往往来来在空气中轻轻飘浮,好比柳絮轻盈盈的样子。第十一句中的“玉屑”这个词是对雪末的美称。“帷”是围在四周的布幕。这句话是说,当春回景明日暖后,雪末就会在大地四周渐渐消失。第十二句中“空怀”一词,指胸中白白地怀有(理想、抱负)的意思。“恨不能”是恨不得、巴不得的意思。“奋飞”指的是振翅飞翔,比喻人不受束缚,奋发有为。这句诗是指白白地怀有大江大河般的远大抱负,巴不得马上去奋发有为地干出一番事业来。末尾句“惟应”,是:料想应该如此。“万念”指的是各种各样的欲望、打算、想法。“寂“在这里表示灭、消失、不存在。“所愿”就是希望或原望。这句话意思是:料想应该如此的愿望已经渐渐消失,已不复存在了,所有的愿望,只能留待到另一个世界中实现了。</p><p class="ql-block"> 这首长句,是吕美荪以春雪为题,表达她对春天的期盼,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对诗友词朋情谊的怀念与眷爱,对诗意生活的向往。这首长句,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分享了当时文人之间不是相轻,而是携手并进,交流互动,共同提升学问的情景。</p><p class="ql-block"> 夜,不知不觉走深了。对着手机写了许久,眼皮受了很大刺激,睁得有点难受。回想起吕氏三姐妹早已长眠冥界,不禁有点酸楚。她们的诗章词篇令我爱读爱赏。此时山区永春县蓬壶镇在一场大雨后,气温明显下降,虽然时令初冬,白天大家依然身着短袖装,可气侯说变就变,有了冷意后,有点想入睡了,所以就此搁笔收稿,还没来得及对吕碧城的诗词欣赏浅释,留待下篇续写。三姐妹诗词读时抑扬顿挫,掷地有声,就像铿锵玫瑰,漱玉击石如磬,不同凡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15日深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