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归绥城东战斗①</b></p> <p class="ql-block"> 前文就说过,在三、什犋窑村偏西北的大黑河左岸、紧靠一座石架山体处名叫<b>石架湾</b>的静谧之地,这里曾经安息着“<b>归绥城东战斗</b>”中英勇捐躯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具体有多少位英烈长眠于此,至今仍是个谜。据当地老人口耳相传,大约有30几座坟茔,而某些史料则记载为36座。关于这段历史,笔者曾在今年二月于美篇/APP发表的《苏木沁烈士陵园修建由来》一文中进行了详细探讨,此处便不再赘述。</p><p class="ql-block"> 1983年,随着苏木沁烈士陵园的建成,原郊区榆林公社(现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榆林镇)派遣专人将部分烈士遗骸从什犋窑石架湾迁至新建的苏木沁烈士陵园。然而,由于年代久远,部分烈士墓地已难寻坟头踪迹,导致未能全部迁移。这说明,<b>石架湾</b>之处仍有未被发现的烈士遗骨,还有部分“忠魂”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让我们回顾一下“<b>归绥城东战斗</b>”的历史背景。亦是上集所说“值得提及的两次‘战斗’中的第二次战斗!”</p><p class="ql-block"> 1949年初,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的不断胜利,国民党的败局已成定数。当年元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b>辽沈战役</b>中大获全胜后,迅速南下,投入到平津战役中。为了阻止驻守归绥(今呼和浩特市)的华北第十二战区剿共总司令傅作义部东进支援北平(今北京),并防止其北平守军西撤,中共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命令晋绥军区第8纵队及绥蒙军区向归绥城东的傅作义所属部队发起进攻。这次战斗在“旗下营”(今乌兰察布市卓资县旗下营镇,与归绥县接壤)、“东西干丈忽洞、什犋窑、陶卜齐、榆林、潮岱(半道儿)、苏木沁、古力半乌素”(以上几村现均属榆林镇管辖)、“白塔”等地展开,成功将国民党绥远驻军逼回归绥城内。此次战斗不仅是为了军事上的胜利,更是为了促使绥远省军政主席董其武尽快宣布绥远和平起义。这场战斗被称为“<b>归绥城东战斗!”</b></p><p class="ql-block"> 在此背景下,驻守归绥(今呼和浩特)的国民党军华北“剿总”归绥指挥所主任<b>董其武</b>部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配合辽沈、平津等战役的胜利,并进一步扩大战果,解放全绥远(今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毅然决定发起对<b>归绥城东</b>地区的攻势,也就是以上所说的那几个村镇。这场战斗不仅改变了归绥的命运,也为整个绥远的解放铺平了道路。</p><p class="ql-block"><b>(未完待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