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中华攀雀

电教老曹

<p class="ql-block">中华攀雀,是雀形目攀雀科攀雀属的鸟类,俗名洋红儿。攀雀是筑巢能手,其巢穴相当精致。雄鸟顶冠灰,脸罩黑,背棕色,尾凹形。分布于俄罗斯的极东部及中国东北;迁徙至日本、朝鲜和中国东部。一般栖息于近水的苇丛和柳、桦、杨等阔叶树间。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植物的叶,花,芽,花粉和汁液。捕获猎物的方式和一般的山雀相同。注意请勿将具有黑色贯眼纹的攀雀雄鸟与伯劳(具鹰钩嘴)混淆。</p><p class="ql-block">外形特征:体型纤小(11厘米)的山雀。雄鸟顶冠灰,脸罩黑,背棕色,尾凹形。雌鸟及幼鸟似雄鸟但色暗,脸罩略呈深色。</p><p class="ql-block">生活习性:冬季成群,特喜芦苇地栖息环境。</p><p class="ql-block">生长繁殖:产卵季节从4月上旬至6月中旬,雄性攀雀异常的兴奋,高唱着“爱情进行曲”往返,每一次衔着一嘴的毛来到巢枝,围绕着枝子转圈,将嘴中含着的羊毛裹缠在枝子上。攀雀具有有高超的攀缘技巧,它将这项表演性的技巧的实用性发挥到了登峰造极,在自己的筑巢时应用得娴熟快捷,像杂技或者体操表演,眨眼功夫它就在枝子上转了好几圈子,将衔来的羊毛紧紧地缠裹在树枝上,而后在缠绕的粗粗的两根树杈间依稀拉起丝丝缕缕的纤维,然后继续在树枝上“翻单杠”缠绕,两根树枝间丝丝缕缕的纤维慢慢扩展为一条“钢索”。巢织成后就像一个小箩筐。通常每巢产4枚蓝色或暗绿色的卵。孵化期不详。雏鸟是由父母双方共同喂养,雌鸟单独维护并保持巢的整洁。</p> <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摄于高阳</p> <p class="ql-block">中国鸟网河北版加为【精华】</p> <p class="ql-block">192 暗绿绣眼鸟 </p><p class="ql-block">暗绿绣眼鸟,是雀形目绣眼鸟科绣眼鸟属的鸟类,俗名绿豆鸟、绣眼儿等,体小而细弱,全长约11cm,是一种体型非常小的雀鸟,眼圈白色,故名绣眼。性活泼喧闹,叫声婉转动听。以昆虫为食和一些植物性食物,夏季以昆虫为主,冬季以植物性食物为主。</p><p class="ql-block">生活习性:常单独、成对或成小群活动,迁徙季节和冬季喜欢成群,有时集群多达50-60只。迁徙,中国北部地区多为夏候鸟,华南沿海省区、海南岛和台湾地区主要为留鸟。 </p><p class="ql-block">生长繁殖:繁殖期4-7月,有的早在3月即开始营巢。 营巢于阔叶或针叶树及灌木上。 1年繁殖1-2窝。每窝产卵3-4枚,卵淡蓝绿色或白色。</p><p class="ql-block">保护现状:绣眼鸟在中国分布较广,种群数量较丰富。它们不仅嗜吃昆虫,在植物保护中很有意义,而且也是很好的笼养观赏鸟。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p> <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摄于高阳潴龙河畔</p> <p class="ql-block">中国鸟网山西版【版主推荐】</p> <p class="ql-block">193 普通燕鸥 </p><p class="ql-block">普通燕鸥是鸻形目鸥科燕鸥属的鸟类,分布于北极及附近地区,繁殖区为北极及欧洲、亚洲和北美洲东及中部。候鸟,有很强的迁徙性,在热带及亚热带海洋越冬。</p><p class="ql-block">外形特征 :体型略小(35厘米)、头顶黑色的燕鸥,尾深叉型。</p><p class="ql-block">生活习性 :燕鸥栖息于平原、草地、湖泊、河流、水塘和沼泽地带,也出现于河口、海岸和沿海、沼泽与水塘。常呈小群活动。主要以小鱼、虾、甲壳类、昆虫等小型动物为食。</p><p class="ql-block">生长繁殖 :繁殖期为5-7月,常成群在一起营巢繁殖,有时也见单独成对繁殖或与其它鸥在一起繁殖。通常营巢于湖泊、河流和岛屿岸边以及沼泽地与草地上,年产一窝,每窝产卵2-5枚,第一枚卵产出后,亲鸟即开始坐巢孵化,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20-24天,雏鸟早成性,当天即能行走和离巢,大约1个月左右即能飞翔。</p> <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摄于高阳</p> <p class="ql-block">中国鸟网河北版【本版佳作】</p> <p class="ql-block">194 黄胸鹀</p><p class="ql-block">黄胸鹀,是雀形目鹀科鹀属的鸟类,又名黄肚囊、金鹀、白肩鹀等。 黄胸鹀分布广泛,从北欧至西伯利亚,日本北部至中国,冬季迁至印度等地。</p><p class="ql-block">外形特征 :小型雀形目,体长14至16厘米,体重17至26克,体型较大且健壮。繁殖期雄鸟具有亮白色下体,黑色侧翼条纹,棕色上体,黑色脸面与喉部横带,粉色下颚。雌鸟背部重条纹灰褐色,下体颜色较淡,脸部白色,具暗冠、眼纹与颊纹。幼鸟相似于雌鸟,但下体与脸部底色为浅黄色。</p><p class="ql-block">生长繁殖:繁殖期为每年5月至7月,巢建于草原或近草原的林缘地带的草丛中,巢呈碗状,由马尾、草根和纤维等软材料编织而成。每巢产卵4至5枚,孵化期12至13天。</p><p class="ql-block">黄胸鹀曾被视为数量丰富的无危物种,但近年来因在中国南方和东南亚的大量捕捉,保育等级急剧恶化。目前在中国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p> <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摄于高阳</p> <p class="ql-block">中国鸟网山西版【本版佳作】</p> <p class="ql-block">195 赤胸燕</p><p class="ql-block">赤胸燕是雀形目燕科燕属的鸟类。其特征为拥有光泽蓝黑色上体、白色下体以及醒目的砖红色喉部、前额及上胸部。</p><p class="ql-block">外形特征 :赤胸燕体型娇小,尾长而分叉,翼尖而弯曲。雌鸟尾部较雄鸟短,幼鸟色泽较淡,红褐色区域颜色更浅,尾巴较短。</p><p class="ql-block">区别辨识 :与家燕极为相似,但红胸燕具有更窄的蓝色胸带、较短的尾流苏,成年个体略小,幼鸟与家燕幼鸟较为接近。</p><p class="ql-block">生活习性 :赤胸燕栖息于多种开阔地带,包括草地、稀树草原、沼泽、河流与湖泊周边、森林空地以及人类居住区。常与其他燕科鸟类一同活动。飞行迅速,频繁转向,与家燕相似。</p><p class="ql-block">生长繁殖 :繁殖期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筑巢方式为独居或小规模松散群体,有时会重复使用旧巢,一窝通常产3至4枚卵。</p> <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摄于高阳</p> <p class="ql-block">中国鸟网河北版加为【精华】</p> <p class="ql-block">196 鸡尾鹦鹉</p><p class="ql-block">鸡尾鹦鹉,俗名凤头鹦鹉,是鹦形目凤头鹦鹉科鸡尾鹦鹉属的鸟类。鸡尾鹦鹉聪明可爱,常被人类做为宠物驯养。</p><p class="ql-block">外形特征:鸡尾鹦鹉体长29-33厘米,翼展约16-18厘米,尾羽长达4-11厘米,体重在80-100克之间。雄鸟头部和面部呈淡黄色,脸颊有明显的橙色斑块,而雌鸟头部为灰色,橙色斑块较暗淡。两者均具有灰色背部、白色翼斑和黑色下翼及尾羽。喙和脚为深灰色或灰棕色。</p><p class="ql-block">区别辨识:鸡尾鹦鹉的长尾和羽冠是主要识别特征,雄鸟与雌鸟的颜色差异明显。雄鸟有明亮的黄色脸部和橙色颊斑,而雌鸟头部为灰色,橙色斑块较暗淡。</p><p class="ql-block">生活习性:鸡尾鹦鹉栖息于澳大利亚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带,如稀树草原、开放林地、河边森林、农田和谷物残茬地。</p><p class="ql-block">生长繁殖:繁殖期在南澳大利亚为8月至12月,在北澳大利亚为4月至7月。巢筑于树洞中,用木屑铺垫。每窝产卵1-7枚,平均4枚,孵化期约20天,双亲共同孵卵。雏鸟满身黄绒毛,约5周后离巢。雏鸟迅速成熟,很快加入大群,离巢后约1个月仍保持家庭群。</p> <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摄于高阳</p> <p class="ql-block">中国鸟网山西版为【本版佳作】</p> <p class="ql-block">197 墨西哥鸭</p><p class="ql-block">墨西哥鸭是雁形目鸭科鸭属的鸟类,主要分布于墨西哥北部及中部高地,墨西哥鸭与绿头鸭杂交的后代,兼容了二者的特征,其生存环境适应性明显增强,也属于墨西哥鸭。</p><p class="ql-block">外形特征:墨西哥鸭体长51-56厘米,雌雄均似雌性绿头鸭,但体色稍暗。雄鸟喙明亮黄色,雌鸟喙呈橙黑色斑驳状,与典型绿头鸭相似。</p><p class="ql-block">区别辨识:与绿头鸭相比,墨西哥鸭体型略小,体色更暗,翼镜更为绿色,尾部白色较少,腹部和下尾覆羽颜色统一。雄鸟喙更黄,雌鸟喙色彩较为一致,少有棕色斑点。</p><p class="ql-block">生活习性:栖息于各种湿地,包括池塘和河流,主要以植物为食,夜间会到灌溉田觅食绿苗。繁殖期于河岸筑巢,不一定靠近水源。群体通常在旱季聚集,雨季到来时分散。</p><p class="ql-block">生长繁殖:春季开始繁殖,筑巢于河岸,雌鸟独自孵化,孵化期约28天,雏鸟出壳后不久即可随父母觅食。</p> <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摄于唐河湿地</p> <p class="ql-block">中国鸟网山西版【版主推荐】</p> <p class="ql-block">198 红胸秋沙鸭</p><p class="ql-block">红胸秋沙鸭,是雁形目鸭科秋沙鸭属的鸟类。亦被称为黑头尖嘴鸭(雄鸟)和棕头尖嘴鸭(雌鸟)。拥有长而细的喙和蓬松的羽冠,繁殖期雄鸟头部深绿色,胸部褐色,两侧灰色,雌鸟和亚成雄鸟头部褐色,身体灰色。相比普通秋沙鸭,喙部更细,羽冠更蓬松,体态更为纤细。</p><p class="ql-block">外形特征 :红胸秋沙鸭体型中等,长51-64厘米,翼展66-74厘米,体重800-1350克。雄鸟在繁殖期具有暗绿色头部,白色颈圈,红褐色胸部,黑色背部,白色腹部,雌鸟头部锈色,身体灰褐色。喙长而窄,边缘锯齿状,红色,末端黑色。脚红橙色。雌雄幼鸟外观相似,但缺乏白色颈圈,翼下白色斑块较小。</p><p class="ql-block">生活习性 :红胸秋沙鸭栖息于森林中的河流、湖泊、河口及无林苔原地带的水域。非繁殖期偏好沿海海岸、河口和浅水海湾。以小型鱼类为主食,也摄食水生昆虫、甲壳类、软体动物等。潜水捕食,飞行快速而直接,迁徙期间会进入内陆淡水湖泊。</p><p class="ql-block">生长繁殖 :繁殖期为5-7月,营巢于湖泊、河流岸边的灌丛、草丛中或岩石下,每窝产卵8-12枚,孵化期31-35天,由雌鸟负责孵卵。雏鸟早成性,约一个月后即可飞翔。性成熟年龄为2岁。</p> <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摄于唐河湿地</p> <p class="ql-block">中国鸟网山西版【版主推荐】</p> <p class="ql-block">199 苇鹀</p><p class="ql-block">苇鹀是雀形目鹀科鹀属的小型鸟类。苇鹀是雀形目鹀科鹀属的小型鸟类。苇鵐俗名: 山家雀儿、山苇容。</p><p class="ql-block">外形特征 :小型鹀鸟,长12-13.5厘米,重10-20克。喙较短窄、直。繁殖季雄鸟头部及喉部黑色,具显著的白色领圈。雌鸟及非繁殖季雄鸟呈沙色,具苍白髭纹。上体灰褐色,下体淡黄色,具暗色纵纹。翼覆羽边缘淡黄,形成两道明显翼带。尾羽棕色,中央一对较深,外侧有白色边缘。</p><p class="ql-block">生活习性 :繁殖于高纬度苔原及森林苔原,偏好湿润草地和灌木丛。迁徙期间栖息于灌溉地带,近水的芦苇丛、稻田及其它耕作区。以昆虫为主食,全年食用种子和植物材料。</p><p class="ql-block">生长繁殖 :繁殖期为6月至7月,每窝产3-5枚蛋,孵化期11天,雏鸟由双亲共同喂养,留巢期约10天。</p> <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摄于潴龙河畔</p> <p class="ql-block">中国鸟网河北版【版主推荐】</p> <p class="ql-block">200 紫翅椋鸟 </p><p class="ql-block">紫翅椋鸟是雀形目椋鸟科椋鸟属的鸟类,分布广泛。身长约20厘米,头部、喉咙及前颈部展现铜绿色光泽。背部、肩部、腰部及尾上覆羽为紫铜色,点缀着淡黄白色的羽端,类似斑点。腹部为带绿色的铜黑色,翅膀为黑褐色,边缘缀有褐色宽边。</p><p class="ql-block">生活习性 :紫翅椋鸟栖息于荒漠绿洲的树丛中,常见于村落附近的果园、耕地或开阔地或村落中。它们在冬季会集结成大群迁徙至分布区的南部。以黄地老虎、蝗虫等农田害虫和森林害虫为食,秋季时也会在果园中觅食果实或在稻田中啄食稻谷。</p><p class="ql-block">生长繁殖 :繁殖期为4月至6月,紫翅椋鸟倾向于集群筑巢,巢穴建在村落中的屋檐下、塔内或自然树洞中。每年繁殖一次,每次产卵4至7枚,卵色变化多样,从乳黄色到翠绿色或纯浅蓝绿色不等。孵化期约12天,亲鸟每日喂养雏鸟100至300次。</p><p class="ql-block">地理分布 :紫翅椋鸟原产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分布遍及欧洲、亚洲、北非等地。在中国,常见于新疆、甘肃、四川等地。</p> <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摄于孝义河畔</p> <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摄于孝义河畔</p> <p class="ql-block">中国鸟网山西版【版主推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