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后溪河的起始点在颐和园北如意门附近的半壁新桥。</b></p> <p class="ql-block"><b>后溪河的的终端是颐和园的谐趣园。</b></p> <p class="ql-block"><b> 后溪河的秋色千变万化,让人百看不厌、流连忘返。去年秋季曾经到访过此地,拍过一些拙照,还整理了一片小文章进行介绍。现将这篇旧文翻出附后。</b></p><p class="ql-block"> 后溪河,又名后湖,位于颐和园最北部,河道蜿蜒于万寿山北坡山麓。这条河完全由人工挖掘而成,全长1000米。挖出的土全部堆积在河北岸,筑土成山,障隔宫墙,并与南岸的万寿山相配合,形成两山夹一水的格局。万寿山也被两水夹一山,又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岛山。</p><p class="ql-block"> 在挖掘后溪河时,工匠们有意收窄了几处陡峭的峡口,使原来平静的河水有了缓急变化,增加了美感,形成了大小不同的六个小湖,极具江南风情。后溪河由半壁桥起始,过平桥后水面变宽形成第一个湖~平桥东侧第一湖;河道在绮望轩码头与看云起时夹持收窄,隘口水面宽约5米。随后放宽,由绮望轩和看云起时夹持而成第二个湖面,(以上二个湖面皆有游船驶入,再往东即是苏州街的水路入口);后溪河进入苏州街区域,从三孔石桥下流过,河面再度放宽,在苏州街东面形成第三个湖面;然后,水面再度收窄,水面上建有平台亭桥,在澹宁堂后身处再度成湖,此处称为“溪烟岚雾”,是后溪河第四个小湖;后溪河流经益寿堂后桥,在眺远斋前形成第五个湖面(因其形似蝙蝠,故称为蝠式河); 后溪河水随后流经清琴峡进入霁清轩;通过玉琴峡流入谐趣园,汇成第六个湖面。开挖后溪河实现了水抱山,山包水的景观格局。绿水青山,山灵水秀,极具山穷水复、柳暗花明之趣,成为园内一处出色的清幽静谧水景。</p><p class="ql-block"> 后山后湖建筑较少,林木葱笼,山路曲折,优雅恬静,景色幽邃;极富山林野趣的自然环境与前山的华美艳丽形成鲜明对比,一组藏式寺庙建筑和江南水乡景观却又相映成趣,后溪河两山夹一水的景色也与西堤两水夹一堤的景色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入秋之后,两岸树叶逐渐变色,色彩斑斓,更加引人入胜,小众之地也有佳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