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小莉问:通过上一篇的分析,我们知道了,当代学者们融古今为一炉的当今通行本,才是最值得信赖的《道德经》读本。可以进一步详尽地说明这个观点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答:这个问题是很有必要进一步阐述的,请读拙文《当今的道德经通行本是怎样炼成的》。</p> <p class="ql-block">当《道德经》的伟大思想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的时候,《是谁篡改了历史》这部视频却告诉我们,承载这些思想的《道德经》通行本是“假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犹如晴天霹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我要告诉大家,当下的《道德经》通行本,非但不假,而且是融汇了历代通行本和帛书本、郭店简本精华的精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让我们回顾一下历史,看看当代通行本的精品是怎样炼成的吧!</p> <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历史上,《道德经》版本很多,曾有“注者三千”之说,这当然有些夸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7年.王重明著《老子考》,共存目450余种;1965年,台湾严凌峰影印365种版本,编成《老子集成》一书。这两个数目是实在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么多版本中,流传最广的是王弼本,河上公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传说河上公结茅于河曲。当他把所注的《道德经》送给汉文帝时,便“冲空上天”,后又落地。这有点神话的意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弼是曹魏时期的经学家。</p><p class="ql-block">家有藏书万卷,是那个被匈奴掳去,又被曹操赎回的蔡文姬的父亲蔡邕,送给他家叔祖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虽然只活了24岁,但却留下了关于《易经》、《道德经》以及儒学的许多经典著作,是魏晋玄学的奠基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明先生著《帛书老子校注》一书时,将两种版本仔细比对, “经过反复考察之后”,确定以王弼本为主校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以肯定地说,王弼本是在众多版本中,经过历史的大浪淘沙之后,被广泛认可的上品,绝不是什么“假的”。</p> <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1973年,帛书本出土。1993年,郭店简本出土,引起全球关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半个世纪以来,学界大师们全力以赴,以这两个最古的版本,对王弼本进行研究修订,从而锻造出了当下流行的通行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下通行本中最具权威性的,是陈鼓应先生的《老子今注今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鼓应先生为台湾大学教授,2010年起至今,受聘为北京大学人文客座教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下这两段文字摘引自该书重排版序,从中可以看到鼓应先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可以看到当下《道德经》通行本的锻造过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本书初稿完成于1970年,由台湾商务印书馆印行。数年后马王堆帛书《老子》出版的消息传来,但是由于当时台湾尚处于戒严时期,大陆出版品在严禁之列,直至1979年,我旅居美国,才得以看到有关帛书探讨的书籍文章。我在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做研究的数年间,运用该校中文部图书馆的有关藏书,对拙著进行首次大幅度修订,参照马王堆帛书《老子》进行逐章修订。校订稿于1983年,由北京中华书局以繁体字排版发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93年.湖北郭店竹简版出土,鼓应先生因此对书稿再一次进行大幅度的修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在序言中接着说:“1999年秋天又到布拉格查尔斯大学讲授老子课程。在此期间,笔者对本书再次进行大幅度修订。此次修订仍以王弼通行本为底本,参照帛书及郭店本做了全面审慎的修改。这是第二次对本书做出大幅度的修订。修订后由台湾商务印书馆,于2000年以繁体字排印。”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请注意,陈鼓应先生分别在1979年,1993年,1999年,不仅参照帛书本,而且参照更早的郭店楚简本,三次“逐章”进行大幅度修订,如此严谨的治学态度,何假之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本书已经风行将近半个世纪了,是不折不扣的当代《道德经》通行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仔细查看这本书,可知鼓应先生的“全面审慎”,绝非妄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于后人篡改的关键之处,鼓应先生慎之又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例如第38章,王弼本比简帛本多出的一句“下德无为而有以为”,鼓应先生先是在正文中以方括号将此句标出,后又用两页多的文字加以阐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些微小但确凿的差异也未放过。例如第32章,“没能成”后,王弼本多一个“也”字。鼓应先生在与简帛本对照后,在注释中注明:“当据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帛书本已经出土半个世纪了。在这期间,许多大师,例如詹石窗先生、李宁先生等等,也都是以王弼本为底本,再根据帛书本和郭店简本作了相应的认真的修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肯定地说,当今的《道德经》通行本,是历代学者千锤百炼的心血结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给这样的心血结晶毫无根据地扣上“假”的帽子,是绝对不能接受的。</p> <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我很好奇,视频制造者把这样的通行本说成是“假的”,那么,它所要推销的“真品”又是什么样的呢?于是我就去买了一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一下轮到我吃惊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在序言里明确表示:</p><p class="ql-block">“以王弼注本作为校勘帛书甲本,帛书乙本的主校本(题解所用的原文,均引自王弼注本。)”(《帛书道德经》前言第3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怎么回事呢?看来视频制作者与该书作者的思想认识并不一致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该书作者并没有认为王弼本是“假的”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是视频制作者为了推销这本书,而将历代作者心血凝聚的通行本说成是假的,也太不厚道了吧!</p> <p class="ql-block">文中图片取自传媒《青城山都江堰》,特此致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