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松木的记忆 吉林博物院(一)

佳雪

<p class="ql-block">吉林省博物院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永顺路1666号,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吉林省博物院是一座历史与艺术博物馆,属国家一级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截至2016年7月,吉林省博物院有文物藏品12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295件、二级文物3379件、三级文物14280件、其它文物近10万件。其中高句丽、渤海、辽金时期的文物以及中国历代书法绘画、东北抗日联军文物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p> <p class="ql-block">白山松水的记忆——吉林省历史文化陈列是反映吉林地域历史文化的一部大型通史陈列。展览分为文明曙光、汉唐古韵、松漠雄风、明清华章、近代吉林等五个部分,生动地展现了自有人类活动以来,吉林省的沧桑历史与变迁,反映了边疆各族人民不断的交流融合,共同创造中华民族文化的恢宏历史进程。巍峨的长白山,孕育生命的三江之源,肥沃的松嫩平原,边疆各民族共同生活的美丽家园。在这里各族儿女携手谱写着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画卷。王府屯、仙人洞、安图人、榆树人为您徐徐拉开了吉林的历史帷幕,点燃了吉林大地上的生命之火。先民们依江河而居,逐水草而牧,畋渔猎而食。众多的遗址、遗迹散落在江河湖泊,山地草原。二龙湖古城、西团山、帽儿山、国内城、西古城、塔虎重镇、乌拉古街……一个个改造自然,物竞天择的历史旧影,昭示着汉、肃慎、夫余、鲜卑、高句丽、靺鞨、渤海、契丹、女真、蒙古、满族各民族人民曾经的战天斗地和激荡壮阔。如今,历史的沧桑依然留在了那些古老的断壁墙垣、碑碣石刻和墓陵大道,更有数不尽的历史谜底和文物瑰宝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吉林,正是有这一帧帧的记忆,描绘出了一幅华夏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中华文明的历史长卷。白山松水的记忆,星罗棋布的考古遗迹,历史悠久的文物……沉淀经年而有勃勃生机,依托着岁月的沧桑,开拓着辉煌的明天</p> <p class="ql-block">文明曙光</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吉林,承载着白山松水的历史走向未来!</p><p class="ql-block">巍峨的长白山,孕育生命的三江之源;肥沃的松嫩平原,边疆各民族共同生活的美丽家园。在这里,各族儿女携手谱写着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画卷。</p> <p class="ql-block">王府屯、仙人洞,安图人、榆树人为您徐徐拉开了吉林的历史帷幕,点燃了吉林大地上的生命之火。先民们依江河而居,逐水草而牧,略渔猎而食。众多的遗址遗迹散落在江河湖泊,山地草原。二龙湖古城、西团山、帽儿山、国内城、西古城、塔虎重镇、乌拉古街……一个个改造自然、物竞天择的历史旧影,昭示着汉、肃慎、夫余、鲜卑、高句丽、靺鞨、渤海、契丹、女真、蒙古、满族各族人民曾经的战天斗地和激荡壮阔。</p><p class="ql-block">如今,历史的沧桑依然留在了那些古老的断壁墙垣、碑碣石刻和墓陵大道,更有数不尽的历史谜底和文物瑰宝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吉林,正是由这一帧帧的记忆,描绘出一幅华夏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中华文明的历史长卷。白山松水的记忆,星罗棋布的考古遗迹,历史悠久的文物菁华…..沉淀经年而又勃勃生机,依托着岁月的沧桑,开拓着辉煌的明天。</p> <p class="ql-block">地处东北腹地的吉林,是中华大地上一方神奇的沃土。发源于长白山的鸭绿江、松花江和图们江,浇灌着江河两岸的土地。约100万年前的王府屯已经留下了远古人类的遗物。榆树人、安图人化石的发现,更加丰富了吉林省古人类历史的内涵。以腰井子、靶山、左家山、西断梁山等遗址为代表,揭示了吉林省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创文明的艰苦历程。商周至汉初,吉林省是东北地区汇纳中原和周邻各部族文化的重要地区之一。西团山文化、兴城文化、汉书文化为我们展示了多彩的青铜文化面貌。</p> <p class="ql-block">远古人类</p> <p class="ql-block">打制骨器</p> <p class="ql-block">安图人Antu Man</p><p class="ql-block">1964年在吉林省安图县明月镇东南2.5公里的石门山南坡洞穴内,发现了一枚古人类第一前臼齿化石和大量哺乳动物化石。经C"测定,距今26600±550年。"安图人"能够用石头、兽骨、兽角制作工具,从事狩猎、采集和捕鱼活动。"安图人"是晚期智人阶段的古人类。</p> <p class="ql-block">黑曜石</p> <p class="ql-block">玉环,玉斧</p><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p> <p class="ql-block">左家山石龙 </p><p class="ql-block">左家山石龙用灰白色霏细岩雕刻而成,呈蜷曲状,首尾衔接如璧,头部有突起的五官,周身光滑无纹,背有一孔。左家山石龙被誉为"吉林第一龙"。</p> <p class="ql-block">青铜文明</p><p class="ql-block">大约在中原纪年的夏代,吉林省进人青铜时代,主要以磨制、打制石器和素面陶器为特征。青铜制品中多见青铜短剑、矛、镞、小刀、饰件等,未见大型礼器。目前,吉林省发现青铜时代遗址一千多处,其中以东河流域与第二松花江流域分布最为密集。东部山地、中部平原和西部草原的青铜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通化地区铸铜石范及冶铜铜渣的发现,表明吉林省东部地区也是青铜器的重要产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陶壶</p> <p class="ql-block">红衣陶壶</p> <p class="ql-block">青铜短剑</p><p class="ql-block">青铜短剑是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以及朝鲜半岛和日本的一种形制特殊的短兵器,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青铜短剑既是一种短小锐利的兵器,又是一种精美的佩戴之物,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无论从造型、工艺和装饰上都十分讲究。</p> <p class="ql-block">青铜短剑</p> <p class="ql-block">汉唐古韵</p> <p class="ql-block">历史的脚步跨过山川与海洋,记载着悠久的历史与沧桑。夫余、高句丽、渤海等古代民族,上自西汉,下至隋唐,开发建设着这片神奇的沃土。吉林大地有连绵的崇山峻岭和黑土平原,流淌着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散布其间的帽儿山、国内城、丸都山城、好太王碑、西古城、八连城,六顶山、灵光塔……众多的遗址遗迹,成为历史发展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人头形铜饰</p> <p class="ql-block">帽儿山18号墓复原</p><p class="ql-block">帽儿山18号墓位于吉林市帽儿山古墓群,为深穴土扩木椁墓。其主要特征是木椁多用厚重的木方以半榫卵结构构筑,椁内外均填抹厚厚的白膏泥。墓内出土了大量文物,有丝织帛画、木制马橙、漆器、桦皮制品、革制品等,是研究夫余国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1)连弧纹铜镜</p><p class="ql-block">(2)蟠触连弧纹铜镜</p><p class="ql-block">(3)连弧纹铜镜</p> <p class="ql-block">错金银“丙午神钩”铜带钩</p><p class="ql-block">年代:东汉。长15.7厘米。</p><p class="ql-block">1968年吉林省榆树县刘家乡出土。首部似鹰,眼窝嵌两颗黑色玉石珠,前额嵌一绿松右,羽用金银丝错成。钩身作鸟喙神人,眼窝嵌蓝色宝石,额镶一滴水状绿松石,双手抱鱼,作舂食状。鱼身通体以金丝填成鳞片,体侧嵌二银片,似滴水状。鱼置于“神人”怀中,能活动而不脱出。尾部作飞鸟,口含一蓝色宝石;双足、双翅卷曲向后成环形。背面中部有一凸起的圆钮,钮面错银,作卷云状,中心嵌一红宝石。上部腹面错金铭文“丙午神钩,君必高迁”八字。下部饰飞凤,头足错金,翅、尾和体部错银。造型优美,铸工精巧。加之通体错金银,镶嵌宝石,是一件十分罕见的珍贵工艺品。</p> <p class="ql-block">鎏金神兽铜牌饰</p><p class="ql-block">年代:东汉。长11.5厘米、宽7.2厘米、厚0.15厘米。</p><p class="ql-block">1981年吉林省榆树县老河深墓葬出土。正面铸一形如飞马的神兽,吻部作弯角上翘,形似犀牛。昂首扬尾,四蹄腾空,双翼伸展,作奔翔状。背面于神兽臀部作一横鼻。出土时牌面朝下,粘有纺织品和皮革残迹10</p> <p class="ql-block">当卢</p> <p class="ql-block">漩涡纹铜环</p><p class="ql-block">年代:东汉。外径12.8厘米、最厚处0.5厘米。截面呈橄榄形,两面分别阴刻八个相同的漩涡纹。线条流畅,表现出娴熟的雕刻技巧</p> <p class="ql-block">汉唐古韵</p> <p class="ql-block">马的配饰</p> <p class="ql-block">鎏金马具</p> <p class="ql-block">城建构件</p> <p class="ql-block">鎏金桃形饰</p> <p class="ql-block">(1)黄釉四耳陶壶</p><p class="ql-block">(2)黄釉陶壶</p> <p class="ql-block">1.鎏金镂花饰</p><p class="ql-block">2.带形饰</p> <p class="ql-block">文字砖</p> <p class="ql-block">金饰</p> <p class="ql-block">鎏金步摇冠</p> <p class="ql-block">白玉耳杯</p><p class="ql-block">年代:高句丽(汉)。高3.2厘米、口长13厘米、口宽9.5厘米。</p><p class="ql-block">1958年吉林省集安县城内粮库出土。在古代,耳杯用于盛酒或羹,亦称“羽觞”。实用耳杯多为漆器,亦有陶质的,玉制耳杯为数甚少。此耳杯玉质光润晶莹,富丽端庄,系用新疆和田玉磨制而成。其形制与满城汉墓出土的料耳杯相似,当为汉代畿内工匠的杰作。可能是中央王朝馈赠之物</p> <p class="ql-block">钱币</p> <p class="ql-block">五盔坟4号墓位于集安市禹山脚下的平地上,墓为方形单室。墓室顶为大抹角叠涩结构。壁画内容以四神为主,四隅、梁枋和室顶布满了怪兽、盘龙和日月神、牛首人以及众多仙人。壁画直接绘于平整的花岗岩石壁上,表现了高句丽晚期佛、儒、道三教的合流同归。</p> <p class="ql-block">绿釉鸱尾残件</p> <p class="ql-block">(1)宝相花纹方砖 </p><p class="ql-block">渤海</p><p class="ql-block">(公元698-926年)</p> <p class="ql-block">贞孝公主墓壁画人物之一(临摹) 乐伎</p> <p class="ql-block">石狮</p><p class="ql-block">年代:渤海(唐)。</p><p class="ql-block">通高64厘米。</p><p class="ql-block">1949年吉林省敦化县</p><p class="ql-block">贞惠公主墓出土。用花岗岩雕琢而成。渤海匠师以洗练而又细致的刀法,把守墓石狮刻画得威武雄健。石狮造型与陕西省唐乾陵的大石狮颇相一致,可以看出渤海的石雕艺术,与唐代一脉相承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三彩女佣</p> <p class="ql-block">渤海金带钅夸</p> <p class="ql-block">折腹弧平底 卷云纹金钵</p> <p class="ql-block">朝贡册封</p> <p class="ql-block">唐朝册封大钦茂漆画</p> <p class="ql-block">灵光塔</p><p class="ql-block">Lingguang Pagoda</p><p class="ql-block">灵光塔位于长白县城西北塔山的平坦台地上。原名已佚。清末长白府知府张凤台将塔喻为西汉时鲁之灵光殿,始称灵光塔。塔高12.86米,是仿唐塔建造的砖塔,由通道、甬道、地宫、塔身和塔刹组成。灵光塔是目前保存下来唯一的渤海砖结构方形楼阁式建筑,也是中国最北端的唐代砖塔。</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