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犬》

天晴了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雌犬》是哥伦比亚作家皮埃尔-金塔钠一篇中篇小说。读这本书,最好先在头脑里找到哥伦比亚在地图上的位置,在脑海里勾画出了一个海岸线有2900公里的热带雨林的海陆兼备的小国家。有了这样的地理常识之后,读这本书就比较容易进入状态,理解书中文字里绵延不绝的暴雨和居民不得不时常穿越悬崖峭壁才能够在村镇之间往返的日常。当然,加西亚-马尔克斯是最容易产生联想的,但其实,马孔多和这座位于悬崖边上的木屋子还是有很大区别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本与此同名的小说集一共收录了七篇小说。除了中篇《雌犬》,其它六个短篇既是单独存在,又有点和《雌犬》牵牵连连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雌犬也就是一只母狗,达玛丽斯经过埃罗迪亚夫人的海鲜饭馆时,埃罗迪亚夫人家的一只母狗产下一窝十只小狗,达玛丽斯领养了一只母狗,给它取名琦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绮里本来是达玛丽斯给自己的女儿取的名字,但是她和罗赫略住在一起十多年了也没有怀孕,为了生个孩子他们想尽了办法也花费了对他们来说非常多的金钱,但达玛丽斯未能如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达玛丽斯精心喂养小狗绮里,倾注了巨大的感情。大半年后,突然,某一个雷雨交加的傍晚,绮里冲进房子后面的密林里,消失不见了。达玛丽斯焦灼万分,冒着生命危险寻找已经长大的母狗。就在她已经放弃了希望的二十多天后,绮里回来了,脏兮兮、瘦骨嶙峋。达玛丽斯惊喜不已,加倍宠爱这只雌犬。然而,时隔不久,绮里再一次不告而别,一两天后才回来。即便达玛丽斯给母狗拴上了绳子,但是一有机会绮里就会玩起失踪,直到有一天再也不跑,安静地呆在家里的凉亭里。原来,母狗怀孕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达玛丽斯情绪复杂,她想维持的和绮里最初的亲密关系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绮里的生产她都没有帮忙,背叛的伤害消磨掉了曾经的感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看到绮里对自己的幼崽毫无感情,甚至吃掉了其中一只幼崽之后,达玛丽斯不得不肩负起照顾幼犬,并为其找到收养家庭的任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事情进展顺利之后,达玛丽斯发现母狗又开始玩起了失踪。她不再渴望母狗的回归,以及重新建立信任与温情的希望了。她决定将绮里送给更喜欢母狗的西梅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西梅娜没能好好看住绮里,母狗逮住机会跑回到悬崖边的房子里,它认为是家的地方。然而,达玛丽斯彻底死心,套住母狗再次将绮里送到了西梅娜的住所,一个破败狭窄的屋子里,并告诫西梅娜管住母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久之后,达玛丽斯再一次在房子外面的凉亭看见了母狗,而且,母狗撕碎了前一天达玛丽斯辛苦洗晒的窗帘,而这副窗帘是曾经失足被海浪卷走的儿时玩伴小尼古拉斯房间的窗帘。达玛丽斯毫不犹豫地用绳子套住了母狗,并收紧了活扣,看到母狗又一次怀孕鼓胀的肚子,达玛丽斯对母狗曾经的宠爱、担心、心痛全都烟消云散,只剩下厌烦与憎恶,母狗抽搐了几下,死在了那个曾经救过、养过自己的人的手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达玛丽斯眼看着西梅娜踏着悬崖边的泥沙向自己走来的时候,她一开始想着该怎么面对西梅娜,然后她意识到其他人都不能给她应有的惩罚,于是,她想,是不是像雌犬或是窗帘破布上小孩一样,消失在密林的深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说在此结束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读这个小说,有一种悲伤一直弥漫在心头。虽说饲养宠物,特别是狗,本应是一个温情的故事。但是,为什么代表着忠诚的母狗却一步步地磨灭了与人建立的温情?就因为自由?还是因为背负的感情太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面的几个短篇小说里,达玛丽斯和罗赫略分别也有出现,只是不再是主角,但是因为村庄住户以及人口的稀少,要写这个悬崖边的人生故事,总会出现人物的交织。就好像我们在多年居住的乡下散步,总会遇见左邻右舍或是需要打招呼的熟人,彼此的生活圈子就像数学的集合一样存在共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读完这本书,会发现作者的主旨不明显,我感觉作者隐藏了内心直接的主题,或者是作者写作的手法很高明,很少有结论似的观点出现,而且极力避免深入人物的内心找到某种根源,完全不同于马尔克斯,也和我以往读到的很多小说不一样。皮埃尔-金塔钠仅仅是描写和叙述,她的界限把握得很准,一到深入思考、挖掘人性的部分就停止了。所以阅读速度很快,但是缺少一种酣畅淋漓的透彻感,或是一种完全沉浸其中的代入感,有一层模糊的纱,需要读者自己去努力,去解读,去探求内心的观点或是结论。一千个,或是更多的哈姆雷特是不是皮埃尔-金塔钠的意愿呢?你怎么想,你怎么解读,那是你自己的自由,作者只负责讲一个故事。从这点来看,皮埃尔-金塔钠真的很厉害。因为很少有人能够忍得住倾诉,获得共鸣与理解的欲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