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称辽西 不过七十年<br><br> 建平县境域,1955年前称热东,其后称辽西。建平称辽西不过70年。<br><br><div>一,热河省<br> 热河省是关外东四省之一。清朝为卓索图盟、昭乌达盟。乾隆四十三年(1778)设承德府,统一州五县,即平泉州、滦平县、丰宁县、赤峰县、建昌县、朝阳县。民国十七年(1928年)9月17日,国民政府改热河省,为关外东北四省之一。辖15县、20个旗,省会设在承德县(现承德市)。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3月,热河省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划入伪满洲国。1948年11月12日人民解放军收复承德,成立热河省,归东北局领导。1955年7月30日热河省撤销,承德市、承德县、青龙县、隆化县、兴隆县、围场县、丰宁县、滦平县、平泉县划归河北省,赤峰市、赤峰县、宁城县、乌丹县、敖汉旗、翁牛特旗、喀喇沁右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凌源县、建昌县、建平县、北票县、朝阳县、喀喇沁左旗划归辽宁省。<br><br><div>二、辽宁省<br> 清康熙元年(1662年)称“镇守辽东等处将军”。康熙四年(1665年)改称“镇守奉天等处将军”,即“奉天将军”。而后“奉天”逐渐由原来奉天府名称扩大为其所辖的整个行政区称谓。乾隆十二年(1747年),定称“镇守盛京等处将军”,即“盛京将军”,但其所辖行政区仍称“奉天”。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裁撤盛京将军,设奉天省,省会为奉天府(今沈阳市)。</div><div> 1929年,张学良将奉天省改为“辽宁省”,意为“辽河两岸永远安宁”,但民间仍习称“奉天省”。1932年伪满洲国复改“奉天省”。1945年,中华民国政府改回“辽宁省”。1949年,辽宁省分辽东省和辽西省,后合并恢复辽宁省。<br><br><div>三,辽西<br> 辽西之名,最早源于战国时期。公元前300年前后,燕国大将秦开征伐东胡,辟地千里,修长城,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秦汉因之。辽西郡,治阳乐(今辽宁义县西),辖境相当今河北迁西、乐亭以东、长城以南,辽宁松岭山脉以东、大凌河下游以西地区。其后辖境渐小,十六国前燕移治令支(今河北迁安南),北燕又移治肥如(今卢龙北),北齐废入北平郡。<br><br><div>四,热东、辽西<br> 建平县境域,在战国、秦汉时期,不归辽西郡管辖,而是归属右北平郡(郡治平冈,今宁城县黑城)。1903年置县前,归平泉州管辖,属承德府。置县后,属朝阳府。今朝阳市辖区在1955年划归辽宁省之前,不称辽西,而称热东。<br> 其一,1945年11月初,在凌源建立冀东军区热东军分区,负责热东地区的地方军事工作。1946年4月,军分区在凌源刀尔登同热辽纵队二十七旅合并,仍称热东军分区。司令员丁盛,政委王国权。 <br> 其二,抗日英雄宋凌阁, 1899年生于热河省朝阳县(今北票)章吉营子乡牤牛营子村。由宋凌阁后裔宋锦春撰写,东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热东抗日志士宋凌阁传略》,称宋凌阁为“热东抗日志士”。<br> 今辽宁省西部的地级市有阜新市、朝阳市、锦州市、葫芦岛市,一般将这一地区简称辽西。其中锦州、锦西(葫芦岛)两市,原本是辽宁省西部地区,是正宗的辽西。而阜新市于1948年4月18日改属辽北省。1949年4月21日撤辽北省划归辽西省。1954年6月19日,撤销辽东、辽西两省建制,合并为辽宁省,阜新归属辽宁省。惟朝阳市所辖一旗五县,于1955年7月30日热河省撤销后,才划归辽宁省。因坐落于辽宁省最西端,成为名副其实的辽西,至今不过70年。<br><br><div>五,热河义勇军<br> 东北四省,分别为黑龙江、吉林、辽宁、热河。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随即占领东北三省,1933年又占领热河省。抗日战争期间,东北四省相继涌现出众多抗日队伍,分别称为黑龙江抗日义勇军、吉林抗日义勇军、辽宁抗日义勇军和热河抗日义勇军,统称东北抗日义勇军。王蕴萍(建平县马场镇插花营子村人)组织队伍参加热河抗战,担任热河国民抗日军总指挥(少将军衔),副总指挥李赐如(李宝琏),总参谋长荣向超。下辖两路军、五个师、一个炮兵旅。王蕴萍同时兼第一路军司令:下辖二个师,第一师师长贾甫臣,第二师师长王兴五;副总指挥李赐如同时兼第二路军司令:下辖两个师,第一师师长李海峰,第二师师长宋桂亭。<br><br></div></div></div></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