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欣赏

禹城燕子

<p class="ql-block">五律/战马(新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画马近十载,毫端神彩生。</p><p class="ql-block">晓风寒猎猎,晚月雾重重。</p><p class="ql-block">古战长城北,今征大海东。</p><p class="ql-block">何时当面阵,踏寇四蹄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画马翁)</p> <p class="ql-block">“艺海扬帆,声远益彰”记军旅老艺术家梁益强</p><p class="ql-block">作者/张荣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时代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如璀璨星辰,以其独特的光芒照亮岁月的长空。梁益强先生,便是这样一位在艺术领域中熠熠生辉的军旅老艺术家。从寂静无声的岁月深处,仿佛能听见他内心深处的惊雷轰鸣。他的人生轨迹,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既有崇山峻岭,又有大河奔流,巍峨耸立,浩浩汤汤,徐徐展开,顿使心潮起伏,很难平静。</p> <p class="ql-block">  梁益强,祖籍为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县东关村,在他上头还有几个姐姐,老母亲为了传宗接代,在四十三岁高龄时生下了这个三代单传的男娃儿。莫看独苗,打从小没有享受到丝毫的娇生惯养,拾柴、挑水、锄地,田间地头的农活,样样都能干。先生从小爱画画,即便手里只有一毛钱,他也会攒起来,然后毫不犹豫地买一本心仪已久的连环画。深夜里,灶台上小油灯照亮了,此时,他对着小画书一页页地临摹,一遍遍地描绘着心中的梦想。母亲不解地问:“孩子,你能拿画画当饭吃吗?”谁能想到,几十年后,这句话竟然真的应验了。他从此与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将一生都奉献给了艺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六十年代,正是我国建设最为艰难的时期,十五岁的梁益强凭借着胶东人特有的坚韧、执着和永不服输的精神,逐渐在人群中崭露头角。在小学、中学阶段,他相继脱颖而出,临近初中毕业时,凭借在烟台市艺术馆参展的一件雕塑、一幅水彩、一幅素描和一幅国画,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烟台地区文工团慧眼识才,力排众议,将这个十七岁的农村学生作为特殊人才破例招进了他梦寐以求的艺术殿堂,从此,他的人生开启了崭新的篇章。靠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勤奋、吃苦耐劳的精神,梁益强在干中学,学中干。</p><p class="ql-block"> 刚刚出道,他就一个人完成了开山大戏——《刘三姐》的绘景制作。之后,《雷雨》《红珊瑚》《红岩》等作品相继诞生,每一部作品都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汗水。面对鲜花和掌声,一般人可能会满足于现状,但梁益强的脚步并没有就此停下,他瞄准了下一个更高的目标。</p><p class="ql-block"> 他先后参加了现代戏《前沿人家》《奇袭白虎团》剧组的舞美设计、绘景及电影拍摄;以中国东方红歌舞团的名义赴亚洲四国访问演出,出访坦桑尼亚、赞比亚、索马里、巴基斯坦等友好国家,在更广阔的舞台上,他领略到了异国的风采和大自然的别样韵味,眼界为之大开。回国后,他创作的油画《非洲的树》一举获得成功,从此,他的艺术之路越走越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之后,先生担纲艺术总监,相继把祖国四大名窟的艺术浓缩在千佛山下的《万佛洞》中,他笔下的《老北京微缩景园》在北京昌平县一举复建成功,作品营造出古时北京的老商铺、街道、宫殿的浓郁氛围,让人叹为观止;《八仙过海》大型景观,他把天上、人间各路神仙的眼神、绝技、一招一式,艺术地落户在蓬莱广场上;他与山东工艺美院胡希佳教授合作的《武松打虎》铜雕,雄踞阳谷县,虎啸景阳冈;作品《画龙点睛》《苦菜花》《石龙湾》《补天》《大唐黜官记》等等,如雨后春笋,相继问世,多个剧目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文化大奖、国家精品大奖……他担任过诸多电影、电视剧的美术设计,并为许多剧目题写片名,电视剧《DA 师》《沙场点兵》《汉家女》《济南战役》《战地浪漫曲》、电影《栖霞寺 1937》等。两次获得部队电视剧美术单项奖——金星奖。眼前的成功,并未使他陶醉其中,而是以更坚定的步伐,踏石留印,走出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道心阔,寻真意远”。先生目盯极顶,追求艺术的脚步远不至此,继一顶顶艺术桂冠之后,他创作的油画《无声》,获得 1987 年庆祝建军六十周年全国美展一等奖;在奔赴老山前线采风后,《同龄人》《理解万岁》等油画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南疆长城》《老山石》又被上海烈士陵园收藏。他绘制的《岩画》《兵马俑》《清明上河图》参加了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引起强烈反响。《画龙点睛》《苦菜花》《石龙湾》《补天》《大唐黜官记》等等,多剧目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文化大奖、国家精品工程奖。</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他从胶东走来,从基层的岗哨走来,从正连职干部走来,一步步走到正军职的将星位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将行德贵实,为艺须真纯”。先生对绘画的酷爱,到了痴迷的程度。炎炎盛夏,他“把雨衣蒙在窗上,光着脊梁,站在画架前画素描,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汗珠湿透脚下的泥土”……前卫文工团的《风吹来的故事》,一个 11 米×48 米环形大画幕连夜而成,得流下多少心血和汗水?有时为了赶时间绘制大画幕,他一把刷子绑在木棍上,在 8 米×16 米的画布上挥笔扬墨,一站就是整天,累得吃饭时握不紧筷子,直往地下掉。</p><p class="ql-block"> 正是台下的千锤百炼,吕剧《石龙湾》在天津演出时,大幕刚刚拉开,观众一看到那飞雪崩云的大海气势、山呼海啸的壮观场面,顿时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连续鼓掌长达14分钟不肯坐下。因为他们不认为这是幕布,而是人世间百川入海的汪洋,是活的艺术,为幕布而狂欢到如此程度,这在中国戏剧史上可谓罕见,事后老梁说:“我从来没见过这么鼓掌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读理求博,为书须专”。先生酷爱书法,他把所有草书从字典上抄录下来,制成小卡片随身携带,像小学生识字一样读练,需要多大的毅力?书画家魏启后先生云:“朝餐怀素苦笋,夕服大令鸭丸。四壁钟张羲献,梦里米家画船。”先生也是这样,朝临书贴,暮观古画,摩晋唐之书,墨宋元之画,融会贯通,卓然一家。从非洲回来后,他开始涉猎了书籍装帧、书展广告宣传画、壁画、雕塑、油画、水粉、水彩、大型艺术景观等更宽领域,所以,他无论搞美术设计、油画、国画,还是书法,都出神入化,妙得天然,其不少作品,已成为国际、省市之间交流的文化礼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处世怀诚,交友守信。” 先生的成功,还在于他虚怀若谷,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中央电视四台节目中,旅法画家王衍成对主持人说:“我的启蒙老师是山东省京剧院舞美队的梁老师,当时看到梁老师的彩画太震撼,太精彩了……”先生从内心为他的成功感到由衷的欣慰和自豪,受他影响,山东乃至全国的艺术爱好者,走出了一大批人杰俊秀和艺术大家,可谓群星璀璨,又何止王衍成一人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友须善,待人以诚”。先生为人,恪守君子之道。把“永远不要在别人面前讲第三者的坏话”,作为做人的根本,丝毫没有千百年来文人相轻和同行是怨家的小肚鸡肠,正是他大海一样的胸廓,极目天下的境界,才成就了他高山仰止的事业,赢得了广大群众对他的发自心底的尊重和仰慕……“秋云烂漫,秋影散乱。林下一人,此心未倦。”正当读者以羡慕之心为梁先生鼓掌时,先生又打点行囊,出发了……他把大把的军功章锁进橱柜,锁进历史,锁进记忆的年轮之中,换上便装,俨然成了我们百花园中一位浇地施肥的辛勤园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吞舟之鱼,不游细流”。先生从大风大浪中走来,是中西合璧、炉火纯青的大家。为书,下笔风雷、千里阵云;为画,万水千山、天然真趣;为文,文采炳焕,凤泊鸾漂;内修真功,外师造化,成为后学的楷模和懿范。为人,朴实无华,心容天下。</p><p class="ql-block"> 梁益强先生,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艺术追求,什么是无私的奉献精神。他是胶东人的自豪,是山东人的骄傲,更是中国文人的一面旗帜。在时代的舞台上,他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高尚的品德,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发扬光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