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 书中还有趣和乐</i></p> <p class="ql-block">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出自北宋帝王宋真宗赵恒的一首诗,按中国人的习惯,出自皇帝之口,就算是“圣旨”了,圣旨是无人敢更改的,但细D还是要斗胆补充一句:书中还有趣和乐!</p> <p class="ql-block"> 人为什么要读书?被毛泽东、蒋介石、李鸿章、张之洞、袁世海、陈独秀……等一系列名人推崇倍至的曾国藩,堪称中国读书人的楷模,留下千古家训:“穷不读书,穷根难断;富不读书,富不长久;三代不读书,一屋都是猪。读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前苏联文学巨匠高尔基有一句名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事实上,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书可以;眼睛到不了的地方,书可以,只要打开书,就随时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我的人生经历也时时提醒自己,每个人都有眼睛,但不一定有眼光;每个人都有脑袋,但不一定有智慧,要想成为有眼光和智慧的人,就一定要多看书,因为,书中有你所需的一切。</p> <p class="ql-block"> 至于,细D说书中还有趣和乐,我想会有朋友用名人名言来反驳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自古以来,读书是“苦”和“累”的代名词。是啊,在中国,常常有人鼓励学生“苦读”、“磨练”,所以,也就造成了很多人有这样的错觉。那么,读书的趣和乐体现在那里?作家林语堂的两篇散文《读书的艺术》和《论趣》里面有答案,他认为:读书能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还有,人生快事莫如趣,凡在学问上有成就的都由趣字得来,所有的科学进步,都在乎这好奇心。好奇心,就是趣。读书若不是靠“兴趣”,而是靠责任、义务去应付考试,去完成某人交给的任务,便不了解读书的艺术,这种读书是无法与趣和乐联系起来的,当然就只能是苦和累了。</p> <p class="ql-block"> 今年春节期间,细D与一班小学同学小聚,席间大家回忆起上小学经历过的趣事。从纽约回来的一位女同学对我说:“那时对于喜欢看书的同学来说,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得到一本自己喜欢的小说了,还记得吗?那时同学之间是经常偷偷摸摸交换小说看的。”我答:“那种刻骨铭心的经历,怎会忘记。”但如今的年轻人或许奇怪和很难理解,搞到一本自己喜欢的小说就是最幸福的事了?交换书籍还要偷偷摸摸?这不怪他们,我们小学阶段正是文革时期,除了用来配合政治运动的书外,几乎所有的书都被当成封、资、修的“大毒草”扫进了垃圾堆。可怜的我们正是长身体、学知识的年龄,吃不饱也就算了,最痛苦的是无书可看。幸亏那时我们同学中,有的家庭出身于书香门第,还有那些家境比较富裕的、父母是知识分子的同学家里有藏书,而细D出身干部家庭,且家中上有兄长和家姐,所以,家中也有不少文学方面的书。那时书籍是非常宝贵的,轻易不外借。当年几乎所有的古典文学、世界名著都变成了禁书,这些书是不敢在公共场合阅读的,要是被人检举,书被没收,还会连累家人,因为有风险,所以交换书籍和阅读都得“偷偷摸摸”地进行。那时换书规矩,不管古今中外的书、也不管作者是谁,统统按书的厚度来算,如一套《红楼梦》可以换一套《水浒传》;《林海雪原》换《青春之歌》等等,而且,一般交换时间不超过一个星期,因此,借回来的书要抓紧时间看完再换新的。反正,那时除了看书,也没有娱乐活动,这也造成细D在小学四年级至初中这段时间看书最多、最杂,而那个年龄正是最适合“博览”或“泛读”的阶段,若果把知识当成财富的话,这可以算是细D的第一桶金了。</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我们仅是少年,根本未有“黄金屋”和“颜如玉”的功利意识,驱使我们冒风险阅读的就是好奇心和兴趣!那天的聚会,大家谈起儿时趣事特别开心,另一个同学说:“想不到,半个世纪过去了,现在喜欢写东西,且文字功底好的都是这些同学。”我补充说:“是啊,不仅是这样,这些同学说话时也带有一种优雅和风味,而且,你可以观察到,喜欢琴棋书画的,也是这些人。”几十年过去后,我们终于发现书对人的影响是具大和长远的,也看到了平时不读书或少读书的人与平时读大量书的人的差异,大量的事实可以证明,对于发生的事件,前者看到的是表面现象,而后者可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p> <p class="ql-block"> 看书带来的趣和乐,细D在离开学校后的日常生活中也有深刻的体会,上世纪九十年代,广东人流行起饮普洱茶,我因为生意关系认识很多云南省的朋友,便打算与云南人合作做普洱茶的生意。我的朋友在保山市有关系,知道有几家当地的普洱茶厂想找合作伙伴,便带我到了保山市考察茶叶市场。当地人见来了个广东的老板,准备投资做普洱茶生意,很重视,安排我们住在政府的招待所里,全程有一个管招商引资的副市长带了政府的秘书长、招商办等有关人员接待我们并商谈项目事宜,期间带还我们参观了当地几家生产茶叶的工厂,走那天,副市长在招待所设晚宴送我们,席间很轻松,话题离不开普洱茶,我滔滔不绝地讲起普洱茶是如何从茶马古道上走出来的、普洱茶名字的来历、普洱茶的分类、普洱茶的制作工艺以及我们合作经营普洱茶的前景如何等等……我的一番无心也无意的议论,引起了副市长的大加赞赏,但他的那班下属就惨了,副市长一点情面也不留,当着我们的面说:“你们这班人看看人家广东老板是怎样做生意的,你们是云南本地人,普洱茶作为云南特产的,你们谁能把普洱茶的来历说得这么清楚,你们要向人家学习啊!”场面虽然有点尴尬,但我内心却是得意洋洋!其实,我只不过早几天在昆明的书店买了几本普洱茶的专业书看过罢了。</p> <p class="ql-block"> 记得还有一次,细D一个好朋友,有单生意要与香港商人洽谈,叫我参加,帮他参谋、参谋,我到了他厂后,发现客人是夫妇两人一起来的,生意很顺利,很快便谈成了。晚餐时,客人问我朋友:“生意谈妥了,恩平除了泡温泉外,还有什么地方好玩的?”他太太也问:“我在网上搜过,好像有个叫石头村的景点,不知好不好玩的。”我朋友答:“在距城约30公里的山区,破破烂烂没什么好玩的,过去山区的人很穷,整条村的房屋都是用石头砌成的,不过也有几百年历史了,后来人们生活好了,整条村的人便迁徙到平原地区,这石头村便荒毁了,这几年,兴起旅游,当地政府又将这石头村打造成一个旅游景点,石头村三个字是曾经当过广州市长的黎子流提的,现在修了一条路,汽车可以直达,门票好像收十元。”我与这两夫妇刚认识,但从他们的言谈举止可以判断,他们属于有文化那类生意人。这时我便随便插了一句:“旅游景点是否好玩?因人而已,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人因为兴趣,观察的角度不同,结果也就不同了,石头村是破破烂烂没错,说明它保护得很好,原始、自然,我觉得那里既有鸟语花香,更有潺潺流水,值得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 结果,这两夫妇第二天接受了我的建议,到石头村玩了,回城后的晚饭,叫朋友通知我过来参加,说十分感谢我推荐了这么好的景点给他们,那个太太还拍了很多照片和视频,并做了笔记,说回去要写篇“游记”呢。当晚,“酒逢知己千杯少。”我们天南地北、海阔天空谈得很投机、很开心,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从此我们也成了同道好朋友。细D又一次感受到书本带来的趣和乐。</p> <p class="ql-block"> 退休后的细D,没有了工作上的压力,有了更多的时间,可以让自己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静下心来,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喜欢的书籍精研细读,虽然当今社会已进步到数字化,但我还是比较喜欢传统的纸质书籍,我不追求结果,只享受过程。几个月前,我在CCTV看到一个关于唐初四杰的节目,其中王勃和他的《滕王阁序》的故事引起了我的兴趣。王勃在中国文坛上可谓是大名顶顶,那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几乎人人会背。王勃一生成就很大,但最负盛名的是自古被称为天下第一骈文的《滕王阁序》,文采华丽,对仗工整严谨。王勃写此文时年仅14岁,所以,有人说:“不读王勃,不知道什么叫才疏学浅。”为了证实这句话的正确性,细D花了不少时间逐句、逐字来解读《滕王阁序》。只有733字的骈文,里面竞包含了46个典故、40个成语,经过一番的深读,我终于搞懂了文中所有的典故和成语,也慢慢品出了味道来。细D觉得《滕王阁序》里面那些唯美且富含人生哲理的话很值得我们欣赏和思索!如:</p> <p class="ql-block">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p><p class="ql-block">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p><p class="ql-block">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p><p class="ql-block">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p><p class="ql-block"> 北海虽赊,扶遥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p><p class="ql-block">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p><p class="ql-block">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p><p class="ql-block">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千三百多年前写成的文字!从古至今,我们这个人世间不管经历了如何的沧桑变化,也不论科技和物质世界发展到了什么程度,芸芸众生也从来没有停止对于命运和人生的思考。古人也好,今人也罢,心灵上的感情和思想上的光芒似乎总是那么相似、相容。</p> <p class="ql-block"> 最近细D有朋友到南昌市旅游,登上了滕王阁,回来后,他除了向我描述了滕王阁的富丽堂皇、雄伟壮观外,还提供了一个信息,滕王阁门票50元,但景区有规定,凡是能在现场背诵《滕王阁序》的游客,可以免费领取门票一张。有意思!看来细D要去挑战一下这张“门票”了。或许有朋友会认为我傻,为区区50元,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背诵《滕王阁序》,值得吗?我知道,细D年纪大了,要背诵这么长的一篇古文,确实不易,但我更明白,这是书本给我带来的趣和乐!当然值得尝试,岂能放过。我现在要做计划了,下点功夫背熟《滕王阁序》,争取明年九月,在序属三秋之时,挑战滕王阁门票,我要登上滕王阁,观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丽秋色;聆听渔舟唱晚,雁阵惊寒的天赖之音……</p><p class="ql-block"> 呜呼!对于年近古稀的细D们来说,“黄金屋”和“颜如玉”俱往矣!但书中还有趣和乐!</p><p class="ql-block">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p> <p class="ql-block"> 细D随笔</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15日周五 下元节</p> <p class="ql-block"> (部分照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