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故里

耕夫

<p class="ql-block">  杜甫故里位于郑州巩义市站街镇南瑶湾村,背靠笔架山,前临界泗河,杜甫生于此,并在此度过少年时代。尽管他在故乡的时间不长,但是一生中始终怀念着家乡,给我们留下了怀乡的著名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秋风楚竹冷,夜雪巩梅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无比眷恋。</p> <p class="ql-block">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因其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又因为他搭草堂居住在长安城外的少陵,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p> <p class="ql-block">  十一假期课外书带了《杜甫传》,特意绕路来杜甫故里参观学习。</p> <p class="ql-block">  席地而坐观看《长安三万里》 很有感觉,也很应景。</p> <p class="ql-block">  学习杜甫代表作“三吏三别 ”,相信通过参观学习,在学三吏三别时印象会更深刻,背诵的更快。</p> <p class="ql-block">  杜甫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唐玄宗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后寓居长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对当时的社会状况有较深的认识。</p><p class="ql-block"> 安史之乱爆发、长安失陷后,他曾被困城中半年,后逃至凤翔,被唐肃宗拜为左拾遗,世称“杜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又被外放为华州司功参军。期间创作了“三吏”“三别”等名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