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深处的那一抹旧绿(第四期)】那年我们向黔行

老骥

<p class="ql-block">昵称 老骥</p><p class="ql-block">美篇号 11250158</p> <p class="ql-block">本篇文章获得了金奖</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71年,我和我校两届约1200名同学参加了湘黔铁路大会战,这段经历是我记忆中的一抹旧绿—值得我用一生来回味。时隔45年后的2016年6月,我们一行12个同学分乘三辆车,自驾向(湘)黔行,去找寻我们当年的足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挥舞着“连旗”在桥下的留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那时有60万建设大军参与建设,在湘黔沿线摆开了“战场”。随处可以听闻到开山放炮的轰隆声,来往车辆急促的喇叭声,人声沸腾的喧嚣声,工地上高音喇叭里时时播放的鼓舞人心的雄壮音乐……汇成和谱写了一曲千军万马战湘黔的激动人心的战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那时施工设备还比较落后,基本是都用人海战术,推崇“人定胜天”的思想,用手挖肩挑背扛是当年施工的常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工地的一角,充分展现了人海战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到了工地不足一个月,现实就给我们上了一堂“安全课”。桥工1队修建的8号桥墩,在挖桥基的时候,开始用的是大圆木做的“土吊车”,用法是一根粗壮的圆木立在地上,另一根与之形成夹脚,再装上滑轮,即可用“铁斗”把桥基里挖出的土方清除,结果圆木突然断裂,悬在空中的“铁斗”直接砸在正在基坑里工作的工人张先奇的头上,使之当场被砸身亡!我是事故发生之后才看到当时的现场,但这个现场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这是我人生中看到的第一次死亡事故!深感触目惊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工人们正在索道上工作(资格的高空作业!充满了危险⚠️和挑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女生相对男生还是有被照顾的,我们主要工作有筛沙,(经过爆破炸碎山石,用筛网滤过,再用于混泥土制作)。扎钢筋笼、清理拆下来模板上的钉子和残存的混泥土,当然也有打风枪、抡二锤、放炮、人工操盘(人工搅拌混泥土),打风抢很费体力,震动也很大,那时候我们还打的是干风抢,腾起的灰尘很容易造成尘肺。风抢打好炮眼,装上炸药,装炮的时候引线会比工人点的炮长一些,一般可以燃烧5分钟,才引然炸药,目的让我们有足够的撤离时间,一般工人点炮引线只燃烧3分钟。记得点炮前,会给我们发一根香烟,先点燃香烟,再用香烟点燃引线,然后迅速撒离。我最怕香烟点燃之后,真正听到点炮口令香烟又熄了,所以每次都很紧张,往往大口吸烟,以致每次点炮的香烟会被我口水弄湿一半。记得我第一次点炮,没有经验,听到点炮的口令,我赶紧用香烟对准引线上事先留好的点炮切口,这时带我们的师傅一把就把我薅开,嘴里同时叫到:“你不要眼睛了”!因为引线被点燃的瞬间会产生一尺左右的火花,点炮的人面部凑的太近会灼伤眼睛。他这一薅等于拯救了我的双眼。(这是值得我一辈子感谢的)。另外,放炮之前需要划定一个安全区域,点炮撒离后需要数爆炸的炸点,发生哑炮还需要排出。对于每次放炮的安全大家都很重视,但是即便是这样也有意外,有一但姓同学被放炮飞起的石块击中手指,造成指骨骨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工地生活虽然艰苦,还是少年的我们也可以从容乐观的面对。照片中的我们身着再生布的工作服,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这张照片拍于当时的铁路建设工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重安江大桥修建过程中,我也有过一次“惊魂一刻”,3月的一天,我和刘晓璐、还有一个二老工人(63年参加工作的),到3号桥墩(离地面大约30多米)上工作,我们乘坐索道的吊篮上桥墩,索道上吊篮的移动是靠卷扬机操作来实现的,而卷扬机设在大桥两端的山头上,那时候没有对讲机,操作卷扬机的师傅是靠下面的“手旗手”给予操作的信号(旗语),而我们那天吊篮降落在桥墩上只有一半时候,吊篮就开始下降,这时吊篮马上发生了倾斜,即将要把我们从吊篮中“倾倒”出去了,我们用的这个吊篮比较小,二老工人反应快,马上占领了有利的位置,及时抓住桥墩上钢筋,因为吊篮很小,我和刘晓璐就靠不上去了,够不到桥墩上的钢筋!万幸的是桥墩下有人发现问题,并惊呼起来,卷扬机师傅也似乎发现了危险!及时停止了卷扬机的操作,我们才“幸免于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矗立在江心的6号桥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当时属于胆子大,个子也偏高的,上桥墩工作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上去的,我上去了数次,在攀爬的过程中,除了头上带着安全帽,没有其他安全措施,那钢筋焊接的梯子在桥墩壁上固定的并不牢固,爬梯子的动作大,或风大的时候,梯子摇晃会很明显。有恐高症的人根本不敢上桥墩了。记得有一次记者来拍摄湘黔铁路的记录片,专门让我们几个同学演示了一下爬梯子上桥墩,不过那时正值冬季,不但穿的厚实,而且头带藤制的安全帽,根本看不出是谁是谁。这张照片其中就应该有我,当时张建军、赵伟同学在我上面,刘晓璐同学跟在后面。还有几个同学爬上桥墩之后,就再没有胆子爬下桥墩了,最后是坐吊篮回到桥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离我们最近的小卖部,我们日常用品比如小零食、牙膏牙刷、脸盆都可以在这里购买,给家里邮寄信件也从这里寄出,当时我们通信地址是凯里旁海区弯水公社铁二局桥三队,现在又有人把重安江大桥称为加劳大桥,加劳火车站就在我们修的桥的旁边。这张照片是2016年我们回访时拍的,它似乎已经没有了以往的功能,只是房子没有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火车正从我们修筑的重安江大桥通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般买菜是事务员跟卡车司机一同进城购买,一车菜能吃好些天,一般我们上班的时候能听见猪的嚎叫声,就知道是杀猪了,这天有猪肉吃了,一般是中午喝汤,晚上吃肉,一个月大概有5次荤菜。队里也用心改善我们的伙食,记得曾经买过十几只羊,时不时宰杀一只改善大家伙食。和我“搭伙”吃饭的刘同学不吃牛羊肉,食堂做的羊肉的时候我独自享用了。那时好像猪肉一份0.5元,羊肉一份0.3元。我们工资是22元/每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近距离拍摄的重安江大桥。</b></p> <p class="ql-block">重安江大桥下水牛在江中嬉戏。</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对于我们那段桥工生涯,我的同学们都难以忘怀,同学袁广铁特意把我们同学会的一张合影用重安江大桥做背景PS了一下,照片中的同学都是当年重安江大桥的建设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从1935年计划修建,到1972年全线贯通,湘黔铁路历经了战火烽烟、经济困难、全民奋战的三次大规模建设。它是铁路建设史上耗时最长、工程任务最为艰巨、投入人力最多的一项重大工程之一,对连通我国东西交通、开发大湘西、黔东南乃至我国大西南,具有重要意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如今,湘黔方向,高铁有了,湘黔铁路也“升级”为沪昆铁路,但它依然发挥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参与了湘黔铁路重安江大桥的建设也是我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经历,这段经历培养了我吃苦耐劳、和同学团结协作的精神,它已经成为我记忆中的一抹旧绿,永远珍藏在我的脑海里。这次向(湘)黔铁路行就是回味自己过去的岁月,很值!</b></p> <p class="ql-block">  注:部分照片来自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