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成语典故这种独特的语言形式也深受领袖们的青睐。毛泽东主席和习近平总书记,博览群书,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对古籍中的成语典故运用娴熟、信手拈来,充满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他们曾多次灵活引用邯郸成语典故,点铁成金,赋予了成语典故新的时代内涵,为邯郸这座历史名城增添了无穷的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围魏救赵</span></p><p class="ql-block">我们要有积极的战略,不能被动。这就是敌人从这边打过来,我们就从那边打出去,迂敌后,在外线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同时,牵制进攻井冈山的敌人。这种战略,古已有之,叫"围魏救赵"。</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在井冈山召开的"如何应对湘赣敌军的第三次</p><p class="ql-block">'会剿'联席会议"上的讲话</p><p class="ql-block">"围魏救赵"是战国时齐军采用孙膑计谋,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打赵都的军队,从而使赵国得救的经典战例。</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讲话中把"围魏救赵"的历史战例,运用到人民战争中去,避实就虚,击于此而解于彼,一招制胜。多年后,主席重读此战例,仍兴奋不已,评曰:"攻魏救赵,因败魏兵,千古高手。"赞叹之情,溢于笔端。</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纸上谈兵</span></p><p class="ql-block">做一个真正能干的高级指挥员,不是初出茅庐或仅仅善于在纸上谈兵的角色所能办到的,必须在战争中学习才能办得到。</p><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p><p class="ql-block">1936年12月,毛泽东同志在红军经历二万五千里长征,民族危亡、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发表这篇文章,深刻总结了革命战争的经验与教训。</p><p class="ql-block">毛泽东同志在战争年代反对"纸上谈兵"的军事作风,提出向战争学习,向实践学习。习总书记将"纸上谈兵"的军事教训,创造性地上升为治国理政的历史镜鉴。从战争时期的"纸上谈兵"到和平发展时期的"空谈误国",都是违背实事求是的原则,汲取"纸上谈兵"的历史教训,具有深刻的历史教益和重要的现实意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纸上谈兵</span></p><p class="ql-block">做一个真正能干的高级指挥员,不是初出茅庐或仅仅善于在纸上谈兵的角色所能办到的,必须在战争中学习才能办得到。</p><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p><p class="ql-block">1936年12月,毛泽东同志在红军经历二万五千里长征,民族危亡、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发表这篇文章,深刻总结了革命战争的经验与教训。</p><p class="ql-block">毛泽东同志在战争年代反对"纸上谈兵"的军事作风,提出向战争学习,向实践学习。习总书记将"纸上谈兵"的军事教训,创造性地上升为治国理政的历史镜鉴。从战争时期的"纸上谈兵"到和平发展时期的"空谈误国",都是违背实事求是的原则,汲取"纸上谈兵"的历史教训,具有深刻的历史教益和重要的现实意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盛气凌人</span></p><p class="ql-block">必须保证共产党员在政权中的领导地位,因此,必须使占三分之一的共产党员在质量上具有优越的条件。只要有了这个条件,就可以保证党的领导权,不是要一天到晚当作口号去高喊,也不是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我们,而是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说服和教育党外人士,使他们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p><p class="ql-block">——毛泽东《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p><p class="ql-block">成语"盛气凌人"源于《史记.赵世家》,赵孝成王初即位时,秦攻赵,赵求援于齐,齐要求以赵太后爱子长安君为质,方肯出兵,太后不允。左师触龙劝谏,太后"盛气而揖之"。"盛气凌人"由此而来。</p><p class="ql-block">1940年3月,毛泽东同志于党内发表的《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指示文件中第五条里,妙用"盛气凌人"这一成语,驾轻就熟地把邯郸古代历史文化融会于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借以扩大革命力量,建立广泛而牢固的革命统一战线,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兼听则明,偏听则暗</span></p><p class="ql-block">唐朝人魏征说过:"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也懂得片面性不对。可是我们的同志看问题,往往带片面性,这样的人就往往碰钉子。</p><p class="ql-block">——毛泽东《矛盾论》</p><p class="ql-block">毛泽东的《矛盾论》是一篇论述马克思主义唯物辨证法中关于矛盾规律内容的重要哲学著作。毛主席引用"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一成语,教育全党同志全面地看待问题,倾听各方面的意见,避免偏听偏信,如此才能明达事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不教而诛</span></p><p class="ql-block">对于其他错误,也是这个办法。预先出告示,到期进行整风,不是"不教而诛",这是一种小民主的方法。</p><p class="ql-block">——毛泽东《在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p><p class="ql-block">成语"不教而诛"见于《荀子·富国》:"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意思是说,事先不进行教育,犯了错误就直接惩罚。</p><p class="ql-block">1956年11月15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的讲话中引用此语,意在说明我们不主张不加教育就给予惩罚。对人民内部的事情、党内的事情,要用整风的方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来解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青平乐,蒋桂战争》中引用邯郸成语"一枕黄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于安思危</span></p><p class="ql-block">"于安思危,于治忧乱。"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战胜风险挑战中壮大,始终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多次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就是要告诫全党时刻牢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p><p class="ql-block">.——习近平《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p><p class="ql-block">成语"于安思危"出自《战国策·楚策四》:"虞卿谓春申君曰:'臣闻之《春秋》,于安思危,危则虑安。今楚王之春秋高矣,而君之封地不可不早定也。'"虞卿是赵孝成王时期的一位重臣,他劝说位高权重的春申君,尽早确定封地以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和退路。</p><p class="ql-block">2018年6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作了《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的重要讲话。总书记使用"于安思危"这一成语,提醒全党树立忧患意识。当前,我国面临的环境复杂多变,各种风险因素并存,我们应充分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与困难,做好应对意外风险的思想准备,防患于未然。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增强风险意识,提高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