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乡愁:回忆文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营城煤矿的支援三线建设留守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陆占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64年,为了应对当时的国内、国际局势,中苏、中印关系,北部湾事件,西藏地区少数敌对分子搞分裂,美帝支持国民党对大陆沿海骚扰破坏等等因素。五至六月份中央召开第三个五年计划会议。会上重点提出了“加强三线建设,防备入侵之敌”方案。毛主席说“只要帝国主义存在,就有战争危险。我们不是帝国主义的参谋长,不晓得它什么时候要打仗。决定战争最后胜利的不是原子弹,而是常规武器。在原子弹时期,没有后方不行。要搞三线工业基地建设,一二线也要搞军事工业,各省都要有军事工业,自己造步枪、冲锋枪、子弹、炸药,有了这些东西就放心了”。在毛主席英明领导下,强国固防的三线建设正式开始了。三线建设是指一线沿海地区,二线东半部地区,三线是大西南地区。三条线涉及13个省份。当时出任三线建设的副总指挥是彭德怀元帅。出任前毛泽东主席和彭老总谈话说:“我们共事几十年了,不要庐山一别,分手分到底。我们都是六、七十岁的人了,应当为后代多想事、多出力。庐山会议已经过去了,是历史了,现在看来,真理可能在你一边”。“对你的事,看来是批评过了,错了,等几年再说吧。但你自己不要等,要振作,把力气用到办事上去”。毛主席的亲切谈话,给了彭老总极大的鼓励,自此三线建设搞的轰轰烈烈,热火朝天。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号召,都积极抽调人员支援建设。大量的技术人员、干部职工、解放军和民工队伍,四面八方聚集到三线建设伟大工程。</p><p class="ql-block"> 1965年7月营城煤矿召开支援国家三线建设的全矿职工动员大会,号召矿上干部职工焕发革命热情,发扬爱国主义精神,顾大家舍小家,踊跃参加支援国家三线建设的强国大业。当时营城煤矿的干部职工分批1000余人奔赴四川渡口(当时叫上云南,因渡口临近云南,属于中西部地区,是中国的南大门)。</p><p class="ql-block"> 一下子去了这么多人,有很多干部职工的家属都不愿跟着去,留在了矿上。为了使留在矿上的家属和支边的职工两地互通联系,妥善处理一些事情,就成立了个以姓唐的(忘了叫啥名了,大家都叫他唐主任)为头的留守处。地址在矿俱乐部下坡铁道口北200来米处,刘振东水楼子一趟房的南侧,门冲西开。就是现在的税务局偏南50米处(拆迁多年原址已无存),现在李兴成婚庆公司的位置。</p><p class="ql-block"> 留守处的作用,就是对留在营城的家属负责管理照顾和做些思想工作。协调处理一些日常生活家务事情,相当于后勤部门。目的是让支边人员安心三线建设。我父亲就去了渡口。当时那个年代的条件很差,第一次光去的路程就走了14天才到目的地。是坐完火车之后改乘汽车。可见旅途劳顿多么辛苦。一年一次40天探亲假,回来在家待不到20天就得回程。第二次回来用了11天,后来交通不断改进提速,六七天就可以跑个单程了。规定是一年一次带薪探亲假,报销路费。也可以反探亲,家属去看望职工。</p><p class="ql-block"> 因为我家孩子多,当时6个孩子我是老大才15岁。就父亲5级工63元工资,家里生活很困难。我母亲时常带着我去找留守处,开介绍信免个学费了或者过年过节申请个生活困难补助救济啥的。也有的家庭有病人或有个疑难棘手的生活琐事去找留守处想办法帮忙的。那时留守处与云南单位联络,除了电话就是拍电报。信件太慢一般都得十天半个月的,急事不用信件。记得有一次去留守处,正好赶上一个家属跟留守处人员说,家里老人病重快要不行了,留守处人就赶紧去邮局给拍了个加急电报。还有一回,同去云南的邻居家属李婶生病走不了,我去帮找,留守处人员就用手推车帮着把李婶送到医院,还帮着挂号办理一些手续。那个年代小汽车摩托车都很少,交通运输除了自行车就是馿马车和手推车。留守处为当时的云南职工和家属做了不少工作,解决了不少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参加支援三线建设的人,如今年龄最小的也近耄耋之年了,有的已经不在了。但当年那种“天当房地当床,三块石头架锅梁”。“战晴天、抢阴天、刮风下雨当好天,日夜奋战建三线”。“奉献、牺牲、团结、协作,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谱写了新中国建设史上空前的最光辉的一页。三线建设者们,肩负国家重要使命,称得起是国家建设的脊梁!数学家华罗庚面对三线建设者们说“多难的数学题,我可能解出,但我无法解出他们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回忆起这段往事,也是对那个年代人们的朴实爱国情怀的一种敬仰和怀念。</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陆占山,男、1950年生。吉林九台人,文学艺术爱好者。系营城灯谜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九台区文友社副社长。区书法、老年书画会员。长春空港福园社区、西营城文化站书画负责人。</p><p class="ql-block">1990年获“首届中国灯谜国际大赛”优秀射手。2002年获“乡土文学”奖。捐赠书画作品助学文艺家创作协会授予“2007年度中华当代慈善艺术家”。2008年汶川地震诗书画义拍义卖当代艺术家协会授予“捐赠爱心证书”。2009年10月获北京“首届人民书画艺术展”优秀奖。2010年12月获四川“跃马迎春全国书画大赛”入展奖。2010年6月获河北“中国书法之乡书画邀请展”二等奖。2010年捐助百万空巢老人荣获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颁发“志愿活动证书”。2014年10月获上海“魅力中国书画赛”二等奖。2014年获“美在九台”书画优秀奖。2015年获吉林日报“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灯谜竞猜优秀谜题艺术策划奖。2018年10月获九台老年书画“光辉历程”优秀奖。2020年3月获“全国臻品书画抗击疫情”优秀入展奖。</p><p class="ql-block">有文学艺术作品入选《当代灯谜艺术家辞典》《民族艺术家大辞典》《鲜红的党旗》《中国共产党格言宝典》《九台文史资料》等网络书报刊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