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里的记忆《说面》

菊荣制作

<p class="ql-block">南浔,一个太湖南岸的水乡古镇,便利的水陆交通,南来北往的商贾,为开放包容的南浔带富奢与繁荣。</p><p class="ql-block">面食是北方的特色,江南水乡以大米为主,唯我例外,一日三餐百吃不厌。记得在60年代的中期,我跟母亲要8分钱去大庆楼买阳春面,12寸搪瓷杯连汤带水差不多平口,能让我们兄妹饱腹又吃的津津有味。</p><p class="ql-block">72年进红雷化工厂,早餐吃面成了标配,一碗阳春面或一碗雪菜肉丝面,奢侈又惬意。那时的几家饭(面)店,多集中在东大街与宝善街。从马家港过洪济桥,就是天云楼(罗高子面店)、长兴馆、大庆楼和一枝春;如走下塘过通津桥,桥弯里从栲栳湾搬来的五福楼,大庆楼,一枝春,多可顺路任选。</p><p class="ql-block">1984年夏,永安路新开一家永安饮食店,主打酥肉爆鱼“双浇面”,我没吃过这种叫法的面,于是约上同事赶了过去。落坐后不多时,一碗色香味“双浇面”上桌,自吃过这碗面,我就成了这里的常客。</p><p class="ql-block">1986年,从人民广场以北至清风桥、牡丹厅、西大街,陆续出现卖建材的店,一箱箱三夹板放在人行道上,影响了人们的通行。</p><p class="ql-block">1988年,建材经营从清风桥区域搬到永安路。</p><p class="ql-block">1992年,又从永安路搬入新建的振浔路建材一期。南浔建材市场在外来经营者加盟下,开始进入全国大市场的快车道。</p><p class="ql-block">永安路(60年代曾名庆丰街)因轮船码头,建设大桥(当时唯一通车桥),汽车站,南浔湖羊交易行,夏寅生自行车行,供应苗鸡鸭鹅的孵坊等,成为南浔城乡重要商贸、人员聚散的场所,这里是当年最繁华热闹的一条街。</p><p class="ql-block">时间不长,短短数年因建材市场从进到出,又前后羊行、孵坊关门,老汽车站拆除(浔溪大桥新汽车站启用),89年建设大桥拆除,轮般码头停航等,昔日繁华热闹的永安路,一下子变得冷冷清清……</p><p class="ql-block">时间来到当下。</p><p class="ql-block">前些时有人告诉我,当年的永安饮食店又重新开张,改名永安面馆,依旧主营双浇面。我又来这里吃面,店开在老街的原址,仍是传统做法,仍是不变的老口味。</p><p class="ql-block">如今,永安路正在改建。西侧老轮船码头已更新,西北分倉的三座大仓库也将修复,米厂内的三间二层老楼房因太旧拆除,留下红砖圆形粮库与原轮船码头的水塔遥相呼应。永安路应了“30年河东40年河西”这句老话,又将迎来阳光明媚的明天。</p><p class="ql-block">一碗传统双浇面,时间 赋予它生命。这40年间新增数十家面店,有各式各样的口味,但老的就是老的,能对传统的坚守才是它的灵魂。</p><p class="ql-block">现在吃面,早跳出裹腹的局限,已作为一种饮食文化,一份乡愁和难于忘却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