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001.展览简介 </p><p class="ql-block">亲爱的观众朋友,欢迎您来中华艺术宫参观"何以敦煌"敦煌艺术大展。本展览由敦煌研究院和中华艺术宫共同主办。敦煌,位于古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道,是东西方文化荟萃之地。敦煌莫高窟正是古代多民族、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见证,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中华民族的博大胸襟。</p><p class="ql-block">本次大展分为4个单元:第一单元"丝路·敦煌",我们将从伟大的张骞"凿空西域"、各国商人"互通有无"开始,感受多元文化的汇聚。第二单元"石窟.净土",是您观看本次展览的重点,其中包括复刻的敦煌极具代表性的6座经典石窟,让您身临其境地感受敦煌文化的魅力!第三单元"遇见.藏经洞",展示了"打开中世纪世界历史的钥匙"莫高窟第17窟藏经洞,它的发现与文物流散,以及我们今天为文物数字回归做的努力。第四单元"坚守.传承",主要展示了几代莫高窟人"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以及敦煌石窟保护工作的发展历程。下面就请您和我一起走进敦煌艺术,穿越时空,感受它经久不衰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002 西域商队 莫高窟第420窟</span></p><p class="ql-block">莫高窟第420窟开凿于隋代中期,公元600年前后,是隋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洞窟之一。在这个洞窟的窟顶壁画中,就画有这幅《西域商队图》,它是根据《法华经》中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画的。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观音救商队的景象。画面情节从右到左依次展开:最右端是商人在出发前跪地祈求平安,接着商队启程,满载货物的骆驼、毛驴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十匹骆驼不小心滚下山崖,脚夫们俯看深谷,惊恐万状。好不容易下山之后,强盗又出现了,于是商人拿起弓箭、盾牌和强盗对抗,但是他们不是强盗的对手,最终被捉拿。此时商人们纷纷念诵起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于是强盗们都放下兵器,双手合十肃立,商队获救了。实际上,商人来往于丝绸之路上,遇见强盗和险境都是司空见惯的,但是经文中对于行商遇盗的场景并没有多作描述,而画家充分发挥创造力,用一组生动的连环情节真实地表现了古代丝绸之路上艰难的商旅之途。全画一气呵成,笔触粗放,色彩淳厚。</p> <p class="ql-block">003.莫高窟第45窟 </p><p class="ql-block">莫高窟第45窟的制窟。作为莫高窟盛唐盛时期的代窟之一,45窟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塑像和壁画中刻划精细的各种物体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们的生活风貌。</p><p class="ql-block">正面壁龛内的塑像是此窟的重点他们是唐代雕塑艺术的杰作。这塑像以佛像为中心,按身份等级立立成对的弟子、菩萨、天王,由于身份的不同,人物的表情和气质世截然有别。主尊佛像右手上举,左手抚膝,端坐说法,头顶高耸螺纹肉髻,从慈眉欢韵的神情、丰厚肥硕的躯体、庄重大度的仪态上,鲜明地体现了佛陀大慈大悲的性格特征。佛像左侧的弟子迦叶,俯首直立,面貌清瘦,神情老成练达,沉毅矜持。塑造出一个资历高深、精研佛法、思想深邃、令人敬仰的高僧大德形像。</p><p class="ql-block">佛像右侧的弟子阿难,举止闲适潇洒,面目英俊秀朗,神情聪明,犹如现实生活中有情有欲的世俗少年。</p><p class="ql-block">两旁的菩萨像,更是唐代彩塑菩萨的上乘之作。婷婷婀娜的姿态,丰盈健美,冰清玉洁的肌肤,莹润细腻,团花密绣的锦裙,轻柔稀疏的衣纹,犹如音乐的旋律一般。作者为使菩萨妩媚娇娆,更借助主要构成人体动态的头、胸、臀三部分在空间的扭倾关系,遂成"一波三折"节奏鲜明的波浪形动态。并赋予菩萨一种娇滴滴的大家闺秀的风度,塑造了理想中慈悲为怀、垂怜众生的菩萨形象。</p><p class="ql-block">最外侧的两身天王,身躯魁伟,气势威武,头束高髻,身着铠甲,是唐代武士的典型样式。</p> <p class="ql-block">004.莫高窟第285窟 </p><p class="ql-block">眼前的285窟,敦煌研究院原院长段文杰把它称作"万神殿"。第285窟开凿于西魏大统年间,是敦煌石窟中最早有确切开凿年代的洞窟。该窟内容丰富,既有佛、菩萨、飞天、力士等,又有伏羲、女娲、雷神、雨神、婆罗门教诸神、西方的日月神等中西方不同的神灵。第285窟的主室为覆斗顶形窟,平面为方形。左壁和右壁对称地各开凿4个小禅室。窟顶中心坊井画华盖式藻井、四披绘伏羲、女娲等中国传统神话诸神与佛教护法神形象。四披下部一周绘有30多身禅僧于山间坐禅。正壁中央凿出一个圆券形大龛,两侧各有一小龛。主龛内为倚坐说法佛,小龛内各一身戴风帽的禅僧塑像。龛外画诸天外道、四天王、婆薮仙等。右壁上段通壁绘伎乐飞天;中段绘《五百强盗因缘》故事画,末尾处绘"二佛并坐";下段禅室间壁面自东向西绘有《化跋提长者姊缘》《度恶牛缘》《沙弥守戒自杀缘》和《婆罗门施身闻偈》故事画。故事画下方绘金刚力士。左壁上段绘有七铺说法图,下段与右壁对称。后壁门上方绘有三身坐佛,门左、右侧各绘大型佛说法图一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005.莫高窟第3窟</p><p class="ql-block">第3窟开凿于元代,是莫高窟晚期最重要的洞窟之一,第3窟的壁画,标志着元代绘画艺术的高度发展。它是小型殿堂窟。主室覆斗顶,藻井中心浮塑四龙,四披画联泉纹图案;正壁龛内塑八臂观音菩萨;左、右壁均绘制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及帝释天、大梵天、辩才天、婆薮仙、毗那夜迦和火头金刚等眷属。画面中观音菩萨呈温和、慈悲忿怒之相、千手排列成圆圈,形如光轮,每只手中均绘有一只眼睛。后壁门上画趺坐佛五身,门右侧画散财观音一铺,门左侧画净瓶观音一铺。</p> <p class="ql-block">006.莫高窟320窟</p><p class="ql-block">第320窟建于盛唐晚期,主室覆斗形窟顶,正壁敞口龛内塑像存一佛、一弟子、二菩萨;龛顶画说法图一铺,龛口沿画团花边饰,龛下底层壁画为盛唐画供器等,表层为宋画供养人及狮子;北壁画观无量寿经变一铺,南壁画阿弥陀经变一铺。</p><p class="ql-block">龛内主尊为善跏坐弥勒佛说法像,龛顶说法图的主尊也为善跏坐弥勒佛说法相,两侧侍立弟子、菩萨、天王,四周有彩云衬托环绕,这种以彩塑与壁画上下结合,按照弥勒经变的要求完成龛内的整体布局,是这一时期常见的安排。龛内右侧的菩萨塑像为盛唐彩塑代表作之一,高1.78米,肤色已变为红褐色,但造型结实、稳定,"S"形的体态表现出舞蹈的动势。正壁佛龛两侧一般画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左侧的观音菩萨头上冠内有一坐佛,左手提净瓶,右手持柳枝纱裙诱体。</p> <p class="ql-block">007.坐佛像莫高窟259窟</p><p class="ql-block">第259窟位于莫高窟南区的中部,是北魏早期洞窟。259窟的这身佛像,高0.85米,除左膝受损外,其余都保存比较完好。佛像身披通肩袈裟,面部丰满圆润、两耳垂肩,高髻披发,体态端壮匀称,造型古朴而又凝重。袈裟衣纹用阴刻线表现,富有绘画的线条美,随身紧裹,给人以薄纱透体之感。衣纹为浑圆的下垂形状,产生出一种稳重,安定的静穆气氛。佛像神情恬静和悦。露出发白内心的喜悦。这也是禅定的另一种境界。有些欧美游客看后,觉得他的微笑很像"蒙娜丽莎"的微笑,称他为"东方的蒙娜丽莎"。这身彩塑所表现出的安逸、肃穆和恬静的内在意境,与当时北魏时期动荡不安的社会现象恰恰相反。这些佛像的塑造,对于当时渴望安定、太平的敦煌民众来说,是心头的一种安慰和精神寄托。</p> <p class="ql-block">008.听法菩萨 ,莫高窟第272窟</p><p class="ql-block">这幅听法菩萨,上下四排,共二十身,排列整齐,姿态、手势富于变化,动态无一雷同,但相互间气韵贯通,呈现出一种浑然一体的韵律美。全画以单纯的土红为底色,人物则以石绿、石青、白色为主,色调明快,具有早期石窟艺术特色。人物结构轮廊用褐色勾勒,稍加晕染,再用白色点染隆起的部位,呈现出立体的效果,是典型的西域绘画技法。</p> <p class="ql-block">009.北凉石塔</p><p class="ql-block">北凉石塔是中国出现最早的一批佛教石塔。敦煌研究院馆藏文物现存体积最大的《北凉石塔》是国家一级文物,发现于敦煌党河淤泥中。石塔残高96厘米,底径48厘米,顶部残缺,绕周雕八个龛,内浮雕七坐佛及一交脚弥勒菩萨,现尚存五龛较完整,龛际之间刻供养人;塔身圆柱上分刻汉文《增壹阿含经.结禁品》和婆罗迷文《缘起经》,残存11行。其形制、图案、铭文中西元素交融,是佛教东传中土并与中国文化融合、逐步本土化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010.降魔变 莫高窟第263窟</p><p class="ql-block">这幅降魔变位于莫高窟第263窟。降魔变,内容讲的是释迦牟尼即将成佛之时,魔王波句认为释迦牟尼成佛对自己将有很大的威胁,于是驱使手下的魔军妖将向释迦发起种种进攻。画面中的牛头马面、奇形怪状的妖魔,个个面目狰狞,向释迦牟尼射来无数支毒箭。但释迦镇定自如,不为所动。波旬又派三个妖女来诱惑释迦牟尼,企图破坏释迦牟尼的道术,释迦运用法力,将三个妖女变成了奇丑无比的老妇。魔王波旬黔驴技穷,不得不拜倒在释迦牟尼的脚下,皈依了佛法。这是释迦牟尼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它象征着佛教的建立,也是早期佛教艺术中比较流行的题材之一。这幅画以强烈的对比手法,表现出正义与丑恶的斗争,通过周围魔军的丑恶、骚动、凶残来烘托出释迦牟尼的庄严、平静、慈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011.六字真言碑</span></p><p class="ql-block">眼前这块六字真言碑是国家一级文物。出土于莫高窟第61窟,为元代著名碑刻。碑身上额刻"莫高窟"三字,碑身中央刻四臂观音像,观音像周围刻有梵文、藏文、汉文、西夏文、蒙文、八思巴文共六种文字的"喃、嘛、呢、叭、咪、叶";还刻有功德主、立碑人等82人的汉文题名,其中有蒙古、汉、党项、回鹘等族人。莫高窟六字真言碑版映了丝绸之路上多民族文化长期共存、相互影响、包容互鉴的历史,也见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特征和格局。</p> <p class="ql-block">012.萨唾舍身饲虎本生 莫高窟..</p><p class="ql-block">莫高窟北魏254窟绘制的《摩诃萨唾舍身饲虎》本生故事讲的是:古代印度宝典国国王有三个儿子,其中最小的名叫摩诃萨唾。一天,兄弟三人骑马到山林中游玩,在归家途中,见一只饿得奄奄一息的母虎躺在山崖下,旁边还有几只嗷嗷待哺的虎仔。三人都很同情,但又都想不出救助办法。摩诃萨唾暗自决意救虎,他设法支走二位兄长,自己躺在地上让老虎吃他的肉。不料老虎连咬他的气力都没有,萨捶焦急地爬到山崖上,用木刺破自己的全身与喉咙,跃下山崖落在虎旁,饿虎舐血食肉后远离他处。两位兄长不见了弟弟忙返回寻找,只见一堆白骨,明白弟弟已舍身饲虎,悲痛难忍,回宫报告父母,国王夫妇赶到山谷抱尸痛哭,随后二王子收拾摩诃萨捶遗骨,造塔供养起来。佛经里说: 昔日的摩诃萨唾就是今日的释迦牟尼。佛教认为人死后是要轮回转世的。生前行善积功德者,死后可成佛进入佛国极乐世界。这些叙述佛的前生事迹的故事就叫本生故事。佛教常用佛的本生故事来宣扬各种忍辱牺牲的精神,起到劝善惩恶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013.五百强盗成佛因缘故事 莫...</p><p class="ql-block">第296窟的五百强盗成佛因缘故事画,此画又称得眼林故事画。佛经讲:古代懦萨罗国曾有五百强盗作乱,于是国王波斯匿王派大军征剿,强盗战败被俘,被施以酷刑,挖去双眼,并放逐到深山中。强盗在深山中痛苦不堪,大声呼救。这时佛大发慈悲,把雪山香药吹入强盗的双眼,使其双眼复明,并为强盗现身说法,使五百强盗觉醒,最后皈依佛法,各自成佛。这幅五百强盗成佛因缘采用长卷式的构图,从右至左详细表现了国王获得报告、发兵出征、与强盗鏖战、五百强盗被擒、受刑、放逐山林、遇佛得救、出家修道等场面。画面结构紧凑,情节连贯,人物动态生动自然。</p> <p class="ql-block">014.佛传故事 莫高窟第290窟</p><p class="ql-block">第290窟的佛传故事画讲述了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描绘了入梦受胎、树下诞生、出游四门、逾城出家、释迦成道等八十七个情节,人物两百多人,是敦煌最详尽细腻的佛传画。</p><p class="ql-block">这八十七幅画面分为三个部分,按"之"字形走向,各情节之间以屋宇树木或是文字作分隔,以细腻的叙事性手法,重新演绎外来佛经故,内容丰富,情节曲折,为佛传艺术品中所少见。画面线描流畅而清晰,体现出早期壁画故事画艺术的成就。</p> <p class="ql-block">015.莫高窟第158窟</p><p class="ql-block">第158窟位于莫高窟南端,是著名的涅槃窟之一。所谓涅槃窟,是将涅槃像作为洞窟的主体,前面没有遮挡而使卧佛像展现在观众面前,所以涅槃窟的平面都是长方形的。这尊涅槃佛像长15.8米,右侧卧,神态安详,唇含笑意,表现了"寂灭为乐"的涅槃景象。涅槃像头部一侧墙壁上的弟子举哀图,着重刻画了阿难见迦叶来投地啼哭,以及众弟子扶持悲不自胜的迦叶,神态生动,造型夸张。上排的菩萨是"大觉有情"者,以超然出世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016.莫高窟第17窟(藏经洞)</p><p class="ql-block">莫高窟第17窟,位于第16窟甬道右壁,建于唐大中五年至咸通三年(851-862)年间,是晚唐僧人洪辩的影堂。平面近于方形,覆斗形窟顶,从地面至窟顶高约3米,正壁贴壁建长方形禅床式低坛,坛上泥塑洪辩像,身后画菩提树,枝叶相连以示洪辩在菩提树下坐禅,左侧画比丘尼,右侧画近侍女,左壁嵌大中五年洪辩告身敕戕碑一通这尊洪辩彩塑像。身着田相架裟,寺僧人将洪辩像移至他窟,将该寺多年收藏的大量佛经、佛画、法器以及其他宗教、社会文书等秘藏于此窟,砌墙封闭窟口,并于壁面饰以壁画,故而俗称藏经洞。1900年,敦煌藏经洞发现了数万件古代遗书及佛画幡幢等各种文物;这一发现堪称"打开中世纪世界历史的钥匙",并由此引发了全球"敦煌学"热潮。</p> <p class="ql-block">017.女供养人像 莫高窟第9窟</p><p class="ql-block">莫高窟第9窟是晚唐时期敦煌归义军节度使张承奉修造的功德窟,画面中立于毡毯上的三位女供养人为节度使的女眷,她们双手捧供或合十,正在虔心礼佛。供养人行列中还画有一个小小的骑竹马的儿童;右侧还有五名侍女相随。画中三位贵妇全身上下花团锦簇,艳丽照人,尽显晚唐敦煌贵族妇女的时尚。</p> <p class="ql-block">018.北魏刺绣佛像供养人</p><p class="ql-block">北魏刺绣佛像供养人被列入中国禁止出国(境)展览的195件文物之一,于1965年在莫高125窟和126窟前崖壁的石缝中发现。这件刺绣说法图属寺院供奉物,残损严重,从保存部分可以辨认出一身着红色袈裟结跏趺坐在莲座上佛的下部。佛左侧残存侍立的菩萨下半身,立于莲花之上。佛与菩萨之间,填充以忍冬等植物纹样。刺绣最下方为供养人和发愿文,发愿文居中供养人分列左右。左侧立一供养比丘尼和四身女供养人,右侧应为供养比丘和男供养人,但残损严重,只能辨认出其中二人。发愿文在矩形框内,从右至左14行共150余字。第二代广阳王元嘉,法名慧安,于公元487年在洛阳制作了此件刺绣,并通过僧人带到敦煌供奉。</p> <p class="ql-block">019.都督夫人礼佛图莫高窟第…</p><p class="ql-block">莫高窟第130窟的唐代供养人画像是莫高窟唐代壁画中规模最大的一幅,共十二人,前三人为主人,后面九人为奴婢。前三人均有榜题,第一身形象最大,沥粉堆金题名为"都督夫人太原王氏一心供养";第二身形象较小,墨书题为"女十一娘供养";第三身形象更小,墨书题名为"女十三娘供养"。从榜书我们可以知道,后两人是都督夫人的女儿。都督夫人礼佛图画于天宝五年以后,乾元元年之前,即742-758年。</p><p class="ql-block">都督夫人和她的女儿们都是遍身绮罗,满头珠翠,一望便知为豪门贵族眷属。这幅画造型真实,富于生气息,无论是主人还是奴婢,都具有"曲眉半颊","半肌腻体"的"杨贵妃型"的特点。但每个人的面容神采又各不一样,深刻的表现了生活的真实。</p> <p class="ql-block">020.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莫高窟…</p><p class="ql-block">莫高窟第156窟是张淮深为纪念其叔张议潮所修的功德窟。这幅《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就是张议潮被敕封为节度使后统军出行的写照。画面可分为相互衔接的三个部分:仪仗先导部分、主体部分和辎重后勤部队。全画的中心为节度使张议潮,他形象比其他人物高大,画面更以白马过桥来提示和突出主要人物。整个画面人物逾百、骏骑八十余,出行队伍旌旗飘扬,延绵浩荡,显示了这支队伍的严整军仪和威武雄风,是一幅珍贵的历史画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中唐开始,敦煌由吐蕃统治。吐蕃严苛的统治引起了各族人民强烈的不满,当时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公元848年,敦煌人张议潮率众起义,结束了吐蕃统治,收复了河西十一个州,解除了唐王朝的西顾之忧,确保了中原西去的通路。张议潮推翻吐蕃统治后,没有自立为王,而是向中原王朝进表,被朝挺册封为河西十一州的归义军节度使。</span></p> <p class="ql-block">021.五台山图第61窟</p><p class="ql-block">五台山在山西省,是佛教文殊菩萨的道场,莫高窟第61窟《五台山图》是最大的全景式历史地图,长13.8米,宽3.8米,描写风景、人物◇以及170多坐建筑物◇包括寺院、佛塔、桥梁,还有题记、佛经故事等,农人、制陶、打猎、晚宴、屠户等,栩栩如生,充分反映当时百姓的生活。此外,《五台山图》更是中古时期珍贵的交通史图,建筑学家梁思成据此于19S 年在五台山发现了建干公元877年的唐代木构建筑中的代表作﹣﹣大佛光寺,充分体现出它的史料价值。</p> <p class="ql-block">022.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唐代《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简称《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金刚经》于公元前994年间,约我国周穆王时期,成书于古印度。是如来世尊,即释迦牟尼的前身在世与众弟子、长老须菩提等人的对谈纪录,由弟子阿难所记载。</p><p class="ql-block">此卷长达5米。卷首刻绘祗树给孤独园说法图,主题是释迦牟尼向四众弟子宣说佛法。卷末题记"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珩为二亲敬造普施"。经券首尾完整,图文刻画精<span style="font-size:18px;">美,文字古拙道劲、刀法洗练,唐楷风格浓郁。卷子墨色均匀,印刷清晰,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span></p> <p class="ql-block">023.归义军衙府酒破历宋代青山庆示先生捐赠。该酒帐无纪年,保存了某年从四月九日到六月二十四日中的100笔用酒帐,其中"五月"、"六月"用朱笔书写。在纸张的接缝处,铃有长方形的"归义军节度使新铸印"朱文印。据研究,该酒帐立于宋乾德二年,即公元964年,通过某月日因何事用酒若干的记载,反映出敦煌当时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024.全天星图 唐代</p><p class="ql-block">这件《全天星图》被誉为世界上现存古代星图中年代最早、星数最多的一幅星图。</p><p class="ql-block">整幅星象图从12月开始,按照每月太阳所在的位置,将赤道带附近的天区分成12份,每一份投影到一张长方形的平面图上。《全天星图》上标明了1359颗星星的位置,包括人类肉眼很难观察到的光亮微弱的星星。在每月星图之间,还用文字说明太阳12次起点和终点的度数。经现代天文学家测定,星图中200多颗最明亮星星的位置异常准确。此外,在《全天星图》中明确标示出牵牛星、织女星。结合敦煌遗书《杂抄》提到的"七月七日何谓?看牵牛织女,女人穿针乞巧",可见,1000多年前,古代敦煌地区的民众会在这一天观星乞巧。</p> <p class="ql-block">026.开元水部式 唐代</p><p class="ql-block">开元水部式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水利法典,《开元水部式》为唐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修订。内容是关于水资源管理的规定,少部分条款是涉及全国道路桥梁、渡津以及各地河道运输、海上运输管理的规定。唐朝统治者采用了多种法律手段调整社会关系,律、令、格、式是唐朝的主要法律形式。其中,式是有关封建国家各级政权组织或各类机关活动的规则,以及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公文程式的细致规定。</p><p class="ql-block">《水部式》是唐朝的一项独立的行政法规,其名称来源于唐朝中央机构中管理水资源的部门﹣﹣水部。这件文书是迄今所知由中央政府作为法律正式颁布的第一部水利法典,对研究唐代水利制度及法律制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027.棋经一卷 北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棋经一卷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围棋论著,学者研究认为敦煌的《棋经一卷》成书于北周时期,此前人们认为最早的棋经是北宋张拟的《棋经十三篇》简称《棋经》,《棋经一卷》比张拟的《棋经》早将近五百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围棋理论著作。藏经洞发现的《棋经一卷》是我国围棋界的重大发现,它的发现使得中国围棋发展史将有很多地方需要重新写,其中将会增加不少早已失传的中料及</span>围棋理论的珍贵篇幅,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围棋的历史,尤其对深入研究唐代以前我国围棋发展史有着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028.乘象入胎 莫高窟第329窟</p><p class="ql-block">莫高窟初唐第329窟主室佛龛顶部画有佛传故事画:乘象入胎、夜半逾城。</p><p class="ql-block">这幅乘象入胎讲的是:传说两千多年前喜马拉雅山脚下有一个十分富饶的国家﹣﹣迦毗罗卫,其国王净饭王是释迦族的首领,妻子是摩耶夫人,他们婚后一直没有儿子。有一天摩耶夫人做了一个梦: 梦中她在菩提树下乘凉,突然一朵洁白的云自远方飘然而来,云端站着十头大象,一菩萨骑在大象背上,头戴宝冠,饰璎珞。摩耶夫人看着菩萨心里一阵紧张,恍惚间,菩萨好像变成一个男孩钻入她的右腋下,于是,摩耶夫人就怀孕了,后来生下了太子悉达多,也就是后来的佛祖释迦牟尼。</p><p class="ql-block">请看左侧的一幅夜半逾城,它讲的是悉达多太子因为出游四门,看见了生老病死,感到人生无常,决心出家摆脱生老病死,寻找真理。一天夜晚他骑了一匹高头大马,四天王托起马蹄,飞越城墙出了王宫,去到深山里潜心苦修。</p><p class="ql-block">"乘象入胎"表示释迦牟尼降生、也可说是入世,而"夜半逾城"表示释迦牟尼脱离人生的初始走向成佛的道路,因此这两个情节最能代表释迦牟尼一生从入世到出世,继而成道的经历。</p> <p class="ql-block">029.观无量寿经变 莫高窟第17...</p><p class="ql-block">观无量寿经变是敦煌壁画最重要的经变之一。就数量而言,共计89铺,仅次于药师、弥勒经变,居第三位。172窟的这幅大型西方净土变,画面以较高的视点俯视寺内,表现了严格对称的大寺院布局。壁画中下部分是佛、菩萨、天人所在的大型露台,露台下,七宝池中绿水荡漾,莲荷盛开。上部正中是一座单檐四阿顶大殿,其后又有两重高大的殿屋,中轴线上的建筑形象十分突出,殿前两侧各有一座配殿,后殿两侧向左右伸出回廊,并转折向前与两侧的配殿相连,组成"凹"字形平面。回廊转角处的屋顶上各有角楼一座,大钟和经卷就贮藏在这些角楼里,角楼弧形的顶为建筑群的天际轮廓增加了秀丽的曲线。透过角楼,视线所及,但见原野茫茫,烟波浩渺,着笔不多,却把寺院的环境描绘的开阔而深远。莫高窟盛唐壁画展示中国古代美术中璀璨的一页,而172窟这幅观无量寿经变画,无论是它的山水画还是建筑画都堪称是莫高窟盛唐艺术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030.西方净土变 榆林窟第3窟</p><p class="ql-block">这件作品是西夏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西方净土变相,绘于榆林窟第三窟。西方净土变主要表现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的庄严美妙,是唐代以来敦煌石窟历久不衰的壁画题材,但这幅画的诸多细节与意趣与前代相比有很大不同。画面布局中,原有的以主尊阿弥陀佛为核心,种种"庄严"尽绕之的向心模式被打破,阿弥陀佛被安置在建筑的后殿,很不显眼;浓重的石绿地色表示的庭院中,与会的圣众不再围绕主尊阿弥陀佛,而是呈X形散开,且全部面向前方;建筑物布局仍循中轴线设主殿和配殿,但各栋殿阁己没有唐代的建筑风格,檐下斗拱不如唐代的粗大雄伟,而是趋向宋代以后的纤细密集;乐舞不再位于主尊的正前方,却被移至前殿的门屋内;极乐世界中没有化生,但有信佛的世俗女子。以上种种皆是前所未有的崭新内容,展现出全新的净土变风貌。这幅净土变中的建筑界画堪称敦煌壁画中的代表作。"界画"为中国绘画中的一个门类,是指用界笔和直尺画直线的绘画方法,以笔直的线条描绘出细致工整的建筑。此画为当时的建筑营造方法提供了珍贵的研究资料。</p> <p class="ql-block">031.菩萨立像 莫高窟第194窟</p><p class="ql-block">这身菩萨塑像位于莫高窟第194窟,是莫高窟盛唐彩塑菩萨的代表作之一。</p><p class="ql-block">菩萨头挽双鬟髻,面形丰圆,曲眉细眼,隆鼻朱唇,且蓄绿色胡须,身着圆领无袖上衣,披巾回绕,长裙覆脚,圆润的双臂和轻盈的体态表现地恰到好处。衣裙以绿色为基调,上饰小花及卷草纹,整体色彩清淡。衣裙华美精致,极具丝织物的质感。此菩萨的精美服饰在某种程度上是民间华衣美服的反映,展现了唐朝富丽的社会气象。</p> <p class="ql-block">032.水月观音 榆林窟第2窟</p><p class="ql-block">水月观音是观音的三十三种化身之一,因其所绘观音静观水中月而得名。"水月观音"为中唐时宫廷画师周防所创,由于这种新的形象深受人们的喜爱而广为流传。据说供奉水月观音像可消灾去祸,这也是水月观音广为流传的一个原因。榆林窟第2窟所绘这一身水月观音,在月色朦胧中正悠闲自若地静座在宝座上,犹如一位华贵的贵夫人,身靠山石,山后有竹林环绕,观音被笼罩在透明的光环中,正昂着头,望着天边那轮被云彩遮挡的弯月,面前有流水淙淙,水中盛开着朵朵的莲花,似乎正沉浸在这个夜幽静的世界中凝神遐思,又似乎聆听着世间的疾苦,以慈悲的胸怀随时去解救受苦受难的人们脱离苦海。画面右侧正中还绘制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善财童子,正腾云驾雾的赶来向观音朝拜,右下角绘出的是有名的唐僧取经图。整个画面是以一种清新淡雅的石青,石绿等冷色调来表现,显得宁静素雅。</p> <p class="ql-block">033.文殊变、普贤变 榆林窟第…</p><p class="ql-block">普贤、文殊是释迦牟尼的胁侍菩萨,普贤为右胁侍,骑于白象之上,象征佛法广大无边;文殊为左胁侍,骑于青狮之上,象征修持佛法的勇猛精进。以普贤、文殊为主题的经变画是唐代以来历久不衰的壁画题材,西夏晚期,普贤变与文殊变的绘制更是达到了其艺术的巅峰。</p><p class="ql-block">普贤菩萨乘白象,手执经书,俯视下界,神态悲悯。从众中有菩萨、天王、罗汉和道教化的天人,环绕普贤,乘云浮游于大海之上。上方天际有仙山琼阁,南侧突出崖岸,画取经僧玄奘与猴行者牵驮经白马,在巡礼中向菩萨合十致礼,说明当时流传的三藏取经故事也成为佛教壁画描绘的题材。文殊菩萨手执如意,坐在青狮之上,神态坚毅、沉静。象征智慧、威猛的青狮足踏红莲,步伐劲健,狮奴用力拉缰绳。文殊和周围的天王、菩萨、罗汉、童子等圣众,在云霭之上汇成渡海的行列。画面背景远处的山峦,群峰耸立在清澈的水面上,环抱着许多巍峨的佛寺廊宇,这是《华严经》中所说的文殊菩萨居停说法的道场清凉山。</p> <p class="ql-block">034.莲花伎乐藻井 莫高窟第40.… </p><p class="ql-block">藻井图案是绘制于覆斗顶洞窟顶部的装饰纹样。这幅莲花伎乐藻井构图奇特,在敦煌历代的藻井中,仅此一例,尤显珍贵。图案内绘有绿心八瓣大莲花,红色叠染,现已变成黑、赤、暗红三色,石绿涂地,四角各画一身伎乐天,四边分别画有瑞禽神兽。外围边饰联珠圆环,环内画展翅欲飞的天鹅,环外涂红地,画茶黄色植物纹样。下垂鳞纹一排,各画菊花一朵。最外层画修长的垂角纹,四角画莲台,各有化生童子交脚合掌倚坐。在已变成黑红色的帷幔衬托下,类似锦绣。</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