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不知不觉中改变

潘永彬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这代人都经历过艰苦,挨过饿,干過体力活。劳动是为了生活,怎么能不知苦与累,再苦再累也得生活。你躺在大街上嚎,就能有吃有喝了?我们为了家庭,为了责任只能挺住,这叫坚强,把苦和累挂在嘴上就能减轻放缓或者不累不苦了?为了生活,为了把曰子延续下去,只能拼命干活,生活节俭,用有限的收入,争取多买点生活物资。所以只能买贱货,求多不求好,求量不求质。我小时候就这样,家里男孩子多,都能吃,粮食供应不足,毌親用一斤白面换二斤小米,我们一年吃面几回,能数过来,饭只求饱,不能图好,那时家家这样,已形成了全社会风气。节俭习惯就这么一代一代养成并传下来,一年年,一辈辈的走过来,就形成了固定的习惯。习惯一但形成,想改就难了。我们就是这么过来的,这就是生活,不这么做反而不好了,不会生活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为了降低生活成本,生存以吃为先,只能在吃上节省。买菜一定要买一元钱三斤的,在质量不好的堆里挑好的,一元钱以上的钱只有孩子回来了或有客人了,才能咬牙买。用水用电都要算计用,不是为节省不可再生的能源,是为了节省不可多得的钱。粮食市场开放后,粮店还存在很长时间,老伴坚持去粮店买粮,因为粮店的粮食比较便宜。不知为什么,还有人用鸡蛋换粮票,我们家那么多粮票,老伴一个鸡蛋也没舍得换,真是饿怕了。攒着攒着,数着数着,余钱越来越多了,勒紧裤带接着省,终于买起了彩电,让黑白电视去小屋里休息。三千多元的大彩电,这可是财富的象征啊,要倍加小心,倍加爱护。用红色缎面布罩上,除了早晚新闻之外,不能随便乱开。老伴说这样既省电视又省电。有人不解,问道乍不看电视呢?我说我们家看电视机就行,只是不看电视节目。说句老实话,那电视剧我几乎不看,太乱!太闹!有一次喝高了,躺在床上睡着了,忘了关电视,老伴进门第一件事是关电视。电冰箱买了个市场上容量最大的,夏天基本没啥可藏,无鲜可保。秋后塞得満满的,茄子豆角,保鲜是胡萝卜,入冬后能吃,有的甚至吃到开春。我家的冰箱是菜窑,这与元青花瓷缸装米有何区别。我们认为生活就应该是这样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抚窗看楼外,回头看满屋子家俱,觉得很富足,心里很满足,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就是共产主义吧。奋斗一生,退休了过上共产主义的生活,有啥不知足。正心得意满时,大女儿把房子准备好了,你们搬来吧,别总让我们往回跑,过年过节太紧张了,还说什么都不用带。这滿屋子里的“珍宝”乍处理?舍不得看的电视,人家只给五十元,老伴心疼地说,“我那可是新的,没怎么看呢。”收旧物人说,“你就是刚刚从商店搬来,到我这里只给五十元,这还是高价。”老伴无语了。大冰箱卖给了楼下卖冷饮的,也是白菜价,把老伴那心疼的呀。平日里当宝贝一样的东西,一样也带不走了。把收藏的板板正正的新塑料袋从柜子里掏出来,光装那“好好”的旧鞋,装了六袋子,扔到了垃圾箱。我汗还沒散就隔窗下望,有人来动塑料袋,我心里想真有人拣?只见那人抬手几揚几落,只拿了塑料袋便扬长而去,那鞋人家连瞅都没瞅一眼。拣破烂的生活其实比我们好。攒了几十年的宝贝,立刻就变成废品了。”省着省着,窟窿等着”,就是这样吧?搬迁也是更新生活。我刚搬到楼上住的时候,邻家不无得意的说“我旧的全扔了,除了媳妇没换,别的都换成新的了!”在改变中,我看出了他的好心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人的生活习惯养成了就难改,搬进了省城也改不了在小镇养成的生活习惯,按原来的套路,重新开始。好在没有矛盾,这里怎么生活都行,和我们有一样生活习惯的人也很多,我们不感狐独。这里也有市场,也有一元钱三斤的菜,有的莱比老家还贱呢。品种多,选择余地更大。城市大市场也大,老伴挑选莱的地方更多了,价格差几毛钱,她宁可多走几道街,一定买到合乎心里价位的东西。没用多久,这里的商家全都熟了,那家米好,哪家面贱,那家的菜便宜,那家的新鲜,那家秤足,那家短斤缺两。“过日子不这么精打细算行吗?”这是她挂在嘴边上的话。孩子单位多有福利,搬来几箱水果,放那当样品看。老伴每天都检查,“这个不行了,放不住了,快吃了吧”。女儿来一看水果还在,说这水果你们乍不吃呢?老伴说,吃了。女儿说,吃了怎么还这么多呢?我接话说,“这么贵的东西怎么能说吃就吃。我们一元三斤以下的吃,超过一元的绝不吃。”女儿笑道,这都拿回来了,不吃不坏了吗?我说,“对,坏了就吃了。”女儿无奈摇头一笑。这养成的生活习惯和方式,我以为谁也无法改变。过去说,笑破不笑补。棉纺布不结实,更新又受各种条件限制,衣服,袜子都得补。自从有了化纤布后,什么都穿不坏呀,衣服鞋子怎么可能等到穿坏再换呢。由其是现在节令多,生活越过越好,一年孩子不知要买几次衣服和鞋子。老伴继续攒,衣服鞋子专挑旧的穿,她说穿旧的软和,舒服。一个旧半袖衫不知穿多少年了,还真穿坏了,那她也舍不得扔,她说穿着凉快。为了让姥姥更凉决,外孙女用小手每天都把洞扩大点。新衣服叠的板板正正放在衣柜里,偶尔拿出来抖抖看看,说这是那年那年谁买的,连试都不肯试,又小心翼翼地放回原处。平常的生活,平静的过。离开生养之地十年了,总昐有机会回家看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人老了最听孩子话,那里需要那里去,那里需要那安家。海伦老家没回去,却越走走越远,来到了北京。此心安处即吾故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又放下了在哈十年攒下的那些“宝贝”,来到了北京。不知道这里可不可以延续我们的生活方式。到了这里才发现,我们那套生活方式不行了,按照我们的方式甚至没法生活了。上那找一元钱三斤的菜,十元钱三斤的都没有,这必竟是大都会,离莱地远,没有直销莱,最方便的买货地点就是超市,传统的那套根本行不通。蔬菜水果样样都是新鲜的,老伴就念道一个字,贵,二字,太贵。新鲜的水果又好又贵,更舍不得吃了。女儿看烂了,随手就丢进垃圾桶。老伴见了马上掏出来,“这都好好的呢”。女儿说,“都烂了,不能吃了。”老伴说,“就烂个坑,挖掉一样吃,扔了多白瞎”。女儿说,怕白瞎还不吃,真没办法。吃烂水果这个习惯还真坚持住了。女儿也有她的办法,偷着扔,不让她看到。一晃八年多了,衣服鞋子又堆积成山,老伴仍然坚持穿旧的,新衣服都放柜子里,柜子里装不下,放在床下,现在都装满了,还能为保存这些“宝贝”,再花几百万买房子么?女儿仍然用密秘密的方法处理,如果不小心被我老伴看见,可了不得。我倒是能接受扔的作法,不穿留它干啥。但我背不了老伴,几次试扔,都被她拿回来。老虎也有打盹时候,还是成功地把几双“新鞋子”扔了,扔的挺轻松。扔也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攒了半生,这也舍不得,那也舍不得,最后还是都扔了,扔了说明生活正在改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孙子上学了,空闲时间多了,老伴每天都去超市,买最贱的,在次品里挑最好的。回来了进门就嘟嚷,“啥啥都这么贵,还让不让人活了!”疫情又来了,小区封闭,老伴不能去超市买菜了。女儿就在网上买,直送到门,省心省力。老伴又嘟嘟囔囔,“这玩意贼贵,还不能挑!”显得一脸无奈。那么生活惯了,突然这么生活,感觉不是享受,是折磨。总没事干有点不适应,一年多前开始学画画,喜欢画牡丹花,越画越有兴趣,渐渐养成了画画的习惯,天天画画,使画画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每天时间又是满满的,安排完了孙子的饭菜就画画,找到了画画的快乐。开始了另一种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人生就是这样,每个阶段有适合那种实际情况的生活方式,只要接受便是享受,便是幸福的生活。节俭不是痛苦,奢侈定然有失。旧物易人是宝,吐故納新合理。新生事物要接受,坚持初心不破底线,别把享乐看的那么重,顺其自然,自然而然,不管吃荤吃素,怎么都是生活。生活万态,享乐由人,知是常乐,接受享受不断改变了的生活,千万别无度地追求。</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4.11.潘永彬记。</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潘永彬,号左明,海伦人。</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