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8)

兵团狼42892018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个炮楼是当年我们种子站标志性建筑,前面两个人是我的朋友何连明和朱浮山,一看这建筑物大家就知道这里曾经是犯人住的地方,是的,兵团接管的很多地方是原来的劳改农场,所以有人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变相劳改,我们看见这个炮楼也难免感慨。</b></p> <p class="ql-block">  路漫漫其修远兮</p><p class="ql-block"> 吾将上下而求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兵团沿袭部队的传统对宣传鼓动工作十分重视,我没有做过统计,但是就从我曾经待过的二十三团来看不仅团里有宣传队,连队也有演唱组,估计各团情况也差不多!</p><p class="ql-block"> 所以我们调到种子站宣传队也是很正常的,燕燕和郭兰都是文艺多面手,歌舞表演都很在行,王燕燕还是报幕的,现在的话就是主持人。</p><p class="ql-block"> “兵团战士之歌”开幕的时候有个女战士问:“同志,你到过巴拉亥吗----”声音悦耳又洪亮,那就是王燕燕的嗓门,她那洪亮的嗓门在赴京津回访团的时候,就是我们豪迈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2007年兵团宣传队回顾演出的时候也还是王燕燕主持,至今二十三团的人见面,还有人开玩笑:</p><p class="ql-block"> “同志,你到过巴拉亥吗?你还记得那漫天风沙、戈壁红柳、和滚滚的黄河吗---”这都是燕燕的“流毒”!</p><p class="ql-block"> 1971年,内蒙古兵团进入全盛时期,各种机构逐步健全,北京、天津、青岛、上海,保定---各地知青逐步到位,我上面说的团、连宣传队也如雨后春笋纷纷建立!</p><p class="ql-block"> 三师种子站宣传队先是一个班,后来是一个文艺排编制,队长叫徐振兴,这时候排了样板戏“红灯记”,演出效果很不错,我们三个就是这时候来到种子站的,协调安排我们调动的是三师宣传科的梅干事!</p><p class="ql-block"> 梅干事从来也没有说过关于我们调种子站的事,怕我们感恩戴德,但是我们三个都知道这是梅干事做的事,也许他认为这是他的工作范围,就是给组织推荐几个文艺骨干,但是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生中命运的转折!</p><p class="ql-block"> 当时二十三团宣传队解散,我们回到了各个连队,那年冬天我们把巴拉亥粮库的库底子都吃完了,每天处于饥饿状态,我又没有入了党,状态肯定不佳,这时候及时调离到一个新单位无疑好得多啊,起码不挨饿,起码没有人知道我因为恋爱没有入党丢面子!</p><p class="ql-block"> 我是1970年夏天认识的梅干事,他刚从部队到兵团,我们从呼市参加汇演回到师部,在师部招待所我们的住处,杨科长带一个人来看我们,这就是后来我们的领导,我们的良师益友大名鼎鼎的梅门造梅干事!</p><p class="ql-block"> 我们知道梅干事是总政歌舞团的,就欢迎梅干事给我们唱歌,梅干事唱了大海航行靠舵手,好家伙,他一张嘴就把我们镇住了,他一个人的声音比我们全体人员的声音还大!</p><p class="ql-block"> 后来梅干事去了几次二十三团,我们越来越熟悉了,梅干事什么都会,作词作曲写文章,他是苏联专家培养的男高音歌唱家专学西洋发声,但是从朝鲜战场回来曾经给毛主席周总理唱过单弦!这两者区别太大了,真是学贯中西雅俗兼具,你说这是不是难得的全才!</p><p class="ql-block"> 不久二十三团宣传队解散,我们几个人回了连队,正好种子站也需要人,梅干事就把我们调到种子站,这事梅干事没有说过我们也没有问过,但是事实有点如此,除了梅干事没有人认识我们啊!</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1971年秋天在三师文艺创作学习班上,我和老伴和梅干事合影。</b></p> <p class="ql-block">  文化大革命中我们都知道样板戏,大家也都会演会唱样板戏,但是有一个现象我至今无解,那就是轰轰烈烈的样板戏,给大家认真的树立了很多反面形象,像鸠山、座山雕、小炉匠,他们比杨子荣、李玉和这些正面人物可是影响大多了。</p><p class="ql-block"> 真的,每当这些反派角色出场的时候大家都乐不可支,他们给大家带来的不是恐怖简直就是快乐,尽管给正面形象赋予了各种光芒,不让反派“抢戏”,但是大家就是喜欢。</p><p class="ql-block"> 二十三团宣传队后来演“智取威虎山”,蔚国兴演的杨子荣,王家英演的203都已经是炉火纯青无可挑剔了,但是赵梅生饰演的座山雕、侯文健饰演的小炉匠一出来,还是吸足了大家的眼光!</p><p class="ql-block"> 种子站的“红灯记”也是如此,张树义的李玉和,隋美华的李铁梅,袁书绵的李奶奶都扮演得很好,直到现在张树义仍然活跃在包头的文艺舞台上。</p><p class="ql-block"> 但是王颖民的鸠山,王西岩的王连举,还有李永安、孔祥宝的几个特务形象,那简直就是太棒了。</p><p class="ql-block"> 梅干事都说,种子站的几个反派角色简直是一绝,往那儿一站,不用化妆,他就不像好人,啊哈哈哈----</p><p class="ql-block"> 我后来也注意过这种现象,其实这些战士从来没有上过舞台,一上台心里紧张,不由自主眼珠子乱转,加上动作不协调,拿上枪很像就是故意的----</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刀劈鸠山这一场,平时在下面练的功夫不够,一交手“咚”一刀,饰演磨刀人的何连明结结实实给了鸠山脑袋上一刀,刀虽然是木头的,但是砍脑袋上也够呛,这一刀可能有点重了,饰演鸠山的王颖民有点发晕,晃了几晃差点摔倒,及至第二回合“哐”一刀又劈在鸠山头上。</p><p class="ql-block"> 下了台鸠山不干了,找何连明算账,你怎么真的往爷头上劈---,何连明直个道歉!</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次王燕燕饰演李铁梅,燕燕的辫子很粗,演铁梅要接长的假辫子,勉强接上了,激情满怀地唱到:“提起敌寇心肺炸,强忍仇恨咬碎牙---”大辫子一甩,两手一揪,辫子接头地方开了,一根大辫子抓在手里,底下“哄--”一声,好几百人一起大笑,那声音也很厉害啊!</p><p class="ql-block"> 当然连队宣传队都是业余的,和大田的战士们一样锄地、收割、脱坯、盖房,尽管如此,郭兰燕燕我们三个非常知足,因为种子站可以吃饱饭!</p><p class="ql-block"> 在种子站我们参加过一个批判会,是有人把吃不完的馒头扔到泔水缸里,这样的事在二十三团根本不会发生,我们很少吃馒头,窝窝头也不够吃!</p><p class="ql-block"> 上文说过我现在还有从兵团带回来的两件纪念品,一个擀面、切菜的案板,一根擀面杖,我刚才特意量了一下,这个案板宽56厘米,是一棵独木的没有接头,也就是说这棵柳树当年的直径最少六十厘米,这样的树在巴拉亥根本不可能长成,巴拉亥净是老头树,永远长不高。</p><p class="ql-block"> 这也就是说,种子站是一片水肥土美的的宝地,树长得好,庄稼肯定也能长好,确实如此!</p><p class="ql-block"> 种子站五千多亩好地,这些地上各种配套的水渠纵横交错闸口齐全,非常便于灌溉,这些地上无论麦子、糜子都长的一人多高,非常茂盛。</p><p class="ql-block"> 常言说“黄河百害唯富一套”,不到临河不到五原不到陕坝,觉不出河套的富来,但是真要是走一走,真的觉得出这是一块得天独厚的富裕的地方,黄河自流灌溉,气候不冷不热,怪不得当年傅作义在河套屯垦抗日,养的住兵!</p><p class="ql-block"> 我刚到种子站的时候,站里骡马大牲口膘肥体壮的一百多头,二百多头猪,四百多头羊,还有鸡、兔子----这些东西比二十三团全团都多,当时除了自给自足以外每年给国家上缴六十万斤公粮,想想这是多么富裕的一个连队,这些家业当时归公安部,也就是说这些家业是当时的劳改犯具体创造的!</p><p class="ql-block"> 原来的二十一团,二十二团都是劳改农场,当年他们开垦了河套灌区,给国家贡献巨大,他们的就业从业人员生活也不错,起码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他们没有挨过饿,我见过一个劳改释放人员不回老家,要求就地就业,而且把老家的亲人也迁来农场,由此可见当时他们的生活不错,起码比他们老家强!</p><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伟大的种子站伟大的战友情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谆谆教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