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食物安慰孩子,不是好主意

福愛德兒童自然成長公益中心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看到孩子不開心,您會說:「不要難過了,我買冰淇淋、甜點、薯條……給你吃」嗎?小心養成孩子用食物當慰藉的習慣,愈吃愈糟糕!</span></p> <p class="ql-block">  當孩子難過生氣時,你會拿好吃的東西給他,希望能讓他心情好一點嗎?許多家長一看到孩子不開心,就會用食物來安慰他們,例如:「不要難過了,我買冰淇淋(甜點、薯條……)給你吃!」這可能讓他們形成一種錯誤的認知,食物可以用來解決心情問題,形成情緒性進食的習慣。</p><p class="ql-block"> 「情緒性飲食」指的是代表因為沮喪、低落或焦慮等情緒因素而吃東西,而不是因為肚子餓而吃東西的行為模式。根據2022年一份對全台灣學童飲食的調查結果,超過七成學童為了「想吃」或「吃了會變開心」而吃,可見情緒性進食的問題已經非常嚴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向食物求慰藉,越吃越糟</span></p><p class="ql-block"> 為什麼用食物安慰孩子不是個好注意呢?這種習慣可能帶來身心兩方面的影響:</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體重增加:</b>根據英國阿斯頓大學的最新研究指出,如果父母經常用食物來安撫孩子,特別是當孩子情緒高漲時,那麼這些孩子在無聊時的熱量攝入是在心情平和時的五倍。義大利醫學學者安東尼奧斯•達卡納利斯的團隊回顧十年來的相關研究,證實情緒性飲食的人會吃進更多含糖和高脂肪食物,這些飲食習慣會造成體重的增加,提高罹患糖尿病和心臟病的風險。</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影響情緒發展:</b>情緒性飲食雖然讓人暫時感覺比較開心,卻阻礙了情緒能力的發展。美國兒科醫學學者艾比•布雷登指出,當父母經常以提供食物作為情緒調節策略,會使得孩子更依賴食物作為應對情緒的方式。義大利公共衛生學者亞歷珊卓•布賈提醒,因為情緒而過量飲食的孩子,更容易出現情緒症狀和人際關係等問題。</p><p class="ql-block"> 所以,經常用食物作為心情舒緩的手段,其實是有害身體與情緒的健康,父母應該要避免讓孩子養成這種情緒性進食的習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回應式餵食,調節自我食量</span></p><p class="ql-block"> 食量自我調節能力是在6至12個月大就已經開始形成,也就是說,年紀很小的孩子就能按照自己身體對熱量的需求決定要吃多少。然而,根據美國學者萊斯利•弗蘭克爾的家庭科學研究,若父母經常勉強孩子吃完食物、用獎賞或處罰來控制他們的飲食,這種被稱為「非回應式餵食」的方式,可能會破壞正常的食量調節機制。</p><p class="ql-block"> 因此,建議父母要更尊重孩子的食量需求,讓他們專注在每一口食物上,並教導他們多多體會自己的飢餓或飽足感,以增進食量的自我調節能力,預防將來發生不健康的飲食習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勇敢面對情緒,讓彼此更親近</span></p><p class="ql-block"> 除了飲食習慣之外,父母也要帶領孩子學習面對和紓解情緒。與其找食物安撫,花點時間坐下來聽他們說話,引導他們用適當的言語表達這些感受,並養成情緒調節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想像一下,孩子喜歡的玩具壞了、大哭大鬧時,父母不妨抱著他,讓他在你的懷中好好哭一下,並且慢慢深呼吸,稍微放低自己的聲調和語速說:「我知道你現在很難過,我會陪在你旁邊。等你感覺好一點之後,我們再一起來想想看怎麼辦?」給孩子充裕時間緩和情緒,而非用好吃的東西轉移他的注意力,不僅教導孩子如何健康的與情緒共處,也會讓親子之間的關係更親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食物慰勞孩子,偶一為之</p><p class="ql-block"> 處理情緒可以有很多方法,食物不會是唯一的一種。偶爾用食物慰勞自己與孩子無可厚非,但不要養成習慣。請父母多留心處理食物和情緒的關係,讓食物歸食物、情緒歸情緒,保護孩子遠離情緒性進食,成為身心更健康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