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阆中古城(下)

山清水秀

<p class="ql-block">漫游阆中古城(上)中登上了白塔山,俯瞰了阆中全貌,观赏了古城夜景,参观华光楼和中天楼……,接下来重点参观张飞庙、文庙、川北道署和川北道贡院。</p> 汉 桓 侯 祠 <p class="ql-block">汉桓侯祠,又名张桓侯祠,张飞庙,始建于三国时期,历代屡经兴废,现存建筑为明清时期重建遗存,是纪念三国时蜀汉名将张飞的祠庙。</p><p class="ql-block">张飞镇守阆中七年,于公元221年被害,葬于此地,死后被追谥为桓候。</p><p class="ql-block">张桓侯祠为四合庭院式古建筑群,由山门、 敌万楼、左右牌坊、东西厢房、大殿、后殿、墓亭、墓冢组成,总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1996年11月20日,张桓侯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大门左右两边的石碑</p> <p class="ql-block">敌万楼</p><p class="ql-block">建于明中期,为纪念张飞有力敌万夫之勇而名。檐下巨大匾额上楷书“灵庥舄奕”、“万夫莫敌”、“虎臣良牧”等。这些匾额正映照了《三国志》中对张飞“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的评价。</p> <p class="ql-block">大殿</p><p class="ql-block">始建于蜀汉,清道光22年重建,是祭拜张飞的主要殿堂。屋檐下“刚强直理”金匾是清代果亲王撰写。殿内正中塑有二米多高,头戴王冠,身披锦袍的张飞坐像。</p> <p class="ql-block">墓亭</p><p class="ql-block">始建于蜀汉,清代重建,亭内起石卷拱,拱下立张桓侯墓碑。碑前塑张飞武身坐像。两侧塑张达、范疆跪像。</p> <p class="ql-block">张飞墓</p><p class="ql-block">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为报杀关羽之仇举兵伐吴。命张飞率巴西兵到江州(巴县)会合。临行前,部将张达、范疆杀害张飞,并携其头颅投奔东吴,张飞身驱葬于此地。</p><p class="ql-block">1700余年来,历代文武百官,文人墨客,中外游人皆仰慕其忠勇,常至墓前祭拜,至今香火不断。</p> <p class="ql-block">聊园和东西厢房现在是展示张飞生平及三国文化的陈列室。</p> <p class="ql-block">碑廊</p> <p class="ql-block">古朴的园林景观</p> 文       庙 <p class="ql-block">阆中文庙又叫孔庙,阆中文庙始建于唐代,现存建筑部分为清咸丰元年(1851年)重建遗存,占地面积近70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阆中文庙坐北朝南,由照壁、泮池、棂星门、杏坛、戟门、大成殿、圣迹殿、东西庑、亭廊、西花园、圣域贤关等景观组成,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阆中文庙是研究清代四川木结构古建筑的实物资料,也是阆中古城科举文化街区的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文庙大门并不大,门口竖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石碑。这是对孔子伟大人格的景仰,古人在孔庙门前都立下马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进入文庙大门,步入甬道,再进“圣域”入文庙的泮池区域。</span></p> <p class="ql-block">棂星门</p><p class="ql-block">以棂星命名孔庙大门,古代传说中,棂星为天上文星,因此棂星门象征着孔子可与天上施行教化、广育英才的天镇星相比。‌有“祭圣如尊天”之意;又意味着天下文人学士汇集于此,统一于儒学的门下。</p> <p class="ql-block">杏坛</p><p class="ql-block">为纪念孔子讲学的杏坛</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p><p class="ql-block">“大成”意为集大成者,象征着孔子在文化和教育方面的卓越成就和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一批又一批学生参观游学文庙更增添了文化氛围。</p> 川  北  道  署 <p class="ql-block">川北道署</p><p class="ql-block">川北道署即道台衙门,是明、清两代省政府的派出机构,清乾隆年间成为管理府州县的一级政权机关。</p><p class="ql-block">现存的阆中道台衙门遗址、遗迹肇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建筑仅存仪门。大门、戒石坊、大堂、二堂、三堂均通过实物、雕塑等再现清代场景。各堂东、西厢房按原功能进行相关内容的布展,有展室二十余间,各类展件千余件。</p> <p class="ql-block">恢复建成后的道台衙门是全国现存的两处道台衙门之一。为阆中古城增加展现清代高级“官德文化”的旅游景点,再现古代阆中作为川东北行政中心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戒石坊</p><p class="ql-block">这座石质牌坊叫“戒石坊”,“公生明”三个大字警示只有公心才能明察真相。</p><p class="ql-block">戒石刻官箴,为宋太宗创建。明太祖令各县州在衙署堂前立戒石碑并建亭保护。清代改为牌坊,称“戒石坊”。</p> <p class="ql-block">大堂,又称正堂,为衙署建筑群的中心,高大雄伟,庄严肃穆,是听政、布令、复审要案之堂。大堂东有土地祠、西有行神祠。</p> <p class="ql-block">二堂,明代称“退思堂”,清代称“思补堂”,是官员审阅案卷、办公议事的地方。重大私密案件一般在二堂审理。</p> <p class="ql-block">三堂,是道署中轴线上最后一组建筑,相对独立,院前后植花树,是主官会见客人和阅读、休息之处。</p> <p class="ql-block">“天鉴在兹”碑</p><p class="ql-block">明代川北道署后院中“天鉴在兹”大字的碑,意为“天神在衡量监督”,以警戒为官者心存敬畏。</p> <p class="ql-block">清代品官岁章俸服表(雍正朝)</p> <p class="ql-block">师爷展室</p><p class="ql-block">师爷发源于周官幕人,又称幕客、幕宾,是地方主要官员私人聘请的“佐治”人物,虽无官衔职位,不在体制之内,却是从明代中叶至民国几百年来所流行的职业。在清代,师爷非常活跃,上自督抚,下至州县,都聘请师爷佐理政务,所谓“无幕不成衙”。晚清名臣林则徐、李鸿章、左宗棠都曾做过师爷。</p> <p class="ql-block">川北道署对面广场上一组青铜雕塑,分别由6个蛇形雕塑和一个编钟构成一个“阆”字,用说文解字的方式解读全国四大古城之一的阆中古城的得名以及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p> 川 北 道 贡 院 <p class="ql-block">川北道贡院又名四川贡院、阆中贡院,俗称清代考棚。现存建筑部分为清嘉庆年间(1796年~1821年)重建遗存,占地面积88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川北道贡院坐北向南,由考生考试区和生活办公区两部分组成,前院是考场,后院是斋舍,四周是号房,有大门、龙门、考棚、至公堂、明远楼等主要建筑,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川北道贡院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科举文化博物馆之一,是研究中国古代科举建筑、科举制度和古代教育制度的重要实物资料和展示场所。</p><p class="ql-block">2013年3月5日,川北道贡院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阆中贡院的龙门象征着科举考试中的高门槛和成功的机会。‌在科举时代,龙门不仅是贡院的入口,更是一种象征,寓意着考生需要通过严格的考试才能获得功名。</p> <p class="ql-block">至公堂是外帘考区的核心。</p> <p class="ql-block">衡文堂、明远楼</p> <p class="ql-block">会经堂</p> <p class="ql-block">川北道贡院号房按天、地、玄、黄等编号,每间号房有进出小门一道。</p> <p class="ql-block">清代作弊的裤、褂,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p> 古 城 街 景 <p class="ql-block">老街两边都是写生的学生。</p> <p class="ql-block">阆中古城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布局周全的风水格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阆中古城,古韵犹存,漫步其间,仿佛穿越千年时光。</p> <p class="ql-block">阆中古城的依山傍水,风光迷人,秀丽的自然景观与古朴的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夜晚的古城更显宁静祥和,让人陶醉其中。阆中古城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告别古朴而舒适的客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