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坦卡蒙的时代》——《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之五

海宁妙松

<p class="ql-block"> 天圆地方的上海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金字塔之巅》</p><p class="ql-block"> ——古埃及文明大展在上海博物馆展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p><p class="ql-block"> 第三馆《图坦卡蒙的时代》</p><p class="ql-block"> 序言</p><p class="ql-block"> 一九二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深夜,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在底比斯的帝王谷发现了国王图坦卡蒙的陵墓,其清理工作花费了十年有余。墓中出土了近五千件珍贵文物,奢华壮观,轰动了整个世界。图坦卡蒙的金面具成为大众最熟悉的埃及面孔,引发了西方世界的“埃及热”,以及大众文化对古埃及“了不起的”事物和人物的持续关注。</p><p class="ql-block"> 一百年来,考古学家、语言学家、历史学家们越来越全面地复原了图坦卡蒙所处时代的生活场景。今天的我们,更为关心的是图坦卡蒙所处的十八王朝,古埃及正在发生什么样的转型?为何在此时的埃及出现了“一神崇拜”?是什么力量,让一个少年法老完成了对传统的回归?</p><p class="ql-block"> 《图坦卡蒙的时代》,以埃及国家博物馆的珍贵藏品为基础,从公元前一千五百年地中海地区进入帝国时代的背景入手,再现阿玛尔纳时期的惊天巨变,讲述埃赫纳吞宗教改革的前因后果,解读图坦卡蒙传奇的一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展览馆外壁一侧的浮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进入《图坦卡蒙的时代》展馆通道两侧的墙壁。你感觉到了什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进入展厅前的一个房间,四周墙上闪烁着介绍《图坦卡蒙的时代》变幻无穷的摄影画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段介绍木乃伊制作的摄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帝国之神阿蒙</p><p class="ql-block"> 阿蒙及其配偶阿蒙涅特最初出现于《金字塔铭文》中,是赫摩波利斯的八位原初之神的一员。从第十一王朝起(公元前2055﹣前1985年),阿蒙就成为了底比斯的地方神,被称为“阿蒙•卡穆特夫”。新王国十八王朝开始(公元前1550﹣前1295年),与太阳神拉融合为阿蒙﹣拉神,被提升到了“国神”的地位。他既是万物的创造者,也是王权之神。随着古埃及帝国的发展,阿蒙神逐渐走出国门,成为宇宙之神。</p><p class="ql-block"> 新王国时期,由于扩张的需要,一批军事新贵崛起,埃及扩张过程中得到的丰厚物质财富,一部分被法老用来拉拢新贵,又有相当一部分用来安抚旧贵族,以调和两者之间的矛盾,结果形成恶性循环,使祭司阶层的力量不断膨胀。帝国经济的繁荣、军事集团的崛起、官僚机构的进一步完善,也促使王权不断强化,使之与阿蒙神庙集团的利益产生冲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手形响板</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象牙,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响板是古埃及最早的打击乐器之一,在宴会、葬礼游行和宗教仪式中使用,形状如人的手臂,腕部佩戴手镯或其他装饰。也有一些响板制作成莲花、人或动物头颅的样式。这种乐器多由女性、尤其是跳舞的女性使用。两块响板通过顶端的小孔被系在一起,使用时相互撞击,发出声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花形串珠项链</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费昂斯和萤石,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王后阿荷太普的黄金手镯</p><p class="ql-block"> 带阿赫摩斯王名与双斯芬克斯</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金、红玉髓、青金石、长石,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手镯的主体部分一半采用了绞丝工艺,另一半则在黄金表面以青金石、红玉髓和长石镶嵌成交替排列的杰德柱和泰特结。</p><p class="ql-block"> 手镯顶部是精美的立体雕刻,由一个王名圈和一对斯芬克斯组成,王名圈里刻有以下铭文:“拉神之子阿赫摩斯,愿他永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阿蒙荷太普三世的圣甲虫</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费昂斯,<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 铭文节选:</p><p class="ql-block"> 阿蒙荷太普,底比斯的统治者,赐予他生命活力!</p><p class="ql-block"> 伟大的王后泰伊,愿她永生!她的父亲名为尤亚,她的母亲名为图雅。她是强大国王的妻子。他的领土南至卡洛伊(第四瀑布附近的努比亚地区),北至米坦尼(美索不达米亚的古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饰有莲瓣纹的彩绘瓶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木材和石膏,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迈赫普里的努恩碗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费昂斯,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文物,<span style="font-size:18px;">帝王谷三十六号墓出土,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 这只努恩碗上装饰了羚羊、鱼和水纹。羚羊象征美丽、敏捷和多产;鱼象征肥沃和富饶;水纹代表“努恩”,即创世神话中的原始混沌之水,是世界最初的模样和生命的开端。在努恩之水中升起了原始之丘或莲花,最初的神灵阿图姆从中出现并开始创世。古埃及人相信,即便完成了创世,代表混沌的原初之水仍包围着埃及,伴随着太阳每一次从中升起,创世神话将不断重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彩绘陶瓶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陶,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阿蒙神头像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石灰岩,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头像的平顶冠及两侧残存的双羽饰表明它来自一尊阿蒙神像。阿蒙起初是底比斯的地方神,其名字在埃及语中的含义为“隐藏”或“不可见”。从中王国时期开始,他的地位迅速上升,到了新王国时期,阿蒙成为整个国家的至高神,甚至被称为“众神之王”,埃及人为他修建了数不胜数的神庙。</p><p class="ql-block"> 阿蒙通常表现为戴着王冠的男性形象,王冠上插有两根长长的羽毛。他也会以公羊头人身的形象出现,狮子、巨蛇和埃及雁时常被作为阿蒙的象征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带有阿蒙荷太普三世王名的塞赫迈特<span style="font-size:18px;">坐像</span></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红花岗岩,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50一前1295年)文物,卡纳克的穆特神庙出土,收藏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埃及国家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第十八王朝的法老阿蒙荷太普三世为塞赫迈特建造了大量神像,学者认为这是为了安抚女神,平息她的怒火,同时召唤她作为保护神的积极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 雕像出土于卡纳克穆特神庙的第一庭院。女神左手持象征生命的安卡符号,头顶的太阳圆盘和圣蛇徽标则象征其神性和危险性。座椅侧面刻有代表北方的纸莎草和代表南方的睡莲,二者之间是象征上下埃及统一的心肺符号。</p><p class="ql-block"> 左侧铭文:善神,仪式之主,涅布玛特拉,被畏惧之主塞赫迈特所爱,赋予永生。</p><p class="ql-block"> 右侧铭文:拉神之子,阿蒙荷太普,底比斯的统治者,被畏惧之主塞赫迈特所爱,赋予永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饰有黄金、象牙和费昂斯的木箱,</p><p class="ql-block"> 带有阿蒙荷太普三世和泰伊王后的王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材质为木材、费昂斯、金、象牙、乌木,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文物,</span>帝王谷四十六号墓出土,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这只木箱出自泰伊王后的父母尤亚和图雅的墓葬,出土时内部还装有蓝色圆棒(因装饰物丢失而功能不明)和黄金制作的哈托尔女神头像。木箱制作工艺极其考究,带有国王阿蒙荷太<span style="font-size:18px;">普三世和王后泰伊的名字,因此很可能由王家工</span>坊制造,是国王夫妇送给王后父母的礼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带有阿蒙荷太普三世和泰伊王后字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镶嵌象牙小木匣</span></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木材、象牙,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这件木匣制作于阿蒙荷太普三世统治时期。阿蒙荷太普三世是古埃及历史上最富有、且最有权力的国王之一,他统治的时期常被称为埃及的“黄金时代”。木匣上精心镶嵌了小块象牙作为装饰,象牙在当时是一种象征财富和地位的珍贵材料。阿蒙荷太普三世和泰伊王后的名字出现在木匣上,表明这只匣子可能专门为王室成员定制,用于存放珍贵的珠宝饰品,或是在宫廷典仪中使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泰伊王后站像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花岗闪长岩,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泰伊是阿蒙荷太普三世的妻子,是埃赫纳吞的母亲、图坦卡蒙的祖母。她出身于上埃及的非王室家庭,这在以母系血缘决定王位继承(即以迎娶嫡公主为先决条件)的古埃及是非常罕见的。泰伊王后在国王心中有着重要地位,二人的名字和形象几乎一起出现在当时所有的纪念碑上,她也享有极高的政治地位,活跃于帝国的外交事务中,在埃赫纳吞统治早期也具有相当的影响力。</p><p class="ql-block"> 王后雕像身着贴身长袍,头戴假发,手持蝇拂。蝇拂通常由羽毛、象牙等精细材料制成,兼具实用功能和象征意义,它代表着权威、声望以及神的眷顾。挥舞蝇拂的动作象征着统治者在天地两界维持秩序和掌控的能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尤亚和图雅的凉鞋</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草,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带有贝斯神形象的木椅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木材、颜料、金、银,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50一前1295年)文物,帝王谷四十六号墓出土,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木椅出自泰伊王后的父母尤亚和图雅的墓葬。在图坦卡蒙墓被发现之前,尤亚和图雅墓(KV46)堪称帝王谷中保存最为完好、随葬品最精美丰富的墓葬。在椅背的图案中,侏儒模样的贝斯神站在两位持刀的塔沃瑞特女神之间。贝斯是家庭的保护神,也司掌音乐和舞蹈。塔沃瑞特则通常被刻画成双足具有猫科动物特征的雌河马。雌性河马因其凶猛的护崽行为而被古埃及人尊为家庭的保护神。塔沃瑞特与贝斯两位神衹具有相似的职能,因此通常一起出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阿玛尔纳的变革 </p><p class="ql-block"> 图坦卡蒙之父、国王埃赫纳吞(阿蒙荷太普四世)在位第五年迁都阿玛尔纳,推行宗教改革,摈弃众神,独尊阿吞。阿吞神的形象是一个太阳光轮,是创造之神,宇宙之神,世间一切生命之源泉。</p><p class="ql-block"> 埃赫纳吞主张只崇拜阿吞,不允许崇拜其他神,甚至神的复数也不能出现。他还废除繁琐的神庙仪式,主张以简洁的方式在露天庭院中与阿吞神直接交流。埃赫纳吞自称为阿吞唯一的儿子,神人之间的唯一中介。</p><p class="ql-block"> 埃赫纳吞创造了新的艺术风格——“阿玛尔纳风”。埃赫纳吞及其家人、臣民都被表现为长脸、宽额、厚唇、窄肩、大腹的样子,实现了神与人之间在形象上的彻底分离。</p><p class="ql-block"> 埃赫纳吞去世后,新宗教随之终结,传统宗教卷土重来。在十九世纪考古学家发现阿玛尔纳之前,埃赫纳吞被彻底遗忘了三千多年,他的名字不仅在官方记载中彻底抹除,在民间也完全消失,成为被“加密”的创伤记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绘有植物和鸟类的地砖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石膏和颜料,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文物,阿玛尔纳出土,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阿玛尔纳时期因十八王朝晚期国王埃赫纳吞迁都“阿赫塔吞”、即今天中埃及的阿玛尔纳而得名,这一时期始于埃赫纳吞的宗教改革,终结于图坦卡蒙继位后对原有多神信仰的恢复。伴随着宗教改革的进行,传统的艺术准则被打破,新的艺术风格诞生。阿玛尔纳时期的艺术倾向于以自然主义的方式描绘自然万物与生活场景,动植物成为重要题材。宗教改革失败后,阿玛尔纳的艺术风格依然有一部分保留了下来,并影响了后来的埃及艺术。</p><p class="ql-block"> 这件彩绘地砖来自阿玛尔纳的“南宫”,即埃赫纳吞为其长女梅丽塔吞建造的宫殿“玛汝阿吞” (Maru-Aten)。彩绘中的沼泽画面里有芦苇、纸莎草和莲花等水生植物以及一只正要起飞的野鸭。在古埃及,沼泽既象征世界原初的混沌,也因其丰富的物产而成为丰饶和收获的象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图雅的卡诺匹克罐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雪花石膏(石灰华)、颜料、石膏、金、木乃伊内脏、亚麻布,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文物,帝王谷四十六号墓出土,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尤亚的彩绘萨布提匣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木材和颜料,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50一前1295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尤亚的镀金萨布提俑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木材、铜,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阿蒙荷太普四世(埃赫纳吞)巨像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砂岩和颜料,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50一前1295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阿蒙荷太普四世(公元前1353﹣前1335年)在其执政的第四年改名为埃赫纳吞,意为“阿吞神的阿赫”,并大力推行以日轮之神阿吞为中心的一系列宗教改革举措。</p><p class="ql-block"> 这座埃赫纳吞巨像是一组造型相同的雕像的其中之一。这组国王巨像高约四米,曾矗立于卡纳克神庙东侧的一座阿吞神庙中。不同于传统国王雕像英武健美的风格,埃赫纳吞的形象阴柔,有着狭长的双眼和下巴。巨像的手腕和手臂上刻有埃赫纳吞宗教的祷文:万岁!在地平线上欢庆的拉•荷拉克提!如阿吞的光芒一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尤亚的木制萨布提俑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木材、金,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50一前1295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这是十八王朝权臣尤亚夫妇的随葬品,两件萨布提俑和彩绘萨布提匣为尤亚所有,卡诺匹克罐则属于其妻图雅。尤亚拥有“神之父、赫利奥波利斯的塞姆祭司、下埃及的重臣、阿蒙第二祭司”等头衔,其中“神之父”的荣誉头衔一般指国王的岳父,尤亚本人正是国王阿蒙荷太普三世的王后泰伊的父亲,他出身于上埃及的一个富庶之家,其名字的拼写方式似乎暗示着他拥有外族血统。尽管从未做过埃及国王,尤亚和妻子却被安葬在帝王谷中,这对夫妻在朝野中的影响力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纳芙蒂蒂头像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石英岩,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50一前1295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这件雕像最初被记录为“第十八王朝末期一位英俊国王的头像”,后来被确认属于纳芙蒂蒂王后,可能曾是一座组合雕像的头部。</p><p class="ql-block"> 纳芙蒂蒂是埃赫纳吞的王后,雕像刻画了她的优雅容貌,细节写实,线条柔美,具有阿玛尔纳时期艺术的特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埃赫纳吞及家人浮雕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结晶石灰岩,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50一前1295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这块石灰岩板曾用于装饰通往阿赫塔吞(阿玛尔纳)王宫中央大厅的坡道。浮雕画面中,埃赫纳吞及其家人正在为阿吞神举行仪式,阿吞神呈现为日轮的形式,其光线末端化作一只只人手,代表将神的恩赐传递给国王一家。这些光线带来生命、欢乐与繁盛,照耀着人间的每个角落。</p><p class="ql-block"> 阿玛尔纳时期,阿吞被升格为唯一的造物主,象征着光和生命的源泉,而埃赫纳吞宣称自己是阿吞之子,也是人与神之间的唯一媒介,因而只有王室成员能参与仪式并与阿吞神互动。阿吞神庙在建筑形式方面也与传统神庙不同,它没有屋顶,完全敞开在苍穹之下,使阿吞神的光芒能照射到神庙的任一角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纳芙蒂蒂浮雕</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石灰岩,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石灰岩板正面是纳芙蒂蒂的头像浮雕,背面是一名呈跪姿的贵族女性形象,可能是某位王后或公主。阿玛尔纳时期初期,由于宗教改革下艺术风格发生了巨大变化,无论是学生还是经验丰富的雕刻家都必须迅速调整自己的技艺。戴尔•埃尔﹣麦迪纳工匠村中发现了大量类似的习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公主形象草图</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石灰岩和颜料,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文物,阿玛尔纳出土,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草图中的小公主梳着儿童特有的侧辫发型,正悠闲地吃着手中的烤鸭。与古埃及艺术中常见的宗教和仪式主题不同,在阿玛尔纳时期的艺术中,富有生活趣味的画面大量出现,人物的姿态也更加闲适,呈现出一种更加生活化和人性化的观察视角。</p><p class="ql-block"> 在古埃及,鸭肉是人们经常食用的肉类之一。尼罗河谷与三角洲的丰茂沼泽为水禽提了优良的栖息地,埃及人不仅狩猎野鸭等水鸟,也人工饲养它们,以香料烤制的鸭肉成为了当时人们主要的蛋白质来源。在神庙和墓葬的浮雕中,都出现过烹饪和食用鸭子的画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蓝冠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费昂斯,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费昂斯砖,带有纸莎草池塘图案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费昂斯,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图坦卡蒙巨像,</p><p class="ql-block"> 被埃耶和赫伦布挪用</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石英岩和颜料,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文物,卢克索出土,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埃赫纳吞死后,年幼的图坦卡蒙在孟菲斯接受了加冕,但实权显然掌握在他的大臣埃耶和将军赫伦布手中。在继位的第二年,图坦卡蒙及其王后就将名字中带有“阿吞”的部分改为了“阿蒙”,标志着传统信仰的全面回归。</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一年春,芝加哥考古队在卢克索发现了一座由埃耶(约公元前1327﹣前1323年)建造、赫伦布(约公元前1323﹣前1295年)完成的祭庙。遗址中出土了两座红色石英岩雕像,其中一座相对完整,收藏于埃及国家博物馆,另一座出土时破损严重,修复后藏于芝加哥大学东方研究所。</p><p class="ql-block"> 在埃及国家博物馆的这座雕像上,埃耶的名字被抹去,取而代之的是赫伦布的名字,说明后者挪用了前者的雕像,但雕像描绘的显然不是上了年纪的埃耶,面容的细节显示,雕像所刻画的是年轻的国王图坦卡蒙。他以仪式性的姿态站立,戴着宽项圈和尼美斯头巾、穿着象征王室的短裙,流畅的身体线条以及面部与肢体的细致刻画,又凸显了人物本身的自然特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少年法老的回归</p><p class="ql-block"> 图坦卡蒙在统治期间,将都城迁回孟菲斯,立下复兴石碑,表明回归传统的决心。他精心隐藏王室成员的木乃伊,率领阿玛尔纳的居民走上回归传统的道路,并重启了卡纳克与卢克索神庙以及帝王谷的修建和使用。</p><p class="ql-block"> 图坦卡蒙时代的艺术具有承上启下的开创性意义。它不仅继承了父辈埃赫纳吞的“阿玛尔纳风格”,还复兴了古埃及传统艺术风格,并在外来影响之下,形成了属于帝国中期的“图坦卡蒙艺术样式”,这种样式一直影响着十九王朝乃至后来的王室贵族艺术。</p><p class="ql-block"> 图坦卡蒙在十八岁时骤然离世,十八王朝的统治也随着他的离世和“阿玛尔纳改革”的结束落下帷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赫伦布供奉凯普利碑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石英岩,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50一前1295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赫伦布被认为是新王国时期第十九王朝的奠基人,因其恢复了被埃赫纳吞改革中断的阿蒙崇拜而赢得了后世的高度评价。</p><p class="ql-block"> 这块石碑刻画了赫伦布供奉圣甲虫神凯普利的画面。凯普利象征初升的太阳,创造以及从无到有的显化,也象征着太阳神的每日更新和生命的循环。供奉凯普利意味着原本并无王室血统的赫伦布正式履行了国王的职责,他获得了神的眷顾,同时也担当起维系宇宙秩序的重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带有埃耶王名的费昂斯砖</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费昂斯和颜料,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串珠项圈</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费昂斯,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文物,阿玛尔纳出土,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这件项圈出土于阿玛尔纳的王宫附近,可能属于埃赫纳吞的某位女眷。它由七排制成莲花花瓣形状的费昂斯串珠组成,串珠为明快的红、黄、蓝、绿、紫等颜色,不仅反映了珠宝匠人对自然世界的细心观察,还象征着莲花源源不断的生命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国王头像习作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石灰岩,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文物,阿玛尔纳出土,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此件未完成的浮雕是工匠的练习之作。浮雕中的国王头戴圆形假发,额前装饰有圣蛇徽标,显示出国王的身份,其面部刻画体现出阿玛尔纳风格人像的典型特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由串珠组成的门纳特项链</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青铜、费昂斯、玻璃,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文物,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门纳特(Menat) 是一种由多排珠子和护身符组成的项链,被视为哈托尔女神的象征物之一。哈托尔女神司掌音乐、舞蹈、恋爱与繁衍,人们在仪式中向女神献上门纳特项链以祈求其庇佑,特别是在生育和分娩方面。门纳特也是一种仪式乐器,在摇动时串珠发出的叮当声被认为可以安抚神灵、取悦女神,并带来她的祝福。这件门纳特项链上的护身符为哈托尔女神的形象,更加强了女神与其之间的联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带有塞提二世和塔沃瑟瑞特王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的王名</span>黄金花冠</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金,第十九王朝(公元前1295﹣前1069年)文物,帝王谷出土,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塞提二世是第十九王朝的第五位国王(公元前1199﹣前1197年),他的王后是塔沃瑟瑞特。在继承人西普塔天折后,塔沃瑟瑞特王后效仿三百年前的女王哈特谢普苏特,登基称王,并拥有了法老的头衔。</p><p class="ql-block"> 这件花冠由一个金圈和十六朵玫瑰花饰组成,花瓣上刻有塞提二世和塔沃瑟瑞特王后的名字,可能是二人所生的一位小公主的随葬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拉美西斯二世与两女神像 </p><p class="ql-block"> 材质为红花岗岩,第十九王朝(公元前1295﹣前1069年)文物,科普托斯神庙出土,收藏在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这件雕像原本属于中王国国王辛努塞尔特一世,后被拉美西斯二世挪用。拉美西斯二世右侧为伊西斯,左侧为哈托尔,国王头戴尼美斯头巾,女神们则头戴三分式假发。雕像背面和王座侧面均刻有拉美西斯二世和两位女神的名字及头衔。</p><p class="ql-block"> 拉美西斯二世是古埃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他与赫梯帝国达成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和平条约——卡叠什条约。拉美西斯二世在位时期修建了大量纪念建筑,同时也将多位前任国王的纪念物挪为己用,这座雕像于一八九五年被纳入埃及国家博物馆的馆藏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上海博物馆大厅的穹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身穿古埃及艳装的导展讲解员</p><p class="ql-block"> 想和他合个影,他说“NO”!只有请他导展讲解,他才能和你合影。要给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金字塔之巅》 ——古埃及文明大展,走出展览馆,回望天圆地方的上海博物馆,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金字塔之巅》 ——古埃及文明大展参观完毕,有关的美篇制作也完成了,一共五篇,请朋友们多多指教。</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