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原创日更第1559——《尚书》

玛丽读写

<p class="ql-block">20241115</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中国历史,今天我们来学习《尚书》这本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到“尚书”这个词,有些人啊 他会将中国古代在“三省六部”制当中所涉及到的“尚书》”与“五经”当中的《尚书》混淆起来,那我们先来讲一讲三省六部制当中的《尚书》是怎么回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省六部”制,是从隋朝开始的一种官职,皇帝作为权力的核心下面设三个部门,分别是“内史省、尚书省、“门下省”(这里出现了“尚书”一词,“尚书省”后来呢,又被称之为“中书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么“尚书”就相当于今天的国务院啊,下面呢,又有6个部,哪6个部呢?“吏部”——是管理天下官员的啊,任命、升迁、罢免,考核啊,是吏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民部”——民部是专门管理老百姓的,相当于今天的民政部、财政部啊,包括国家税务总局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礼部”——“礼部”相当于今天的教育部、文化部和外交部的总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有“兵部”——“兵部”很好理解,管军事对吧,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刑”部——也很好理解管法律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有就是“工部”管工程建设。这就是“六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省六部”制,每一个部都有正部长,这正部长呢就称之为“尚书”。而副部长啊,副职就称之为“侍郎”。那在这里呢,就提到了《尚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是这里讲的这个《尚书》啊,跟我们今天要讲的“五经”当中的《尚书》不是一码事,“五经”当中的《尚书》是有书名号的,是一部著作,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先。我们先对《尚书》有一个定义,《尚书》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皇室文集。也是中国第一部上古时期的历史文件和追溯古代的事迹,记录了一些事件的著作的汇编,其实《尚书》里面的内容我们可以理解为它由两个部分组成啊,第1个部分呢,就是皇室的文件,而另一个部分呢,就是通过这些皇室的文件,又记录了许多历史的事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什么这么说啊?因为《尚书》它保存了商朝。周朝特别是西周刚刚开始的时候一些重要的史料,他记载了从尧舜禹的历史一直到东周,大约1500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尚书》记录的方式呢,是以古代的帝王发的文告以及呢,君臣之间的谈话、对话,这样的方式来进行记录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尚书》这本书为什么叫《尚书》呢?有三种解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先呢,这个《尚》字啊,它理解为什么?理解为“上”啊,“上下”的“上”,这个“上”就是指“上古”,它是一个时间的概念,就是上古时期的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种说法呢,这个“尚”呢,它是“崇尚”的意思,就是人们所“崇尚”的书,它的地位非常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三种呢,这个“尚”,代表着什么呢?代表着君上,君上就是指君王,因为前面我们提到了书的大多数的内容啊。这个君和臣之间的对话的记录,那么关于《尚书》为什么叫上《尚书》呢,主要有这样的三种说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另外我们还要知道的一点,就是《尚书》啊,它作为一个历史典籍,从文学的角度来讲,它是中国最早的散文集,我们前面讲过《诗经》对吧?《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那么这个《尚书》呢?对它的定位啊,是中国最早的散文集,但是这样的散文呢,绝大多数,属于当时周王朝处理天下大事的公务文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么《尚书》和《诗经》同样相传是孔子晚年所整理的,我们知道孔子一直推行儒家的学说,在鲁国,很长时间内他一直跟把持鲁国朝政的“三桓”做斗争。这“三桓”呢 就是原来鲁桓公的三个儿子,就是当时鲁国的三个卿大夫,他们组成了一个政治集团,孔子一直在跟他们做政治上的斗争,终于呢在55岁的时候被“三桓”赶出了鲁国 开始了颠沛流离的流亡生涯。世称“周游列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孔子周游列国,一共是三年,在他六十八岁的时候又被“三桓”迎回鲁国。孔子呢,从此开始沉淀下来啊,开始著书立传,一直到他去世,主要都是在进行这个典籍的整理——《诗经》以及《尚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是到了秦朝可以说儒家的文化类的这些书籍啊,遭到了一次很严重的破坏,大家都非常熟悉吧——这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是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就颁布了“焚书令”禁止民间收藏书籍,凡是民间所藏有的,包括儒家的著作在内的“诸子百家”的这些书籍全都要送到官府,然后集中烧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所以秦代的焚书,给《尚书》的流传也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原有的《尚书》几乎全部被焚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了汉朝的时候啊,儒家作为官方哲学的地位被确立,就根据前人的口口相传重新写《尚书》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相传在西汉的时候啊,在拆除孔子旧宅的时候,在一堵墙壁里面发现了一部《尚书》,后来经过孔子后人的整理,《尚书》当中的内容啊,又多了很多的篇章,再然后我们之前提到过西晋的时候对吧,有“永嘉之乱”在战乱当中《尚书》又一次全部丧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来到了东晋,又有人整理修订了《尚书》交给了朝廷。到了清朝。有学者基本上恢复了汉代《尚书》的基本面貌,一直到2008年的7月啊,我们发现。中国发现了一批战国的竹简,出现了失传2000多年的《尚书》的原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前面我们提到《尚书》从文学的角度来讲,标志着中国古代的散文基本形成那。《尚书》整个一部著作,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实是两点啊,一个是对君王的,一个是对大臣的,对君王在于什么?在“仁君”的治民之道,就是要使君王变成仁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呢,是对于大臣的在明贤臣事君之道啊。一个是教君王如何来治理天下管理百姓,一个呢是教大臣如何帮助君王使得天下太平。好,那么在《尚书》当中其实啊也留下了今天我们非常熟悉的耳熟能详的成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尚书》当中,有这样一句叫“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什么是钢?有条而不紊。什么是“钢”,“钢”就是网的总绳,织网总的绳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若网在钢”——就好像把网结在钢上才能有条不紊乱。其实这句话出自于谁呢?出自于盘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盘庚是商朝的一位颇有作为的天下共主啊,出自于盘庚在责备他的官员,说用网不比,他用“亡”和“钢”来做比喻说明了主次,要有序。强调不能破坏规矩,所以就留下了“有条不紊”这个成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比如有这样一句,大家也很熟悉。“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一“韧”就是八尺。山九仞就是去雷阿一座九仞高的土山。“功亏一篑”就是只差最后一筐土。如果你最后一筐土不把它盖上去啊,那这个工作也不算完成啊,那这句话呢就以堆土山作为比喻,告诫人们做事要懂得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这也就留下了“功亏一篑”这个成语,这些都是《尚书》为我们后人所带来的智慧,当然也帮助我们去了解了,特别是周朝以前的历史,包括我们所熟悉的大禹的故事啊,还有“尧”和“舜”禅让的故事啊这些都是出自《尚书》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么我们今天就学到这里,明天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