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菜场</p><p class="ql-block">菜场是老百姓的饭碗,最能反映一个地方的生活水平。</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15日早晨5:00(北京时间6:00)按正常的起床时间起床,去外面转转。我们住在川渝酒店。出门往右500米左右石转就是当地的一个蔬果市场:猪肉摊位占很大的比例,那里灯光闪烁,人来车往,好像在张扬自己的身份高贵。其他的疏菜以辣椒、南瓜、小西柿、白菜等等为主,这是老百姓的主打生活用菜。菜场设施与我们八十年代相似,地是沙石路,汽车开过灰尘扬起,马路两边的店铺与我们八十年代相差无几,老百姓的出行工具,以摩托车为主,有不少汽车,汽车主人富裕程度与我们零几年差不多。</p> <p class="ql-block">二.琅勃拉邦</p><p class="ql-block">11月15日,是我们正入老挝旅游的第二天,我们将去一个村庄参观,一位自称母老虎的该村接待人员给我们详细介绍了该村的状况:她是一个土医生(也叫巫师)有一定知识和行医的经验,特别是她曾抢救了游客的生命。她的善举引起我团的共鸣,连我在内有多人购买了她们村的中药材,我想:先不考虑药效,就当扶贫吧!</p><p class="ql-block">我们结束了第一站的行程,又回到琅勃拉邦高铁站,在光影效果良好的情况下,把琅勃拉邦车站浓缩到我的相机里。在进站时,要过三个台级,第二个台级的行李通道变到左边去了,虽然有利于左撇子,但对大多数右手用力的人还是有一定妨碍。我前面有一对白人夫妇,看来年纪比我还大点,男子推着行李上了台阶。他夫人就有点力不从心了,我见状就帮着推了一把,一直推到琅勃拉邦车站门前站台上,白人夫妇俩用“Thank s”来表示感谢!我笑了笑。摆摆手,表示没关系,顺手帮了一吧!能够帮助他人解决一点困难是我的自豪。因为我遇到困难时也有人帮忙,这件事让回想起2014年6月的某一天,我在拉斯维加斯,准备去大峡谷旅游,因我一人去玩,朋友就帮我做了一块纸胸牌,20公分的正方形,上面写着我姓名的拼音及手机号码,告诉我早上七点钟有车来接。可时间过去了20多分钟还没车来。我着急起来了,看见不远处有俩位美国师傅在聊天。就上前跟他们比划:意思告诉他们没车来接我。其中一个师傅告诉我说:用手打电话的样子,因我英语太弊脚了。只能用“on、on、0N”来表示无法联系。师傅就掏出手机按我字牌上的电话,打去询问。一个不行。又打一个。前前后后打了好几分钟,直前接我的车到了我跟前,我证实后,急忙跑到那师傅面前。当面“Thank s、Thanks”地感谢师傅。师傅与我絮不相识,却化自己的钱帮助一个外人解决困难。虽然十年多过去了,我回忆起来历历在目,好像就发生在昨天。我能帮助他人,只不过是将助人为乐延续下去。因为所有人把爱传递下去,就是大爱,世界将充满爱。</p> <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15日上午11点30分,我们乘坐开往万象的高铁到达万荣车站,开启了赴老挝旅游的第二站,12点35分左右到达了目的地,我们乘坐“都都车”到酒店吃中饭,中饭完后,大家都不太想动了,其原因有二:1都都车:所谓都都车,是敞篷车上临时搭个篷,两边各一排长凳,正宗的“三无”,无边、无座、无空调。在我们这里是用来拉猪、拉牛的车,但在万荣却是我们旅游的座驾,艰苦程度可见一斑。到老挝旅游该过的坎儿就得过。2.天气太热,我查了一下温度:万荣32度,金华21度。整整相差11度,可谓是一个舒服,一个火热,虽然不能称冰火两重天,但两者截然不同。</p> <p class="ql-block">三.万荣</p><p class="ql-block">万荣是我们老挝旅游的第二站,初次听到万荣,很容易想起印尼的万隆,但此万荣非彼万隆,两者相差十万八千里,那是我们周总理去参加会议的万隆,这个没有名气,如果不到老挝来,甚至会一辈子不了解。下午三点我们去了万荣有特色的“兰色泻湖”游玩区。说实在的话,我不太看好,纯粹是带着泳裤去体验一下,琅勃拉邦的光西瀑布没下水,这一次再不下水,泳裤就白带了。到了景点我和老李就赶紧准备下水了,因为时间只有一小时。下水后第一感觉有点凉,稍微游一下就觉得很爽,看见有人从五米高的树上跳到湖里,心里痒痒的,很想去尝试一下。在素素的鼓励下,我决定去跳一下。但心里却没底。毕竟这个年龄,六十年未去这幺高的地方跳过水了。我鼓足勇气,慢慢地爬上跳水栏框,往下一看,还真有高,我想了一下:该怎么跳?原想勇敢一点头朝下跳出去,但真的没把握,冒大风险有点不佳得,最后还是决定“种萝卜”,跳水行话。我在跳台上学着运动员跳水前双手伸展的动作,然后一跳就腾空了,虽然只有零点几秒空中时间,但我妨佛经过60年。那时,金华游泳池刚刚开池,泳池南部深水区设立二块一米高的跳水板,中间一块是三米高的跳水板。我们一些男同学争先恐后去跳水。一米板排队,三米高没几人敢上去跳,有些上去了也就脚朝下跳跳。那时我们叫脚朝下跳为“种萝卜”。真正跳水要头朝下往水里跳。我第一次头朝朝下跳的时候,没掌握好时机,结果呢,屁股和背部先着水,被水打得火辣辣。经过几次摸索,慢慢掌握了头朝下跳的动作要领。那可是少年时的玩水,今天呢?是老年了,这跨过了六十年,再去玩水不是该犹着点吗!但还是着水时是屁股先下水的斜着下水式,不够美,其实是败招。原想再去尝试一下,后来想想还是放弃吧!毕竟岁月不饶人啊!</p> <p class="ql-block">陈肖钰2024年11月15日于老挝万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