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有闲,和一帮驴友去野登黄冈山。<br><br>听群主说,黄冈山是武夷山主峰,华东第一高峰,海拔2160.8米。以前爬过最高的山,都在1800米以内,而且这次预计至少攀爬12小时,鉴于此,心里还是有些忐忑,但华东最高峰的诱惑,让我充满“明知是巨大挑战,但仍心向往之”的渴望,于是,报了名。<br><br>先来说说,何为野登,就是那些懂点野山穿行知识,特别是会识别“规迹”的户外爱好者,带领一部分驴友,不走成熟路线,通过所谓的野穿,徒步登上一些未开发成景区的高山,这种登山行为就是野登。<br><br>毫无疑问,野登户外,强度一般较大,过程刺激,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但人类本性中,追求狂野,进行自虐,以期达到让身体疲惫,而精神舒爽愉悦的“劣根性”,时常让一部分不安于平淡生活的人,对此,欲罢不能。<br><br>这次野登黄冈山的亲身体验,让我充分感受到了野登的独特魅力,以及存在的安全隐患。愿真实记之,可作一种独特经历之念想,或反思之鉴,或利于自我完善,下次经历这种情况,可以做好更稳妥的保障。纯一家之言,不求苟同。 凌晨30分,从浮梁出发,到上饶境内,车外哗哗地下起了中小雨,我心里一直忐忑着:“下雨天,野登这样较高强度的高山,能行吗?”心情有些低落,坐在车上,也睡不着,几乎一夜无眠。<br><br>快凌晨6点时,到达铅山县境内的登山起点,在车上匆匆吃了点自带的早餐,便背上包,穿上雨衣,戴上头灯,在一片漆黑中,冒着淅沥的雨,有些茫然地,跟在其他驴友后面,一起向茫茫大山进发。<br><br>“既来之,则安之,更何况还有两位女驴友,我又怎能放弃呢?”心里想着,一路深一脚浅一脚,全身交织着雨水与泥水,走在进山的机耕道上。<br><br>在一处水淹路面,其他人借助登山杖,很快便顺利通过,而我的登山杖在包里,此时,不便拿出来,于是,在路边找了根勉强可用的烂竹棍,颤颤悠悠,踩在水里的垫石上,好不容易,才通过。这时,我已经落在了最后,心情有些低落:“唉,这是何苦啊?这种天来登山,自找罪受呀!” 开始登山,雨不但没停,却越下越大,似乎正在考验着我们这群折腾得有些疯狂的驴友。由于坡陡,路湿滑,我们需要手脚并用,才能攀爬前进。泥水混杂,林间幽暗,我们一个个默无声息,彼此紧跟着,鱼贯而上。<br><br>很快,脚便湿透了,身上也有些湿漉,毕竟,在山间攀爬,一件简易雨衣又怎能遮挡全身,更何况,在攀爬的过程中,雨衣时常被岩石和树枝刮扯到,慢慢变得千疮百孔,到处漏水。穿更薄的雨衣,被刮得更不成样了,瞧着他们那几成“落汤鸡”的滑稽模样,让人忍俊不禁。<br><br>由于雨水与雾气,我戴着的眼镜,一会便模糊不清,时常要用手去擦拭。加上雨衣帽与头灯,在眼镜上方,攀爬颠簸,相互干扰,很是别扭,让我狼狈不堪。<br><br>路上,在一处石壁陡坡处,驴友自由飞翔强悍上行,然后,放下宽绳,我们借助于绳索,才勉强顺利通过。到此时,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开弓没有回头箭,唯有全力前行。”<br><br>天渐渐放亮,接近山冈的路也慢慢好起来,随着一路上行,透过林间,视野渐渐开阔。尽管雨还是一阵大一阵小,偶尔暂停一会,但心情正在逐渐明朗。<br><br>经过近三小时的艰难攀爬,我们终于爬到了山岗上。问群主得知,接下来,便是沿着山岗一路环穿,最后达到最高峰——黄岗山。在山岗上穿行,山路虽有起伏,但轻松多了,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 上天总是如此公平,当攀爬到一定高度,美丽的景致便开始奖赏我们。<br><br>透过树间,可见有高耸的大山,有连绵的山脉,其间,云雾缭绕,观之,养眼滋心。<br><br>在山岗上,我们一路起伏上升,视野也越来越开阔,心情随着脚步,慢慢轻松愉悦起来。一路便留意起身边的独特景致。<br><br>瞧,那长在松树上的嫩绿色的丛状植物,听群主说叫松萝,是麋鹿最喜欢吃的食物,只有在高山上,空气纯净,且得天地雾气之精华,才能促生滋养它。那包裹着倒伏在地上烂树的绿绒绒苔藓,形成一些奇特的造型,有的像哈士奇,有的像乳峰,还有的像一只兔子,惟妙惟肖。还有一株浑身带刺的植物,绿油油的叶子中,长了红色的果实,看着,着实美丽,后来文小言得知,它叫枸骨。走进大自然,你总能收获意外的惊喜。<br><br>一路上,我们见到的,以粗细不一的高山松为多,还有很多野梨树,偶见几株高山杜鹃和红豆杉,其他稀有的树木,不知名,也没有去留意。大树成林,林间便少有低矮的灌木丛,很好通行。地上落满了厚厚的枯叶,踩在上面,柔软而富有弹性,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让人浑身轻爽。<br><br>经过一些没有树木遮挡的山包处,眼前,便一览无余了。那墨绿色的群山,连绵起伏,千沟万壑,尽收眼底。乳白色的云雾,把群山轻轻环抱,尽显温柔之态。虽不见云海,但雨过天晴的大山,像出浴的美人,清新脱俗。 终于,可以远观到黄岗山了。一片隆起的黄色山头,光秃秃的,像一个巨型的玉米面馍,在一片墨绿的群山中,显得格外亮眼。有些不解,为什么独有黄岗山如此奇特。<br><br>接下来的路程,眼前始终可以看见远处的黄岗山,在山岗上走一阵,便可以停下来,从不同的角度,拍下黄岗山风貌,以及周边群山云雾景致。如此攀爬的过程,便不感觉有丝毫苦累了。美丽的风景,会让人产生多巴胺,运动潜能得以激发。<br><br>经过一处岩石裸露的山峰,下行,斜插,再穿过一片萎黄的高山草甸,便达到黄岗山脚下,此时终于明白,远观黄冈山,为什么是金黄色的。因为整个山头长满了萱草,现在是秋冬季节,萱草萎黄,远观,黄冈山便成了金黄一片,在周围一片墨绿的山峦中,尽显王者风范。萱草没有变黄时,黄冈山又是什么景色呢?有人说,春季萱草会开金黄的花,是否真是如此,只能期盼以后春季再登时,亲身验证了。<br><br>整个黄冈山主峰上,除了一片金黄的草甸,几乎没有一棵大点的树木,让人有些好奇。难道是“木秀于山巅,风必吹之”吗?还是气候的原因? 值得考证一番。<br><br>那金黄的草甸,一直漫延到山顶,其间,有被人踩蹋出来的山路,蜿蜒曲折而上,在这方天地里,仿佛天路。此时,山顶似乎有种魔力,在吸引着我,让我情不自禁,几乎是一路小跑,第一个登上了山顶,欣喜之情,难以言表。<br><br>拍照打卡,默立远眺,面对群山尽情呐喊,攀爬之疲乏,在此刻,顿时烟消云散。黄冈山上有大小石碑五六座,如江西和福建的省界碑,题有“黄岗山”的石碑一座,题有“武夷山主峰——黄冈山和武夷第一峰”的两座大石碑,以及处在两碑之间的一座英文石碑。碑刻以记之,是最长久的标志。 站在黄冈山三个大石碑后面的巨石上,便是至高点,俯览四周,“一览众山小”,那连绵起伏的山峦,仿佛就在自己的脚底下,云雾缭绕其间,心中顿时升起“云起脚底,千峰来朝”的磅礴之气,整个心胸为之慢慢开阔博大。在大好河山的小我中,内心又涌动着一个释然而沉浸的大我,此刻,恍惚中,有一种登仙化羽的幻觉。<br><br>所谓“站得高,看得远”,这只是表面的感官收获,而当我们经过艰辛的努力,攀登上一座高峰,那尽收眼底的风景,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视野的开阔,更有精神与灵魂的震撼啊!<br><br>在山顶上,我们用过中餐,由于时间紧凑,我们要尽量在天黑前下到山脚,便不敢多作停留,一个个依恋不舍地从山顶下来,急匆匆开始下山。 下山,听群主说,都是走成熟的路线,本以为会一切顺利。不曾想,他们的“规迹”也会捉弄人。经过几番调整,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我们还在大山中,慌不择路。<br><br>我们一个个又打上了头灯,如鬼魅般晃动的灯光,在大山中曲折行进。让人有些担忧的是,当天完全黑下来后,几个经验丰富的老驴友也根本无法找到规迹上的野路下山,只能凭着大致方向,蛮不择路,在一片漆黑的竹林中,几乎是连滚带爬,无路而行,艰难下撤。<br><br>由于下山陡坡太多,且持续强度太大,慢慢,我的右脚膝盖开始有些不适,直至疼痛难忍,每下探一步,都引起疼痛,有时,动作幅度大了点,便疼得我有些呲牙咧嘴,但理智告诉自己,在这漆黑一片的茫茫深山里,谁也帮不了你,唯有自力隐忍,坚毅前行。 此时,没有任何人抱怨,形成一个整体,克服困难,向前推进。特别是两个女驴友,她们不骄气,不抱怨,不依赖,努力前行。上山时,就有一位女驴友一直落在最后面,最终,她竟然也顺利坚持了下来,让我颇感佩服。是啊,人生不也如此吗?逆境困难中,唯有克服千辛万苦,自力自强,才会收获最好的境遇。<br><br>值得庆幸的是,我们一行人,体力都较好,且心态平稳,不然,在这漆黑的大山中,真出点意外,麻烦就大了。当我较先下到公路上时,回望身后的大山,看见陡直的山上,还有几处微弱的灯光在晃动,一种莫名的感慨,在内心涌动。晚上快9点时,我们一行12人全部安全下撤到公路上,大家在一家民居院子里,清洗浑身的泥巴,心情无比轻松。<br><br>这次野登黄冈山,过程充满艰难险阻,但登顶后,无限风光尽收眼底,精神为之大振。经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人生苦短,唯有多经历,多体验,甚而多有益的折腾,方不虚此生啊。此身心之良获,记之以为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