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德国的策展人往往会花费数年时间深入研究某一画派,并在取得新成果后策划展览。柏林国家美术馆馆长格莱斯先生延续了这一传统。作为印象派领域的知名专家,他在即将卸任之际,精心策划了《印象派的城市绘画》展览,向观众呈现了印象派诞生的重要时刻。</p> <p class="ql-block">格莱斯先生在开展仪式上作研究报告(摄影师Romana Eder Grabher)</p> <p class="ql-block">对于印象派画家的讨论,通常更侧重于他们绘画风格的特点,尤其是对光线和色彩的捕捉,而对其阶层背景以及印象派起源的研究则相对较少。事实上,传统的印象派画家多是城市资产阶级的代表。他们描绘的主题包括阳台与窗前的景致、舞会与酒吧的场景,或是散步与郊游的风光,这些都反映了当时典型的城市资产阶级生活。他们完全摒弃了经典画家那种沉重的历史主题,而是通过改变传统视角、运用非对称构图,并捕捉瞬间氛围的全新方式进行创作。光线与色彩的科学运用则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成果。这样的背景或许能更深入地帮助我们理解展览《印象派的城市绘画》及格莱斯的研究成果。</p> <p class="ql-block">在格莱斯看来,莫奈对现代巴黎的描绘及其对绘画艺术的影响,与他对自然风景的表现相比,毫不逊色。传统上,艺术家们常常前往卢浮宫,临摹大师的经典之作。然而,莫奈却反其道而行,他选择坐在卢浮宫的阳台上,以都市景观为题材创作了三幅风景画。</p><p class="ql-block">格莱斯指出:“盛开的栗树下,人群熙来攘往。莫奈用简洁的笔触勾勒出每个人的装扮:女士佩戴青绿色的帽子,男士则身穿高礼帽与燕尾服。这种简约的笔触赋予了画面强烈的临场感。一种稍纵即逝的瞬间之美,以及画面的流动感,在此初现端倪,并在后续发展中愈加凸显,”最终成为印象派的标志性风格。</p> <p class="ql-block">莫奈运用全新的创作手法,以快速的用色、明亮的光线和独特的俯视视角,展现出不同于传统城市风景画的独特风格。自19世纪中叶起,巴黎的新都市景观为市民提供了多样的漫步场所,包括林荫大道、城市公园、广场以及咖啡馆和露天座位,这些都成为了莫奈画作中的全新元素。</p> <p class="ql-block">格莱斯认为,莫奈的关注点不仅在于建筑本身,还包括改造后大都市中人们的日常生活。过去普遍认为,莫奈的著名画作《卡普辛大道》是他的第一幅印象派作品。然而在格莱斯看来,这一印象派风格实际上可以追溯到六年前的这幅作品,其中即兴创作的树木和人群几乎没有明显差异。透过树梢洒下的光影,更让人联想到雷诺阿笔下阳光斑驳的特质。</p><p class="ql-block">这三幅作品被称为莫奈的“巴黎三部曲”,曾是莫奈引领印象派运动的杰作。此次展览使它们再次在同一展厅中三星共耀。上一次要回溯到150年前,在1867年的秋季沙龙上,它们曾因保守派的拒绝而未能展出。无奈之下,莫奈只能将这三幅画放在一间私人艺术画廊中展览。</p><p class="ql-block">莫奈的“巴黎三部曲”既体现了传统绘画理念,例如对建筑的精准刻画,又展现了印象派的雏形,比如对树木和人群动态瞬间的敏锐捕捉。有专家甚至认为,莫奈的作品仿佛在诠释这样一句艺术箴言:“现代性是短暂的、转瞬即逝的、偶然的,这是艺术的一半,而另一半则是永恒的与不变的。”</p> <p class="ql-block">以非传统且全新的视角,莫奈以迅捷而自由的笔触完成了这幅描绘巴黎庆典的作品。画中,蓝、白、红三色旗帜与巴黎的城市景观相互交融,宛如一群色彩斑斓的鸟群掠过山谷。寥寥几笔,勾勒出欢庆者的身影。这两种革命式笔触不仅展现了印象派即兴创作最精妙的特质,更烘托出欢愉的节日氛围。</p> <p class="ql-block">格莱斯认为,卡耶博特不仅是印象派的重要支持者和莫奈的崇拜者,还是一位专注于描绘现代巴黎的画家。他的城市风景画充满视觉冲击力,并以独特的“街道峡谷”布局闻名。在他的作品中,哈莱维街的新式高楼格外醒目,而金色的顶部装饰让人自然联想到加尼叶歌剧院。他还巧妙地利用阳台的顶棚斜角,打破了传统构图的对称性。</p> <p class="ql-block">格莱斯指出,卡耶博特之所以在印象派城市绘画中独树一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能够通过画作唤起我们对建筑美感的共鸣。他擅长利用俯瞰视角展现光线在一天中细微而丰富的变化,并以富有即兴感的笔触捕捉雾霾天气的独特氛围,同时以同样的手法渲染街道上的人气,使画面展现出印象派特有的动态感与韵味。此外,他巧妙地将阳台上的植物融入画面,创造出虚实交错的视觉效果。这种创新手法在当时的西方绘画中极为罕见,为其作品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p> <p class="ql-block">格莱斯指出,与其他印象派画家朋友不同,雷诺阿并未选择从高处俯瞰城市,而是将视线投向更贴近的市民。在塞纳河畔法兰西学院前的广场上,他用灵动的笔触捕捉了人群瞬间的动态。河边,约会的人们兴高采烈地谈笑风声;街心,男士们手持报纸,热议当天新闻;佣人拎着大包小包匆忙赶路;女士则悠然牵狗漫步。这些场景犹如一幕幕生动的都市人文剧,跃然于画布之上。</p> <p class="ql-block">根据格莱斯的研究,从19世纪90年代起,毕沙罗开始创作一系列巴黎风景画,专注于展现不同天气和光线氛围的变化。他住在酒店的高层,从俯瞰的视角记录街道的喧嚣景象。其中,仅蒙马特大道的题材,他就创作了多达14幅画作。这些城市绘画以柔和的色彩为主,避免了过于强烈的对比。他常用灰色、米色和淡蓝色等中性色调描绘城市建筑和街道,同时以小面积的鲜艳色彩点缀画面,例如车马、行人或商铺的招牌,为作品增添生气。这种处理方式对后印象派点彩画风格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p> <p class="ql-block">毕沙罗的作品《歌剧院大道》中,路面的描绘已展现出印象派典型的即兴创作风格,人群在灵动而略带抽象的笔触中宛如流动的音符。尽管构图仍然遵循经典的透视法则,但已经摆脱了传统对称性的构图视角。</p> <p class="ql-block">毕沙罗的作品《新桥》通过俯视的视角展现了一个对比鲜明的世界:桥下是缓缓悠悠、寒气凛凛的水流;桥上则是熙熙攘攘、热气腾腾的人流。纵横交错,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仿佛让人听到了城市的呼吸声。远处升腾的黑烟象征着城市工业化的脉动,隐约传来汽锤的轰鸣,为画面增添了印象派特有的多感官体验。画家采用鲜明的非对称构图,不仅增强了画面的临场感与流动性,更突显了那个时代充满活力的动态气息。</p> <p class="ql-block">格莱斯之所以选择吕斯的这幅画,或许不仅因为吕斯作为后印象派代表,以独特的点彩画风为这座中世纪古老教堂注入了现代气息,还因为这幅画能够与同时展出的野兽派画家马蒂斯的作品《巴黎圣母院》形成鲜明对比。</p> <p class="ql-block">吕斯的点彩技法还将现实场景转化为更理想化、梦幻般的氛围,其细致且反复的运用为作品增添了一种沉思与冥想的美感,但也略显机械与僵硬,尤其在街道和桥体的描绘上尤为突出。</p> <p class="ql-block">马蒂斯通过窗外非对称的视角,以纯粹的色彩勾勒出巴黎圣母院的典型特征。在他的这幅画中,天空呈现出紫色、蓝色、粉色与绿色的微妙变化。“街道上方驶过的马车,看起来像一只被压扁的甲虫,”格莱斯打趣道。</p> <p class="ql-block">这个展览虽然规模不大,作品数量有限,但内容丰富且精致,全面呈现了印象派及其衍生画派城市绘画的主题。在格莱斯看来,能够传递主题就已足够。他表示:“我们希望展现的是,这些画作在当时如何推动了人们视角的转变。”此外,这几幅画作也生动地展现了印象派的两个特点——非对称的动态性和即兴创作的氛围感,表现得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在美术界,人们不断研究经典画派,探寻艺术背后的永恒规律。每一次探索,都是与历史的对话;每一次发现,都是与精神的共鸣;每一次解读,都是为经典注入新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展厅中央绿色的铁凳子来自巴黎公园(摄影师Romana Eder Grabher)</p> <p class="ql-block"><b>后记</b></p><p class="ql-block">格莱斯为展厅后面特别设计了一个附馆,专门讲述巴黎城市改造的历史。19世纪后期,在法国著名城市规划家兼行政官奥斯曼男爵的主持下,巴黎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城市改造。拓宽的街道、统一的建筑风格让这座城市焕然一新,不仅深刻影响了市民的生活方式,也为印象派画家捕捉现代都市的特质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p><p class="ql-block">当时,高层公寓由于缺乏电梯和供暖设施,租金相对低廉,成为经济拮据的画家们的理想居所。然而,这些居住环境的现实局限,反而为他们打开了全新的艺术视野。站在高处,画家们从窗户俯瞰整座城市,整齐的街道纵横交错,行人熙熙攘攘,流动的光影铺满都市的每个角落。这些充满活力的场景犹如动态画卷,为他们的艺术创作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值得一提的是,印象派画家中也不乏富家子弟,他们的视角同样带有独特的个人印记。在作品中,画家们打破了传统学院派的固定视点和中央透视法,用大胆的俯视视角展现都市的繁华与活力。某种意义上,他们的画面犹如现代的“航拍”,是后来印象派沉浸式绘画的雏形,更专注于光影的流动和色彩的变化,从而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视觉语言。</p><p class="ql-block">正是这些现实的约束,最终催生了艺术的突破。这些画家不仅用作品捕捉了巴黎的现代美感,更赋予了这座城市动态的生命力。他们的画作超越了传统美学的界限,为印象派的艺术探索开辟了全新的天地。</p> <p class="ql-block"><b>背景音乐:</b>印象派音乐大师德彪西的《月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