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点读专栏(六)

吉林延边老年书画

<p class="ql-block">  刘明生老师本期点读作品作者:耿道华 侯振清 刘小双 周忠友 张士平 房学石 赵同安 杨勇 杨朝晖 夏光江 </p> <p class="ql-block">1、《白云深处》 :耿道华 画</p><p class="ql-block"> 点评:刘明生</p> <p class="ql-block">  奇峰突兀,层峦叠嶂,烟云缭绕,松林苍郁,杂树蓬勃,垂瀑流泉,空谷传声。此画眼前一现,不觉间已神入其境。作为传统风格的山水,画得那么神秘和浪漫,同时又洋溢着时代笔墨的意蕴和风采。此画的美妙和成功,不必多说,深入观画,自可体味。</p><p class="ql-block"> 谈点想法:笔者已观赏画家山水佳作几幅,技法深湛,风格鲜明,印象深刻。但多看后,略觉新意难出。尤其在画面构图上,意境追求上,用笔用墨上,如何突破传统,如何突破自己,创出新路,辟出己境,再上台阶,乃是当下课题。</p><p class="ql-block"> 另,此类题材的山水,画面若过于清新艳丽,必然就少了深邃与神秘;近景树丛处理的过于清淡,类似于远景;屋舍画成红顶,过于现代,与此画整体风格不符,此类山水若非宫殿楼阁,少见红顶山居,若画成草屋或黛瓦,才与画境相得益彰;此画以山石为主,其次为瀑流林木,云霭占分量很少,题为《白云深处》欠妥。</p> <p class="ql-block">2、“大美吉林” :侯振清 书 </p><p class="ql-block"> 点评 :刘明生</p> <p class="ql-block">  主书“大美吉林“四个大字突兀而立,大有”擘窠巨书“的韵味。这四字虽是常见常用的熟语,但书家挥笔不凡,饱含着热爱与赞美之情,以风雷之势,展示在你面前,令人振奋与共鸣。再加上旁书小字一首赞美诗的深入阐释,使得这幅书法作品,更抒情、更感人、更有厚度与张力。</p><p class="ql-block"> 讨论一点——顿笔的运用,“大”字用顿过多过重,过于夸张,尤其撇画的中间一力顿,有些滞涩失度。而“林”字的最后一勾画,本应顿提加力,为四字收官出彩,现在反而无顿,轻轻一提而过,留下遗憾。“美”字的收笔作一大反捺,是点睛之笔,已经取得很好效果。看似写得有速度有力度,有笔有墨。但若严究细审,似可见笔内藏着些微的犹豫与重复,从而减了几分神气。</p><p class="ql-block"> 另,谈一点浅见,一个字写得入木三分力透纸背,绝不是书家的蛮力所致,而是字中有筋骨、见功夫、藏经典,所谓“颜筋柳骨”者是也。所以,有些文弱其外的书家,而笔下之字,反而有崩山裂石之势,即其字内筋骨所致</p> <p class="ql-block">3、《乡村即景》:刘小双 画 </p><p class="ql-block"> 点评 :刘明生</p> <p class="ql-block"> 一处小小的鹅寮,一群生机勃勃的白鹅,远处衬以蓬勃的树丛,隐约的屋舍,这是典型山野乡村一角的画面。画面中的群鹅,仿佛受到什么动静的吸引,个个仰颈伫听,画家选取的这个瞬间十分生动,由一群生动的白鹅,让人联想到更多更丰富的内容。画面不仅洋溢着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又传递抒发着画家内心对乡村生活的情感。这幅画,既写实又抒情,很富有感染力。</p><p class="ql-block"> 值得讨论的是:画鹅的用笔过于滞涩琐碎(尤其轮廓线的用笔),缺少通灵苍润的力道与动感韵味;鹅寮的栅栏等物什有些杂乱缺少概括,且用墨过重;整体画面调子偏灰,有压抑感。(刘明生)</p> <p class="ql-block">4、行书《琵琶行》: 周忠友 书</p><p class="ql-block"> 点评 :刘明生</p> <p class="ql-block">  这一长篇行书《琵琶行》,写得可谓行云流水,颇有气韵,洋洋洒洒,文采斐然。原诗六百余字,是诗中罕见的长篇。写成书法作品者,虽古今有之但不多见。此幅写成如此规模,在当下书林尤为不多。首先,这篇书作写的气韵贯通,十分流畅,宛若行笔不停一气呵成。且前后匀称,整体上给人的美感十分强烈。其次,书家书写的笔速从容不迫,与诗篇的叙事内容结合得很好,可谓诗书同臻妙境,相得益彰。观赏书法,而能助人深入诗境,真是十分难得。第三,对行书诸字体的把握娴熟,结字自然得体,既合规矩,又有自己的风格变化,书风流美俏丽。商榷几点:1、全书分写为四部分,约七八十行,每行尾部大多写的较弱,尤其最后两三字间,往往有处理得过密或过松的现象,甚至个别的字变形。如第一部六行尾二字“声停”——过密;第二部三行尾三字“不通声”三字——过密且变形;第三部二行尾三字“笑复明”——过密致“明“字压扁、、、、、、</p><p class="ql-block"> 2、全篇”声“字多次出现,此字下部”耳“符,凡写成草体符的,大多失态,成为弱字;</p><p class="ql-block"> 3、书写中有错字,如”主人忘归客不发“的”发“字,繁体应为”發“,而不是头发的”髪“;我不提倡繁简不混用,适度得体即可,但写到”钿頭银篦击節碎“处,诸繁体夹着一个简化字”击“,且不行不草的,实在融不到诸字之间,如把“击”写成繁体“撃”的行草字,效果一定会更好(类此者本书中还有)。</p><p class="ql-block"> 行草字体,皆由古传承而来,而当下有些简化字,如何行写,如何草写,书法界尚难定论与规范。所以,写行草书,还是从繁体为好(至于有些简化字,本就是由草书而来的,应做别论)。篇幅有限,暂谈到此,见仁见智,共同讨论。(刘明生)</p> <p class="ql-block">5、《沁园春-雪》 房学石 书</p><p class="ql-block"> 点评:刘明生</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这篇著名的词作《沁园春-雪》,是千古名篇,影响深远。深受书法界的喜爱,写成书法作品不计其数。不同风格的书家,凭自己对词意的理解和对伟人的热爱,创作出了风格各异的书法作品。现在这幅楷书《沁园春》,写得端庄、清秀、舒朗,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尤其从总体上看,颇有气象,观赏效果极佳。书家意在用自己的书写风格,引领欣赏者走进词的意境深处。 由此观之,此幅书作可谓非常成功。</p><p class="ql-block"> 但也有值得讨论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1、书中凡字有较长横画者的横画,很多都写成了尖头粗尾。如第一行中的“光、千、里、望”诸字(他行从略),楷书横画起笔,多见藏锋逆起,亦有露锋起笔者,但不论藏露都要写得饱满、有力。而这种尖细纤弱的起笔势,我觉得过弱,不足取。</p><p class="ql-block"> 2、书写中多处突见字体变小,如一行中的“千“,二行中的“失、山”,三行中的“公、日”,六行中的“弓、射”等字,使得书写到此有“塌陷”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6、楷书“龙门联”:张士平 书</p><p class="ql-block"> 点评 :刘明生</p> <p class="ql-block">  这一幅楷书龙门联,写的端庄俊朗,很见功力。从字的结体到用笔,可谓字字笔笔有交代,很有唐楷的风韵。构图上,虽是传统的布局,但又透着时风,洋溢着新意。总体看,此幅龙门联,书写得十分成功。</p><p class="ql-block"> 若做求疵而论:开始二字弱些,且楷意及书风也与全篇不相吻合;最后一行,多数字写得略大于全篇,但其中又夹杂着几个全篇最小的字:“中“、”士“、”齐“等(楷书不必字字大小完全同一,因具体字的笔画和结构不同,也可写大写小,但总体不能失衡);与经典相比,在用笔、结字和气韵上,还应再下些功夫。(刘明生)</p> <p class="ql-block">7、《花卉》:赵同安 画 </p><p class="ql-block"> 点评 :刘明生</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幅在构思上,十分富有新意的的花卉画。画中一段颇感巨大的花树老干,萌发了一簇嫩嫩新芽,并开花引蝶。树干采取勾勒添彩加小写意的画法,意在渲染沧桑。而花蝶则运用工笔画法,形成对比,意在突出花及蝶的主题。可以说画面生动,春意盎然,基本收到了画家预想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需要探讨的有两点,一是占面积很大的树干,所着彩墨过艳过重,本应起衬托作用,现在反压过了主体——花蝶,有些“喧宾夺主”。二是蝶与花(尤其蝴蝶)如果画得再精细一些,树干再写意轻淡一点,形成明显的主次对比,效果可能更好。</p> <p class="ql-block">8、行草“朱熹诗” :杨勇 书</p><p class="ql-block"> 点评 :刘明生</p> <p class="ql-block">  朱熹这首绝句,广泛流传脍炙人口,写成书法作品者,亦古今常见。也就是说,作为诗篇广为所知;作为书法也众为所见。现在用这首诗创作书法作品,若要出新,大有难度,因为大家太熟悉了。然而现在这幅行草,却能别具风格,笔力雄健,新意满满,十分生动地展现在眼前,真是难能可贵。书写流畅,行中有草,相互烘托,相依成势,或夸张或内敛,或疾或徐,贯气成篇,十分得体。通体观之,赏心悦目。</p><p class="ql-block"> 由于此书做了版面美化处理,虽突出了字的结构和气势,但有些细节已不甚分明,从而使得有些字间的连贯笔法间断,字与字显得过于孤立。</p> <p class="ql-block">9、草书“王维诗”:杨朝晖 书</p><p class="ql-block"> 点评 :刘明生</p> <p class="ql-block">  这幅草书,整体通观,可谓写的神采飞扬。虽不是大开大合的书风,但用笔行转变化自然多姿,用墨干湿浓淡丰富多彩。书写中虽有夸张却不失度,笔法丰富流畅,富有内涵,从而使全篇充满动感与灵气。对原诗的空灵唯美的意境,做了书法上的深入阐释,给人以美的享受。</p><p class="ql-block"> 略感不足处多在第一行中,这起始第一行写的拘谨了些,与另三行比较显然还没有放开,不仅字数略感偏多偏小,且字字孤立,字间缺少贯气。另有几个字商榷一下,“随”字的草法少见,总觉得写的不像不美;“歇”字写得近似于“歌”了。</p> <p class="ql-block">10、扇面《风里醉红颜》 :水工 画</p><p class="ql-block"> 点 评:刘明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扇面”是中国书画特有的一种构图形式,常见的有折扇和团扇等形制。此幅扇面花卉,画的是秋的缩影,红叶枝头挂满晶莹的朱果,鲜艳欲滴。既美得醉人,又引申着秋的丰富与灿烂。画界有句经验之谈——“红俗绿雅”,即红色画多了,很容易流于俗气,即紅色不好掌握,大面积布红,需要很高的技巧。而此幅扇面,大红的果实,赭红的树叶,几乎全画皆红。不仅毫无俗气,反而气韵生动,画家在色彩运用上,达到了很高的地步。</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是画面的题跋。画题大字横书,为整幅画面充实了构图,提振了气势。画之左侧又竖写补题了一首诗,不仅深化了主题,而且丰富了画的内涵。加之,书法精湛,书写端庄老道,从而使整幅画作更加富有文化气象,增添了韵味,深化了意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希望大家积极投稿,踊跃发言,无论对错,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见解。因为,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引发不同的思考与感悟。让我们以谦逊的态度对待每一幅书画作品和每一个观点,做到不骄傲、不自满,不气馁,始终保持一颗求知的心。在我们这个创研群的大家庭里,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p><p class="ql-block">(作品收稿于创研员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