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地山的《桃金娘》:那朵小红花向谁致敬

羊羔书话

<p class="ql-block">被人忽略的许地山儿童文学作品《桃金娘》与“平闽十八洞”民间传说的文学再加工</p><p class="ql-block">杨仁飞</p><p class="ql-block">许地山一家由台南落籍漳州龙溪,作者都是“龙溪人”,叶国庆所述的陈元光历史与民俗信仰,相信许地山也有较深的了解。另外,许地山出生于1894年的2月14日,与陈元光生辰2月15日仅一天之差,当他细读叶国庆的论文时,是否会更加注意到福建地方民俗史的变迁,进而到后面进行文学的再创作?</p><p class="ql-block">许地山的儿童文学作品《桃金娘》写于香港,1941年发表于香港的《新儿童》半月刊上(7-8月号)上。这是许地山支持香港儿童文学发展的力作,也是其最后的遗著之一。《桃金娘》因为归属于儿童文学,很少有学者关注到它其实是许地山对福建民俗研究,特别是平闽十八洞传说研究的副产品与文学再造。在许地山生命最后几年创作的写实主义小说《玉官》《铁鱼的鳃》都与福建近现代历史相关联,而《桃金娘》主人公的时空则放到了福建南部“洞蛮”时代,讲述了十八洞之外仙桃洞里一个善织布巧手做衣服的孤女如何坚强应对打击、排挤而自强自尊、关爱他人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桃金娘是一种常绿灌木,粤闽山野很多,叶对生,夏天开淡红色的花,很好看的,花后结圆形像石榴的紫色果实。有一个别名广东土话叫做‘冈拈子’,夏秋之间结子像小石榴,花色碧绛,汁紫,牧童常摘来吃,市上却很少见。”</p><p class="ql-block">“在福建南部,古时都有所谓‘洞蛮’住着的。他们底村落是依着山洞建筑起来,最著名的有十八个洞。酋长就是住在洞里,称为洞主。其余的人们搭茅屋围着洞口,俨然是聚族而居的小民族。十八洞之外外有个叫做仙桃洞,出的好密桃,民众都以种桃为业,拿桃实和别洞底人们交易,生活倒是很顺利的。洞民中间有一家,男子都不在了,只剩下一个姑母一个小女儿金娘。他生下来不到一个月,父母在桃林里被雷劈死了。迷信的洞民以为这是他们二人犯了什么天条,连他们底遗孤也被看为不祥的人。所以金娘在社会里是没有敢与她来往的”。</p><p class="ql-block">许地山是一个会弹闽南古琵琶、谱曲、写词的多面手,他写美丽、善良的金娘,也写下动听的山歌:</p><p class="ql-block">“你去爱银姑(洞主的女儿),</p><p class="ql-block">我却爱金娘。</p><p class="ql-block">银姑歌舞虽漂亮,</p><p class="ql-block">不如金娘衣服好花样。</p><p class="ql-block">歌舞有时歇,</p><p class="ql-block">花样永在衣裳上。</p><p class="ql-block">你去爱银姑,</p><p class="ql-block">我来爱金娘。</p><p class="ql-block">我要金娘给我做的好衣裳。”</p><p class="ql-block">“桃树死掉成枯枝;</p><p class="ql-block">金娘织造世所稀。</p><p class="ql-block">桃树年年都能种,</p><p class="ql-block">金娘去向无人知。”</p><p class="ql-block">“大雨淋不着金娘底头,</p><p class="ql-block">大风飘不起金娘底衣。</p><p class="ql-block">风丝雨丝,</p><p class="ql-block">金娘也能安它上织机;</p><p class="ql-block">她是织神底老师。”</p><p class="ql-block">许地山是不是在写他的中国女装史时突发奇想设计了一个桃花织神?还是在八闽大地真听过有关桃花、金娘崇拜的故事?早在1920年代许地山就发表服装史的论文,1932年10月还受邀给燕大家政学系同学讲“中国妇女服装之研究”,谈到人类穿着衣服的目的、昔时服装的范围与种类、衣服形式之代表、衣服之作用、服装之变迁与社会文明之关系(“许地山先生讲:中国妇女服装之研究》,《燕京报》,1932年10月28日)。</p><p class="ql-block">许地山在小说《桃金娘》的结尾写道:</p><p class="ql-block">“金娘于是承受众人拥戴做起洞主来。她又教大家怎样把桃树种得格外肥美。在村里种植不忙的时候,时常有很快乐的宴会。男男女妇都能采集染料,和织造好看的布匹。一直做到她年纪很大的时候,把所有织布、染布底手艺都传给众人。”</p><p class="ql-block">“因为那洞本来出桃子,所以外洞底人都称呼那里底众人为‘桃族’。那仙桃洞从此以后就以织纹著名,尤其是织着小红花的布,大家都喜欢要,都管它叫做‘桃金娘布’”。</p><p class="ql-block">“自从她底姑母去世之后,山洞底方向就没人知道。全洞底人只知道那山是金娘往时常到的,都当那山为圣山,每到小红花盛开的时候,就都上山去,冥想着金娘,以所那花以后也就叫做‘桃金娘’了”。</p><p class="ql-block">“对于金娘的记忆很久很久还延续着,当我们最初移民时,还常听到洞人唱的:</p><p class="ql-block">桃树死掉成枯枝,</p><p class="ql-block">金娘织造世所稀。</p><p class="ql-block">桃树年年都能种,</p><p class="ql-block">金娘去向无人知”。</p><p class="ql-block">四、结论</p><p class="ql-block">许地山说的移民,可有是指其先辈从广东揭阳迁居台湾时候,或者是指河南先民移民福建,或者许地山及其父母辈听过各种有关桃仙、纺织娘的各种传说与儿歌。而许南山直接说福建南部十八洞之外桃仙洞的故事,其实是认为唐朝陈元光来闽之时,当时的“小民族”不止十八个。平闽十八洞,据说有浦城的碧水洞、建阳的天山洞、南平的天魔洞、莆田的青草洞、清峰洞、水晶洞,仙游的镇山洞、福清的蜈蚣洞、漳州的漳仙洞、飞龙洞、蝶仔洞、蜜婆洞、飞鹅洞、厦门在天吴洞、鹭江洞、泉州的寿仙洞、铁松洞、桃花洞、清源洞、蝴蝶洞,还真有一个“桃花洞”。另外闽南人崇拜七星妈、七娘妈、靖姑神外,还有一种崇拜姑仔与姑氏女神,如金姑银姑代表嫁出去的姐姐和妹妹,也指中国古代闽南地区传说中的两位女神,即金姑负责监督家庭的和谐,银姑负责祈求丰收和平安。叶国庆在介绍平闽故事版本时提到过“金精娘仔致杨文广请比阵法之信”“闽王助金精娘粮米事”,可见其师生对于平闽十八洞传说的熟悉程度。</p><p class="ql-block">桃金娘还有一个神话传说,即它是逃难时的“逃军粮”,而“逃军粮”与“桃金娘”发音、读法类似的说法,其实是附会牵扯而已,闽粤方言与明清以来的“官话”是不同的。</p><p class="ql-block">虽然,目前笔者尚未找到许地山直接研究陈元光事迹的资料,但透过他借平闽十八洞的传说,借闽粤台常见的中草药桃金娘,勾略了一个崇拜桃花、与织神的闽越织女神形象,并为香港儿童文学开启了崭新的窗口。另外,许地山的祖母蓝氏为漳浦迁台的畲族蓝氏家族的女儿,而叶国庆、李亦园均将十八洞蛮指向了畲族。许地山1928年假期曾带学生到福州,曾试图开展畲族调查,因当时社会治安并不太平,改为对疍民的调研。有合理的理由推测,《桃金娘》有可能是对闽南畲族传说与许地山祖母蓝氏的致敬。</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