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学”激荡英雄气——北京胡同“画”今生深度游之四十三

刘新如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府学胡同是一个年岁较大、故事蛮多的胡同,而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古巷中激荡的一种英雄精神和浩然之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从“顺天府学”到“文丞相祠”</b></p><p class="ql-block"><b>府学胡同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南大街东侧。从胡同西口进入,65号院气势雄伟的棂星门映入眼帘,金黄色的银杏叶把古建筑装点得更加金碧辉煌。明朝时这里是中国最古老的顶级学校顺天府学,如今这里成了庙学合一、誉满京城的府学胡同小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学校完整保留了大成殿、明伦堂、两重楹联的朱漆大门等传统文化建筑,加上比较齐全的现代化教学设施,构成了一座“活”的教育博物馆,也使得胡同具有鲜明的文化气息。</b></p> <p class="ql-block"><b>一府一祠,教以化人。顺着胡同往里走几步,便看到紧邻顺天府学的文丞相祠,今年5月1日修缮后恢复开放。这里原本就是顺天府学的一部分, 也曾是当年文天祥遭囚禁和就义的地方。</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文天祥(1236-1283),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著名宰相。</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在被囚4年间,写出了《正气歌》等千古名篇。他的《过零丁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激励国人自强不息、精忠报国的精神力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按说,作为文官其祠门墩应是方形书箱标志,为何明洪武年间建的这一祠堂门墩却是象征武将的两尊石鼓?其实,这既反映了文天祥在国家危难之际率军抗元的历史事实,又能更好地体现出文天祥的阳刚风采和英雄气质。</b></p> <p class="ql-block"><b>祠堂后院有一棵枣树,枝干虬曲自然向南倾斜,相传为文天祥被囚时亲手所植,象征着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精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府学胡同小学和文丞相祠开展共建共育活动,枣树上挂着学生们的祭念感言。不时有“黄包车”停在祠堂门口,人力车师傅向游客讲述文天祥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从“文丞相祠”到“文丞相胡同”</b></p><p class="ql-block"><b>文丞相祠东墙外的文丞相胡同,是京城仅有的三个由英雄个人命名的街巷之一。这条小巷最早的名称就叫"文丞相祠",清执政者有块心病,怕汉人造反,忌惮"文丞相"三个字,于是将其改为“巴儿胡同”。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把这条小胡同的名字又改了回来,明确称为“文丞相胡同”。这一改,改出了一种政治立场,一种价值取向,一种精神追求。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文丞相胡同多为古朴整洁的老式民居,其中一家老宅还保留了早年烧土炕时的烟囱,这是今天北京胡同极为少见的,整个小巷一派安宁祥和的市井烟火景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从“田汉故居”到”崇力修车部”</b></p><p class="ql-block"><b>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巧合的是,紧邻府学胡同北侧的细管胡同9号,坐落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著名戏剧家田汉的故居。此故居为两进四合院,临街门楼是新装修过的,可院内还是老样子,庭院已被私人住宅和各种临时建筑占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是田汉1935年为反映抗战题材的电影《风云儿女》写的主题歌歌词。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成为那个时代唤起民族觉醒的号角,至今其铿锵的旋律仍在激励着国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文丞相祠距张自忠路也不远,只隔了一条胡同。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的仁人志土,历史和后人会以各种形式纪念他们。从文丞相祠、张自忠路到田汉故居昭示,在中华民族5000年代代相承的精神气息里,英雄气始终汹涌澎湃。</b></p> <p class="ql-block"><b>小人物也能带给我们同样的感动。胡同西端69号有个 “崇力修车部”,老板崇力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可是北京家喻户晓的英模人物。胡同里长大、府学胡同小学就读过的崇力,天生患有脑瘫,右腿行动不便,但他从小受到文天祥精神的熏陶,身残志不残,1977年办起个体修车部,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北京最早个体户,曾获全国城镇先进个体劳动者等殊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他还自学画画,创作的花鸟虫鱼和老北京糖葫芦等写意画很有神韵,受到名家好评。如今作为胡同文物留存的修车部牌匾仍在,但年老的主人已不再修车,而是卖蝈蝈和小金鱼。他说,自己虽有残疾,也能给人们带来阳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从“墨缘斋”到“军警民共建街”</b></p><p class="ql-block"><b>府学社区文化建设不断传来新讯息。来到新开业的胡同28号“墨缘斋”书画店,正值“老北京珍贵历史照片展”在这里举行。一幅幅泛黄的历史图片特别是宫廷老照片,向居民和游客诉说着老北京的历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著名书法家李府钟在这里开办了开放式工作室,一边进行书法创作营销,一边辅导孩子学书法。他当场展示了学习文天祥精神的作品——“浩然正气”。</b></p> <p class="ql-block"><b>胡同的东头,以前是段祺瑞任北洋政府总理时的住所,现为解放军某部和武警北京总队某支队驻地。20多年来,府学社区军警民开展共建活动,共享文丞相祠等教育资源,共育新一代军政兼优的好军人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居民,促进了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和街巷全面建设。每当学校举行活动和放学时,武警战士都前来协助维持秩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文丞相胡同北口有个上了年头的城隍庙,据说当年香火很旺。其实城隍爷并不能保佑一座城市的安宁,唯有富强的国家、英雄的军队以及像文天祥那样“以身殉志”的仁人志士,才真正是城市和百姓的“守护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76, 79, 187);">“东风吹醒英雄梦,笑对青山万重天”。走出胡同,文天祥塑像和毛主席两次为文天祥所写的手书仍在脑际萦绕。</b><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明友,来府学胡同感受一下英雄气息吧!</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