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3成都之永陵及永陵博物馆

孤云野鹤

<p class="ql-block">今天集体乘公交车去永陵。</p> <p class="ql-block">乐伎</p> <p class="ql-block">成都永陵</p><p class="ql-block">永陵(王建墓)是中国唐末五代前蜀开国皇帝王建(公元847 年-918年)的陵墓,也是我国目前所知的唯一建筑于地面之上和第一个经过正式发掘的帝王陵墓。该墓于1942年发掘,1961 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神道</p> <p class="ql-block">石像生</p><p class="ql-block">20世纪70年代初,在永陵西南约400米处出土一石人,高约3.2米,青石所制,着文官服,佩剑持笏。据史载,永陵原神道两侧“琢石为人马甚伟”"。本尊石像当系永陵神道原物。今以此为据并参照唐制,增补文臣、武将、獬、鞍马等, 旨在局部恢复永陵神道昔日面貌。</p> <p class="ql-block">永陵地宫全貌</p><p class="ql-block">永陵墓几呈半球形,直径约80米, 高约15米,陵家底边有9层保坎起固土作用(地下4层,地上5层)。 永陵地宫为纵列式券拱顶砖石结构(内石外砖)。平面布局分前、中、 后三室,全长23.4米,最宽处为6.1米,最高处为6.4米,三室之间以木门作间隔,中室设棺床, 上置棺椁,后室石床上安放王建真容石刻像。</p> <p class="ql-block">永陵有三大特点:永陵是迄今所知唯一的一座墓室修筑在地表之上的帝王陵墓,历时于年完好无损, 堪称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例典范;地宫中室棺床四周雕刻的“二十四伎乐”,生动地再现了五代时期的宫廷乐舞场面,棺床东西两侧圆雕的抬棺十二力士,与棺床二十四乐伎形成刚与柔的完美融合,永陵石刻的表现内容丰富, 雕刻手法多样,其精致与华贵在现存五代石刻中首屈一指;永陵随葬品,如玉大带、玉册、谥宝、 各类银器及金银平脱漆器等,均属极为难得的皇家珍宝,其中王建石像与玉大带被评定为国宝级文物。这些精美的出土文物现于《前后蜀历史文化陈列》展厅展示。</p><p class="ql-block">永陵及其出土文物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艺术价值,1961年被国务冬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占文物保</p> <p class="ql-block">舞蹈乐伎</p> <p class="ql-block">力士</p> <p class="ql-block">王建真容石刻像</p><p class="ql-block">王建(公元847-918年)字光图,河南舞阳人,平民出身, 青年从军,智勇兼备,曾任宫廷禁卫军将领。在唐末军阀混战中, 逐步据有今四川大部及重庆、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以及湖北西部一带地区。公元907年唐亡,王建称帝,建都成都。前蜀的建立, 使蜀地社会相对稳定,经济与文化在唐代的基础上大有发展。公元918年,王建病逝,安葬于永陵。王建是五代十国时期颇有作为的一位封建君主,其幼子王行即位后,荒淫失政,奢纵无度,公元925年,前蜀为北方后唐所灭。</p> <p class="ql-block">棺床上石刻</p> <p class="ql-block">乐伎</p> <p class="ql-block">抚琴亭</p> <p class="ql-block">前蜀陀罗尼经幢</p><p class="ql-block">此经幢为前蜀“永平五年”(公元915年)刻制,内容为《陀罗尼》经咒,(原件陈列于综合馆展厅)</p> <p class="ql-block">永庆殿</p> <p class="ql-block">成都永陵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成都永陵博物馆是依托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建墓而设立的古墓葬类博物馆,总占地面积约5.4万平方米, 由文物保护区、综合馆、园林保护区三部分组成,现为国家二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前后蜀历史文化陈列</p> <p class="ql-block">公元891年8月,历经三年争战,叛唐将领陈敬瑄开城投降,王建入驻成都。唐昭宗任命王建为检校司徒、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观察处置云南八国招抚等使,由此奠定了其蜀地军政首脑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前蜀周皇后墓力主石像</p><p class="ql-block">三级文物</p><p class="ql-block">五代(907-960年)</p><p class="ql-block">成都白果林小区五代前蜀后妃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前蜀周皇后坐像</p><p class="ql-block">一级文物</p><p class="ql-block">五代(907-960年) </p><p class="ql-block">成都白果林小区五代前蜀后妃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孟昶图治</p> <p class="ql-block">孙汉韶墓棺床石柱</p><p class="ql-block">时代:后蜀</p><p class="ql-block">级别:一级</p><p class="ql-block">来源:成都市金牛区青龙乡西林村孙汉韶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孙汉韶墓棺床壸kǔn门</p><p class="ql-block">时代:后蜀</p><p class="ql-block">级别:一级</p><p class="ql-block">来源:成都市金牛区青龙乡西林村孙汉韶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五代陀罗尼经幢</p> <p class="ql-block">五代陀罗尼经幢拓片及说明</p> <p class="ql-block">瓦当</p> <p class="ql-block">前蜀永陵玉大带(仿制品)</p><p class="ql-block">文物现藏于四川博物院</p><p class="ql-block">此带由七方銙、一方铊尾、两节革带和一对银扣组成。銙与铊尾有精美的龙纹浮雕,铊尾铭文还记截了一则有关玉带原料来源的神奇故事、此带出土于棺床之上,可确认为王建遗体身佩之物。 </p><p class="ql-block">铊尾铭文:永平五年乙亥,孟冬下旬之七日,荧惑次尾宿。尾主后宫,是夜火作,翌日于烈焰中所得宝玉一团。工人皆日:此经大火不堪矣。上曰:天生神物。又安能损乎!遂命解之,其温润洁白异常,虽良工目所未睹。制成大带,其胯方阔二寸,獭尾六寸有五分。夫火炎崑崗,玉石俱焚,向非圣德所感,则何以臻此焉!谨记。</p> <p class="ql-block">陶武士俑</p><p class="ql-block">三级文物</p><p class="ql-block">五代(907-960年)</p><p class="ql-block">成都市双流区籍田村后蜀夫妻合葬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谢谢观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