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园“秋霞圃”

珍爱一生

<p class="ql-block">  秋霞圃,我去过无数次,在每年4月牡丹展的时候、或者12月枫叶红了的时候,都是走马观花拍景为主,对秋霞圃了解不甚。但你要真正了解秋霞圃的前世今生,还得去博物馆参观“明园珍赏——嘉定秋霞圃特展”,细细品味秋霞圃500多年的历史。今天我带你一起走入“明园珍赏——嘉定秋霞圃特展”。</p><p class="ql-block"> 秋霞圃,是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她由始建于明中期的龚氏园、金氏园,明后期的沈氏园,以及明初移建于此的城隍庙合并而成。</p> <p class="ql-block">  秋霞园坐落于嘉定镇东大街,园内有亭台楼阁,华池曲径,茂林修竹,低栏板桥,断岸滴泉,假山奇洞。布局紧凑,以工巧取胜,园中有园,景外有景,山具丘壑之美,水揽幽邃之胜,咫尺园林,再现天地,享有“城市中的山林”之美誉,堪称明代园林佳作。与南翔古猗园、上海豫园、松江醉白池、青浦曲水园同列上海五大古典园林。 </p> <p class="ql-block">  秋霞圃的前身是建于明弘治十五年(1502)的龚氏园,有假山池塘诸胜景,至今已有520余年历史。清初顺治、康熙年间,龚氏园归于汪氏,汪氏重新经营,改名秋霞圃。明万历、天启年间,沈氏于龚氏园东侧辟建园亭,名沈氏园。到清代雍正、乾隆年间,秋霞圃与沈氏园先后归于城隍庙,成为城隍庙(亦称邑庙)的后园。其时,邑庙后园成为嘉定游览胜地。沈氏园之北,明嘉靖后期后为金氏所有,万历、天启年间辟建园亭,名金氏园。清代咸丰年间,邑庙后园并金氏园毁于战火。民国九年(1920),私立启良学校迁入邑庙后园,园中原有景点或重建或修复。新中国建立后,嘉定县人民委员会于1960年恢复秋霞圃之名,列为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起,秋霞圃与沈氏园、金氏园并城隍庙先后分二期修复,并于1987年10月整体开放,三座古园与邑庙4处景点合称为秋霞圃,成为嘉定追求高品质城市生活的一个亮点。今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p> <p class="ql-block">  展览分为四个部分,通过有关历史文献、文物石刻、馆藏书画、历史影像等方面, 介绍秋霞圃的建设过程、历史变迁、有关历史人物、文物遗存,来反映秋霞圃在嘉定城市成长与文化建设中作用与影响。</p> <p class="ql-block"><b>第一部分:秋霞圃的历史变迁</b></p><p class="ql-block"> <b>壹 城市山林</b> ——<b>龚氏园与秋霞面</b></p><p class="ql-block"> 龚氏园,始建于明弘治十五年(1502)。原为明代龚弘(1451一1526)宅第的后园,因龚弘官至工部尚书,邑人称其宅为龚尚书宅,园为龚氏园。嘉靖后期,龚氏家道中落, 宅第并园售于徽商汪氏。到万历元年(1573),龚弘玄孙龚锡爵高中举人,汪氏将园宅归还龚氏。经龚锡爵与其子龚方中经营,时有丛桂轩、裕德堂诸胜。 </p><p class="ql-block"> 清代初期顺治年间,龚氏衰落, 园复归汪氏。康熙初年,汪氏重整园亭,时称秋霞圃,俗名汪氏园。时园中有松风岭、莺语隄、寒香室、百五台、岁寒径、层云石、数雨斋、桃花潭、题青渡、洒雪廊诸胜。康熙末, 汪氏衰。雍正四年(1726),园改属城隍庙,为邑庙后园。</p> <p class="ql-block">  <b>弍 十亩之间——沈氏园</b></p><p class="ql-block"> 沈氏园,原为龚氏园东侧废地, 明万历、天启年间,诸生沈弘正购得其地后,辟建园亭,中有扶疏堂、权舟、聊淹亭、开襟楼、闲研斋、籁隐山房、觅句廊、洗句亭、游骋、涉趣桥诸胜,门额日"十亩之间”为董其昌所书,俗称沈氏园。清乾隆初年园归申氏。乾隆二十年(1755)前后,申氏衰,园改属城隍庙,与秋霞圃一起成为邑庙后园。</p> <p class="ql-block">  <b>叁 柳云深处 —— 金氏园</b></p><p class="ql-block"> 金氏园,位于龚氏园之北,其地为明嘉靖后期金翊所购置。万历、天启年间,金翊孙金兆登辟建园亭,时有柳云居、止舫、霁霞阁、冬荣馆等建筑。清咸丰十年(1860),旧有景物毁于兵燹。</p> <p class="ql-block">  <b>肆 显佑安民 —— 城隍庙</b></p><p class="ql-block"> 城隍庙亦称邑庙,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旧址在嘉定县城南门内富安坊,明洪武三年(1370)移建于今址。明清时期,多次重建、扩建。旧有大殿、寝宫、校籍堂、两掖楼、吹鼓楼、戏台、井亭、辕门、仪门、照壁等建筑。 </p><p class="ql-block"> 清雍正四年(1726)及乾隆前期,龚氏园与沈氏园先后归属邑庙所有,成为邑庙后园,又称邑庙灵苑。</p> <p class="ql-block">  <b>伍 涅槃重生的秋霞圃</b></p><p class="ql-block"> 清代咸丰年间,邑庙后园并金氏园毁于战火。光绪年间,邑庙后园景点略有重建。及民国九年(1920),启良学校迁入邑庙后园,园中原有景点或重建或修复有20余处。新中国建立后,嘉定县人民委员会于1960年恢复秋霞圃之名,列为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起,秋霞圃与沈氏园、金氏园并城隍庙先后分二期修复,并于1987年10月1日整体开放,三座古园与邑庙4处景点合称为秋霞圃。 </p><p class="ql-block"> 开放后的秋霞圃园区共有桃花潭景区(原龚氏园)、凝霞阁景区(原沈氏园)、清镜塘景区(原金氏园)和城隍庙景区(原邑庙)四个景区。</p> <p class="ql-block">  桃花潭景区</p> <p class="ql-block">  秋霞圃掠影:即山亭</p> <p class="ql-block">  秋霞圃掠影【桃花潭】 系原龚氏园的中心, 旧时潭畔桃红柳绿,潭内荷花婷婷,故以桃花为名。 南北两山,隔潭相望,亭台楼阁傍水而建,桃花潭东西长约55米,南北宽约16.5米。潭岸曲折断续,源头难觅,给人以水出山中,又溢于潭外之感。</p> <p class="ql-block">  【碧梧轩】 又名"山光潭影馆”,其形式原为四面窗门,俗称“四面斤”,位于桃花潭北岸。“碧梧”之名出自杜甫《秋兴)》“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技”句。始建年代无考,1981年整修,东西长11.85米,南北宽12.65 米,高7.50米。轩前月台石板铺地,东西有两株百年盘槐,临潭砌筑石驳和石栏。轩后小院,青苔如茵,两株百年桂花,叶稠荫翠。轩内宽畅明亮, 所置清式红木桌椅、长几,古朴素雅。前檐为行书额“壶峤长春”,张爱萍书;中楹南向楷书额“静观自得”,杨廷宝书;行书额“山光潭影”, 胡厥文书;行书额“碧梧轩”,叶路渊书。</p> <p class="ql-block">  凝霞阁景区</p> <p class="ql-block">  秋霞圃掠影</p> <p class="ql-block">  秋霞圃掠影</p> <p class="ql-block">  清镜塘景区</p> <p class="ql-block">  秋霞圃掠影</p> <p class="ql-block">  城隍庙景区</p> <p class="ql-block"><b>第二部分 秋霞圃的建筑艺术</b></p><p class="ql-block"><b> 壹 馆榭享台 窗牖漏窗</b></p> <p class="ql-block">  <b>式 匾额碰联</b></p> <p class="ql-block">  <b>叁 廊栏 铺地</b></p><p class="ql-block"><b> </b>建筑常附有廊。作为屋檐下的过道,或作为建筑之间的通道,有回廊和游廊两种形态,有遮阳、防雨、小憩等功能。作为建筑物的有机组成部分,常成为建筑外观特点和建筑物之间划分空间格局的重要手段。 </p><p class="ql-block"> 廊道边常安置栏杆。既可作安全保障,又起到分隔建筑空间,并引导建筑与建筑之间的作用。秋霞圃内栏杆,有木制与砖砌两种。木制栏杆中,有一种特殊类型的栏杆名“吴王靠”,有供人憩坐与凭栏观赏的作用,是江南园林中特有的。 </p><p class="ql-block"> 建筑内外空地,或各建筑之间过道,每设铺地。铺地用材多样,而以砖、瓦、碎石、卵石等为常见。其纹饰丰富,图案精美,题材广泛,以花草、鸟禽为多,极具装饰性。作为园林景观中特有门类,成为园林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廊</p> <p class="ql-block">  秋霞圃掠影“廊”</p> <p class="ql-block">栏</p> <p class="ql-block">铺地</p> <p class="ql-block">  秋霞圃掠影“铺地”</p> <p class="ql-block"><b>第三部分 秋霞圃的文物遗存</b></p> <p class="ql-block"><b>  壹 名山胜水 </b></p><p class="ql-block"><b> —— 南山 北山 桃花潭 清镜塘</b></p> <p class="ql-block">  <b>弍 假山 奇石 桥梁</b></p><p class="ql-block"><b> </b>园林营造中,常于建筑外,或各景区之间安置假山、奇石,不仅为园林点缀,且为风光增色。假山、奇石,或以形胜,或以质胜,以之取名,别添故事,而为美谈。于山水之间, 添置桥梁,或以木、或以石,一可方便景区间交通,二可为园林添景。流连其间,不自觉中,园林之美,可得潜移默化之功。</p> <p class="ql-block">  秋霞圃掠影</p> <p class="ql-block">  <b>叁 石上“史书”书 </b></p><p class="ql-block"><b> </b>金石碑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b>肆 古树名木</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第四部分 秋霞圃与嘉定文脉</b></p> <p class="ql-block">  <b>壹 文采风流诗酒园林</b></p><p class="ql-block"><b> </b>龚氏园、沈氏园、金氏园,当年是邑中人文墨客会文唱和的胜地。其时,唐时升、娄坚、程嘉燧、李流芳(后人称"嘉定四先生”)与马元调、宋珏等名士,常雅集园中,"园林之宴无虚日”,盛况空前。及清初,这里依然是文人雅集胜地。 他们留下了大量诗篇与遗迹,不仅是嘉定文化的宝贵财富,也见证了社会的变迁及秋霞圃兴衰。</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民国</span> “嘉定九老”老照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b>弍 花园学府——启良学校</b></p><p class="ql-block"><b> </b>嘉定县私立启良学校,为20世纪初一批本着“唤起民众, 启发良知,教育救国,振兴中华”的嘉定有识之士所创办。学校历史可追溯到1904年。1920 年,时任校长戴思恭组建校董会,将学校迁入秋霞圃,原有遗址,先后重建。1934年,浦泳任校长。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学校停办。1946 年秋复校,并增设中学部与幼稚园。1956年,学校改为公立, 中学部改为嘉定县城区第一初级中学,1972年改为嘉定县城区第一中学,1980年改名为嘉定镇第一中学,1984年学校迁入秋霞圃北启良路62号,1987年恢复“嘉定县启良中学”校名; 小学部于1964年迁出,于1966 年改名为嘉定县城中路小学。</p> <p class="ql-block">  启良学校名人:</p><p class="ql-block"> 戴思恭 张鸿年 周承忠</p><p class="ql-block"> 浦文球 浦 泳</p> <p class="ql-block">  国民时间启良学校旧影及文献</p> <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嘉定启良学校校钟</p> <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启良小学校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启良学校屏风残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b>叁 练音嗣响 —— 秋霞诗社 </b></p><p class="ql-block"><b> </b>1941年,嘉定部分学者以“保存国粹、提倡韵学”为宗旨,于秋霞圃内成立秋霞诗社,社员除嘉定人外,另有外县人士。1941年11月出版《秋霞诗社月刊》第一期,至1942 年2月,出版第四期。于1945年9月,出版第五期《嘉定奎山九老秋霞雅集图题咏汇刊》后, 停办。</p> <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的《秋霞诗社月刊》</p> <p class="ql-block">  当代的《秋霞诗词》</p> <p class="ql-block">  参观结束,我在展馆门口拍下二枚印章,以作纪念。</p> <p class="ql-block">  展馆以“秋霞圃的历史变迁”“秋霞圃的建筑艺术”“秋霞圃的文物遗存”“秋霞圃与嘉定文脉”四个视角,让我深入了解秋霞圃的营造过程、历史变迁、文物遗存以及关联的历史人物,了解了秋霞圃在嘉定城市成长与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影响。</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要赞叹嘉定城市建设者们的远见与初心,和他们的智慧与努力。</p><p class="ql-block"> 感谢文博人员的辛勤付出,让我们嘉定市民了解身边的这座江南名园秋霞圃。</p> <p class="ql-block">  美篇把展馆的内容基本记录下来,分享给想去、还未去参观游览的朋友,想必你通过参观,进一步了解“以一座园林窥一城风雅——明园珍赏—嘉定秋霞圃”。</p><p class="ql-block"> “嘉定秋霞圃特展”时间(11月10日一 12月18日),嘉定博物馆地下一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