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 称:天马行空</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92825886</p><p class="ql-block">图 片:老山战场明信片(一套)</p><p class="ql-block">音 乐:老战友</p> <p class="ql-block"> 在岁月的长河中,有些物件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情感,老山战场的明信片便是如此。它们虽只是一张张小小的卡片,却如同一扇扇通往过去的窗口,让我们得以窥探八十年代老山战场上那热血与硝烟交织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 当我退休后的今天再次捧起这套珍藏多年的明信片时,指尖仿佛能触碰到那段战火纷飞的历史。明信片上的画面,有战士们在战壕中严阵以待的坚毅,有他们搬运物资时汗流浃背的辛劳,还有战场上弥漫的硝烟和紧张的氛围。每一个场景,都是对那段艰苦卓绝战斗生活的真实记录。</p> <p class="ql-block"> 老山战场,那是一片充满肃杀与残酷的土地。绵延的山脉被炮火轰得千疮百孔,曾经郁郁葱葱的植被早已被硝烟熏染得枯黄焦黑。满山遍野遍布地雷,连原始森林的大树上都布有定向钢珠雷,山上的泥土混杂着弹片和残肢,散发着刺鼻的血腥味和焦糊味。</p> <p class="ql-block"> 在那潮湿闷热的环境里,云南十八怪“三个蚊子炒盘菜”的大蚊子,在这亚热带山岳丛林地尽情肆虐,无孔不入。战士们的皮肤被蚊虫叮咬得布满红肿的疙瘩,却浑然不觉,他们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敌人随时可能出现的方向。山间弥漫着浓雾,那雾浓得像牛奶,几米之外就看不清人影。这浓雾既是战士们天然的掩护,却也给行军和作战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战士们在这迷雾中穿梭,警惕地聆听着周围的动静,每一步都可能踏入敌人的陷阱。</p> <p class="ql-block"> 在老山战场上,战士们的英勇事迹数不胜数。其中有一位年轻的排长李海欣烈士(1962~1984),河南省临颍县人。1980年入伍, 1983年入党。边防某部八连三排代理排长。在收复老山的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带领全排先后收复两个高地。后来他又率领14名战士,坚守142高地,同多于我数十倍的进攻之敌浴血奋战,身负重伤。他在临牺牲前对九班长杨国跃说:“别管我,我不行了,高地交给你了,告诉全排同志,就是只剩下一个人,也要守住阵地,不能给祖国丢脸。”在李海欣英勇献身精神的鼓舞下,杨国跃和战友们经过十个半小时激战,打退越军一个营和一个特工连的六次轮番攻击,毙敌104名,牢牢守住了阵地,打出了国威军威。坚守142号高地的15位同志,被誉为老山十五勇士,把他们用生命和鲜血保卫的高地称为“李海欣高地”,他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p><p class="ql-block"> 我部在参加老山轮战中,我曾两次路过麻栗坡烈士陵园,站在李海欣烈士的墓碑前,默默肃立,但眼泪却滴滴落下……。面对着陵园内900多个墓碑,看着他们墓碑上的年龄都是18岁、19岁、20岁,心中感言:</p><p class="ql-block">你们的人生在这里定格,</p><p class="ql-block">使命在这里终结,</p><p class="ql-block">炮火在这里虚空,</p><p class="ql-block">思想在这里升华,</p><p class="ql-block">文化在这里沉淀,</p><p class="ql-block">军魂在这里静化,</p><p class="ql-block">你们年青的生命继续在这里延续……!!</p> <p class="ql-block">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这些明信片对于战士们来说,或许是与家乡、与亲人联系的纽带。战士们收到明信片时那兴奋的神情,仿佛就在眼前。每一张明信片都传递着家人的牵挂、祖国的嘱托,同时也承载着战士们对和平的渴望。</p> <p class="ql-block"> 如今,我小心翼翼地珍藏着它们,因为它们是英雄们的见证。这些明信片让我感慨万千,在那片战场上,年轻的战士们用青春和热血捍卫着国家的尊严。他们的英勇事迹,如同明信片上的画面一样,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p> <p class="ql-block"> 老山战场的明信片,不仅仅是收藏品,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们提醒着我们,和平来之不易,是先辈们用生命和汗水换来的。我们应当珍视这份和平,传承和弘扬战士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顽强不屈的战斗意志。在每一个宁静的日子里,这些明信片就像无声的老师,告诉我们铭记历史,奋勇向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