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治国散文:师 妹 高 红 十——纪念北京知青插队56周年

国光

编辑制作 张国光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高红十,女,1951年11月7日生,汉族,湖北宜昌人,中共党员。笔名高原、秦风,中国作协会员,高级编辑。获第六届中国新闻工作者百佳奖。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有数本散文、报告文学、小说、诗歌集出版。其中较有影响的是20世纪70年代与他人合作的长诗《理想之歌》。</span></p> “文化大革命”后期,我蜗居于县城老爷庙对面的一间小屋里。白天下地劳动,晚上或拉二胡解闷,或读读西哈努克亲王的长篇讲演。日子过得很枯燥,日子过得很无聊。后来买到一本诗集,叫《理想之歌》,每天读来读去,心被滚烫的诗句煽得犹如着了火一般。 又后来知道整整一代人都在读《理想之歌》。执笔者高红十的名字曾传遍五湖四海。<br>  不想我们日后成了同学,同拜于导师崔道怡先生门下。她戏称我大师兄,我便有了一位胖胖的小师妹。<br>红十性格爽朗,笑声不绝。哪里有红十,哪里便有欢乐。她快人快语,语言又极是真诚机警。她似乎可以适应任何环境,而又不给任何人带来任何麻烦。<br>  《理想之歌》是她插队陕北的收获。一本书曾使她红极一时,一本书也曾使她备受奚落。但红十最终还是红十,她对自己所经历的一切都不后悔。<br>  她是北京人,所写作品却大都描摹陕北风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陕北的无限留恋。她写小说写诗写散文,还写文学评论。我看过她评论陆星儿作品的文章,语言犹如她的性格,快速简练,节奏一跳一跳的。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b>师兄妹</b></font></h3> 写信亦是如此。大师兄写罢,接下来问一声好。所说事情三言两语简单明了,她没有京都干部子女那种骄娇戾气,倒像是陕北黄土高原上一位山野妹子。<br>  红十极重感情。对于陕北老乡,除写文章之外,断不了寄信寄物。即如对我,也是十分尊重和信赖。我回太原,她到北京站送行,且给孩子们买一袋“大白兔”奶糖。新年春节,总有贺年卡寄来。见字见文,便如看见了乐乐呵呵的红十师妹。<br>  “文化大革命”中,她曾被推荐入读北京大学,毕业后回到陕北农村。1986年,她从陕西一家出版社重返北大,真是委屈了她。她家住在三里河什么地方,每日倒车乘车,倒也不见瘦了几分。只是中文系几位年轻老师如曹文轩程郁缀等,都是她当年的北大同窗。而今同学在台上当老师,红十坐在下边当学生。有人怕她难为情,她笑呵呵地说,这有个啥?咱们是学知识,又不是排辈数?陕北人有话,快些些把心收回来,往正经地方盘算哇! <br>考试时,她来得很早。端端正正坐好了,便开始打机关枪一样答卷。交卷极快,得分极高。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6fbb">中国作协文讲所七期同学聚会(前排左四为高红十)</font></b></h3> 红十后来供职于《法制日报》副刊部,她组稿写文章,排版值夜班,依然是风风火火乐乐呵呵。人能这样度过一生,实在也是一种享受。我大约永远达不到红十的境界。我总是在困惑中徘徊不前。有—次红十告诉我,这叫“自寻烦恼”。<br>  话很对,但我学养格局不够,总是走不出怪圈,奈何? 作者简介 <font color="#167efb">燕治国,山西省河曲县人。1966年高中毕业后下过乡、当过煤矿工人、机关干事。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1978年调入《山西文学》编辑部任小说编辑,期间就读于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北京大学中文系首届作家班。曾任《山西文学》副主编、山西省文联副主席、山西文学院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创作一级。主要作品有《西口三部曲》:民歌卷《西口情歌》、散文卷《西口漫笔》、电视连续剧卷《西口情》。另有中短篇小说集及晋军崛起精品典藏版《小城》,散文集《人生小景》《人生小路》《渐行渐远的文坛老人》《先生们》《酒都杏花村》,报告文学集《人生进行曲》及影视作品《王家大院》《小城》《漫漫西口路》《娘娘滩》等和小戏、多场歌剧、歌舞剧若干。作品曾获山西省文学艺术创作奖、赵树理文学奖、《中国作家》、《山西文学》优秀作品奖等。</font>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8fv1px4"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22px;"><b>燕治国散文: 我 与 妻 子</b></a></p>